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杀了人经常一了百了,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人管吗?

嵩山派左盟主


这个看法,就和前二十年说欠了钱一了百了一样,现在“抓老赖”不也抓得嗷嗷叫?

事实上,古装剧里的这种描述并不符合古代的真实情况。

中国古代长期是大一统帝国,各个地方施行的刑律是通行的,哪怕是基层管理最薄弱的清朝,县级机构中,“刑名”和“钱粮”都是并列的官员考核项目,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所以,尽管中国古代的官吏常常为了考绩而热衷于“息讼”,也就是减少案件数,并将没有诉讼当做教化的标杆,但是,“人命官司”绝不在“息讼”之列,而是重点稽查的对象,就像今天讲命案必破类似。

必须注意的是,古代因时因地的不同,导致的基层政权的管制能力有极大区别,比如天高皇帝远的边陲地区,或者少数民族杂处的地区,对于“命案”的处理,往往会遵循地方习惯法,比如旧西藏打死一个小农奴,只需要赔偿对方一根草绳。

在湘西、鄂西的大山里,个把过路的商人被人打死夺走货物,也往往无从查找,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在帝国的核心区域,比如都城、重镇,“杀人”是一个并不容易遮掩的事情,比如清末北京和天津的“混混儿”们,虽然吃的是黑社会的饭,有专门的“锅伙”,也算是一方势力,动辄上拳头。

可是,由于“王法尊严”的存在,这两处的混混哪怕是争地盘“火并”,也不是香港古惑仔电影中的血肉横飞,而是采取“自残”的方式来“比狠”,之所以刀不往对方身上扎,而往自己身上扎,根本原因就是不希望发生命案引来官府的集中打击。

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命案”出现,无论理由,都是在给当管的地方官老爷们“添麻烦”、“找病受”,哪怕是这些流氓、混混儿,也知道和气生财的道理,所以,绝不会动辄杀人。

同样,一旦发生了“命案”,官府的重视程度极高,整个城市的地下社会也会随之运转,协助官府去抓捕罪犯,在当时出行不出百里的“熟人社会”之中,所谓的“杀人之后一了百了”,绝大多数都是天方夜谭。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重视也是存在“阶级性”的,编户齐民以上的“良民”,自然会在秩序内受到保护,但是乞丐、贫民之流,作为“游民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生存就介于灰色地带,并没有那么稳固的保障,完全是看运气了。

而且,古代社会生存环境恶劣,饿死、病死甚至溺婴之类的情形非常常见,对于没有达到“官府重视”层级的“贫民阶级”的死亡,除非有“首告”,否则不会有那种主动的干预和保护,因此,只要做好一定的功课,也未尝不能在杀人之后逃脱制裁。

但是总体上,中国古代社会也不是动物园,基本的社会秩序仍旧存在,古装剧中的那种状态纯粹是想象罢了。


刘三解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即便在古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随意杀人而没有制约。



先说一个乱世发生的真实故事。在隋朝末年,山东莱州有一户王姓人家,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叫做王君操。某天,王君操的父亲和同乡一名叫做李君则的人发生了口角,而且两人的口角迅速演变成了肢体冲突,变成了斗殴,结果王君操的父亲被活活打死。

当时看到父亲被打死,王君操和母亲到了府衙报官。眼看出了人命,李君则害怕被抓,于是选择了逃跑。

当时的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官府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追查能力,所以李君则逃跑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很多人以为他可以逍遥法外了。

直到贞观年间,李君则认为时过境迁,天下已经改朝换代,而且王君操家族势力弱小,估计他也不想复仇了,所以便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家乡,并且自首。



李君则自首后,王君操听到了消息,他害怕杀父仇人被无罪释放。于是在官府审理的李君则的过程中偷偷潜入了府衙,出其不意的从袖子之中掏出了藏好的短刀,一刀刺进了李君则腹部,还掏出了李君则的心肝,生食殆尽。

李君则死后,官府迅速扣押了王君操,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

杀人偿死,律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

王君操大仇已报,对着当地官员说:“我父亲被杀二十余年,如今终于找到了凶手,报仇心切。如今大仇得报,甘愿接受律法惩治。”



当地官员虽然看他非常孝顺,但依然按律判处了死刑。不过由于唐朝时期,死刑犯人都需要上报朝廷,所以这件事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最后李世民感念王君操的至孝之情,特地宽恕了他。

从这件事来看,唐朝法律严格,不管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杀人都会被判处死刑。因此李白所谓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唐朝,其他朝代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朝代可以随意杀人。而且所有朝代的法律都有规定杀人者死;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新唐书》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宋史》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宋史》



明朝朱元璋建国之初就曾对刑部尚书杨靖说;

犯十恶并杀人者论死,余死罪皆令输粟北边以自赎

从朱元璋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杀人罪和叛国、谋逆等十恶的大罪是一样的,全部需要处死。

