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好了,但子女们都不懂勤俭持家,怎么办?

一杯茶2017


勤俭持家属于家庭教育的范围,也就是父母应该负责的事。如果孩子已经成家,生活会教育他们如何勤俭持家。如果孩子还未成年,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身教胜过言传。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名片,他们的行为都是在复制父母。所以,要想孩子勤俭持家,父母必须先做到。

身教也就是以身作则。勤俭可以反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可以体现。穿衣不必讲究数量多,大方得体干净就好。一件衣服完全可以穿几年,实在不能穿了,捐给山区的老乡们也不要扔掉。孩子们可以帮助父母捐衣服,全程参与,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食品方面健康就好,大鱼大肉不要多吃,对身体不好。买菜也不用多,够量就好,吃不了,只能扔掉,浪费了。住房也别太奢华,家具和用品也别太多,空调能不开就不开,原则就是别浪费物资,别浪费资源。出行旅游也当节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要是开私家车,车里尽量坐满人。选择新能源或者小排量的车。家长的每一个行为都看在孩子的眼里,记在了他们的心上。

言传也就是告诉孩子应该做的事。硬币存在储蓄罐里;文具和草纸要用完再买;零花钱可以自己支配,但是每个月只有那么多;东西坏了不要扔,交给家长修理,修不好再去外面修;孩子要有自己的藏书,但是也没有必要什么书都买,可以去图书馆借,种类多而且还不花钱。还有好多事情需要家长指导孩子如何节省,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最后,家长只要有培养孩子节俭的意识,就能找到出路。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要节俭,形成了节俭的家风,想不节俭都难。





老张英语


我的小孩都快四十了,買東西那可是看的眼暈。他們可不像咱們這些老財迷,花錢那叫嘎崩脆。雖說沒有貸款借賬的,他們能掙能花,整個消費觀念與我們是格格不入了。這不,年前給我買了頂帽子,花了近2000多,給他媽媽買的貂皮帽子就花了5000多。這咂整啊!


哈哈95128931


经济条件好了,但是子女却不知道勤俭节约,父母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告诉子女勤俭节约的优点,告诉她们浪费和胡乱花钱的危害。干巴巴的讲道理没有什么用。要用实实在在的事来教育孩子。最好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例如:邻居家大哥哥,一个月工资上万,也没有干什么,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干干净净,甚至欠了一屁股账,为什么呢?同样是邻居家姐姐一个人的工资才六千,但是人家五年攒够房子的首付二十万,自己还全款买了汽车。原因就是一个人勤俭节约,一个人胡乱花钱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蔡军东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初次见到孩子的姥姥时,曾陪她一起去买东西。在路上偶然看到一个易拉罐,老人家就弯腰捡起来,拿在手里继续走。

然后戏剧性的故事出现了:路边遇到一个收废品的大叔,老太太把易拉罐递给了他,大叔赶紧表示感谢。可谢完了老太太还是不走,她很平静地对那大叔说:“你还没给我钱呢!”大叔都晕了,很无语地眨巴着眼睛,拿出一毛钱给了老太太。

其实,最尴尬的不是那大叔,而是我!我打内心深处深深地认为,老太太是在教育我,要勤俭节约!我虽然很理解老人的想法,但还是很尴尬。

回到你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1、你有你的经历和生活方式,但不能轻易地否定孩子的生活选择。你是苦日子里泡大的,孩子却是新时代长成的。他们或许不像你一样节俭,到或许只是对于“节俭”的理解有所不同。你认为钱是省出来的,或许,他们认为钱是挣出来的。关键还是挣钱的能力和花钱速度对比。

2、所谓代沟,未必是孩子不理解你,也可能是你落后于时代,需要不忘初心,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轻易就下判断说孩子是错的。跟孩子沟通一下,让孩子给你算笔帐,他打算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怎么保障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账算清楚了,你也就明白孩子的想法了。

3、所谓沟通,必然要给自己,同时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并且要认真、平等地倾听对方的想法,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的沟通效果才好。切记,沟通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切忌倚老卖老,靠自己的身份和威严压服对方,不然的话,你就算斗嘴赢了,又有什么意思?

