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吴建义


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结束了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据说李渊有很多个儿子和女儿。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中,李渊是有二十二个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是隐太子李建成,史实上说,李建成是一个有才华的能干之人,并不是影视上所表现出来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门之变”时被李世民杀害了。第二个儿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卫怀王,在公元614年的时候去世,他死的时候只有16岁,还没有儿子。第四个儿子为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被杀死了。这四个皇子他们的母亲都是窦皇后,他们在历史也比较有名,其他的儿子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总的来说,在李渊的二十二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斗争得最厉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儿子年龄都比较的小,没有什么威胁力,不具备应有的实力可以参与斗争,而且他们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竞争能力比较弱。

而李建成是权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许有人动摇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毫无疑问是要捍卫自己地位的,所以与李世民发生冲突。


李世民是一个有野心有实力的人,他靠军功建立起来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随者,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而且他与李建成年岁相近,生母又是同一个人,都是窦太后,他的存在来说对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胁。其实即使就算他没有野心,也会被太子李建成怀疑成竞争对象,所以无论如何两人的斗争都不可避免。

这里说下李渊的三儿子,三儿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时期战死了,所以,也没有办法争权夺利。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交好,于是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会选择帮助李建成铲除政敌,因此也会与李世民有冲突,这就是他们斗得凶的原因。

这三兄弟斗争的最凶的时期是在“玄武门之变”前后。还是那句话,这段时期内,李渊的儿子还有很多没有出生,而且还死了两个儿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是成年的,而六儿子还小,还不到十岁自然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去竞争。


其实以其说是三兄弟的竞争,倒不如说是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竞争,李元吉只是追随太子李建成的步伐与李世民斗争,但斗争的最后结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胜利告终,李世民被封为了太子,在这不久之后,李渊退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会登基。

李渊其他儿子成熟些后,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斗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旧对其他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没有什么实权,而且还远离京城,自此李渊的其他儿子就更没有什么权力可以威胁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夏目历史君


李渊只有一个皇后,叫窦皇后,她的父亲叫窦毅,母亲是北魏的襄阳长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义里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这个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子,储君之位必然是从这三个人产生。而且,窦皇后为李渊生的这四个儿子又刚好是李渊最年长的四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终年只有十六岁。

那我们再来看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在公元617年,被隋将阴世师所杀。李渊的第六子李元景生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才九岁。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除了已经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长的,也只有九岁,那么其他几个儿子想参与争斗,也根本就不现实。

那我们来看看李建成他们三兄弟此时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显然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食邑三万户,天策大将军,司徒,尚书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学馆。

李元吉,是齐王,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为军功极高,手下的谋臣与猛将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与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不过最终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李渊这么多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只有三个儿子斗得最凶这种情况呢?

关键原因是唐高祖李渊造小孩有一个巨大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开国。在唐朝开国之前,李渊有5个儿子,而唐朝开国以后,李渊身为皇帝,是要什么有什么,于是治国之余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个儿子。

我们看看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间,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说当时不算开国之前所生的5个儿子,其余17个儿子,有的还没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当时也不过9岁。

因此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将夺嫡三人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为首的17个弟弟划分开了。

因为这些个弟弟太小了,别说发生玄武门之变时还没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经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岁,是什么也干不了,别说参与夺嫡了,就是站队都不会。

那么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排除了17个小弟弟,还有两个兄弟与夺嫡三人组同样出生在唐朝开国之前,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两个都早逝了。

这两个人分别是李渊第三子卫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云。

老四李玄霸早逝于隋大业十年,都没有活到唐朝开国。

老五李智云的死则有些耐人寻味,史书记载:“及义师将起,隐太子建成潜归太原,以智云年小,委之而去。因为吏所捕,送于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渊起兵之际,李建成和李智云在一起,结果李建成认为李智云年幼,干脆没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云被捕,后被处死。

李建成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可能李智云只是他的异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杀人,想要提前解决掉潜在的竞争对手。不管怎么说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唐朝开国以后,坑弟的李建成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死于二弟李世民之手,说起来还是有些讽刺的。

所以总结来说,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儿子参与了夺嫡呢,主要是跟夺嫡三人组年龄相近的两个兄弟,在开国之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个兄弟,在玄武门之变之时,最大的不过9岁,因此自然没有参与夺嫡了。


宋安之


李渊22个儿子,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这还不简单,其他人不够格!

