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如石书艺


古人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气质的体现。一个人的书法里,有他读过的书、走过路,有他的思想、抱负、修养和为人。

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像诗人之诗、歌者之声、舞者之舞一样,由文人的情思、哲人的胸怀、禅家的定力,加苦练功夫化合而成的。

书法是人格、心境和性情之事,只有好的心境才能有好的书境。王羲之为例,他所在晋代的主导哲学是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玄学尚无,无则超旷空灵;而王羲之又信奉孔孟之道,儒家济世思想使他终身不能忘怀。正是这种亦儒亦玄的情怀,造就了王羲之那种"中正冲和""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潇洒出风尘”的最高境界的盖世书法。

所以,练书法还得要练"字外功"。


牛鸣霄汉


论及境界,应是一门艺术的最上层建筑。这个境界,是内涵的高度抽象,精神的投射聚焦,是超脱物质、直抵元神的艺术觉悟,是物性、理性、人性的多维融合。抱庸不惭,浅谈一二。



一、书法的境界究竟是什么。近代国学大师王静安言才之学尝有“境界三论”,第一境为了然境,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要有志向。第二境为苦难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勤奋执着。第三境为超脱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换个角度,就是顺势而生、乘势而起、造势而雄。一个意思。书法的境界,大理也略同。抱庸以为,书法的境界,在于出于法门、自在超然。

书法的境界,或在于炉火纯青的笔走龙蛇,或在于收山容海的吞云吐纳,或在于经世阅人的穷孑苍桑,或在于看花开落的气定神闲,一定是书者付诸笔墨的质朴情怀。


二、书法的境界应如何界分。抱庸认为,书法艺术品质可分四胜:一是形胜。二是意胜。三是势胜。四是境胜。形胜,结体或庄稳或险绝,笔锋正健,结构匀称,章法和谐。意胜,无论取妍取拙,笔下有珍奇,字中有深味。势胜,或雄或媚,或柔或刚,都有不同寻常的力量感。境胜,风度气质,文化涵养,能够击中心灵的艺术奇巧。

书法,方寸之地笼挫天地万物。此四胜者,能得其一辄为大善,因人喜欢各穷其特,不宜必分高下。




三、书法的境界予人的启示。书法的境界,是学书之人终身习学的目标。从境界的层面来说,书法永无第一,而只有审美角度和欣赏眼光的不同。不论隶篆楷草,也不论颜柳欧赵,何种书体、哪个风格的书法艺术,都同样是上不封顶,都值得终身深学笃悟。

因此,学颜的弃颜而学欧,学柳的弃柳又习赵,甚至后悔自己当初择错了师、入错了门,大可不必,根本也不是这回事。各书体之间可以交叉学,更名家碑帖可以换着临,都是书法艺术的打磨丰润,不应抱有喜新厌旧甚至弃旧的思想态度。



四、书法的境界如何去培塑。书法境界以技法为骨,以文化为魂。要打磨书法境界,抱庸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把握。

(1)夯实书写技能。重要围绕三个要素――笔法、笔势、笔意。所谓笔法,传统毛笔至柔至弹,铺毫出锋千变万化,要熟练掌握执笔、运笔、用墨技巧,能够自在随心地勾勒出刚柔并济、纵横捭阖、富于张力的线条。所谓笔势,就是点画轻重有别、粗细得当,衔接转递自然流畅,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使结字具有生命力。所谓笔意,就是以书寓情,通过笔墨来诠释书者的文化涵养、性格情怀。

(2)提升书法学养。主要是读悟临习古人法帖,初临而后读。具备一定临写基础之后,要广泛学读碑帖名作。细悟深察古人用笔、线条、节奏、空间技法之妙,融为自已的笔下功夫。宋人黄庭坚曾言:“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太宗皇帝说的更直接:“皆须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

临帖读帖,是书法人终身不竟的功课,也是一个养成习惯、提高修养的臻化过程。

(3)培塑个人风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法臻大境、入高格,必须脱帖而得独妍。帖读百家,终为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读得多,摹得多,关键是为了化得多。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话用于书法修行,再恰当不过。


结语。欲成境界,须夯实笔下功夫,临摹诸家法帖,厚积学养,拓宽审美,循古而不泥食于古。天长日久,风格乃成,境界自出。


抱庸妄谈。

(插图为抱庸习作)

抱庸詩書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

书法的最高境界为无中生有,无法中有法;有中生无,有法中无法;法多一分即拘,法少一分即乱;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随心所欲,浑然天成!再写玄妙之感不可再寻!所有规矩即术,所有感觉即道。

道为境界(目标),道不可道,可顿悟!术为路经(方法),术可教,亦可学。

行书第一《兰亭序》,行书第二《祭侄稿》,重写,在偶然性与必然性矛盾中,已不是原来的感觉及味道!











