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虎衣藤牌兵,為何慘敗給洋人?

御姐愛清史


藤的使用歷史

藤的使用歷史悠久,在清朝時的使用已經是末期了。三國“火燒藤甲兵”那時的藤甲,是由青藤編織成盔甲,穿在士兵身上的“防彈衣”。藤大概分為青藤、白藤、竹藤、赤藤這幾種,其中以竹藤的韌性最好。

藤通過浸泡桐油,火烤等工序就可以成為堅固又有彈性的藤甲,一般刀劍是砍不進的,穿在身上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藤這種材料,直至今天還被人們拿來製作椅子或工藝品使用。

藤牌的厲害之處

藤牌也是用跟藤甲一樣的材料,製作成盾牌。古時候,士兵一手拿著盾牌,一手拿著刀或其它短兵器,兩者配合,攻防自如!

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民間裡依然還傳承著盾刀合一的傳統武術。它主要特性是滾、藏、擠。

滾的時候是閃躲或進攻,主攻下盤;藏的時候,敵人是看不清楚,你另外一個手的兵器要往哪裡出的,令人防不勝防;擠就是擠壓敵人令其不能出手或反抗,我們現在看到的武警使用盾牌和警棍作戰,就是這樣演變來的。

藤牌作戰歷史

據記載,藤牌作戰是在明朝時起,被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使用。接著,在鄭成功收復時大規模的使用,最後是被清朝的林興珠發揚光大。

明代戚繼光當年創立了鴛鴦陣,陣法裡的主力就是手持藤牌的藤牌兵。藤牌兵在這時期,就曾經大敗過有著弓箭和火繩槍的倭寇。

鄭成功收寶島時,就大量的訓練藤牌兵。他認為藤牌製作成本低,因為那時在南方地區藤很多,適合大規模製造藤甲,再者藤牌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在水裡有浮力不會沉,非常適合船上水兵使用。

鄭成功收復之時,藤牌軍就作為先鋒主力,打的荷蘭佬抱頭鼠竄。那時荷蘭人用的鳥槍威力不夠,遠距離沒有殺傷力,另外上膛間隔時間長,藤牌兵就迂迴翻滾,迅速接近敵人,手起刀落,從容砍殺敵人!

虎衣藤牌兵

林興珠應該算是虎衣藤牌兵的創始人了。他當年積極響應鄭成功的驅敵號召,舉義旗佔山頭,也有著幾千人馬。

那時候他的藤牌兵,身上穿著虎紋的衣服,頭上戴的是虎紋的頭巾,藤牌上畫著一個老虎頭的標誌,真可謂是全身上下都是“虎牌”的。後來他在鄭成功那裡系統的學習了藤牌兵作戰技術。

因為時勢的變化,山頭被攻破後,他參加了康熙的平三藩戰爭,因立功從此被康熙重用!

幾年後,康熙要發動雅克薩戰爭。從這一刻起,林興珠的虎衣藤牌軍的招牌又將重新打響!對於林興珠的藤牌兵,康熙興趣非常的濃厚,還提出了藤牌的改良方案。

康熙覺得藤牌不夠結實,面對洋人的火槍防禦力還不夠,應該加多兩層棉布。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非常看重藤牌兵,命人大量收集藤牌製作材料和招募人才。

藤牌兵準備就緒,康熙大手一揮,打響了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在黑龍江中迎戰俄軍,藤牌兵裸身下水,用加了棉被的藤牌護頭,任由紅毛的火槍射擊也打不穿藤牌(那時火槍威力不大,藤甲裡的棉被浸水後,防禦力也會加強)。

當士兵靠近敵人便刀砍敵人的腳,一番痛擊過後,大敗俄軍!上岸後隨大部隊對敵人窮追不捨,逼到紅毛趕緊投降。就這樣,藤牌兵一戰成名!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藤牌兵再次痛擊紅毛,並斬殺對方將領。林興珠和他的藤牌兵自此深得康熙的器重,但由於功勞太大,引起了滿臣的嫉妒,在內部鬥爭中,年邁的林興珠被排擠到了塞外鎮守。

藤牌軍的沒落

林興珠雖然離開了,但藤牌兵這個兵種卻被滿清保存了下來,當成殺手鐧使用。然而就是這種自我優越感,使得真正的危險悄然來臨!

1841年,鴉片戰爭進入了白熱化,清朝大臣們還在認為,只要有虎衣藤牌兵這把利劍,誰來都無敵,自我高唱著當年的凱歌。

1842年,清軍以虎衣藤牌軍為先鋒,遺憾的是,夾了棉被的藤牌再也無法抵擋英軍新式步槍的子彈!