爹是一个爹,区别就看妈!

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妈妈是窦皇后,其他人的妈妈都是嫔妃之类的。当然窦皇后还有一个儿子叫李玄霸,可惜16岁就死了。如果李玄霸不是死的早,估计后来斗得最凶的就应该是四兄弟了。

在隋唐时期,还是门阀政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而李渊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陇西李氏。

话说李渊年轻的时候还不是皇帝,但是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陇西李氏,你以为一个娶妻就一个漂亮就够了吗?那得联姻!长得漂亮能当个妾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李渊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窦皇后是何须人呢?那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就娘家这样的背景,哪个妃子敢挑战敢欺负?而作为皇子们说,哪个皇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舅舅们那样的势力支持?

既然号称“贵族集团”,那可不是一两个高官就算的,当时多少文官武将或者读书人都是有师承有姻亲的,没有背后的支持,是不可能出来争斗的,一争小命都没了。

当然,个人的能力咱也不能否认,但是妈妈的力量可能才是决定皇子们力量平衡的关键一环。


南柯


李渊的儿子确实很多,二十多个,但是在历史上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就那么几个,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这几个算是最多的了,至于其他的一些人,比如说李渊的五子李智云大家有谁听过呢?在晋阳起兵之后不久就被隋兵杀了。六子李元景,还是很多人没听过,到高宗的时候因为房遗爱谋反被赐死。还有李元昌,李元亨等等。作为一个皇帝,李渊的儿子已经算是够多的了。

但是可以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人是知道的最多的,关于李玄霸在隋唐英雄传里是李渊的四子,力大无穷,李玄霸死的很早,隋大业十年就死了,这个时候李渊还没有造反呢。除了这三个人可以说其他的人别说和这几个人斗了,站边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去和他们斗呢?

其实说是这三兄弟斗,其实不如说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兄弟斗,李元吉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跟着李建成的。死也是一起死的。当时来说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才有实力去斗,李建成是太子,李渊的长子,实力自然不用多说了,即使什么都不干后面也会有大把的人支持他。李世民呢?靠着军功起来,可以说如果大唐没有李世民想在隋末这个大混乱的时代一统天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真正一手缔造大唐王朝的就是李世民,当时大唐的兵马基本上也都在李世民的手里,自然有实力和李建成斗了。

那么其他的十几个儿子呢?只能靠边看着了。李玄霸在隋大业十年就死了,再看看李渊的五子李智云,李渊刚刚造反就被杀了,根本没有机会斗了。六子李元景公元618年才出生,我们都知道李渊晋阳起兵就在617年,我们一般说的大唐建立就在618年,玄武门之变在626年,这个时候李元景也还不到十岁,怎么去和他的那些大哥们去斗。之后的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一些小屁孩,而且很多都是在李渊禅位之后才有的,所以说这些人从年龄上来说就没法和李建成,李世民来斗了。

李渊的儿子可以说是出现了断代的情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几个儿子要比后面的明显大的太多了。不知道李渊这几年时间干嘛去了。特别是前五个,而当李渊当上皇帝之后,长大成人的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了,其他的要么就是小屁孩,要么还没有出生。所以历史也只能选择他们三个了。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杀,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说李渊就只能选择李世民了,而李世民也没有给李渊选择的机会,玄武门之变三天之后李世民就被封为太子,不到三个月李渊就退位了。李世民正式接管大唐,开创了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研究所


