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擒獲王世充和竇建德,為什麼殺了竇建德放了王世充?

歷史痴


導語:

  • 竇建德是河北王,河北是中原最繁華的地帶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所以竇建德在隋末軍閥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 王世充是洛陽王,洛陽是隋朝的第二都城,佔領洛陽相當於滅亡隋朝。王世充稱霸中原,建立了鄭國,是隋末軍閥中實力相當雄厚的一位。

這兩位都是隋朝末年著名的軍閥,兩人碰巧也擁有類似的命運,都是被李世民給擊敗的。可是兩者的結局卻有些不同。竇建德被李淵斬首,王世充卻沒有被判死刑,這是為什麼呢?

01竇建德愛民如子,名聲很好。

如果你是一個暴君,唐王朝滅了你的國家,或許還真的會留下你一條性命,畢竟你對唐王朝來說,一點威脅都沒有。

可竇建德偏偏就不是暴君,他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君主。這就讓李淵有點為難了,本來打算饒你一命,可是你在民間的威望太高了,不殺你殺誰呢?

餘黨欲立建德養子為主,善行曰:夏王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被擒如此,豈非天命有所歸也?不如委心請命,無為塗炭生人。遂以府庫財物悉分士卒,各令散去。善行乃與建德右僕射裴矩、行臺曹旦及建德妻率偽官屬舉山東之地,奉傳國等八璽來降。七月,秦王俘建德至京師,斬於長安市,年四十九。自起軍至滅,凡六歲,河北悉平。其年,劉黑闥復盜據山東。---《舊唐書》

而且當時竇建德雖然被抓了,可山東地區的勢力並沒有完全消除。竇建德的手下人,甚至打算要改立竇建德的兒子做皇帝。

  1. 這麼一來,竇建德可就再次擁有了希望。為了徹底破滅這些人希望,唐王朝必須要當機立斷,將竇建德斬首示眾。因為唐王朝此刻是要佔領整個北方的,竇建德是必須要消滅的一股重要力量。
  2. 光靠打已經不足以在最短時間裡完成這一壯舉了,此刻唐王朝希望竇建德的餘部能夠迅速歸降。只要竇建德死了,這幫人可就徹底失去信心了。
  3. 強大的竇建德都不是唐王朝的對手,更何況群龍無首的這些將士們呢?他們抓獲竇建德以後,立刻開始招降他的部下,順利接手了河北、山東地區。

其實竇建德是李世民以外得到的一個戰利品,他本來是打算進攻王世充,而竇建德是前來幫助王世充解圍的。結果一不小心,李世民就順帶著把竇建德給滅了,反倒是王世充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底下成為俘虜的竇建德,兩眼淚汪汪。

竇建德就是這麼一個講義氣的漢子,可是唐王朝不允許有這麼牛的人存在。所以名聲好能力強的竇建德,只能是被殺的命運了。

02王世充眾叛親離,早就被李淵瞧不起了。

當時號稱三足鼎立,分別是李唐王朝、竇建德以及王世充。其他小諸侯就沒什麼實力了,所以說任何兩方都不願意看著某一方獨自強大起來。

於是當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的時候,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下來。不僅如此,他幾乎是傾巢而出,這股子勁兒的確是比較少見的。

世充從此不復敢出,但嬰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三月,秦王擒建德並王琬、長孫安世等於武牢,回至東都城下以示之,且遣安世入城,使言敗狀。世充惶惑,不知所為,將潰圍而出,南走襄陽,謀於諸將,皆不答,乃率其將吏詣軍門請降。於是收其府庫,頒賜將士。世充黃門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遜,先誅之,次收世充黨與段達、楊注、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餘人,皆戮於洛渚之上。---《舊唐書》

王世充到底值不值得救呢?其實完全不值得。因為這傢伙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本身實力強大,攻佔富庶的洛陽以後,成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

  • 好歹也算是一方諸侯,可是他卻嫉妒自己的手下人,因為手下人比他有本事,所以各種被他排擠,這就有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
  • 人家好歹是給你打工的,你一個當老闆的,居然嫉妒幫你賺錢的人才?還能有道理可以講嗎?所以一幫人才全都相繼離開了王世充。

