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已經把相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什麼一些“人”還是敵對呢?

用戶3504064775


吳京《戰狼2》賣了百億、《流浪地球》也賣了幾十億甚至在向百億衝刺,影視圈沒有一個人叫好、哪怕站出來發聲——徐崢發了微博,結果還是刪了。為什麼呢?不就是

動了娛樂圈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大佬們的奶酪嘛

在郭德綱之前,相聲界有不成文的規矩:返場不超過三次,就是怕給觀眾給多了、別的演員“沒飯吃”。每段演出都有相對固定時間,電視上也就十幾分鍾、劇場頂多也就半個小時。

郭德綱從成立德雲社開始,每個節目都按小時計量(返場除外),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給得足”。返場次數更是在天津“省親專場”演出時創造下了相聲界25次的歷史記錄,至今沒人破。在大多數小劇場禁止錄製視頻的情況下,德雲社從不制止觀眾這一行為。

以觀眾有衣食父母的郭德綱,盡力滿足了觀眾的需求,但同時也把相聲界得罪遍了——尤其體制內。把持著行業話語權的老一輩行內大佬,最忌諱的就是既有秩序——也就是所謂“行規”——被破壞。只是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乾脆破口大罵。

既然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引起質疑和敵對也就在所難免了,既行江湖路、便是薄命人、從此江湖遠、不必再相見。這種新舊利益體的博弈,經久不衰,向來如此。哪怕是攔路劫道的土匪,也會嫉恨地盤的侵入者,何況自視清高的相聲界。

當你處於行業底層時,沒人會搭理你,一旦你拔尖了肯定會招惹同行嫉恨。自古文人多相輕,相聲藝人不是文人、卻自視文人,並沾染了一大堆文人才該有的毛病。當然了,“同行是冤家”並非相聲界才有,各行各業都存在。

這點上說,郭德綱應該早就看破了,不糾結於什麼是大師、什麼是挽救相聲,只會踏踏實實做藝、賣票賺錢,剩下的留給世人評。

“反三俗”也好、各種專家評判也罷,一切皆是浮雲,最現實的就是商演。有了廣闊市場和鐵桿粉絲才是硬道理,罵街解決不了問題。


岑詮



雍心562


郭德綱一面似乎不屑於官方,自稱非主流、罵人的祖宗,一面又隔三差五的弄倆篇文章發到新華網或人民日報媒體平臺上,並極力鼓吹這是官方的肯定。可稍微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這些網絡文章與官方態度無關係,特別是文章的後面都有明確提示:此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代表官方態度。一些大V明知事情真相,卻不斷髮文炒作某人的“成功”,幕後的交易大家自然心知肚明。而其人品的低下,炒作的卑劣可見一斑,還可笑的去談什麼相聲藝術的新高度?要說是自我吹噓自我炒作的新高度倒也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用戶5544579843


你自己不要坐井觀天,也不要夜郎自大,你憑什麼說郭德綱把相聲藝術帶到一個新高度?郭德綱是相聲界的爭議性很大的演員,是有些相聲的天賦和相聲表演的做派,否則侯耀文也不會讓一個五穀不分目不識丁的人當自己的徒弟,郭德綱也就是侯耀文門下才有今天的所為。作為侯耀文的徒弟是郭德綱的資本,出了這些他只是江湖相聲藝人而已,一個玩弄炒作和利用炒作名人效應的商業高手。相聲藝術走向舞臺是眾多相聲藝術家努力的結果,不是不擇手段取悅大眾的低俗的糟粕。


含笑面對現實


第一、郭德綱讓相聲迴歸本真,並不是新高度。

第二、有人對郭德綱持有“敵對”態度是正常,人性使然。

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敢苟同題主的觀點。所以我得分兩點談一談。

郭德綱用相聲掙了大錢,這不代表相聲本身達到了新高度。

郭德綱與主流相聲早已經劃清界限,雖然他是被迫而為之,但不可否認主流相聲群體確實曾經堵死了郭德綱投靠組織的希望之門。

痛定思痛,他創辦了德雲社,這是一個私人相聲團體,存在的目的是盈利。既然想掙錢,那就要順應市場經濟潮流。有需求才有供給,摸清了觀眾的喜好,才能讓德雲社開門有飯吃。

觀眾喜好什麼樣的相聲呢?很簡單:能放鬆,能讓觀眾發自內心笑的,就是好相聲。換言之,德雲社相聲存在的意義與相聲最初產生時的意義,是相同的。服務於老百姓,讓觀眾能樂在其中,以此消遣,排解現實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郭德綱和他的師兄弟、徒弟,讓相聲真正的服務於觀眾了。他常說觀眾是他的衣食父母!這聽起來像是客氣話,但事實本該如此。天津市井中最初產生的相聲,就是用嘴皮子討飯吃的行當。尊重觀眾、討好觀眾、取悅觀眾,伸手像觀眾要飯吃

!這是相聲的本真。

為什麼有人敵對?

這個道理很簡單,從人性來講,相聲前途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相聲能帶給某些人什麼?

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是真的關心相聲的死活嗎?不!他們在意的是郭德綱通過說相聲掙了錢,而自己沒掙到錢!說到底相聲是吃飯的手段,僅此而已。

主流相聲早已成為一種宣傳和傳遞正能量的工具,他能帶給觀眾的教化意義多過於娛樂作用。他失去了相聲的本來面目,所以被觀眾所拋棄,快要餓死了的主流相聲演員,悲哀地發現,把大俗加進相聲段子裡,居然產生了叫響叫座的結果,而這個結果的受益人正是郭德綱,不恨他恨誰?