谢锡宙


人有多高的境界,书法就有多高的境界!!!


周辉明心迹


书法最高境界是什么?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感动观众。

给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震撼力,无论是力透纸背的功夫,还是瑧熟的技法,必须通过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来达到一种书法精神。



形质美与情性美的结合,才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生命力,才具有完美的艺术感染力。

若无至高无上的“术”性,就无法提炼出书墨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书者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书法艺术首要的是书写的笔墨达到精准合度,并且纯熟老辣,体现在笔墨的技法娴熟自如。



丰富多姿笔画,而且给人想象的空间,丰腴的线质,饱满而富有意境,真挚的激情而又浪漫或现实的书写景观。

刘熙载又说:“钟繇《笔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著名的《兰亭序》言‘因寄所托’,‘取诸怀抱’,亦隐寓书旨,乃精神者也。”



由此可见,艺术形式是为书者感情流露而服务的,换言之,思想感情是书墨所要表现的至要,这才有人文境界,是书法精神的显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书墨形式的展示来源于生活情趣,物外之妙趣,“书肇于自然”,也是人从自然的物象中提取而来。



书法作品不仅体现出书者的功力和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书者的学识、修养、性情、气质。所以,书法作品尽抒情之能,乃书者的经过脑力活动且缜密加工的精神产物。

狄德罗在《论戏剧诗》中说:“没有感情这个因素,任何风格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书法笔墨黑白体现是具有生命力、是盎然生机,生动活泼,因此书墨跳跃是情感的载体,

书者翰墨不可脱离自己的性情,性是内在的,情是外泄的。“书法,必须通过摄情达到‘摅发人思’,使观者在‘不尽之境’中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或得到至高的愉悦,达到心灵感应,书者与观者具有心相戚。



书墨作品的创作的最高目的,或者说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感情展示给观众,与众人达到共鸣。证明书已经进入最高度最境界。


狂喜淡墨a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从古至今,尚未确认统一标准答案,更未有不约而同的认知和共识。

愚以为,书法属于源远流长的传统国粹文化艺术,是传统文化底蕴沉淀的结晶,是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书法的境界既是线条舞美,又是灵魂浓缩成的精品。一幅高境界书法力作,必须是综合艺术的荟萃、融合与神契,是汉字最美的颜值,最飘逸的神韵,最靓丽的华彩,最骨感的风骨,最强健的血肉,最豪迈的血性,最通透的血脉,最高度的骨髓兼备,最完美的形神统一,最强大的艺术气场,最高贵的阳春白雪,最接地气的下里巴人,最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唯有独步天下,冠绝书坛,雄峙古今,照彻环宇,流芳百世,此乃堪称书法的艺境和崇高境界。

分享本人敬临伟人书作。欢迎留评。











祖显忠


我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王羲之也未曾达到!


可能王羲之的笔法已经到达了最高境界,但是,在结体及章法方面,王羲之也未达到最高层的境界!



我认为的书法最高境界应该是在王羲之笔法的基础上,更加情绪化,更加纵逸化,每一篇的作品都有其不可重复性的境界,是纵逸的心境与笔法的无间配合,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绪,有着不同艺术表现的艺术品!



或许有王铎的某种,或是徐渭及傅山更接近意象,只是他们的笔法尚远远地不足以支持书法最高境界,如果是用王羲之的笔法去书写徐渭,书写傅山,我感觉就接近了书法的最高境界了!


一笑貫长天


谢谢你的提问。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就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书法家为了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可谓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才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法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心经营?

这就是艺术需要一个从师法境界,走向无师无法境界的漫长过程。


我们在师法古人的这个过程中,总是跟着古人走的。所以,写的怎么好也是古人的境界而不是自己的境界。

那么,有人说了,既然书法最终是要有自己的艺术境界,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自己创新呢?

这是因为,有的人就是不明白,艺术是有质量的。

我们也可以想象,假如你不学习经典,不经历漫长的师法古人的学习,那么,你枫斗了一生,可能连古人的一般成就都没有。


这不是瞎说,最近网络上有人说范笑歌的书法如何超越古人,是当今的书法大师,我看他的书法,真的连古人的一半成就都没有。

做广告宣传自己,不是你的错。但是,书法有艺术,的成就高度在那里明摆着,你说超过就超过了?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也会有自己的特色,也会有无法无天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但是,有无法无天随心所欲,不等于成就很高。

但是,如果能够进入这个境界,也是书法家老辣成功的标志了。


从师法到有我法,这也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书法的重复性是很强,而要绕过书法的重复,这个本身就需要从立法到破法的过程和勇气。

当你即能立法又能破法了,当然也就进入书法的最高境界:无法无天,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祭侄稿》、欧阳询的《九成宫》、《张翰贴》、杨凝式的《韭花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等,这些作品,没有别人的任何影子,完全进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了,所以给人不一样的灵魂洗礼的感觉。


书法能够进入最高境界,也标志着书法家的技法与精神的天人合一,达到了书法是我,我是书法的境界。

所以,我们才可以望其书而知其人。最为书法爱好者,也应该知道有这么回事,才不至于像一些人,除了自己熟悉的书法,一切都是丑书,这是因为,他们对书法的多样性和高层次的境界,完全不了解的缘故。


千千千里马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小生不才,斗胆说说个人看法。

最高境界是,忘我——精神气韵,现实中的再现!

