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事成就最高的将领是谁?若多人,请排序说明?

南渡唐后人


明朝(1368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的盛世,当然需要无数猛将的守护。下面说下我认为比较牛x的将领。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

这位大哥独守辽东30年,一直把女真部挡在关在放羊。但是也有人说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他放任努尔哈赤“野蛮”生长,最后清朝入关!他的儿子李如松也是不得不提的真正名将,朝鲜基本已经被倭寇全部攻陷了,朝鲜李氏王朝请求明朝出兵,李如松大败倭寇。前两年韩国电影「梁鸣海战」就是讲的这段历史,不过韩国人没有正面反应这段历史,朝鲜的将领也就一个李舜臣在梁明海湾,利用地势抵挡了一下倭寇,其他将领全部溃逃,如果真个个那么牛x,还需要请明朝出兵么?

明朝开国时期的名将就更多了。徐达、常遇春整个明朝的天下基本就是这两位大哥打下来的。蓝玉、李文忠、朱文正,都是一顶一的名将,都有很高的成就。

当然,放眼整个明朝,成就最高的将领当然非朱元璋先生莫属,农民起义,带领部队推翻元朝统治,并建立了大一统大明王朝!!!


濱洗


明朝最杰出的五大将领

(一)徐达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1385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三)蓝玉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四)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五)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罗萧弋


明朝军事成就最高的名将如下:第一二位常遇春、徐达两位开国名将为朱元璋东征西讨扫平群雄打下明朝江山。第三位蓝玉大败漠北威震天下。四、五位戚继光、俞大猷保家卫国消灭入侵之敌倭寇护土卫民,双双成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第六位秦良玉唯一记载于史的女将军,战功封侯的巾帼女英雄。


小龙女5505


大家好,我是读史如品茶,欢迎大家听我回答《明朝军事成就最高的将领是谁?若多人,请排序说明》

要说明朝军事成就最高的将领,那当然是大明开国元勋徐达!除了徐达外,排名第二、第三的非常遇春和李文忠莫属!徐达打仗善谋略,常遇春打仗善突击,李文忠打仗善奔袭,他们三人在明朝历史上参与和指挥大型战役最多,取得的战国最辉煌。而网友们呼声极高的蓝玉、冯胜、邓愈、傅友德等,跟他们三人相比还差一点,因为他们三人的功绩是无法被超越的。他们三人是明朝功臣庙里位列前三的功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他们三人的辉煌功绩

• 一、魏国公徐达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他们自小便是好朋友,他还曾用自己替换朱元璋当人质,他与朱元璋之间的感情无人能比。朱元璋在濠州参加红巾军后,奉命回家乡招兵,徐达很高兴的响应,并参加了红巾军。后来,朱元璋觉得在濠州没有发展前途,便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耿再成等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去外面开创新的局面。离开濠州后,徐达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定远、滁州、和县、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后文将元朝残余势力简称为“北元”)。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领邓愈、汤和等将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出征大胜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攻克了北元应昌府,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北元军队袭扰明朝边境,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前去清剿北元来犯军队,这次明军大胜,完成了战略计划。

徐达一生智勇双全,战功卓越,少有败绩,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在功臣庙位列第一,名副其实!值得一提的是,徐达和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徐达的长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次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四女许配给了朱元璋第二十一子安王朱楹。

• 二、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本来是绿林大盗,在和州劫掠时,正好赶上朱元璋的军队攻打和州。他听说朱元璋为人仗义,治军严明,便投靠了朱元璋。投靠朱元璋后,常遇春作为先锋,跟随朱元璋连续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力量。在攻占南京后,朱元璋又分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汤和等将分别攻占了周边各地,至此,朱元璋成为当时实力较强的割据势力。

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邓愈、冯胜、傅友德等将北伐元军,此次北伐大获全胜,并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占领元大都(今北京),占领元大都后,他们又顺势荡平了山西、陕西,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明军占领,至此元朝灭亡。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常遇春和李文忠率军讨伐北元,北元军队听到消息后向北逃窜,常遇春、李文忠率军奔袭千里,大获全胜,并占领北元上都开平。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常遇春突然病逝。常遇春一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在战场上英勇无敌,战功卓越,在功臣庙位列第二,理所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常遇春和朱元璋也是儿女亲家,常遇春的长女许配给了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即朱标太子妃。

• 三、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朱元璋成为红巾军将领后,李文忠跟着父亲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把李文忠当成亲生儿子来养,还让李文忠跟随自己姓朱,改叫朱文忠,后来又复姓李。在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后,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开始跟着朱元璋征战天下。之后,又跟随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割据势力。在跟随朱元璋吞并陈友谅地盘后,又跟随徐达和常遇春率军荡平了张士诚割据势力。紧接着又奉朱元璋命令,与汤和、廖永忠、胡廷瑞等将领分别带兵平定了陈友定割据势力。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李文忠作为副将军,和常遇春率军讨伐北元,北元军队听到消息后向北逃窜,常遇春、李文忠率军奔袭千里,大获全胜,并占领北元上都开平。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常遇春突然病逝。常遇春病逝后,李文忠奉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率军出征讨伐北元。明军此次大获全胜,打败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扩大了明朝疆域,沉重地打击了北元势力。其中李文忠率军攻克了北元应昌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派遣三路大军再次讨伐北元,其中以徐达统帅的中路军被北元打败,以李文忠为统帅的东路军与元军打平,以冯胜为统帅的的西路军大获全胜结束。如果说徐达打仗善谋略,常遇春打仗善突击,那么李文忠打仗就是善奔袭,李文忠是当时除了徐达和常遇春外最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读史如品茶


明朝军事成就最高的将领毫无疑问应该是戚继光。明代的倭寇曾经纵横东南,明朝的军队望之既溃,甚至几十个倭寇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数万明军竟然束手无策。可见明军糜烂到了何等程度。戚继光横空出世后,亲自挑选训练了戚家军,创造了鸳鸯阵,与倭寇大小数百战,无一败绩,而且伤亡极少,使倭寇望风披靡,彻底肃清了倭患。随后,坐镇北方,编练车阵,扫荡蒙古,保证了北方边境的安全。戚继光最大的成就还是他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系统的总结了选兵、训练、扎营、作战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堪称一部完备的军事宝典。 除了戚继光,明代著名的军事家还有明初的徐达,明成祖时期的朱能,土木之变后的于谦,还有纵横辽东数十年的李成梁也算一个,但是他扶持了女真这个最大的祸患,可谓功不掩过。


独钓寒江客


最高将领,戚继光,还有袁崇焕,徐达,常遇春。我没排名,


57498065淘气包马小跳


戚继光,李成梁,于谦,王守仁


地球匠人001


蓝玉 朱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