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在农村种东西都不赚钱了,还要继续种下去吗?

新农大黄蜂


在农村不管你是种什么?那都还得继续种,很多东西不是因为赚钱而种的。当然这个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农村必须种的东西,一个是商业化种植。

在农村有很多植物是必须种的,蔬菜水果,粮食作物这些,不管它赚钱不赚钱都得种下去,因为老百姓要生活,一年四季的口粮那当然得种下去了。

在我们大山里一般常见的农作物,有玉米土豆,各种菜疏和大豆,可以说一年下来种的东西根本没有卖过,也根本不值钱,买的人都很少,那么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一年要吃的,那肯定还得继续种下去啊。以前还会人种一些水稻,一年种的水稻也够自己吃了,可是最近几年都不种了,为什么不种了呢?是不是因为不吃大米了呢?不是的。因为最近几年的种植成本加大,一年种水稻的钱还不如自己去买大米吃划算,而且种水稻也是很麻烦的事情,需要精心的照料,如果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没有照料好,那么这一年的粮食就打水漂了,所以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不自己种水稻了。

商业种植的东西都是根据情况而种的,在农村一般值钱的东西都是药材种植,那么像这种东西那就是有种植价值才种,每年药材价格都不同,在最近前年我们村的乌药种植量比较大,因为乌药的价格都还可以,可是最后跌价了,就没有人种了,因为不值钱了。那么村里人就选择种其它的药材了,大黄和天麻在目前来说价格还是很不错的,那现在很多地里也都种上了大黄和天麻。

所以在农村不管种什么农作物都是根据情况而定的,粮食作物是必须种的东西不管赚钱不赚钱都得种。而需要拿来赚钱的东西那都是视情况而定的。


镇巴三农


这点我比较熟悉,因为我家也是农村的,如果家里地多的话可以种蔬菜水果的话还可以。如果地不多的话,种粮食的话,没多大意义只能说解决温饱。犁地,旋地,种子,化肥,打药,收割都是机械化。一亩地产量好的话也就一千多斤!按照一年两季算的话也就2000斤。玉米小麦价格不高,大米价格可能会高一点!那我们家来举例。我家三亩地,玉米今年几毛钱一斤!一年下来也就几千块钱!有时赶上刮大风下大雨,干旱的话,每亩地也就几百斤!所以没意思!我家地包给别人了!每亩地一千一年。出来工作一个月就把一年的收入挣回来了!个人见解!



南苏江雪


这样的问题我已经回答多次了。

自古以来到现在,除了天灾人禍的特殊情况以外,种地,尤其是种粮食,历来是微利产业,因为粮食是最基础,最广泛,技术含量最低的产品,人人都得吃粮食,价格高了,会有人吃不起,会饿死人,会引起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此,种地,尤其是种粮食,都是微利产业。

要想微利产业赚钱,必须扩大面积,扩大规模,只种三亩五亩,十亩八亩,除经济作物以外,种什么都不会赚钱的。只有扩大面积,扩大规模,才能微利积累,才能赚钱。

比如我们吉林珲春的农村,每家都有几垧地(一垧地等于十亩等于1万平方米),全部机械化的操作,种地收入还是可以的。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左右。而种粮大户李松哲,承色3000亩水田,每年扣除化肥,农药,人工,机械等各项成本以外,纯收入30万元左右,是靠种地发家致富的。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每个农业劳动力,在完全机械化的操作之下,耕种二三百亩土地,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种地要想赚钱,必须扩大面积,规模耕种,机械化的操作,产供銷一条龙,才能微利积累,聚少成多,才能赚钱。

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可以继续种地。如果达不到,只能跳出农门,进城打拼,寻求其他致富道路。


珲春徐飞768


种下去,因为对土地有了浓厚的感情,手中有粮心不慌,年年有收入,比较稳定!每个地方都有赚钱的,都有不赚钱的,只要坚持你会赚到钱,比别人做得好你会赚到钱,现在互联网发达,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你种的传播出去,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发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加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87000490aad0cf3a5d\

烧气大侠


我老家农村,皖西南丘陵地区,田地都很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不足3分地。尽管这样,老家还是有很多被荒废的天地,有些都被毛竹“侵占”了。

一直以来,印象中我们那里从土地上赚钱的机会都很少,我们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种出来的粮食能填饱肚子,但是基本很难,所以那时候粮站是我们那最红火的单位。

现在老百姓土地利益最大化是种植茶叶,因为现在基本每个自然村都有茶叶厂,每每到三四月份,是采茶最忙碌的时候,这对种植茶叶的茶农也是真正收获的季节。

这些种植的茶叶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在打理,过几年等到这批人年龄一大,如何处理是问题。