到了1851年,虎衣藤牌軍再一次被慈禧當成了最後得殺手鐧,然而就是這一次,虎衣藤牌軍永遠告別了歷史的舞臺。

自滿,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封建的思維侷限了新事物的學習,造成了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這就是,號稱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虎衣藤牌兵,為何慘拜給洋人的原因了。


歷史小地主


戴老虎帽、穿虎紋衣,一手持畫著老虎頭的藤牌,一手持大刀或者畫著虎紋的棍棒,這是清代軍隊體系中藤牌兵的經典形象,歷史上確曾存在過,但談不上最強,也談不上什麼特種部隊。

(浙江、福建等省份,至今還能看到藤牌兵文化的遺存。圖為曾是明清海防重鎮的福建平潭地區的藤牌操)

這種扮成老虎,在今天看來有些滑稽的軍隊,是源自明代戚家軍的制度,清代承襲明制,在綠營軍隊中也有藤牌兵。

在冷兵器時代,藤牌兵確實是很威猛的存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步兵發展的最高形式之一。藤牌兵得名的藤牌,也是中國古代盾牌發展的最高形式。藤牌可以抗刀砍、斧劈,且外表面是向外突出的斗笠狀,又使劍弩不易扎中,具有很強的防冷兵器殺傷的防護力,同時藤牌是用老藤編織而成,比以往金屬材質、木製、皮革質的盾牌輕巧,便於步兵攜帶和舞動。又因為有藤牌所帶來的強大的防護力,可以使藤牌手不用著笨重的甲冑,行動更為便捷。

藤牌兵另一項特點,就是仿生學,即模仿老虎。藤牌兵的帽子和鞋子,是今天幼兒著裝上常見的那種虎頭帽、虎頭鞋的樣子,藤牌兵的衣服則是黃色帶有黑色虎紋的布衣,稱為虎皮衣。前面有位朋友說過,只比老虎少條尾巴,事實上不對,因為正經的藤牌兵的衣服後面也有一條假老虎尾巴。除了藤牌兵的著裝是老虎外,藤牌的表面也會彩繪一個兇猛的老虎頭(具體例子中,經常會讓人覺得很萌,因為老虎鼻子的位置要裝飾一簇突出的立體的紅色絨球或者紅纓)。

這身老虎打扮今天看起來太過浮誇,但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倒也不是無能之輩。這種全老虎裝扮,在戰場上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首先從心理上懾敵,還可以驚嚇敵方的戰馬。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代,中國這種流傳百年的傳統步兵卻敵不過洋人,原因很簡單,在有關清代綠營軍隊的一些文獻中說得非常清楚,藤牌可以抗冷兵器的打擊,但是卻防不了槍彈炮彈。


海研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虎衣藤牌兵最初是鄭成功麾下的戰士。

說起來也沒什麼了不起,使用藤牌的軍隊在戚繼光時代是制式軍人,是鴛鴦陣的組成部分。

鄭成功編組這支部隊,主要是用來突襲對付荷蘭火槍兵。

當年荷蘭紅毛鬼都是用火繩槍。

這種槍的射速非常慢,要幾分鐘一發,射擊精度不高,難以擊中高速運動的目標。

鄭成功編組藤牌兵,要求他們迅速靠近敵人。

一旦遇到紅毛鬼開槍,他們要果斷在地上翻滾躲避。

至於藤牌不是用來擋子彈的,因為根本擋不住,主要是用來對付荷蘭人輕型火炮的霰彈。

這種輕型火炮近距離殺傷力極大,一炮就是無數霰彈亂飛。

事實證明,藤牌兵只要使用得法,效果很好。

1661年,鄭成功登陸臺灣以後很快攻陷赤嵌城,隨後命令藤牌兵在山林埋伏荷蘭元軍。

結果荷蘭援軍果然匆匆趕到,在近距離遭到藤牌兵的突襲。

雙方相距太近,荷蘭兵匆匆開槍。藤牌兵急忙在地上翻滾躲避射擊,隨後站起以藤牌抵抗霰彈,用快刀斬殺紅毛鬼。

此戰紅毛鬼援軍大敗,傷亡接近一半,狼狽逃回臺灣城。

鄭成功是職業軍人,很會用兵,明白藤牌兵的缺點,只是用他們來突襲。

清代,滿清也編組了藤牌兵,只是讓他們穿上有虎紋的衣服,更是氣派。

虎衣藤牌兵參加過雅克薩之戰,表現很一般。

事實證明,虎衣藤牌兵只能用於突襲不能用於強攻。

雖然他們改進了藤牌:“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但仍然不能抵抗火槍的子彈。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這批虎衣藤牌兵又倒了大黴。

當時英軍盤踞定海等浙江沿海,1842年道光皇帝命令反擊。

清朝從各省抽調的援兵到齊後浙東清軍已達萬餘,另有鄉勇2萬餘人,但負責指揮的吏部尚書奕經仍然不敢隨便進攻。

當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時,去求了一簽。這支簽上寫道:“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奕經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邊疆2支援軍趕到,都是藏族人。