李唐王朝是認準了這個時機,恰逢王世充那邊有幾位大將投靠了李唐,李世民也得知了王世充的虛實,所以這是滅掉王世充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個時候的李淵,目光早就已經不在王世充身上,他知道滅掉王世充只是時間問題。這次王世充就算沒有被滅,他對李淵一統天下的影響,其實也極為有限了。

所以說當王世充出城投降後,李淵並沒有賜死王世充,而是準備將他流放。不過王世充運氣不是很好,還沒開始流放,就被報殺父之仇的獨孤修德給派人殺掉了。

03竇建德是戰敗被俘,王世充是主動投降。

這裡還要提及一個軍事常識,一般在戰場上被對手擊敗並且被俘虜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畢竟人家是憑本事把你給抓了的,一點毛病都沒有。

可是如果你怎麼都收拾不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突然之間主動投降的話,那麼你就要考慮一下了,怎麼將這件事的利益擴大到最大。

因為當時除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外,還要不少小諸侯並沒有被平定。王世充主動投降的時候,李世民也曾經答應過不會殺他。

王乃盛相侵軼,遠入吾地,三崤之道,千里饋糧,以此出師,未見其可”。太宗謂曰:“四海之內,皆承正朔,唯公執迷,獨阻聲教。東都士庶,亟請王師,關中義勇,感恩致力。至尊重違眾願,有斯吊伐。若轉禍來降,則富貴可保;如欲相抗,無假多言”。世充無以報。---《舊唐書》

理由很簡單,王世充放棄抵抗,所以換取了活命。只要按照王世充的做法,世上這些諸侯都可以活命。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李唐王朝在一統天下的道路上,又往前邁進了一步。他們想要以王世充作為一個好榜樣,儘早結束這場無休止的戰爭。

而竇建德是前來幫助王世充,卻被李世民擊敗的反面教材。如果雙方正在作戰,你膽敢幫助李唐王朝的對手,那就是竇建德的下場。即使你是一方諸侯,那也會身首異處。

總結:李世民這兩場戰役,打出了自己的風采。

雖說王世充和竇建德都是當世豪傑,可惜他們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才李世民。李世民在李唐王朝一統天下的道路上,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尤其是在這兩場戰役當中,李世民的軍事水平,幾乎達到了巔峰。所以他是有資本去跟自己的大哥爭奪皇位的。

  1. 如果李世民沒什麼功勞,只是普通皇子,那麼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畢竟純粹因為你的野心,差點就釀成了天下大亂的局面。
  2. 可是李世民偏偏還就是一個對李唐王朝有創建之功的人才,他這麼賣力,當然是想要為自己打工。你看哪家公司的夥計會比老闆還要上心的呢?老闆要對自己的公司負責,而夥計只需要對自己的薪水負責就可以了。
  3. 李世民付出了老闆的心血,卻只能得到普通工人的工資,他心裡自然是不平衡的。這兩場戰役的勝利,徹底宣告了李世民有資格正式參與奪嫡。

不過我認為李世民的功績也僅限於此,至於李淵當年造反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主導作用,那些應該是老李自己杜撰出來的。


江湖小曉生


作為一個領導者,尤其是古代的皇室成員,在面對一些重大事件的處理時,是具有相當大的智慧的,比如李淵與李世民在擒獲竇建德與王世充之後對雙方的處理方式,就是十分值得我們後人仔細思索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人生智慧,不妨讓我繼續為你詳細分析,也許你會恍然大悟。


一、兩人對李唐影響程度不同

在隋朝末年,天下一片混亂,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其中幾方勢力比較明顯,分別就是李唐李淵家族勢力,還有河北王竇建德與洛陽王王世充,三方勢力形成一種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管任何一方的衰弱,都會導致整個局面失衡。

就在這個時候,李淵派出李世民,想要去對遠在洛陽建立鄭國的王世充進行攻擊,為何首先就選擇王世充呢?主要原因就在於王世充這個老闆為人比較糟糕,不太具備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質,不僅管理不善,還對手下賢才產生嫉妒,以至於手下很多賢能之人投靠李唐。

