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中國武術有個術語,是"十八般武藝",我們也可以稱為"十八般兵器"或者"十八般武器",這是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的是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對於這"十八般兵器",也有著不同說法,現在一般人普遍接受的是這十八樣: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古代經典小說的代表之一,深受當時元曲與環境的影響,小說中出現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達上千人,在這裡不可能一一介紹,僅在其中選擇較為經典的人物進行一個說明。

在"十八般兵器"中有十二件出現在《三國演義》中,主要包括刀、槍、劍等。而出現的方式除了日常佩戴外,更多的是在兩軍陣前,雙方大將進行決鬥中使用的。將領們在決鬥或者衝陣中使用兵器的技法主要就是劈、砍、刺、斬、揮等。

接下來是對《三國演義》中兵器使用的綜合統計。

在三國時期,刀不僅是軍隊中最主要的配備短器械,而且也是武將佩帶的器械。經過統計,出現的刀的類型大致有幾類:大刀、雙刀、三尖兩刃刀、環首刀、戒刀

。這些刀就根據長短被分為長兵器與短兵器。

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偃月刀


《三國演義》中那些使用刀的有姓名的武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同樣還有使用大刀的黃忠、魏延、張遼、許褚等人;使用三尖兩刃刀的有紀靈、晏明等人;使用雙刀的有祖茂、孟坦、袁尚等人;使用戒刀的是普淨和尚。

刀被稱為百兵之帥。刀的使用既能反映武將的勇猛,也能反映出武將的形象,刀類中的短兵械刀與劍同屬於短器械,劍作為刺兵,其技擊功能不如刀,刀作為擊兵,可以砍、劈等,刀比劍更具有殺傷力,劍是兩刃的,而刀是單刃,因此三國時期鋼刀是騎兵最主要的器械。由於馬上交戰場景比較多,這是因為武將可以藉助馬的衝勁,運用器械的力量殺敵更佔優勢。

劍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禮儀制度,在三國時期,劍可以說是完全退出了實戰的舞臺,而作為替代品的就是環首刀。而在《三國演義》中,將劍作為一個兵器使用的就是劉備了。

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劍雖然不再作為一種作戰器械,但是它漸漸成為一些人的身份的象徵。《古今刀劍錄》中劉備採金牛山鑄了八把劍,除了自己留了一把,剩下的分別給了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因此,這裡所說的劍都是具有某種身份的象徵物。

由此可見,劍雖然是四大古兵器之一,但是作為百兵之君的它,其實戰效果不斷地削弱,甚至到了後來,除了作為一個日常的佩戴物外,也就是作為一個比賽項目或者是娛樂項目來看待了。

槍是百兵之王,起源是矛,是一類長兵器。最初的矛只能用來直刺,槍在更進一步的改造基礎上比矛的外觀更具有觀賞性。除此之外,槍的技法變換無窮,殺傷力較強,因為它不僅是長兵器,而且槍頭尖而短,成為了軍隊中普遍使用的器械。

《三國演義》中,使用槍作為兵器的武將數不勝數,最為出名的就是趙雲、馬超、孫策等人。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槍是後來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器械,而且至今仍活躍在現代武術比賽的舞臺上。

戟作為兵器最早由戈和矛結合演變過來,既能直刺,又能勾啄,集二者的優點於一身而產生。但是這類兵器並沒有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不僅如此,還漸漸退出戰場的舞臺,作為一類飾品來擺設。比如,甘寧在宴會上的雙戟舞是用以護身之用或作為門衛儀仗之用。

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方天畫戟


《三國演義》中以戟作為兵器的武將僅僅不到十位,但是種類較多。有呂布這一類的長兵器方天畫戟,或者像典韋這樣使用短兵器雙手戟。而戟的基本技法有很多種,如習、貼、鉤、靠等。當然還可以像典韋那樣作為暗器使用。

其他兵器

鐵斧分為短柄斧和長柄斧,短柄斧斧闊有三寸至四寸,長柄斧斧闊有五寸,擁有巨大的殺傷力,但是其沉重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大斧的典型技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舞起來顯得身姿威武、有力。使用斧作為兵器的有徐晃、潘鳳、刑道榮等人。

使用過的武將僅有兩名,一個是夏侯惇,另一個是黃巾將領何曼。棒在當時也是一種主要作戰的器械,又稱"白棓",士卒隊伍裡使用的比較多。三國末期的鐘會對魏國心懷不軌,埋伏了千名持白棓的士兵,但因走漏風聲被殺,白棓到後來發展的較興盛,演變成目前運動員使用的白蠟杆棍。

的使用武將也很少,僅有公孫瓚和黃巾將領趙弘使用。

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流星錘


流星錘是一類軟兵器,也可以作為暗器,《三國演義》中卞喜、王雙都是用其作為兵器,他們所用的都是單流星。其使用過程中就是向外扔出去,打中目標之後用另外一邊的繩索及時收回。現在的武術中的流星錘很多都是雙流星,舞起來更加具有欣賞性。

也屬於短兵器,一般都是一對,使用的武將為武安國、越吉元帥。

鐵鞭屬於短柄器械,使用的武將是黃蓋,這裡主要指硬鞭。

的使用武將是陳應,出現在趙雲攻打桂陽的時候。

的使用者是傅僉,其兵器叫做四楞鐵簡。

還有一些特殊兵器,比如鐵蒺藜骨朵,使用武將是沙摩柯。

統計表


對《三國演義》的人物使用武器的綜合討論


上述是對《三國演義》中武器使用的一個大概的統計,肯定會有不少缺失。此外,不是說上述出現的武將僅僅會一類兵器,比方說樂進就會使用槍和大刀、夏侯惇也是槍棒嫻熟,因此上述表格只是記錄使用過這些兵器的人數。

總結

根據大致的統計,《三國演義》所敘述的人物中,大多數的武將使用的兵器為刀或者槍,刀還是略多於槍,前三也的確是被分別稱為百兵之帥的大刀、百兵之王的槍和百兵之君的劍。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一種必然的現象,因為作為一名將領不論是單挑或者在萬軍中衝殺,一把長兵器是最好的選擇,而大刀有著威力大、殺敵準特點,槍有著靈巧、輕便的效果,他們不會像斧鉞那樣笨重,也不會像長戟那樣需要技巧。而劍出現多,最主要是因為武將身上一般除了衝鋒用的長兵器外,必然還有隨身攜帶的短兵器,除了少數人的短兵器用的是刀外,一般都會佩戴劍,因為這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