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杜牧唯一書法墨跡,水平如何?是否值得我們學習?

Wild-Fire


謝謝你的提問。晚唐詩人杜牧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可見他的詩歌地位有多高。

杜牧說起來可以說是一個貴族後裔。他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隴右節度使,在開元時代,地位非常顯赫,連李林甫也把女兒嫁給了杜希望的一個兒子杜位,這個兒子與杜甫是好朋友。

當然,李林甫在天寶年間獲罪以後,杜位也受到牽連了。

杜希望最小的一個兒子是杜佑。杜佑就是杜牧的爺爺,他是唐代傑出的歷史學家。


杜牧就出生在這麼牛的一個家庭。他自己對做過隴右節度使的曾祖父杜希望是非常崇拜的,因為曾祖杜希望不但權勢高,而且曾祖父的人緣也非常好。

不過,到了杜牧這一代,命運就不是太順了。

杜牧一直沒有做過京官,也沒有太高的官職。

所以,杜牧心中也經常有一種鬱郁不得志的悲情,為了排洩心中悲情,也就有些放浪形骸了。

杜牧最能放浪形骸的,就是與歌妓美女纏纏綿綿的悲喜交情。

《張好好詩》就是杜牧贈給一個歌姬張好好的一首五言詩。

杜牧第一次見到張好好,是他26歲那年參加公務員考試以後,被分到洪州任左武衛兵曹參軍的一段時間。


那一年好好13歲,還是一個初中生的年齡,可以想象好好有多美。

第二次是6年後32歲那年,杜牧在洛陽逛街,突然發現路上一個人很像張好好,他走近一看,果然是好好。

這時的好好19歲,正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年華。可是,好好愛杜牧,杜牧也愛好好的情懷,完全被現實徹底粉碎了。

這時的好好已經不是13歲的妙齡少女的好好,而被一個商人納為人妾了的好好了,對詩人杜牧 來說真是一點點也不好。

杜牧無言以對,難以釋懷,就寫下《張好好詩》,並贈給好好留念。好好得到杜牧的這個詩歌手卷書法,如獲至寶,一直珍藏身邊

大中六年(852)冬天,杜牧在病中去世,去世前的杜牧,也一直思念著好好。

一個月之後,張好好才得知杜牧的死訊,就拿出杜牧給她寫的詩卷,在杜牧墳前,悼念了愛過她,她也沒有忘記的的杜牧。

最為一件杜牧的書法作品,《張好好詩》書法手卷,歷來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不但因為杜牧的文學地位,也因為杜牧的書法,非常精彩。

《宣和書譜》評價說,杜牧的書法“氣格雄健,與文章相表裡”。

我們今天看,這件寫給一個情人的情詩書法,即使心中哀惋痛惜,筆底依然不失雄健之氣。


我們從杜牧的書風來看,他對王羲之書法的研究是非常深厚的。

王羲之那種“雄秀之氣”(趙孟頫評王羲之語)在杜牧的筆下絲毫不失。全篇字法、章法、筆法變化奧妙,絲毫沒有書生的腐儒之氣,僅此,說明杜牧的書法造詣之深,氣格之高。

題主提出是否值得學習。這裡有一個如何學習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說的是臨摹學習還是欣賞學習。

從欣賞來說毫無疑義,我們能夠欣賞到這麼精彩的書法作品,那是一種眼福。


至於是不是要臨摹學習,我的建議是,初學書法者,最好不要涉及。

學習書法有一個死的規律,即初學宜平正,不宜奇崛。

我們不能因為杜牧的書法好,初學就進入杜牧書法。

如果是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當然最好喜歡就去學習。

如果書你法基礎好,學什麼書法都可以。

就像臨摹字帖一樣,初學就規規矩矩的臨摹,等你有了基礎,或者基礎非常好了,你再去意臨,也不會出現書法錯誤的。

如果自己基礎都稀裡糊塗的,還想意臨,那肯定不靠譜。



同樣,如果你的行書基礎非常好,那麼,臨摹杜牧的《張好好詩》墨跡,我相信,也可以臨摹的很有味道的。

像《張好好詩》這個書法作品,我們不是要學他的筆法結構,而是要學他的“味道”意境。

筆法結構,我們進入王羲之書法的原典就可以了,只有在王羲之書法原典,你才能學到完整的精緻的書法技法。

其它書法家的作品雖好,畢竟也有不夠經典的地方。

所以,初學最好不要直接學像杜牧《張好好詩》這樣的書法作品。

如果書法基礎很好,我們的糾錯能力也已經具備了,這樣學什麼書法作品,都會學到精華。

《張好好詩》卷墨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是張伯駒1956年捐贈給國家的。

本來屬於清宮藏品,但是溥儀為了給自己籌錢,就偷偷把清宮藏品賣給外面。這件國寶在民間被張伯駒得到,一直自己保存。

杜牧《張好好詩》墨跡前面是序,說明為什麼寫這首詩,後面是詩歌正文,是一首五言詩。

詩歌最後兩句“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把杜牧欲愛不成,欲別不捨,欲救無方,與欲罷不能的複雜心情,寫得非常深入,也非常含蓄,給人以無限的感傷之情,這正是杜牧的非常無語的心情。