這些藏族人和當年的虎衣藤牌兵一樣,拿著藤牌,穿著虎皮紋路的衣服。

奕經大喜,認為虎衣藤牌兵就是籤中必勝法寶,決定讓他們打頭陣,使用3萬多部隊猛攻。

奕經將進攻的時間選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之所以把日期定在此時,是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在奕經看來,洋人都是,遇到虎自然就敗了,這同後來滿清編組的虎神營有異曲同工之妙。

1842年3月10日,清軍首先反攻寧波。

100多名藏族虎衣藤牌兵打頭陣,猛攻寧波西門。當時很多鄉勇已經混入城去,裡應外合,殺了西門的幾個英國哨兵,破壞了城牆上的大炮,順利入城。

當時清軍大喜,認為寧波已經拿下。

誰知道,英軍卻非常頑強,果斷佔據堅固建築和清軍打巷戰。

一些英軍則爬上屋頂,向街道上射擊。

英軍是久經戰鬥的老兵,他們一排排開槍,虎衣藤牌兵奮力衝鋒,但在排槍下死傷狼藉。

事實證明,藤牌根本不能抵抗新式槍彈,一槍就被洞穿。

虎衣藤牌兵在大量清軍配合下,勉強前進幾十米,逼近寧波縣衙,也就是英軍的指揮部。

誰知道,這條街上,英軍架起了1門大炮,朝著街心密集的人群開炮,炮彈準確的打入清軍陣中,一時屍體堆積如山。

衝在最前面的虎衣藤牌兵,幾乎全部被打死。

其餘清軍士氣低落,紛紛潰逃。

這100多虎衣藤牌兵,包括指揮官阿木穰在內全部慘死,無一生還,藤牌都被轟的粉碎。

這100多虎衣藤牌兵沒有火器,所以根本就不能對英軍造成什麼威脅。

英軍認為死於虎衣藤牌兵之手的士兵,僅有1人

同一晚,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則負責反攻定海。

結果同寧波一樣,虎衣藤牌兵帶著大量清軍殺入定海,很快又被密集槍炮打了出來。

期間,招寶山炮臺英軍不斷炮擊。

金川土守備哈克裡帶著剩餘的虎衣藤牌兵,仰攻試圖奪取炮臺。

炮臺英軍發現以後,立即朝山下猛烈開炮開槍,將虎衣藤牌兵壓制住。

這邊,突然一艘英國軍艦趕來,對準虎衣藤牌兵連續放排炮。

虎衣藤牌兵不敵,傷亡慘重,在哈克裡帶領下潰逃。

此戰大敗。

虎衣藤牌兵大部分被打死,殘部只剩一二百人。

5天后3月15日,英軍突然從寧波出動1200人,對準附近的清軍發動反攻。

清軍將領朱貴和哈克裡,率領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和清軍500多人拼死抵抗,被英軍包圍在大寶山,最終全軍覆沒,指揮官哈克裡也被打死。

至此,虎衣藤牌兵全部被打掉。

落後就要捱打。


薩沙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沒有原因,落後就要捱打!

因為侵略者用的是火槍,大炮,而他們用的是彈弓,大刀等不先進武器。


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兩次大敗沙俄,鎮壓新疆張格爾叛亂,在歷史上出盡風頭,卻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給英軍,最終黯淡收場。

虎衣藤牌兵據傳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為了防禦火器下令組建的,這些特種士兵身穿虎皮條紋服,手持桐油浸過的藤牌,防禦時可以輕鬆抵擋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強的鳥槍;進攻時則使用打滾進退之法,閃避火槍射擊,滾動到槍手身旁,揮刀近戰,實現以柔克剛。

這支虎衣藤牌兵憑藉奇特的裝束、靈活的戰法,曾為清廷屢立戰功,在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戰,成為騎兵剋星,他們的虎皮裝束能驚嚇對方戰馬,還可以發揮“下三路”優勢,滾到敵軍戰馬旁“砍馬腿”。據說在雅克薩之戰中,藤牌兵“不喪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則死傷慘重,令敵軍聞風喪膽。

其實,虎衣藤牌兵這套戰術並不新鮮。虎皮嚇唬戰馬,是一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晉楚城濮之戰時,晉軍戰馬蒙上虎皮嚇唬對方戰馬的方法;使用藤牌、短刀做武器是明朝“戚家軍”的原創;至於砍馬腿,則是南宋岳家軍對付騎兵的常用手段。


這些戰術對付武器落後的雜牌軍不在話下,但對上洋人的先進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腐朽落後的清軍面對洋人的新式槍炮一敗塗地,歷史戰績輝煌的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場。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從各地抽調軍隊組織浙東反擊戰。迷信的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求了一簽,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

