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ONE

真正瞭解重疾險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重疾險的核心


保險產品中的重疾定義是有嚴格規定的。據中國銀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產品監管要求,能冠名重疾產品的保險產品必須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的重疾定義,提供這6種保障: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6種核心重疾佔一般人群一輩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


這個行業重疾定義還規定了另外19種較常見重疾的定義,組成最常見的25種重疾組合,這是目前市面絕大多數重疾產品提供的基本覆蓋範圍。無論你在國內哪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了重疾產品,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6種/25種重大疾病的定義都是一模一樣的。重疾的定義清晰,是理賠順利的基礎,除非發生像投保時故意隱瞞既往嚴重病史的情況,保險公司一定會理賠,概無例外。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重疾險保障責任選擇


▶ 重疾險保額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投保的錢是辛苦賺來的,每年應該花多少錢在保險上,根據經濟情況&風險偏好決定,沒有標準答案。


一般而言癌症有五年生存期之說,即經過治療後挺過五年,就很有希望長期生存。為了彌補這五年期間的收入損失,重疾險保額建議設計為年收入的五倍。


從醫學角度看建議保額大於50萬元,因為一般重疾治療整體費用大致在30萬-50萬左右。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可以買更高的保額,比如患病父親仍然能資助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比如病患可以嘗試最新的免疫藥物PD-1治療癌症。


▶ 重疾險保費支出是一筆家庭固定開支,類似房貸。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建議,保費支出在年收入5%~15%為宜。所以,既然決定要拿出一筆錢來購買重疾險,就一定要貨比三家,仔細研究。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 重疾險保障期限當然是越長越能保障自己的一生,但是常理可以知道,保險期間越長,保險成本越高,保費肯定也是越高。所以保險期間選擇,也是“量力而行”。預算緊張的新生兒父母可以選擇保30年,或者保障到70歲。到時候子女差不多成年並工作一段時間經濟很可能已經獨立,萬一有事也不會對子女造成太大影響。


▶ 重疾險繳費期限選擇,我建議是能繳多長就繳多長,主要原因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國內將會是低利率時代(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僅1.5%,國外美國歐元區日本這些就更低了),而保險產品目前定價利率一般都在3.5%,這是一個不錯的“收益”。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消費型/儲蓄型重疾險


《保險法》等保險相關法律法規將人身保險分為普通型、分紅型、萬能型和投連型,並沒有所謂的儲蓄型、消費型。按照我的理解,一般將不帶身故責任的稱為消費型重疾險,帶身故責任的稱為儲蓄型重疾險。


  • 消費型重疾險保費更便宜。一般而言是儲蓄型重疾險的30%至40%,這是非常誘人的。
  • 消費型重疾險到期現金價值為0,也就是如果沒有出險保費就消費掉了,類似車險。儲蓄型重疾險沒出險還有身故責任,就當是存錢了。
  • 消費型重疾險保險期限可以靈活選擇,保障20年、30年,或保障到70歲、80歲、終身。儲蓄型重疾險一般多次賠付,選擇保障終身保障。


消費型重疾險多數只賠付一次重疾,有附加條款可以選擇癌症二次賠付,這樣可以極大程度減少保費,同時獲得希望得到的保障。儲蓄型重疾險保障較全,有分組多次賠付,有不分組多次賠付,還可以附加特定疾病、癌症等增加賠付額度。


但是消費型一般對投保人健康告知嚴格,對身體要求高,甚至有一項有問題就不接受投保,少數可以轉人工核保。儲蓄型重疾人工核保有可能承保到很多非標體,例如大三陽、血糖偏高、心電圖異常等。如果您保險預算有限且身體健康,可以考慮消費型產品。如果有體檢異常或希望保障全面,選擇儲蓄型重疾險。具體投保思路我們一起看一看。


TWO

三個投保思路


下面就用簡單語言,梳理一下我的重疾險投保邏輯。文中所舉例子也不代表我的推薦。產品是不斷推陳出新的,投保時間不一樣,所選產品亦不同,但邏輯是相同的。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最低預算,風險保障