以上,供参考。



豆子也是醉了


咱们就围绕着消费来展开,今天的探讨。我们怎样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呢?大家都知道,随着生活,咱们状态、层次、收入,在不断地增长的前提之下,孩子消费行业目前来说也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当孩子有消费的膨胀心里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要怎样来引导呢?在孩子出现消费心理不平衡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找到一个新的引导点,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消费心理呢?

  今天我们就为了这样的话题展开探讨。我们都知道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虽然已经放开了二胎,但是二胎的小宝宝很小,所以更多的关注点可能仍然在大宝的身上。如果说没有二胎的话,关注点肯定是百分之百,放在了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个体的家庭,家庭条件也在不断的提升,我们对我们关注的孩子,在物质上也就宽放了选择条件。还有些家庭内,孩子喜欢什么,要什么,就会给什么,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知道爱惜,不知道节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点,从小学到大学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我们从网上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节俭两个字,如果敲在百度上你就会发现各种关于节俭怎样创办相应的活动,主题班会,以及老师设计的各种课件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内容呢?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怎么帮助青少年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正确人生观。

  从社会要到家庭,各个层次,合理消费都是相当的注重,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造成孩子消费膨胀,浪费行为的原因究竟有哪些表现呢?我们从外在的原因分析,也叫做社会原因和社会因素,第一个,家庭条件太优越,家庭条件优越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好事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的话,就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有的孩子家庭条件非常好,从出生起他就浸泡在了极度丰富的物质生活当中,家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都是最好的。这样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贫穷,也不懂得什么叫做珍惜。

  前段时间我听我家一位邻居跟我说他家一个亲戚,小的时候家里特别贫穷,然后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奋斗,经过了各种挫折之后现在小有成就,他说我将来有孩子我一定不让他吃苦,结果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衣服,各种用的东西,就包括学围棋选的旗子,都是玉石的,我们可想而知他对孩子的付出,但是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应该让孩子感受到来之易。

  我们小的时候觉得不容易,衣服、食物等等,包括上学用的一些用具等等,各种物品来的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长大之后,就发誓一定要让我们下一代怎么怎么样,但是到我们下一代的时候,反而形成了180度的转弯,什么都很容易得到。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的话你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她的感受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的孩子在街上看到了一个乞丐,然后这个乞丐奄奄一息非常虚弱,在大街上,孩子就问这个打人的说,喂,他怎么了,指着这乞丐问他怎么了,那大人说,他是太饿了,然后接下来孩子指着乞丐说,他真笨,为什么不吃些鱼和肉呢?

  一个最贫穷,一无所知的孩子要让他明白节俭的含义,可以说还是相当的困难的,事实证明了过度的浮云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的不利。特别容易使孩子养成挥霍,或者是不劳作的这种寄生的习惯,我们经常说,啃老族、挖草莓族等等这族那族的,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家里因为有这样的条件让他可以寄生,所以孩子就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奋斗来争取,如果说家里一贫如洗,不出门就没有下顿,你看孩子一定会不用你说他也会自己去想办法。

  在美国的华尔街有两家银行,这两家银行推出了一项金融父母的父母服务,它是专门用来服务于亿万富翁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并指导这些富人家的子女参与经商、慈善的各种捐助,然后树立起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也可以防止比如说,坠落诚信等等。我们有一句古话,再富不能富孩子,就是说不管我们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不管我们现在在经济上有多富饶,也不能让孩子觉得得来是那么轻易的。

  第二个社会因素是过度的溺爱,无条件的满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有的一些家庭甚至是五口之家,然后四个大人。四个大人一个孩子,有的甚至是更多然后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情况下,既不缺钱又不缺人,就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还有的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家长也会格外的溺爱,恨不得去摘星星。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借钱来满足孩子的各种心愿。