三天後,兩支虎衣藤牌兵抵達浙江,恰巧與籤中的“虎”字相應,奕經大喜,認為這是老天爺保佑,只要讓兩支特種部隊打頭陣,定可旗開得勝。同時,奕經精心選擇,將進攻時間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最後,英明的奕經大人又任命屬虎的總兵段永福為大將,這樣就湊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還沒打,清軍就已經勝券在握了。

戰鬥如期打響,清軍奉命進攻定海,英軍出城列隊而出,一無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慣用戰術發動進攻,其他清軍則持長矛和弓箭接戰,卻無一人攜帶鳥槍。

英軍槍炮齊發,密集的火力讓清軍無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擋槍炮的威力,很快敗退下來。戰罷,虎衣藤牌兵竟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一人陣亡,不可不謂慘烈。

幾天後,英軍發動反擊,清軍再度大敗,虎衣藤牌兵死傷殆盡。面對英國人的新式槍炮,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戰術的落後暴露無遺,就此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虎衣藤牌兵的經歷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數千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而武器和戰術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後!


江水趣談


虎衣藤牌兵最早於康熙時期,為對付雅克薩的俄軍而組建的。當時康熙認識到俄國人的火器殺傷力較大,為了應付俄國人的火器,他詢問了林興珠,林興珠認為可以以柔克剛,在對戰俄國人的時候可以用翻滾的方法躲避對方的火器進攻。其實在現在來說,在現代作戰中也常用匍匐前進、翻滾等方法躲避對方的槍擊,有一定的效果。康熙又問,除了翻滾躲避,還有什麼方法,林興珠認為可以用盾牌防禦對方的火器攻擊,並叫來了6個人在康熙面前表演了手持盾牌的攻擊戰術。康熙見了覺得可行,於是便打算組建一支以福建人為主的藤牌兵部隊。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也就是1685年,康熙派人到各地挑選了500人,並親自督造裝備,組建了一支藤牌兵部隊。同年5月,林興珠等人帶領3000多清軍進攻雅克薩。

藤牌兵的第一戰是對付乘船來雅克薩增援的俄軍。此戰藤牌兵都下水盯著藤牌前進,當時俄國人對他們開槍,由於他們都是游水前進,所以火器的殺傷力很小。等到他們接近俄軍的時候發動了進攻,近戰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是片刀,很快就擊敗了增援雅克薩的俄軍。

等到清軍進攻雅克薩城的時候,藤牌兵沒人帶上一束草堆在了雅克薩城下,然後點火,很快就在城便燃起了大火,俄國人見狀就只能投降了。

之後俄國人再次佔領雅克薩,清軍再次進攻雅克薩。1686年6月清軍對雅克薩發動了進攻,藤牌兵在戰鬥中表現出色,屢次擊敗俄軍,為這次戰鬥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最終促使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在雅克薩戰役中,藤牌兵功不可沒。

其實我們研究一下當時藤牌兵與俄國人交戰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勝利是在一定的特定條件下形成的。首先康熙是位非常出色的君主,藤牌兵的裝備由他親自過問打造,質量自然是沒的說了。其次他們的統兵將領林興珠也指揮得當。再次就是具體的作戰。在第一次阻擊俄軍增援是在水下作戰,火器威力自然就減少許多。就算是在現在,如果你遭到對方的槍擊如果跳進水裡,你的逃命概率也會大為增加,更何況是17世紀時期的火器。而在攻城戰中,其實當時大勢在於清軍,清軍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俄軍守雅克薩基本沒戲的情況下,藤牌兵自然容易有所斬獲。

最主要的,當時俄軍使用的還是火繩槍,哪種槍支一分鐘都很難開出一發,威力也比後來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槍支的威力要小許多,一旦與藤牌兵陷入了近戰,基本就沒有多大威力了。

而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使用的是比火繩槍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滑膛槍,且參戰的英軍都是經歷多次戰事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且戰鬥力強悍。

而時過境遷,在過去了上百年後,藤牌兵的作戰能力實際上是不如第一代的,而且在裝備是上也不見得有康熙時期的藤牌兵那麼好。

最為重要的是當時英軍的戰術已經較17世紀的俄國有了很大的改進。從17世紀到鴉片戰爭時期,歐洲經歷過拿破崙戰爭,其戰術水平也在那場戰爭中有了很大的提升,雅克薩時期的俄軍和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戰鬥力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雅克薩之戰的情況只能說明藤牌兵能戰勝17世紀的俄軍,但並不能證明他們能戰勝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事實也是如此。

在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藤牌兵多次對英軍發動攻擊,但往往還沒有近身就被對方擊斃。藤牌兵所用的藤牌實際上是防不住英軍當時的火器的,況且除了火槍外,英軍還有大炮,火槍加大炮再好的盾牌也無濟於事。藤牌兵的戰鬥力只有近身才能發揮作用,英軍的戰術可以做到藤牌兵幾乎無法近身就被火器所擊倒。比如在寧波戰役中,數百名虎衣藤牌兵對英軍發動進攻,結果幾乎傷亡殆盡的情況下,英軍也就有1人死於虎衣藤牌兵的刀下,這就說明虎衣藤牌兵其實已經起不了作用了。

所以慘敗也是正常的事,畢竟17世紀的戰術放在19世紀,都過去了差不多200年,能其多少作用呢?