李唐看到這一切,當然明白王世充這個傢伙如今已經人心渙散,此時不去收拾他,更待何時呢?於是李世民帶領軍隊前往洛陽去收拾王世充。王世充得知消息後十分擔心害怕,迅速尋求竇建德的支援。

世充從此不復敢出,但嬰城自守,以待建德之援。三月,秦王擒建德並王琬、長孫安世等於武牢,回至東都城下以示之,且遣安世入城,使言敗狀。—《舊唐書》

竇建德可是一個有遠見的主兒,他知道只要洛陽的王世充被消滅,李唐的勢力將會一家獨大,到時候自己也會吃不了兜著走,與其等到那個時候,還不如現在去幫助王世充,這樣一來一切就會更好的發展。

鑑於此,竇建德傾其所有兵力去支援王世充,可是王世充卻並沒有全力以赴來和竇建德一起攻打李世民,或者說李世民自己實在是太厲害,一不小心就將竇建德擒獲,讓竇建德成為自己階下囚,王世充眼看自己的隊友已經被俘,深知這場戰爭是時候結束了,於是率領部隊投降李世民。

世充惶惑,不知所為,將潰圍而出,南走襄陽,謀於諸將,皆不答,乃率其將吏詣軍門請降。—《舊唐書》

竇建德這個仗義的傢伙被李世民擒獲之後,經過慎重考慮,李淵決定直接處死竇建德,而王世充則被李淵赦免,只是將其流放,兩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最主要原因就在於竇建德這個人德才兼備,十分得民心,即使竇建德已經被俘,他的手下並沒有迅速撤離,而是繼續支持竇建德兒子為王,想要重新與李唐對抗。

餘黨欲立建德養子為主,善行曰:夏王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被擒如此,豈非天命有所歸也?不如委心請命,無為塗炭生人。遂以府庫財物悉分士卒,各令散去。—《舊唐書》

有這樣一個對手,李淵自然是十分害怕的,倘若不殺竇建德,估計李淵根本睡不著覺,後患無窮,所以李淵自然很快將其處決,以絕後患,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至於王世充呢,前邊已經說過,這個傢伙是眾叛親離,不管他有沒有在世,對於李唐而言,影響都不大,所以李淵自然不需要殺他,放他一馬何嘗不是最好的,何況他天下到處都是仇人,還沒有來得及流放,就被仇人殺死。


二、兩人被擒獲方式不同

根據上邊整個戰事的經過,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竇建德是主動去支援王世充,從而被李世民在戰場上擒獲的,自古以來,短兵相見,勝者為王敗者寇,既然竇建德失敗了,面對他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死亡,基本沒有例外。

而王世充呢,他是主動投降的,這樣一個角色,就顯得有些尷尬,要是李淵將其殺死,多少有些不合適,可是要是不殺他,李淵又覺得實在心裡不舒服,好在李淵以及李世民心裡都明白,王世充這樣的角色,留著他也活不久。


三、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竇建德是主動支援王世充被擒獲,李唐將其嚴厲處決,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起到一種殺雞儆猴的效果,可以藉此機會向天下其餘與李唐作對的人宣佈,只要像竇建德一樣與自己作對的人,後果就是這樣。

我想天下英豪看到竇建德的結局,一定會十分擔心,對李唐雄厚的實力心知肚明,斷然不會再與李唐作對,這樣一來李唐收復天下就變得簡單很多了。


反觀之,王世充主動投降,也是一個不錯的示範,李唐不殺王世充,也是在向天下人宣佈,李唐是十分友好的,對於那些主動投降示好的人,一定會好好友好相處,這樣一來很多還在徘徊觀望的人就會主動投靠李唐,對於李唐的下一步統一江山簡直就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結語

普通人在面對一些事情時考慮的東西與皇室考慮自然是不一樣的,何況當時天下一片混亂,要是李唐不及時處理這件事情,後果究竟會怎樣,根本就沒有一個底,只有妥善處理好這件事情,後來的江山統一才會水到渠成!