開篇說了重疾險核心就是6種高發大病,佔賠付80-85%,進一步擴展為25種,誰家產品都一樣。所以各家保險公司產品的區別就在於其他條款

增值服務


其他條款包括100種左右重疾單次/多次賠付,多次賠付是否分組,輕症、中症賠付次數與賠付比例,是否帶豁免及豁免是否包含輕症中症等,這些都很實用。


想用最低預算投保重疾險,需要犧牲的不是上述實用條款,而是身故責任,以降低保費,獲得最大槓桿,這類產品被稱為消費型重疾。百年人壽康惠保系列公認為擊穿重疾險價格地板,以康惠保2020為例,30歲投保,終身保障,保額50萬,年交4845元,適合預算非常緊張但不希望重大疾病影響家庭財務狀況的群體。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 優點:保障內容很實用,重疾單次賠,可附加癌症二次賠付,輕、中症都包含且賠付比例高,關鍵是分別於前10、15年按不同比例贈送保額,實際比多次賠付更容易獲賠。
  • 缺點:如果選不帶身故責任,保障期間沒有出險,保費就被消費掉了。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中等預算,責任全面


如果預算沒到那麼緊張,建議選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也就是儲蓄型。儲蓄型重疾險就當是存錢了,保費就是積蓄,現金價值隨著保單持有時間而增長。而且這類產品保障更全面,重大疾病多次賠付其實很重要。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很多大病可以治癒。例如我們攻克了林黛玉的肺結核,又如甲狀腺癌治癒率高且存活期長。而如果有人患過一次重疾後幾乎不能買保險了,比如甲狀腺癌治癒後是可以存活數十年的,但是仍然存在患有心腦血管大病、重大器官移植或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


我投保的就是這類分組多次賠付儲蓄型重疾險,下面以光大永明嘉多保為例具體看看: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 優點:1.同類產品比較價格合理。2.輕症、中症多次賠付,不分組無間隔期。3.重疾分六組賠六次,首次重疾額外給付20%,這個很實用。4.可選癌症多次賠付。5.可選特定心腦血管疾病額外賠付。
  • 缺點:1.輕症賠付比例30/35/40%與中症50%中規中矩,市場頂格是45%與60%賠付。2.輕症隱形分組,其實市場上絕大部分產品都這樣。“如果因為同一原因導致被保險人首次確診一種或多種前症疾病,保險公司只按照一種輕症疾病給付輕症保險金”。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預算充裕,實至名歸


我們買東西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工業產品能直接看到東西好壞,而保險是金融產品,可以貴在條款保障與增值服務,也可以貴在營銷支出與經營費用。所以即便預算充足不差錢,也要花的明明白白。


重疾險市場目前保費最高梯隊的是不分組多次賠付的產品,中英人壽、中意人壽、同方全球、工銀安盛、愛心人壽等都有,如果預算允許,我建議就選這一類型。我們以中英人壽至尊守護為例,分別看看貴在條款保障與增值服務的含義。


▶ 條款保障


不分組重疾險為什麼比分組的貴很多?其實重疾分組是降低了理賠率,因為疾病之間是有關聯性的。有些是因果關係,如“腦中風後遺症”很容易導致“癱瘓”;有些疾病就是另外疾病的治療手段,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本身就是”嚴重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有些疾病其實是一種狀態,有些疾病是由同一誘因引起的,這些都會造成二次賠付。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 優點:輕症、重症不分組,不限制關聯性疾病。也就是沒有隱形分組,在首次患病得到更多的補償,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
  • 缺點:貴。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 增值服務


  • 簽約微醫平臺,對症預約專家掛號,全家都可使用。
  • 簽約安心陪診,由專業人員隨行陪診,看病就醫從容淡定,全家都可使用。
  • 國際SOS救援,國內單次3500美元,國際16000美元,全年不限次。
  • 英傑華獎學金,英國十所大學每年抵減20%學費。
  • 輕症、重症綠色通道,疑似即可啟用,指定醫院住院、手術,含質子重離子醫院。
  • 保費高,還有家庭電話醫生,定期體檢套餐,MR腫瘤篩查。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中英人壽股東為中糧和英華傑。英華傑是英國皇室指定保險公司,有牛頓、丘吉爾、肯尼迪的保單,理賠過泰坦尼克號。


THREE

寫在最後


任何事情都要辯證地來看,產品沒有優劣沒有高低,只有適合範圍不同。


消費型重疾有它存在的意義,在預算不足時優先把保額儘量做高,或者已經配置了終身重疾用來補充保額。如果預算充足,追求保障全面,選投不分組、多次賠、增值多、服務好的儲蓄型重疾險,因為如果有人患過一次重疾後幾乎不能買保險了。


所以買重疾險時到底該買哪種呢?這個問題我想沒人能給出絕對正確的答案。買保險是在保障與保費之間做權衡,保障越全,保費就會相應的越高;要控制保費,就要犧牲一部分責任。如果你還拿不定主意,找一位靠譜保險經紀人,見面聊聊吧。


重疾不重,一文透徹瞭解重疾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