老威觀史


虎衣藤牌兵最早來源於鄭成功北伐戰爭的瓜州戰役,以靈活的刀牌手翻滾而上,斬殺清軍馬腿。後來,清朝招降了鄭成功一批福建藤牌手,再加上從山東,河南招募的新兵,同時以鄭成功舊部林興珠帶領訓練,組建了清軍虎衣藤牌兵。

簡單說就是“快速滾閃”藤牌保護,快速低姿態進入戰鬥,以鋼刀手起刀落,劈砍對手。清軍認為“藤牌稍薄,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在雅克薩戰役,清軍虎衣藤牌兵以藤牌頂在頭部,手持鋼刀,突襲了沙俄軍隊的江船隊,殺傷對手30多人。在第2次雅克薩戰役,虎衣藤牌兵再次參戰表現優異。

就是一直到道光年間打擊張格爾叛亂,也出動了虎衣藤牌兵專門負責砍馬腿。這些人身穿虎衣,連頭部都要包住,也是為了嚇唬對方的戰馬,增加自己的威懾力。在第1次鴉片戰爭當中,1841年浙東反擊戰中,虎衣藤牌軍負責突擊定海,結果在狹窄的街巷內遭到英軍集火射擊,混戰一夜,藤牌兵死亡600餘人,其餘逃出,英軍僅陣亡1人。

1841年8月26日,英軍進攻廈門,和藤牌兵作戰,藤牌兵沒能沒能擋住英國第18步兵團的槍炮。在過去成千上百的虎皮軍,只要擾亂了對方的衝鋒陣型,騎兵衝鋒就容易被化解,而能近身對付騎兵的,都是步兵中的精銳,但是要對抗,英軍密集的熱兵器攻擊的確是不行了。


深度軍事


虎衣藤牌兵是大清朝一支特殊作戰力量,由於身穿特色的似老虎的衣服,手持特製藤牌,作戰勇猛、靈活而出名。

最早的虎衣藤牌兵出現在康熙年間,當時康熙問大臣,有沒有好的辦法讓士兵能夠很好的防禦弓箭和鳥槍的傷害?因為這麼一問,虎衣藤牌兵就此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虎衣藤牌兵主要是漢人為主,都是投誠的士兵,從中選出善於用藤甲和刀的人組成的。

這支特種兵在清軍與沙俄的作戰中一戰成名。當時沙俄趁著中國內亂未平,清政府政權未穩,派兵侵佔中國黑龍江邊疆地區,並修築了雅克薩、尼布楚二城作為據點,對中國邊民進行燒殺搶掠,給邊疆穩固帶來很大的麻煩。

康熙平三藩,收復臺灣之後,便開始籌劃如何對付沙俄,收復失地。對於剛組建不久的虎衣藤牌兵迎來了第一次戰鬥,在雅克薩戰役中,虎衣藤牌兵起到出奇制勝的作用,用很小的代價打的沙俄丟盔棄甲,大敗而逃,兩次打敗沙俄,沙俄被迫求和,與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此役虎衣藤牌兵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讓大清眼前一亮,自此虎衣藤牌兵便成了大清一張王牌,只要有僵持不下的戰局,首先想到的就是虎衣藤牌兵。

一百多年後的鴉片戰爭爆發,英軍進攻福建,當時駐守在福建的虎衣藤牌兵接到命令前去迎敵。大清的官員們信心滿滿,有了虎衣藤牌兵,何愁英夷不除,大家都坐等著前方的捷報。

大清的老爺們不知道的是一百年前,虎衣藤牌兵抵擋是弓箭和鳥槍,及時沙俄裝備的是火槍,其威力和鳥槍差不多,無法對經過特殊處理的藤甲造成威脅。然而西方國家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武器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作戰方面已經基本上步槍加火炮,其威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我們還活在自我感覺良好中。

作戰勇猛的虎衣藤牌兵,採用傳統的作戰方式,猛衝英軍,想要與英軍肉搏。不曾想,手中的藤牌在英軍的步槍和火炮的射擊下邊的不堪一擊,一無是處,根本就無法抵擋英軍的步槍,更別提能夠衝到前面與英軍展開肉搏了。