嗔痴歷史觀


建德-農民起義領袖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漢族,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世代務農,曾任里長,尚豪俠,為鄉里敬重。

  大業七年,隋煬帝募兵征討高句麗,竇建德在軍中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抗拒東征,並助同縣人孫安祖率數百人入漳南東境高雞泊,舉兵抗隋。及後竇建德家人被隋軍殺害,竇建德乃率部眾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達的起事軍隊。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國,稱雄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為救王世充,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並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處死於長安。

  中文名竇建德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出生日期573年

  逝世日期621年職業割據諸侯、農民起義領袖主要成就領導河北農民起義,擊殺薛世雄稱雄河北,建立夏國攻滅宇文化及,恩撫人民


農村劉小妮


我是帝國通史,我來解答!

隋煬帝中後期,天下叛亂四起,待宇文化及弒君稱帝后,大隋的版圖上出現了零零散散不少諸侯王,這些人也都先後稱帝建立政權。其中,以唐政權李淵,鄭政權王世充以及夏政權竇建德,為世人所孰知。

這三家佔據著象徵著中原王朝的珍貴地帶――中原、三輔之地。王世充佔據河南,竇建德佔據河北,與三輔大唐鼎足而立。這種情況下,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戰後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個人不同的結果,讓人意外。只有竇建德一人被李淵下令斬殺,王世充被赦死罪,這又是因為什麼呢?我認為基礎原因有兩點:

01,戰爭過程的直接表現和出於人道名聲的需要;

02,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勢力背景;

竇王二人的被擒,源於一場攻堅戰。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歸降者眾,節節勝利的局勢逼得王世充四處求援,但到關鍵時刻,也只剩下老對手竇建德了。十月,王世充守著孤城洛陽和談李世民,崩裂後求援竇建德。

竇王二人素來相互攻伐,早已沒了交情,竇建德直到十一月才同意支援王世充,但卻遲遲沒有動身,頗有坐山觀虎鬥之勢。直到武德四年,竇建德才出兵,似想坐收漁利,但三月一戰,竇建德被李世民擒獲,王世充無奈歸降。

這裡就是一個戰爭形式問題,竇屬於戰敗被捕,王屬於歸降。天下九州皆在囊中,李唐王朝有一個名聲問題,王世充僭隋帝而稱帝,現在歸降李唐,就有承認李唐王朝名正言順之意。

而且,不殺歸降之人,對李世民的名聲和將來的戰事都極為有利,於是在綜合考量下,李世民承諾不殺王世充,李淵順水推舟放過了王世充。至於竇建德,既沒有利圖也沒有害處,活者沒有絲毫作用反而會徒增麻煩。

這就牽涉到身份背景和勢力問題,相比於王世充,竇建德的勢力更加龐大,而且竇建德有一統天下之心,人雖被擒但其勢力盤根錯節並沒有消除。這一點造成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根本區別,所以竇建德也註定了身敗名裂的下場。

除此之外,王世充還有胡人的身份,在稱帝之後王世充也是大肆分封族人為王。大唐的一統不僅僅是內部,對外也至關重要,而放過王世充間接融洽了唐胡關係。殺一人斷絕麻煩,放一人獲益良多,這便是其中奧妙。


帝國通史


公元621年的虎牢關大戰是決定唐、鄭、夏三國命運的關鍵戰役。

為了救援被唐軍圍困在洛陽的鄭帝王世充,夏王竇建德統帥的十幾萬夏軍,號稱三十萬挺進中原,夏軍勢如破竹,連續擊敗唐軍攻克鄭州、滎陽等地。

為了阻擊竇建德集團的夏軍,秦王李世民留下弟弟齊王李元吉繼續率領唐軍主力圍困洛陽的王世充集團,李世民親自率領三千多唐軍精銳騎兵前往虎牢關,加上陸陸續續增援的唐軍,也只有兩萬人左右,但李世民手下猛將如雲,比如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翟長孫、王君廓、李君羨等,而竇建德雖然軍隊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卻缺乏名將,因為曹旦、劉黑闥等夏軍名將都留守河北。



義薄雲天的草莽英雄竇建德為了兌現救援洛陽王世充集團的承諾,拒絕妻子曹皇后與謀士凌敬等提出避實就虛,北上山西威脅關中圍魏救趙的金玉良言,與李世民率領的最精銳的唐軍主力在虎牢關進行決戰。結果中了李世民誘敵深入之計,十幾萬夏軍被眾多唐軍名將殺得一敗塗地,竇建德也不幸被俘。


