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場|當前ETH為什麼會成為DeFi主戰場?是偶然還是必然?

DeFi應用程序的增長今年主要集中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根據Dapp.com的數據,超過75%的DeFi應用程序在以太坊上處於活動狀態,而第二個最受歡迎的DeFi智能合約平臺是EOS,佔活動DeFi應用程序的11%。 僅看以太坊,DeFi在一年中的增長更為明顯。

DeFi Pulse數據顯示,在DeFi排名前十的產品中有9款是基於以太坊的。如圖:

力場|當前ETH為什麼會成為DeFi主戰場?是偶然還是必然?

當前,眾多公鏈之中,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最為繁榮,發展也最為迅猛。ETH是DeFi應用主戰場,這毋庸置疑。

不禁想問,當前智能合約平臺那麼多,還有免費的(如EOS等),為什麼ETH會成為DeFi主戰場,而不是EOS 或其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為防止大家暈菜,我們先結合著下圖,從層級角度,理清實現DeFi的基本邏輯。

第一層:是區塊鏈分佈式系統的通信基礎,即我們熟悉的互聯網。

第二層:以太坊網絡,由遍佈全球的計算機節點聯網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分佈式網絡,網絡上的每個節點上運行著以太坊軟件、保留著一份相同的數據賬本,通過技術共識和激勵機制,共同維護著大賬本的更新。

第三層:是以太坊虛擬機(EVM),每個結點都有EVM,是智能合約發佈和執行的地方,我們常說ETH被是“世界計算機”(World Computer),就是因為任何人只要有賬戶都可以在Eth虛擬機上創建、發佈、執行智能合約。

第四層:智能合約層,智能合約實際上是一段可以自動執行的合約代碼,這段代碼發佈之後,會在世界計算機的各個EVM中運行。

第五層:DeFi是開放金融應用層,其需要安全的可靠的智能合約做基礎,其代碼定義實現借貸關係、Staking利息等所需業務規則。

力場|當前ETH為什麼會成為DeFi主戰場?是偶然還是必然?

從這個處理邏輯,可以看出,智能合約是開放金融DeFi存在的基礎,也就是說要想支持DeFi,首先必須支持智能合約,目前,強勁的競爭對手有EOS、Cosmos、Tezos等,但從當前佔領的市場份額來看,差距還較大,以太坊佔據75%。

DeFi為什麼首選ETH,究其原因,概括為三點:這三點是引用的”區塊鏈資深從業者Stafi_Protocol”的說法。

一是作為老牌智能合約平臺,以太坊不管是技術基礎還是生態儲備上面都擁有其他公鏈所不具備的優勢。

二是在ICO熱潮期間,ETH的用戶受到了廣泛的教育,對以太坊的認可程度最高,因此以太坊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是DeFi項目運營的沃土。

三是ETH的市值長期保持第二的位置,

市場對其認可程度高

個人認為,隨著以太坊開發工具的日漸豐富和以太坊基礎設施的更加成熟,這使得開發人員無論從心理上還是技術運用的便利性上,都更傾向於使用以太坊,其結果是,馬太效應愈發顯現,致使以太坊的DeFi生態系統與其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想這並非偶然。

但其他競爭對手就真的沒機會了嗎,其實不然!因為DeFi的漫漫之路才剛剛開始,未來還存在太多變數,而且,隨著Ethereum 2.0的信標鏈預計將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後續,將逐漸完成從Ethereum到Ethereum 2.0的合併,這個過程,對於嚴重依賴網絡效應,部署在合約層之上的DeFi應用來說,勢必會給 DeFi生態系統中用戶群帶來一些不可預估的問題

對此,Token Daily的合夥人Mohamed Fouda表示:

如果DeFi應用程序不能輕鬆遷移到Ethereum 2.0,那麼新鏈上就不會有任何活動

以太坊倡導者、Weald Technology總經理Jim McDonald也表示,“這無疑是以太坊開發者在2020年要關注的最重要的任務。DeFi嚴重依賴於網絡效應,因此,如果Ethereum 2.0啟動較晚,DeFi已經轉移到另一個網絡,這可能會給Ethereum 2.0的持續使用帶來問題。”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圍繞以太坊 2.0的種種不確定性,對於其他智能合約平臺來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機會,但問題的關鍵是,以太坊的競爭對手準備好抓住機會了嗎?


更多好文在力場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