此役是虎衣藤牌兵最為慘敗一次戰役,傷亡慘重,英軍在傷亡幾人的情況下,打死了幾百名虎衣藤牌兵,自此虎衣藤牌兵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面臨解散淘汰的下場。


滋溜一下


沒有原因,落後就要捱打!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兩次大敗沙俄,鎮壓新疆張格爾叛亂,在歷史上出盡風頭,卻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給英軍,最終黯淡收場。

虎衣藤牌兵據傳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為了防禦火器下令組建的,這些特種士兵身穿虎皮條紋服,手持桐油浸過的藤牌,防禦時可以輕鬆抵擋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強的鳥槍;進攻時則使用打滾進退之法,閃避火槍射擊,滾動到槍手身旁,揮刀近戰,實現以柔克剛。

這支虎衣藤牌兵憑藉奇特的裝束、靈活的戰法,曾為清廷屢立戰功,在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戰,成為騎兵剋星,他們的虎皮裝束能驚嚇對方戰馬,還可以發揮“下三路”優勢,滾到敵軍戰馬旁“砍馬腿”。據說在雅克薩之戰中,藤牌兵“不喪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則死傷慘重,令敵軍聞風喪膽。

其實,虎衣藤牌兵這套戰術並不新鮮。虎皮嚇唬戰馬,是一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晉楚城濮之戰時,晉軍戰馬蒙上虎皮嚇唬對方戰馬的方法;使用藤牌、短刀做武器是明朝“戚家軍”的原創;至於砍馬腿,則是南宋岳家軍對付騎兵的常用手段。

這些戰術對付武器落後的雜牌軍不在話下,但對上洋人的先進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腐朽落後的清軍面對洋人的新式槍炮一敗塗地,歷史戰績輝煌的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場。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從各地抽調軍隊組織浙東反擊戰。迷信的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求了一簽,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

三天後,兩支虎衣藤牌兵抵達浙江,恰巧與籤中的“虎”字相應,奕經大喜,認為這是老天爺保佑,只要讓兩支特種部隊打頭陣,定可旗開得勝。同時,奕經精心選擇,將進攻時間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最後,英明的奕經大人又任命屬虎的總兵段永福為大將,這樣就湊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還沒打,清軍就已經勝券在握了。

戰鬥如期打響,清軍奉命進攻定海,英軍出城列隊而出,一無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慣用戰術發動進攻,其他清軍則持長矛和弓箭接戰,卻無一人攜帶鳥槍。

英軍槍炮齊發,密集的火力讓清軍無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擋槍炮的威力,很快敗退下來。戰罷,虎衣藤牌兵竟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一人陣亡,不可不謂慘烈。

幾天後,英軍發動反擊,清軍再度大敗,虎衣藤牌兵死傷殆盡。面對英國人的新式槍炮,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戰術的落後暴露無遺,就此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虎衣藤牌兵的經歷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數千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而武器和戰術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後!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特種部隊?還虎衣?擱一般人眼裡這物件不會是來搞笑的吧。因為一般人瞅著這題目首先想到的是,帥的掉渣的周星馳演的那韋小寶同學,腦瓜頂上扣一頂虎皮帽子,搖一把大扇子,擱麗春院裡給大傢伙講故事的畫面。

得咧!您還真沒有想錯,滿清這特種兵還真的就這德性。

而且您也沒有猜錯他確實是來搞笑的,還最強,快拉倒吧,丟人啊!這純粹是把臉皮擱地上讓人家使勁的踩。

那麼這物件是咋來的呢?咱先把這事聊明白了,在說這洋人的事,您就能徹底明白是咋回事?

來歷

首先這藤牌兵並不是滿清首創,他盜版人家鄭成功鄭家老爺子的手筆。

鴛鴦陣聽過吧,這藤牌兵就是鴛鴦陣的一部分。那鴛鴦陣十一人為一隊,擱最前邊的是一個拿長牌(其實就是長方形盾牌),另一個拿藤牌(就是藤條編制的圓盾)。後邊擱倆拿長毛竹(還真是竹子,長十米保留枝枝叉叉的,負責擱後邊捅),後邊扶著警戒的,防護的進攻這都有,咱就不介紹了。

咱專說這藤牌,他這人即負責掩護,也負責近戰,所以配備的武器有標槍和腰刀,即可遠攻也可近戰。

打開頭這陣法是專門對付短腿的矮地瓜倭寇,也就是小鬼子的。

後來咱鄭成功和大鼻子老外開戰了,話說一招鮮吃遍天這是騙人玩的,您那這鴛鴦陣對敵小鬼子一捅一個準,但懟上大鼻子老外,這就有點欠妥了,畢竟人家裝備的都是熱武器,大老遠就能接戰,這不行。

所以鄭成功就把這藤牌兵給單獨拉了出來,另成一軍,利用他的輕便靈活對敵大鼻子。

但這藤牌兵人家也是用來奇襲的,不是用來正面接敵用的,主要對手就是臺灣那荷蘭紅毛洋鬼子的火槍兵。而且那會荷蘭紅毛洋鬼子用的還是火繩槍。

相對於後來的燧發槍威力不咋地,而且發射速度慢,最好的射手三分鐘他也只能整兩發,距離也就是一二百米的距離,而且這精度也差勁。所以用藤牌兵奇襲很合適,只要擋住第一波子彈,一旦近身就是藤牌兵的天下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啥,三段式射擊。都說是奇襲了,你還三段,這不沒事找事嗎?