这里多说一点,很多人曾经问我,如果古代遇到特赦,是不是杀人犯就能免除刑罚而逍遥法外呢?告诉大家,这也是不可能得事情。



明朝英宗时期,大理寺关押了很多斗殴杀人的罪犯,很多人请求宽赦。于是明英宗下旨宽免,但全部把他们搭配到了边疆做免费苦力。

后来弘治元年,吕梁山有四人犯了盗窃杀人罪,依法判处了死刑。很幸运遇到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御史请求依照前例把他们发配边疆。但朱佑樘一反常态,专门下旨杀人不宥,将他们处死了。

所以,综合来说,古代对于杀人罪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所谓杀人没有人管只存在于虚构的电视剧或者武侠小说里面。


我是越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杀人是重罪。

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杀人一般都要处死。

中国古代杀人认为: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7种,合称七杀。

前四种基本都是死刑,误杀虽然免死也要流放三千里,生不如死。

戏杀就是大家一起游乐导致误杀,比如大家赌博互相各打几拳,结果其中一人死了。这种因死者也有责任,轻判为坐牢3年。

过失杀则最轻,一般是赔钱。这种根本没有杀人的故意。比如仆人将主人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不慎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种仆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也不能预见会有野狗咬人,罪行最轻。

但一般有故意性的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四大家族的薛家大公子薛蟠,指使家仆和冯渊斗殴,结果把冯错手打死了。

即便四大家族是当时满清最有权势的大贵族集团,这件人命案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才遮掩过去。

如果不是主审官员是四大家族提拔上来的贾雨村,这事绝对没这么容易解决。

如果冯家不是没有直系亲属,只是帮亲想捞些好处,这事也难以解决。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四大家族上下打点,这事一样会闹大。

大家看看,四大家族如此的势力,搞出人命仍然这么麻烦,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这事就成为贾雨村抓住四大家族的一个重大把柄。

一旦贾雨村倒霉,四大家族置之不理,他一定会揭发闹翻。

后来薛蟠又搞出事来,打死了一个酒保,最终也是闹得天翻地覆。

古代,只有两个杀人没什么事。

一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比如菜园子张青把光明寺僧侣都杀了。因没人愿意过问,这事就不了了之。

二是流窜杀人,杀了就跑,在古代也难以抓住。比如武松杀了飞天蜈蚣师徒,当年谁知道武松是什么人,没地方抓他,也就不了了之。

其余的杀人,基本都跑不掉,肯定是死刑。

就比如《水浒》里面的杨志,被牛二殴打抢劫宝刀,这才一时兴起杀人。

在我们看来,这最多是自卫过当,杨志也只是免于一死,一样要发配坐牢。

其实,古人杀人很难脱罪。

主要当年人口流动少,尤其农村几乎人员不流动。一旦发生命案,比较容易破案。

况且古代多是连坐制度,周围邻居也只能去检举。


萨沙


那是不可能的事!古代有保甲制度,任何人离开自己家到外面都得保长写介绍信才能离开当地,去到其他地方也得凭证才能入住各种客栈,否则便会被当成流匪给抓起来。

想杀人,除非去大山里头,那个地方死个把砍柴的很正常,毕竟当时是地广人稀,有常有野兽出没,去太偏僻的地方失踪的人很多。而只要入了村庄乡镇以及城里根本不可能有随便杀人的机会,更不可能有杀了人还能跑的机会。

保甲制度是一种最早的户口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十分严格,虽然各个朝代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大多大同小异。以明朝为例,明朝的保甲制度以十里为限百里为界,这意思就是想要离开超过自己所住地区10里以上的地方一定要向保长(里正)请假登记,然后登记自己需要离开的时间长短并拿到相应的批文,当时一般是三天一查查不到人口就需要上报朝廷,提前登记是为了让里正知道自己的去向以及时间;而要离开自己所住地区100里以上地区则是需要申请的,必须先向里正申请,由里正向乡正打报告,再由乡正发布审批文书,一般一趟流程走下来需要10天以上,这足以说明想要离开当地非常的难。

流民少就使得当时的外乡人实际上也不多,街面上碰到一个面生的人太容易就被认出来了,这时候就会有官差衙役上来查各种证件,一旦发现没有所谓的证件就直接拿下送进大牢了。


优己


所谓古装剧,其实和历史毫无关系。

所以古装剧出现任何不合理的情节,都是比较正常的,就拿杀人这一件事来说吧,古装剧里杀了人可能经常一了百了,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这样的。其实,古代杀人也分几种情况,这里金兔就来简单聊聊吧。

第一种:战争时期杀人

在战争时期,杀人确实不犯法,或者说,在战争时期杀人不会被追究。例如,坐镇襄阳的郭靖杀的蒙古军人,这就属于在战争中杀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还会受到嘉奖。