千千千里馬


杜牧一生留下了無數的詩歌佳作,但在臨終之時,將自己的作品大多數付之一炬,唯有這首《張好好詩》被詩人留了下來,這表明了張好好在杜牧心中的位置。所以《張好好詩》也就成了杜牧傳世的唯一書法真跡。其實說起這首詩,真的有一個動人卻又感傷的愛情故事。

杜牧初見張好好時,張好好大約十三四歲。嫋嫋婷婷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其實杜牧的這首詩我懷疑也是寫給張好好的。張好好與杜牧的故事真的就是才子佳人難團圓的代表。

簡單來說,就是杜牧與張好好一見鍾情,那時杜牧在沈姓友人家做客,張好好是這友人家的歌妓,友人捷足先登,納了張好好為妾,杜牧失落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黯然離開,料想這一生是難再相見了。

世事難料,誰也沒有想到,五年之後,杜牧會與張好好二人能戲劇般的再次相遇。杜牧出遊至洛陽,在一家酒店門口,與張好好不期而遇,五年的光陰倏忽而過,而張好好早已沈家被拋棄,淪落異鄉,另嫁他人,以當壚賣酒為生。看著張好好容顏已逝,青春不再,物是人非,杜牧忍不住感慨,飽含深情與難過寫下了這首情思佳作《張好好詩》。

過程就是這樣,至於書法墨跡水平如何,貼出來大家討論吧。


小新9293


張好好詩卷是杜牧畄給後人的唯一墨跡。其書法雖不為宗師,但中規中矩,自然流暢,氣勢不凡,值得欣賞和學習。道法自然,書法自然。








一葉小舟82704


一首打油詩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到之處海涵!

杜牧:

樊川文集七絕唱,詠史抒懷英俊傑,宰相門人又進士,官至刺史仕途佳。故把柔弱寫鋼鋒,獨步晚唐傳佳詩,敏學博古多文采,散文詩歌皆精通。力纜狂瀾欲濟世,王朝無望安民事。懷才不遇國之論,只將兵法訴之文。盛唐一去萬里雲,五十杜牧駕鶴遊。書法相見博物館,張好好詩真跡傳,六朝風韻氣勢連,詩稿樸實意連綿。 由衷思念張好好,容貌嬌美在詩中。雄健姿媚藏書裡,筆勢飛動惹人心。



杜甫:

子美謂詩聖,杜工部集傳,仁政賦予詩,豪氣蓋雲天。 心懷蒼生念,夢想風俗醇, 在世名不赫,後代詩遠楊。 七歲能書詩,少年遊山川, 兗州會李白,醉酒詩詞飛。 鬱郁不得志,仕途意中慘, 餓死家中兒,貧窮永相伴。 感慨盛世衰,落木蕭蕭然, 一生悲疾事,寄生草屋邊, 五日未進膳,小船終歸天。 書法有深熟,楷隸行草功, 書瘦硬如鐵,雄壯速度變。 拓本祠堂現,世間獨倖存,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西安杜甫祠堂祠有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書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詩》石碑的墨拓本,為現存唯一的杜甫真跡,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

黑白文章澤淵詩


《張好好詩》卷,是唐詩人杜牧的墨跡,全卷約四百字。該卷用筆雄健,與詩文互為表裡。是否是魏晉筆法之風韻,本人不敢下斷言,但其運筆結體卻與王右軍《蘭亭序》之瀟灑筆風有別,很懷疑杜收從未練習過《蘭亭序》,甚至從未與《蘭亭序》謀面,是另有師授。存疑。杜牧,一位被色所迷,受情所困的風流才子,他的書作遠遠夠不上現代"書法倫理"的規範,是"野路子",屬於"江湖書法"。他寫的毛筆字,沒有按照現代書法藝術評論的要求去書寫,比如說:行筆要藏頭護尾,用墨要有濃淡,蘸一次墨汁要如些這般寫出多少個字,要從溼到幹到燥,若非這般如此,偽書法家是也。杜牧全不守這規矩,信馬由韁,想怎麼寫便怎麼寫,委實不夠現代書法之標準,寫這種不達標的字,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再說杜牧的書寫狀態也很不正常,他抄《張好好詩》卷時,憂思、愁苦,神情恍忽,一種痴愣狀,幸好他手頭還有一份草稿在陪伴他支撐他,他才沒把自己給寫進詩境裡去,他隨情信筆,不裝腔不造勢,整個沒個書法狀況,就那麼自自然然,寫出平淡無奇,自然天成的一件《張好好詩》卷。這種"野路子"的"江湖字",與現代追求的由"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品味是天壤之別,你覺得哪一種值得我們學習?





林慶逢358


杜牧的書法水平如何?