写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有的人起的好看,有的人写的不好看,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朋友或者公司里边挂的书法,中堂,条幅一些作品供人欣赏,而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诗词歌赋,还有一些类似于名言警句,这些对于我们观赏者来说,会达到一种,视觉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我个人认为他是书法书写者,个人意志抽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其中不仅仅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章法,笔法结构,用笔飞白,这些都是一个书写者,在当时的那一刻,其最高的精神体现,这种体现的背后是展现的书法美,以及内在精神的丰富体现。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作品向行书看到整体的布白均匀,上下对等,连贯,气势恢宏,用笔提,按,结构严谨,中锋,侧锋,上下呼应左右相顾,这是书写者,整体章法的精神表现,其整体作品当中的气韵可以一目了然,就像我们很多人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法家启功先生也说过,“行气就是在书法作品中字与字的连接状态”。

我们结合张旭的《古诗四帖》来具体说下最高境界,忘我——精神气韵,现实中的再现!

该作品布局大开大合落笔千钧狂而不怪,书法气势奔放,字里行间内蕴无穷,古趣盎然,整体布局充满张力,行笔出神入化,很多是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整体而又错落有致,刚柔相济,浑然一体,此作品真的是忘我精神气韵现实中的再现!






wlc521zj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当下的情感思想的驭字自由。

这种自由伴随有几个特征:

1.有我之体。相当多的人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字体,带着书法面具(如王羲之体、颜体、赵体、王铎体、启功体)在书写。无体者必无自我。有我体者自我意识才会形成。

2.忘记技法。拥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但忘记技法,无意识使用技法。一个人愤怒,他不会去表现愤怒:跺脚、骂人、厮打、面红耳赤、声嘶力竭等愤怒技巧(就像书法技法),他在一口怒气之下,无意识下就愤怒特征(形式)爆发了,而且还不重样。真正书法也如此,不去表现书法技法,但无意识、想都不想就使用了书法技术技法,气机精微之下也不重样。

如果在写时考虑这个字怎么写好看,把意识放在字法上,绝对不是上乘的书法。譬如抄诗摘词等,只是“表演式书法”、有为书法、技巧书法。

最高境界书法,怒则字重,喜则字轻,忧则字滞,逸则字灵。字随心转,笔触心结,自然而然,鬼斧无意,气机自由。

3.得意忘形,形意一体。即重意且不追求形式但有形式之美伴随。艺术与工艺的区别在于,艺术是基于技法技术且有情感思想(意),工艺着重在形式技巧。前者愉悦心灵,有灵魂之美,后者愉悦眼球,有形式之美。艺术必有工艺基础,工艺却达不到艺术层次。

天下第一二三行书都是“得意忘形、形意一体”的佳作。第一第二行书多有涂抹,形式不美,实性情驭之。

得意忘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当下的意驾驭当下的形。譬如用王羲之体、颜真卿体、启功体抄写“却把青梅嗅”,王羲之体、颜真卿体、启功体有“精气神”,但绝无“却把青梅嗅”的当下灵魂,这显然是“得形忘意”,失去了书法的本质:情感思想。

书法的本质是情感思想,书法只是表达情感思想的通道。

凡是提倡“重、拙、大”等固定形式风格的理念者,实质没有理解书法的本质,情感思想乃龙行在天,气质气象万万千千。就算是同一个人,情感思想之喜怒忧思悲惊恐怡等各具气象,岂可以一个面具“重拙大”覆盖之?如按此标准,第一二三行书则不合格。

4.人书一体。书法即我,我即书法,天人合一,人书相融,人书一体。性情所在,气之所至,气象万千,气机精微,以意驭字,以意驭形,以意驭文,不可重复,不可描述,不可再现。

一个人当时很愤怒,他过后能重现彼时愤怒的精微状态吗?神仙都不可能。书法也是如此。只有重书法形式者,每次都能写得一模一样,因为“重形无意”。

书法成长过程,是一个去璞我,升我技,寻自我,成自我,退我技,忘自我,得自由,达超我的心阶之路,很多人在临帖时,积习之下,自我倒下,失去自我,入而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