李渊确实是有22个儿子,可是很多都是学龄前儿童,成年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还有很多毛病最终无法参与夺权,以至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夺权,接下来我就为你仔细分析一下原因。


一、年龄不够

李渊的前六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其中前四人是嫡出,后边两个都是庶出,但是玄武门之变时,李元景9岁,也就是说从李元景之后的兄弟都是学龄前儿童,根本不可能参与夺权。


老五李智云早夭,玄武门之变时已经不在人世,没法夺权,老三李玄霸,也就是电视剧里的李元霸角色,也是早夭,史书记载李玄霸身体不好,故而早夭,于是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成年人可以斗一斗。

此外,当时的继承制度也是优先嫡子,所以从继承制度而言也只有他们三人还可以一决高下。


二、实力不允许

其余皇子哪怕年龄小,但凡身边有几个厉害人物支持,也有机会争夺一下,可惜的是,当时的能人志士要么属于李建成,要么属于李世民,其余皇子只能靠边站,最后看热闹也要距离远一点,免得惹火烧身。

可是李元吉为何还要参与进来呢?原本这场夺权应该只有李建成与李世民就够了,但是李元吉心里有小算盘。他知道自己与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实力相差都大,尤其是李世民,自己更是无法逾越。

所以李元吉打算先跟随李建成一起收拾李世民,以后有机会将李世民铲除之后,自己再与李建成一决雌雄,这样还有一丝丝夺权的机会。



当然,李元吉的算盘原本挺好,可是却因为站错队伍最终葬送了一条小命。其实对于李渊的这些儿子而言,原本争夺皇位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李渊一当上皇帝,就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兢兢业业,没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按照正常情况而言,理应李建成继承大业,可惜李世民就是功高盖主,手下还有一群野心勃勃的能人志士。

就像赵匡胤当年,即使自己不想当皇帝,兄弟们也要趁他熟睡黄袍加身,李世民面对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情况,哪怕自己满足现状不与大哥李建成争夺皇位,但是自己手下也不满足。

手下之间你争我斗,总会直接影响上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最终导致李世民与李建成反目成仇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在权利面前,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结语

我们可以试想,当时即使李世民不参与争夺权力,最后他的结局还是会被李建成赐死,因为势力太大,不允许他过正常人的生活,仅此而已。至于其余那些皇子,长大后也不是省油的灯!



嗔痴历史观


历朝开国君主似乎都比较能生,估计是因为刚刚立国,要开支散叶,都暗暗加了一把劲,结果个个子嗣众多。

唐高祖李渊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总共生了41个子女,其中儿子22个,女儿19个。而且,李渊生育子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一个生产高峰期,我们随后揭晓答案和原因。

那为什么22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为了皇位,机关算尽,争夺的你死我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时,他们其他还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仅8岁。这……人都还没长大,更不要说战功和支持者了,让他们去跟已经成年,屡立战功,并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没法争呀。

原本他们还有两个年龄比较大的兄弟,分别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云,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历史评书中都是重要人物,属于力大无穷,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为跟天斗气,拿锤砸苍天,自己把自己给砸死了。而历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样窝囊,因为从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仅16岁。

老五李智云,同样死的比较早。李智云出生于604年,617年,李渊晋阳起兵时,其跟随李建成居住在河东。李建成逃回了太原与李元吉会和,而李智云却被隋朝官吏捕获,当年被解往长安,被隋将阴世师所杀,年仅14岁。

争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于589年,李世民出生于598年,李元吉出生于603年,626年玄武门之变时,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经24岁了,李世民29岁,而李建成已经38岁了。

三兄弟年龄最长,而且都是从晋阳起兵之时,就跟随李渊四处征战,特别是李世民,战功最卓著。再加上晋阳起兵,是李世民联合刘文静、裴寂一起鼓动的李渊。而李渊也曾答应过,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果,李渊失言,建立唐朝之后立了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也很狡猾,故意让手握重兵的儿子们相争,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渊低估了李世民,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最终酿成了失去两个儿子、十个孙子的惨剧,而李渊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这就是李渊22个儿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为了皇位,争斗最凶的原因。