大家對王羲之書法的認識,全部都是從唐代臨摹的作品中建立起來的。真實的王羲之作品沒有人見過。翻開現在的王羲之尺牘,我們把杜牧《張好好詩》進行對比,其用筆結體非常的接近王羲之。

《張好好詩》被趙佶收藏於內府。以宋徽宗的文藝範眼光,他所收藏的字畫,全是絕世精品。當金兵把府庫裡的金銀珠寶搜落一空時,宋徽宗全不在意。而當得知其所藏字畫被洗劫一空時,頓時面無血色,癱坐在地。能被宋徽宗看上的作品,你就放心大膽的去學習,跟著他,誤不了你。



現在的王羲之作品,只是藉著王羲之的名,並非王羲之所書。《張好好詩》,則是如假包換,貨真價實的杜牧真跡。詩是他所作,字是他所寫。文和字出自於自己的書法作品,最能體現出書寫者的情感。在學習中體會創造者的內心。唐代的墨跡十分稀少。杜牧的《張好好詩》,是他唯一的一件墨跡。這件作品現在能夠藏在故宮博物院,全得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出重金購得。不然的話,早就流失海外。張伯駒得到《張好好詩》,欣喜若狂,終日相伴,睡覺時都不離開,藏在枕下。就是這樣珍愛的一件作品,張伯駒先生無償的捐獻給了國家。我們現在能夠看到這件作品,應該感謝張伯駒赤誠的愛國情懷!



子衿書法


現在的作家中,寫字名氣最大的要算賈平凹;企業家中,寫字名氣最大的要算馬雲;娛樂圈中,寫字的人太多,實在不知誰的名氣最大,張鐵林、陳道明、鬱均劍,哪個不是大名鼎鼎?


名人書法,自古有之,並非現代人的首創。李世民、武媚娘、李太白、韓愈、杜牧,哪個不是名垂青史,而書法不過是他們茶餘飯後的副業。

李白的《上陽臺帖》,是其唯一傳世的書法作品,其意義無非是表明李白也能寫字,若論其書法價值,氣勢雖盛,但取法並不明確,單件作品也無法看出其風格。


杜牧是個浪子,也是個撩妹高手,若是放在今天,一定是少女殺手。

若干年前,杜少邂逅了美少女張好好,但有緣人卻成不了眷屬。數年後,二人再見,此前的美少女已淪為賣酒女郎,於是“小杜”有感而發,書就了《張好好詩》,成為杜牧流傳至今的唯一的書法作品。


不可否認,李白的《上陽臺帖》也好,杜牧的《張好好詩帖》也罷,其字雖也是好字,但遠談不上經典,其意義多在於其文物價值,其作品中本身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寫法,故歷來很少被直接用於書法臨習。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杜牧《張好好詩卷》是唐朝書法真跡之一。自然非常珍貴。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些名人鑑定印章。

杜牧《張好好詩》,麻紙墨跡卷。並序共48行。此帖像奇宕絕壁,氣勢大,蒼勁古拙。

其書法風度神采如其人氣質,灑脫豪放,不受拘束。

清人葉奕苞書評:"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

《宣和書譜》評論道:"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裡。″

《張好好詩》書法特徵:

一,用筆猛利飛動,時有沉著痛快的"刷筆″出現。

二,為了增加章法透氣感,應用較長的豎筆、斜鉤、長撇破空。

三,折筆獨特,折筆轉折點下沉而角度小。

四,字的結構上疏而下密,頭重而腳輕。

五,注重字的大小變化,開合變化。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為杜牧所書《張好好詩》。


神韻軒書法


《張好好詩》是杜牧僅存於世的真跡作品,也是杜牧詩作的名篇,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極高是不言而喻的,現藏於北京博物館。

這首詩闡述了貌美如花、才華出眾的少女歌姬張好好,始得高官沈傳師寵愛,後因沈的去世而流落市井,過著賣酒的生活,詩人對她不幸遭遇感到無比的同情。全文通過前後部分的描述,反應了張好好生活的極大反差,作品前半部分重點敘述歌姬張好好嬌豔嫵媚及出眾的才華,後半部分是張好好流落市井的景象。詩人複雜的情感充分傾注於字裡行間,致使通篇字體氣勢雄強,節奏變化明顯,作品前部氣息平穩,佈局疏朗,用筆流暢,中間部分氣息急促,燥筆急書,多有飛白,最後部分則氣息壓抑,行書放慢,筆法沉穩。綜其一篇作品,奮力揮毫,一氣呵成,又不因作者的不同性情而失章法,實屬難得的佳作。

這副作品,不只因是杜牧的大詩人身份而受世人世代追崇,單單就其書法藝術魅力也讓後人追之莫及。杜牧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傳統,又得孫過庭用筆之意趣,在他年輕時書法水平就如此高超,可見杜牧不僅精於詩,而且又功力於書法。

杜牧的這一作品,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是很值得學習的。

還望多多指教!



山水字畫


杜牧這首張好好詩墨跡。藝術水平很高。全篇意足神完,氣韻生動,筆墨流暢而無一滯筆。氣息貫通與詩意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法度完備,瀟灑飄逸的詩人氣質盡顯無遺。從中可以看出是出自二王衣缽。盡得二王神髓。是不可多得的好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