再說人家也不是腦殼藏藤牌裡,瞎衝鋒,一旦紅毛鬼子玩射擊,人家立馬將藤牌擋在身前,進行翻滾躲避,就你那燧發槍的精度走一個?

當然您要拿這東西當防彈的物件使喚,這不有病嗎?根本就擋不住,這就是個遮擋視線,對付流彈和散彈用的。

所以這就是一奇兵,用他攻堅,這不鬧著玩呢?

當然您這要是用好了,那效果當然是槓槓的。1661年,這時間點上,鄭成功就用這藤牌兵擱林子裡邊埋伏那紅毛鬼子。

你還別說一擊得手,近戰一旦拉開,紅毛鬼子根本就不是個,只有撅著屁股破路的份,乾死一半,逃回去一半有三分之一還帶著傷,賺大發了!

咱也知道作為一個職業軍人,您這啥兵種他都不是萬能的,都有缺陷,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規避這些缺陷,那你使喚著就順手。

那麼這藤牌兵咋就變成了滿清那虎衣藤牌兵了呢?

1684年的時候,鄭成功那後裔就在這時間點上投降了。而當時康熙對著西方火器,算是領教了,知道這玩意著實厲害,而臺灣的鄭氏一脈因為和這洋鬼子打交道也多,所以就想聽聽這幫人對如何抵禦火器有啥想法。

其中有一個叫林興珠的就說,棉被最有效果。

“這不扯呢嗎?”康熙樂了。

“以柔克剛之理!”林興珠一本正經的說道。

“來來來!你試一個,讓俺這土老帽瞅瞅!”

林興珠就把這藤甲兵的裝備給拿出來,現場試驗,滿清那會用的是鳥槍,也是火繩槍的一種,算是比較先進的。

就看著林興珠拿著個藤牌擱地上滾來滾去的,“嗨!打不著!嗨!就是打不著!”

把那藤牌拿過來一瞅,原來這藤牌中間夾了一層棉絮。

這一傢伙可把康熙給樂壞了,這就從福建調來五百會使藤牌的刀手,每人發一把大刀片子加一藤牌。為了能唬人,還給他們發了制式軍裝,就周星馳扮演的那韋小寶穿戴的物件,當然為了像那麼回事穿的棉甲也弄成了虎紋的樣子,那藤牌也弄了一個虎頭的紋身。

這幫人要是爬在地上,遠遠的瞅還真以為是老虎呢。

得,這虎衣藤甲兵算是出爐了。

那麼這些藤甲兵有啥戰績呢?

那到是也有,話說幾個月以後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就爆發了,老毛子撩撥康熙,康熙怒了,這就讓林興珠帶著這虎衣藤甲兵出發了。

這麼怪異的著裝,加上沒有見過的戰術,讓老毛子吃了不少的虧。

而且用奇兵,這幫藤甲兵脫了衣服,腦瓜頂上頂著那盾牌,涉水而過,近敵接戰,把個老毛子唬的一愣二愣的,給這幫人起了個外號叫大帽韃子。

而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的時候,也是進行了奇襲,斬殺過幾百老毛子,算是出過大力的。

在和噶爾丹戰鬥的時候,也立過奇功。因為他那身衣服確實唬人,一上場虎頭紋飾把噶爾丹那些騎兵的馬唬了一跳,以為遇到了一幫子老虎,認為捅了老虎窩了,嚇的亂串,這就讓滿清綠營一戰而下這波噶爾丹的騎兵。

這麼幾次下來,這傢伙可把滿清那些個貴人們眼饞壞了,紛紛爬地上給康熙磕頭,使勁的給林興珠上眼藥水,這一傢伙下去林興珠就倒了黴了,被康熙調到了關外喝西北風去了,這虎衣藤甲兵也就換人了。