我们前面说了,李渊有一个生育子女的爆发期,那就是晋阳起兵后的两年。李渊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个儿子均出生于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应该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种,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真相竟然是,隋炀帝在618年四月被杀,而李渊随即逼迫隋恭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在当时,女子再嫁,或者被重新收入宫中,并不是世俗不允许的事情。可以想像,此时的李渊是有多么的开心,不但可以尽情将隋炀帝从全国挑选来的女子全部收归己有,还可以向全国征集宫人了。当时已经53岁的李渊,充分发挥了老骥伏枥的精神,竟然奇迹般的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种出了5个儿子。如果再加上女儿,只会更多。

每次想到这个时候非常开心兴奋的李渊,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感,这李渊在登上皇位之后,那是得有多开心呀。


奕天读历史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事变,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太子李建成席王李元吉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最终一举完成斩首事件,杀掉了两人,最终得以登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唐初年的时候,争夺皇位的始终是这么三个人,难道唐高祖李渊其他儿子就对皇位不感兴趣,不来进行争夺吗。事实上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为唐高祖李渊之前的儿子并不多,一共也就5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云。前面4个都是正室窦氏所生,最后一个是由妾室所生,也就是庶子。



其中四子李元霸是隋唐演义里面的元霸的原形,但是他在614年的时候就意外的死去了,所以没有赶上日后的反隋战争,自然也没有可能去进行环卫的争夺了。至于李元霸力大无穷,天下无敌手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李智云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就被隋朝军队给抓住杀掉了,所以也不可能参加日后的皇位争夺了。



李渊在成功的占领长安并夺取皇位建立唐朝之后,确实生了不少儿子。因为之前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卿,有5个儿子不算少,但是作为皇帝的话,5个儿子就就显得有点单薄了。所以当上皇帝之后,李渊就开始猛生儿子。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算少了,但是这些儿子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年纪都非常的小,最大的李元景也不到10岁,根本就没有可能去参加皇位的争夺。



所以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渊的其他儿子都还非常的小,根本没有可能进行皇位的争夺。所以只能是由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个人去为皇位争的离死我活了。


天龙论史


这话不假,确实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渊其他的儿子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三个大哥哥,表示并没有看出来他们之间有争斗。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小了。



四姑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李渊一生共有41个孩子:19个女儿和22个儿子。按理说,儿子这么多,争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渊的儿子是一个例外,李渊生子很不均匀,他589年有了长子李建成,然后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云(603年),然后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个儿子李元景。

这期间的十五年中,李渊只有两个女儿出生,可以说断层很明显,前面的五个儿子远大于后面的十七个儿子。我们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争权大约发生在621年~626年这段时间。也就只能李渊的前五个儿子有可能参加,其他的十七个儿子最大的也不到十岁,小的则还没有出生,中间的那部分则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个儿子完全不用考虑在内。



接下来就看看李渊前五个儿子,其中李渊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时李渊还没有起兵,还安静的做着隋朝的官员。617年,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正式开始有了自立的条件,当时李建成拖家带口住在河东,秘密联络有才能的人,以图大事。李渊起兵之前,派人去河东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义。李建成在走的时候却把李渊的庶长子李智云留在了河东。

李渊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员下了通缉令,李智云被逮捕,押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五岁。

所以,李渊攻入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长大了的儿子,而且三人还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自然权力的争夺集中在他们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为是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太子人选。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建成会成为大唐的第二个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这个意外就是李渊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强悍了,他是既能打又会指挥,军功蹭蹭往上涨,一直到621年李渊对李世民封无可封,就造了个天策上将给李世民。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开府置署官,这权力可就大了。