我家现在还有极少数水田,老爸只是用来种植糯稻,每次跟他说糯稻也不用种,超市可以直接买到,他就是不听。

想到他种田都40多年了,时节一到,就把早早买来的稻种用水浸泡,平整好育苗的稻田,然后撒种,施肥等等繁琐的事,他干的那么从容尽管有些事做起来有些吃力。

当种田成为这些老农民的寄托时,已经超出种田赚钱不赚钱这个问题本身了,老爸明年准备还要种田,尽管他已经70岁,我们都没有阻扰,我准备带我3岁的女人看看他爷爷是怎么育苗,怎么除草,怎么收割的。至于赚钱,那是别人的事情。


十八线城乡生活


第一,生产生活习惯和对土地的感情。农村许多老百姓,种了一辈子地,过惯了农村生活,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日子,虽然一年收入也不多,但他们依然珍惜每一寸土地,精耕细作,年复一年,从事自己熟悉的农业生产。

第二,无私奉献的胸怀和责任担当。过去常说“无农不稳",从中就可以看出,农业的作用是填保国人的肚子,保证人民能吃饱饭,手中有粮心不慌,才能稳稳当当建设祖国,为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在坚持。

第三,为了生存。农民种粮是为了填饱全国人民的肚子,但也首先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挣不来钱没多大事,饿肚子就不行了,所以农民必须种地种粮食,首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第四,年老农民别无选择。反过来讲,农民不种地能干什么?出去打工,各企业公司只要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年老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没有其它技术,在外很难找到活干,不能出去打工,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种地,然后把粮食通过喂猪养鸡等措施转化成钱,虽然收入少,但总归有点收入,如果他们不种地,口粮怎么办?他们别无选择,种地是他们唯一选项!事实上,农村也就是一群年老人群在坚持种地!

从大方面讲,种粮赚不赚钱,还得种,而且必须种,与是否赚钱无紧密的关系。农民种粮不赚钱,就必须想办法,让农民得有钱赚,粮食不够,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包括种粮的积极性、种粮技术的改进、地力的培肥、品种的改良、方式的改变等。




大斌说游


如果现在还有收益的情况还是可以坚持的。个人意见[微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49bba88131f49a899f16d19aec95327\

壮壮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相信每个读过书的人都无比熟悉。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而第一首 :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很多人对这首诗则知之甚少,也是因为太过负面没有被引进教材,连第二首的诗名也改做《锄禾》,而不是用《悯农》,第二首让大家知道盘中餐,桌上的美味是农民伯伯在烈日当空下的田间辛勤劳作种出来的粮食,要懂得珍惜,要懂得怜悯艰辛付出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不懂先生老罗我今天也不是很有闲情跟大家在这里吟诗作对。哈哈哈!我这人只有这么一点点冷幽默!请大家不要见怪,下面回到正题。

我们大中华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现代,农业一直都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无论是夏、商、周、这些比较原始的年代开始,还是到了秦朝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再到近代唐、宋、元、明、清。数千年间,解决吃饭问题一直都是立国的基本,农民吃饱肚子就不会造反,封建统治者就能牢牢的坐稳他的王位跟江山。而悯农第一首的意思就是即使春天播种,秋天丰收,四海之内没有一块闲置的农田,还是有很多农民被饿死。这就是历代农民,庄家汉的真实写照,因为太过真实,容易引起负面影响,所以并不推崇上半首诗。

但是,到了我们新中国,推翻了封建社会,打倒了帝国主义。又可以在短短数十年,就解决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还让十几亿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么伟大的成就,数千年历史上的统治者没有做到的,也是无法做到的。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却做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那里不是丰衣足食。而食不果腹,路有冻死骨的年代已是历史。所有的大环境下是很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我们大中华人口众多,根基薄弱,数十年能发展到这个高度,比西方国家几百年所做的事情还要多,甚至有一些领域还超越西方国家很多,难道中间的一些小问题我们不能解决吗?

说到这里,应该很多人都能静下心来看待题主的问题了。社会在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老是停留在过上个世纪的老思想,老方法面前惧不前行。现在是什么年代,是大数据,是信息共享,是网络数据共享的超高速年代。你在深山野岭里种出的无污染,纯天然农作物跟一些水果,只要你是纯天然,没有不值钱的,也不会不畅销。只要在网络上打出品牌,做三农达人,打造你的纯天然,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在网络时代,一秒就可以让你扬名四海。你的产品就会供不应求,到时你还会说种东西不值钱吗?现在网络上爆火的东西多得你无法统计,在抖音,在头条,还有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火得一踏糊涂产品数不胜数,难道大家都没有目睹吗?

在这个最好的年代里,只要你用心付出,努力去做,找对方向,是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做不好的。换个角度,集思广益。脑袋要开窍,思想要是通了,路也就通了。思路通、道路通,你脚下的道路则通达天下。


不懂先生老罗


要种。不种东西吃什么?



蒋共国


庄稼不收年年种,这是农村的老习惯,最低也保证口粮不用花钱,烧柴不用花钱,少量的养殖不用花钱,农民就是种地的,农民脱离不了土地,土地也就是保证生存的安全,种地有好年景也能收一部分钱,我认为放弃土地就等于放弃生活,人们对土地还是挺渴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