這部隊滿清感覺不錯,雖然林興珠完蛋了,但這藤牌兵卻保留了下來,甚至還作為滿清接待貴賓時候用來參閱。

而到了乾隆的手裡頭之後,他對這藤牌兵就瞧不上眼了,嘛玩意,滾來滾去,煩!打這起天天修煉的藤牌兵,這就開始過上了吃飽了等餓的日子。

完敗的日子

這到了1842年道光的手上,這藤牌兵就被英國洋鬼子打的稀里嘩啦,畢竟這個時候人家的武器已經更新換代了,用的是燧發槍。

滿清就把這藤牌兵給神話了,拿這些兵進行正面進攻。英國佬蹲地頭上排排射,就瞅見那虎衣藤甲兵,滾來滾去的。結果一槍倆眼直接就把那藤牌給洞穿了。

到了最後進行巷戰的時候,英國人直接在巷子口架起了一門火炮,噹的一聲照著滾來滾去的人群就一炮,結果大傢伙也能想象得到。

所有的藤牌兵全被打死了,包括他們的指揮官,那藤牌都碎成了渣渣了。至於英國大鼻子就死了一個人。

話說這藤牌兵建立之初,就不是正面槓敵的,是用來奇襲的,你到好直接硬上,你當這是霸王硬上弓啊,你也得上得去才成不是嗎?

這傢伙丟臉算是丟大發了,命都丟了。

而且你就不懂的與時俱進?人家火器都進化成了鋼槍,你還用的是老物件,這不是沒事找揍嗎?

得咧,從這一刻起,這所謂的虎衣藤甲兵算是歇菜了,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所謂的虎衣藤牌兵說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實際上虎衣藤甲牌兵就是一些穿著清朝版“防彈衣”拿著清朝版“防暴盾牌”的普通士兵而已。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召見了去漢入滿的將軍林興珠談論軍事。當康熙問林興珠火器之利,因問所以御之者”時,林興珠回答“惟滾被為第一。”康熙問“滾被”為何物,興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說:“是何能也?”興珠回答:“柔能制剛耳。”並詳言其進退滾閃之法。康熙又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興珠答:“有滾牌。”康熙聽後感覺十分好奇,所以就想見識一下。正好康熙也知道林興珠當年和叔父林日勝一起追隨鄭成功抗擊清軍。而當時鄭成功軍內就已經存在藤牌兵了,而且一度給滿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所以就表示想親眼看看藤牌兵的厲害。

林興珠看到康熙皇帝對藤牌兵感興趣,所以順勢向康熙稟報,表示自己家中有現成的藤牌可以給康熙皇帝演示。之後林興珠和家將在康熙皇帝面前舞藤牌表演。康熙為了研究藤牌的實用性,特意名人射擊藤牌,但試驗結果讓康熙十分的滿意。藤牌毫髮無傷,彈矢入不得入其內。康熙看到藤牌如此厲害,所以就想效仿鄭成功組建藤牌兵。之後康熙皇帝派人到山東、河南、山西三省挑選那些已經投降滿清的明朝士兵中善於使用藤牌及片刀的士卒送到京城籌備組建藤牌兵。之後康熙也一直在親自監督藤牌兵的組建和裝備製造情況。

藤牌兵組建完成之後,正好趕上沙俄入侵中國,所以康熙派兵前去鎮壓沙俄。為了驗證藤牌兵的威力,康熙特意讓林興珠帶著藤牌兵去前線征戰以為實驗。在林興珠率領藤牌兵與沙俄首戰中。林興珠藤牌兵沒有死一人,而順利擊敗了沙俄的先鋒部隊,在此戰役中,沙俄方面的火器和箭矢根本破不了藤牌的防。藤牌兵初戰告捷後,在之後的數次對沙俄作戰中,藤牌兵都屢立戰功。清朝取得兩次雅克薩大捷,沙俄最後只得被迫求和,中俄兩國於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簽訂《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林興珠和福建藤牌兵功不可沒。堪為首功。

通過實戰檢驗,充分證明了藤牌可以抵禦火器。但為什麼後來“強大的”藤牌兵卻敗給了西方列強而退出了歷史長河呢?原因也很簡單,清朝藤牌可以有效抵禦火器的時期是在1690年。當時的火器威力很少,甚至於在某些層面來看,火器的威力都不如箭矢。而從鴉片戰爭開始,也就是1840年時期,當時的火器已經發展進步了一百多年了。其威力遠不是之前可比。而且當時的西方列強不僅有火槍,而且還有火炮。藤牌雖然堅固,但也根本抵禦不住西方列強的強槍利炮。

如1841年8月26日,英軍進攻廈門,和藤牌兵有過作戰經歷。但有著光榮歷史的藤牌兵這次沒能沒能擋住英國人的槍炮。被洋槍洋炮打的落花流水。甚至到了太平天國時候,藤牌兵還活躍在戰場上,不過當時穿著藤牌的士兵也不過是給列強送人頭而已。時代在進步,科技武器在進步。而清朝固步自封,武器裝備早就落後於西方列強了。所以敗給西方列強根本不足為奇。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