本来李世民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将,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也就真正和这些人组成了利益共同体。也由此,李世民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与此同时,李建成自然也开始忌惮李世民。争储之战由此开始,李元吉选择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三个人分成两个阵营一直争斗不断,但是李渊却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给李世民增加了筹码,甚至在624年的杨文干事件后,李渊一度想要废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只是将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为了孤立李世民,开始将秦王府的能臣猛将进行收买或者外调。收买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将秦王府的人外调,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紧逼,李渊的默许等诸多因素让李世民的团队感到了危险,遂开始谋划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在626年的六月初进行,李世民成功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所有活着的儿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话,最大的一个不过才九岁。李渊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李世民合法继位。


尚宫女史


论起李渊的生育能力,那没得说,杠杠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个儿子,19个女儿,真是生育大户啊!

但是,李渊的这22个儿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斗得不亦乐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见参与进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其他皇子对皇位没有兴趣吗?

非也,非也,这是有原因的的,听我细细道来。

这三个年龄较长,各有势力,其他皇子年龄较小,没有什么势力

李渊的儿子很多,其实大多数都是集中生的,是在当了皇帝后,娶了很多妃子,日日耕耘,于是生了很多小皇子,这批小皇子的人数足足有17个,“生产时间”是从公元618年往后到公元630之间。

大家想一想,从唐朝建国开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有了自己的政治舞台,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势力,可谓是“年富力强,能力卓越”。而小皇子们,在玄武门之变时,最大的只有8岁,你让一个八岁的孩子,如何和几个二三十岁的成年男人争皇位?这不是找残吗?

所以说,不是这群小弟弟不愿意争,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争,人家刚还在玩“尿尿和泥”,你这会让人家争皇位,怎么争?没办法争。

有人说了,这小编数学不好啊,有17个是公元618年后生的,还有三个是争天下的,那么另外两个跑哪里去了?

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外,另外两个年长的发生了意外

(李元霸)

李渊有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早早就送了命。一个是李玄霸,一个是李智云;一个是病死,一个是被杀死。

说起李玄霸,可能很多人会想到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这两人的区别是:一个是历史人物,一个是小说人物。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是窦皇后生的第三子。

真实的李玄霸武功并没有那么高,但智慧不低,口才也很好。在公元614年,李玄霸就病死了,年仅16岁(虚岁)。

所以,李玄霸是无论如何也争夺不了皇位的。

关于李智云,只能说也是个命苦的孩子。起初,李智云跟着大哥李建成守卫河东,当时这孩子才14岁,但是在李渊起兵后,25岁的李建成跑回了太原,而李智云在继续留守。非常不幸,李智云被隋朝军马抓捕送到了长安,被阴世师杀害。哎!真是苦命!

李智云14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至于几年后的争皇位那是赶不上的,命都没了,只能在阴间争夺了。

有人说了,小编你难道没见过孩子小,靠母亲和外戚争夺皇位的吗?顺治皇帝那么小,还不是夺了皇位?

除了年龄问题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们是嫡子

历史上有很多小皇子,在母亲的支持下,斗倒了大哥哥们,坐到了皇位上,那么李世民的小弟弟们就没这个本事吗?

确实没有,因为李世民的这帮小弟弟都是庶出,他们无法和嫡子们争夺皇位,除非他们也是嫡子,这又怎么可能呢?

窦皇后生了四个皇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四人,李玄霸早死,于是就成了三位争雄了。由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太强了,李元吉根本不是对手,因此李元吉放弃了皇位的争夺,把宝押到了大哥那里,也就是太子那里。

但谁知,李世民是个非常厉害的主,杀伐果断,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亲兄弟也不放过,于是乎,千古惨剧“玄武门之变”发生了,结果是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成了唯一的继承人,其后不久,李世民没有阻碍地当上了皇帝。

整体上来说,李渊的儿子虽然多,但大部分是庶子,大部分年龄都很小,两个年龄大的又死得早,于是,只剩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