人心涼薄,眼紅心熱是常有的事。


娛樂半個圈1984


他有什麼創作?什麼演出?什麼代表作?就靠你們這樣自問自答不停的炒作就達到了什麼高度?請用事實說話!只靠說空話,和昧著良心炒作是沒有價值的!


孤鴻牛虻走天涯


只因為老郭越來越強且招人不待見對嗎?郭德綱已經把相聲帶到了新高度,為什麼還總招黑呢?沒有其他理由,就是因為他的德雲社發展了壯大了,後起之秀們能挑大樑了,因此會導致他敵對的人急躁與嫉妒。

我個人的感覺是這樣:在郭德綱不行的時候德雲社沒發展起來的時候,不會有人找他的毛病,當下數落郭德綱的對方1、是感到自愧不如了。2、不願讓老郭比對方強大。3、網噴而已,老郭依然是老郭。4、壞一壞毀一毀黑一黑,是對老郭進行施壓。

老郭和謙哥的相聲反場裡有段對口:你看以前沒人理你,因為你不值得他們費心,現在有人天天盯著你,太正常不過了。當然他沒有點透,只輕帶了一下王寶強,天天在北影門口等演群眾的時候,誰認識他呀?出名了就會有人黑你,這是必然。

人都是為希望而生存

當一個人很強,另一個人很失望的時候,必然會有所表現,這就叫攻擊,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為生存而活著。即使不當面來圍堵你,也會用醜陋來給漂亮面具的人以非議或重撞。

郭德綱強大德雲社強大,必然導致有些人的無聊反感,必然就會有不如他的同行們的說三道四,無所謂,老郭還是老郭,他沒那份閒情逸致操這個心,人家帶領的德雲社只會越來越好。


敵對行為見不得太陽

快樂一定會有悲傷作陪,雨過必會天晴,叢容面對一切,才是郭德綱最好的未來,在茶花女裡有這麼一段話: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折磨我,我在你的眼中越加顯得崇高。

郭德綱內心深處愈加強大,越在對手眼中是顆釘子,因為老郭經歷的事情太多,已經不會再把對方(敵對)放在心上,為兼人之勇的老郭點贊!


蘭竹ZLZ


很多人要不不懂相聲,或者不懂幽默,要不就是刻意抹黑,呵呵…~歌星每場演唱會就那些歌甚至一輩子唱兩首歌你覺得正常,哪怕京劇唱去唱來也就那些個經典,就要求相聲不斷出新的?何況已經有很多新東西了,相聲也有很多風格,也有很多是聽韻味兒的,近來不是掀起了小曲熱嗎?誰的功勞?也可以說是百聽不厭,以後去KTV我都準備唱《探清水河》了,那些個說相聲不應該揮舞熒光棒的也是酸啊,要不說人家不出新意老套路,揮舞熒光棒又說這還叫相聲嗎?奇了怪了,說學逗唱硬生生要吧學和唱抹掉是不?粉絲要揮舞熒光棒也要你來吐槽是麼?老找槓點有意思嗎?那些如江河(姜何)之流的人,你們多做點兒對曲藝有益的事吧,別逮著這個郭德綱不放,你們越無底線,老百姓越唾棄你們,不要和人民作鬥爭。請問某些人,你們到底要的什麼?又要高雅又要搞笑更要有教育意義,帶你兒子一起昇華,為高考助力為你的人生點亮一盞明燈??那是你自己和學校的責任,別指望德雲社,呵呵,滑天下之大稽!真的是應了那句話,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張瑞CD


這個太多原因了。

根兒上,是因為利益,或者說是錢,更或者是權:它能帶來錢。

其次,是博存在感。有些人消失已久,泯然眾人隨風同塵,但是偶然心血來潮又想刷一次存在感,於是蹭個名人,製造一場“戲劇型”的衝突。

第三,槍手,利益集團的白手套或黑手黨,從正反兩面去攻擊特定的人或組織,看著是仗義直言,但實際上,學的是魯迅的“只攻一點,不及其餘”,抓住某個細節某個片段往死了踩,不顧前因不講後果。

第四,盲目無腦者或者說雙標的人。郭德綱是個很有能力與本事的相聲演員,也是一個很有知識與文化的人,很有江湖經驗的人,同時他也與你我一樣,與芸芸眾生相同,一個普通人。但就是有一些人,不經思考,隨心所欲的放言品評,不知前情不知起因不知其時境況,講得口沫橫飛,然而是不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呢?在道德層面我們是不是有權力去品評另一人呢?誰給了我們權力去品評如郭德綱、李德綱等看看那些?這些都未必想過。

我們中國文化講究”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但是這話只對自己有效,對他人無效。這就是多數第四者。


郭德綱不是神不是仙不是聖人,他有他的錯的,不討人/你與我喜歡的地方。平常心對待,不違良俗不傷公德不犯法不作科,且以平常心對待。都是江湖中混跡,紅塵裡打滾的人。彼此身上都是一身泥,內心裡都不缺少卑鄙魍魎。何必對人太苛呢?


歡喜菩薩No1


本身這就是個毛病挺大的問題。啥叫新高度?是相聲藝術的新高度還是相聲繁榮的新高度?真正讓相聲成為藝術的,是侯寶林大師,加上馬三立大師,馬季先生,姜昆馮鞏等人,一共四代人。解放前,相聲是一門餬口的職業,達不到藝術水準。現在,老郭的相聲,又回到養家餬口的職業,而非藝術。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屬於精煉的產物。屎尿屁明顯屬於低於生活的下品,不能用接地氣混淆概念,誰家也不會把廁所當成主要的生活場所。至於相聲的繁榮,應該有三個時期“相聲八德”時期,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現在相聲的熱度跟這三個時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說老郭一枝獨秀,也只能算是矬子裡面拔將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