  任何一件东西如果来的太容易了,对方就不会太用心来珍惜,这都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并不是我们大人的心灵。是不是女生谈恋爱的时候经常会用各种难题来为难一下这个男生呢?总会觉得如果太容易的话,对方就不会珍惜我,反正我们那个年代的女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故意出些小难题来为难对方来证明一些什么,其实这都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你如果让对方觉得很容易没有挑战性可以很容易就得到,就像捡块石头那么容易的话他就不会那么用心来珍惜,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这种有求必应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自然就不会体谅父母的各种辛苦,当然也不会懂得珍惜和节俭。


大官子霸道曹长卿


经济条件好了,子女却不知道勤俭节约,作为父母,我们要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告诉子女勤俭节约的优点,告诉她们浪费和胡乱花钱的危害。干巴巴的讲道理没有什么用。要用实实在在的事来教育孩子。最好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例如:邻居家大哥哥,一个月工资上万,也没有干什么,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干干净净,甚至欠了一屁股账,为什么呢?同样是邻居家姐姐一个人的工资才六千,但是人家五年攒够房子的首付二十万,自己还全款买了汽车。原因就是一个人勤俭节约,一个人胡乱花钱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创业学习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却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作为家长就要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如果孩子是在花钱上不节俭,作为家长要控制孩子零花钱了,什么东西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都要对孩子进行约束,否则,孩子从小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对孩子一身都有害处。我教过的学生里就有一个男孩子,一开始他喜欢买学校门口的零食吃,用的是自己储蓄罐里的零钱。过段时间,他把自己买的很多零食分给其它孩子吃,随着量的增加,坏习惯的养成,自己的零花钱已经全部没有了,就开始问班级年小体弱的一个学生要钱,这个孩子害怕不给他钱,会被这个孩子打,结果,定期从家里拿钱交给这个孩子。拿的钱越来越多,有一次,孩子奶奶发现自己卖菜的钱怎么少了几百元,最后在反复家长反复追问下,这个学生才承认钱的下落,当我听到家长的电话时大吃一惊。后来,我找来双方家长,对这件事进行了处理,并在全班警示了孩子们,也告诫这两个学生家长,发现孩子一点不对的苗头,都要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把孩子犯错的意念尽早扼杀在摇篮里,防止不堪设想的后果发生。






文竹1234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艰苦朴素,不过,如今的生活质量非常好,想要孩子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很不容易,那么,如何教育孩子节俭呢?

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勤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勤俭节约的好处有哪些。

其次,我们还可以多让孩子自己亲身感受,带他们到一些生活困难的地方感受一下。

第三,我们可以给孩子做好示范,让孩子在我们的身上看到勤俭节约的影子,让他们效仿。

第四,多进行世界观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正确看待富裕和贫穷。

最后,我们还应该给孩子一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更看重思想上的富裕,而不看重物质。


用户52691501169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年代,我们逐渐变得铺张浪费起来,在下一代的教育里建议家长从我做去,从小培养孩子的美德,从传统小故事讲起,慢慢结合社会上的现象,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会去哪里,然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周围环境差了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此循序渐进的地给孩子教育,慢慢地孩子就会领悟铺张浪费的结果了,自然就会慢慢地勤俭节约起来了。


ABC卡卡2019


父母要给孩子普及好消费观念,引导子女善于支配自己的金钱,有合理的理财计划。懂节制、会消费,会使孩子们一生收益。如果子女们不懂得量入为出,无论他们将来能赚多少钱,也很难让自己拥有富足的生活。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正确认识钱财,生财有道,用财有度。钱财是物质生活的保障,虽然家庭经济好了,可是钱财不能都要花光,得储蓄一些用于准备未来生活可能需要投资的东西上,如孩子未来的大学学费。

其次要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如记账、做消费计划。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有节制地花钱,一些不必要的开销也避免,在花钱前多想想自己是否真的使用花这笔钱。

父母要做好身传教育,把勤俭持家的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可以每周或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钱让孩子自己花,让孩子在支配自己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勤俭节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