李世民在以少勝多大破夏軍以後,趁熱打鐵押著竇建德孟海公等到洛陽城下逼迫王世充投降,從心理上打垮了王世充。

李世民又派被俘的鄭國大臣長孫安世進洛陽見王世充,承諾只要王世充投降,就可以保全王世充家族的生命,王世充於是放棄突圍或者堅守,不戰而降,老謀深算的王世充最終被年輕多謀的李世民算計,李世民輕鬆拿下易守難攻的洛陽城,一舉平定了竇建德集團與王世充集團。

竇建德王世充等後來被李世民押送長安,因此並不是李世民殺害竇建德。

唐高祖李淵之所以下令殺害竇建德,主要是因為竇建德寧死不屈,他拒絕向李淵下跪,反而怒斥李淵背信棄義。


當初李淵為了讓竇建德放回被夏軍俘虜的親妹妹同安公主與堂弟李神通等人,花言巧語與竇建德簽訂唐夏友好條約。

就像當初劉邦與項羽簽訂楚河漢界條約換回父親劉太公妻子呂雉等人質以後背信棄義撕毀和約,對項羽集團窮追猛打,逼迫項羽烏江自刎一樣,李淵在竇建德放回妹妹同安公主與堂弟李神通等人以後也背信棄義,撕毀唐夏友好條約,派大將劉世讓等帶領唐軍進攻竇建德的大夏政權。

因此在道義上李淵的確理虧,他惱羞成怒殺害了竇建德。

而王世充因為有李世民只要投降就保全王世充全家生命的承諾,李淵暫時放過了王世充,但是在流放途中,李淵派王世充的仇人獨孤修德刺殺王世充,後來李淵又以謀反的罪名把王世充家族全部屠殺,李世民還霸佔了王世充年輕漂亮的兒媳韋尼子。


厚德載物49847


竇建德和王世充都不是李世民殺的,而是李淵殺的。之所以竇建德被殺了,王世充被放了,一句話說的很明白,不恨殺人的恨幫刀的。



李世民最早跟王世充幹仗,正在關鍵時刻,竇建德趕來勸架,其實就是想趁火打劫。要知道此戰是李唐王朝的國運之戰,如果李世民打不贏,不僅以後沒有機會了,所以竇建德帶了三十萬大軍對付強弩之末的李唐和王鄭,這種行為是誰都不能忍的。



李世民把竇建德抓住,問他,我跟你無冤無仇,你為啥要跟我過不去?竇建德說,我就是上門來送死,省的你還得千里迢迢去找我。諂媚之情溢於言表,英雄氣短不如狗熊。



王世充在竇建德被抓後依然跟李世民談條件,只要饒自己一命才能投降。李世民答應了,所以把王世充和竇建德抓到長安後,竇建德很快被殺了,但是李淵兌現了李世民的承諾,沒殺王世充,王世充沒過幾天就被李淵手下的人殺了。



其實李淵在殺對手方面是沒有道理可講的。硬氣的殺,認慫的也殺。只要跟他過不去,只有死路一條。


唐風宋月


王世充和竇建德兩位隋末亂世群雄,但兩人地位才能有所不同。竇建德地位比王世充更高,還是唐朝遠親是秦王李世民之舅,聲勢也比王世充大,故雖都是敗於李世民之手被擒至長安,竇建德被唐高祖下令斬首、王世充雖沒被唐軍所斬,卻被仇人唐將獨孤修德所殺。兩位隋末亂世梟雄、失敗的王者最終都還是難逃被殺的悲哀結局。


小龍女5505


竇建德為人樂善好施,愛護百姓。在河北一代很得人心,如果放了竇建德,河北一代的人心李唐很難收攏!對李唐江山有很大的威脅!所以必須要殺了竇建德。

放王世充,一方面王世充實行高壓統治很不得人心,放了危害不大;另一方面做個天下反王看,投降李唐還有活的機會的。


碩鼠的大米


因為竇建德是兵敗被俘,王世充是率部投降,不一樣,不殺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