第二种:和平时期杀人

和平时期杀人,分七种情况,即: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和过失杀。如果是前面四种,基本上都是死刑,而误杀虽然可免死,但也要流放三千里。

后两者罪行比较轻,但也不是一了百了,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戏杀,指的是双方一起玩耍,比如你打我一拳我给你一脚,结果某个人下手过重,把人打死了,这就属于戏杀。戏杀罪行较轻,一般就是关押几年。

过失杀,指的是无意杀人却致人死亡。比如说仆人把地主的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就叫过失杀。这种情况所受的惩罚最轻,一般就是赔些钱。

但只要是故意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一般都是死刑,再轻也要流放三千里。

而且你也别指望能一走了之,除非你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没人发现你杀人,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大侠自然可以一走了之,反正没人发现,但被发现了就肯定会被官府通缉。

古代是有身份证(符牌)的,人员不可随意流动,出门得有介绍信(路引),城市一到晚上通常都会有宵禁(宋之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杀人怎么可能一走了之?

如果你在本地杀人,你的邻居很有可能把你出卖,因为在古代知情不报也算重罪。

如果你在外地杀人,官府会在第一时间封锁城市,排查外来者,你极有可能被发现。

所以在古代的和平时期,杀人被发现了,被官府抓起来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被处死或者被流放,那就要看你的后台有多硬了。

当然,在古装剧里杀人直接一走了之,自然是比较正常的。毕竟,如果杀人需要承担责任,古装剧里的主角还怎么快意泯恩仇?


金兔历史


在看古装武侠电视剧、电影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无论是大侠还是恶霸都随意杀人;杀完人后,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好像没有官府会追究他们犯下的杀人罪。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有人管吗?

当然不是。

电视剧、电影和小说嘛,随便看看就行,不能把文学作品的夸张,当成历史的客观现实。

古代的法律非常严密,对于杀人也分具体的情况——

如果是杀害无亲属关系的普通人,结果是一种情况;

如果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是另一种情况;

最后,如果杀害的是自己的奴婢,或者奴仆杀了主人,又是另一种结果。

层层法律的制定,确保杀人罪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也许又有人说了,古代的大侠怎么可能被抓住?

事实上,大侠们的绝世武功,只存在于武侠作品中,古代的武术家们,其实都属于社会的最底层。

举个例子,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甘凤池的武术大师,其“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力气算是非常大了,可谓是名震江湖。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卷入到雍正七年(1729)的张云如邪术案中,险些被斩首。

可见,官府逮捕一个大侠,实在是轻而易举。

总而言之,别把古装剧当真。


HuiNanHistory


大家在看武侠的电视剧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这些大侠们呢,到各个地方去杀那些贪官污吏,杀完之后呢,逃之夭夭。不但可以打尖,还可以住店,活得是无比的逍遥自在。然而,古代的社会管理就真的如此不严吗?

可能你们就要说了,这个大侠们杀了一些贪官污吏,为什么能那么方便的出城呢?还不是因为画像画得奇丑无比,又不像他本人,怎么可能抓到那些大侠们呢?

那你可就错了!古代人的画像不可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古人的丹青之术可谓是行云流水,画出的人像足能以假乱真!比如战国时候的那个伍子胥,就是因为人家画师把他画得太像了,他一晚上急的,头发都白了!

可能你们又要说了啊,大侠行侠仗义啊,杀的都是那些无奸不恶之人啊,百姓们都是非常爱戴你们,他们怎么可能会被抓呢?

那你又错了!这古代呀,有着这样一个制度,叫做保甲连坐制度。古人人数比较少,就把生活的区域分成很多片区,每个片区,大概有十户人家。十户人家中,要挑选一个人成为甲长。十个甲是一个保,也就是一百户人家,要挑选一个保长。每个甲长和保长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区域。

这些大侠们如果杀了人,百姓们如果藏匿他们,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他们就会联合举发这个藏匿杀人犯的人。一户人家有罪,九户人家就要举发,哪家不举发,十户人家全部都要连坐处死。

可能你又说了,百姓哪知道他们有没有杀人?这很好办。现代人住酒店,做火车飞机,是不是得有身份证啊?古人也是有身份证的,那个玩意叫路引,上面记载了该人的姓名,体貌特征,年龄大小,属于哪个保甲的。大侠要是杀了人,被人看见了。目击者就会把体貌特征说出来,和路引一对比,这大侠不就抓住了吗?而且,古人没有路引,也是不能登记住宿的,被查出来,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别信电视剧演的那样,大侠多么厉害。现实中,早就被抓到了牢房,拉到菜市场砍头了!





景行行止11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事主杀人了,然后,躲一段,就没事了,一了百了了。其实,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无知,古代怎么可能杀了人,就没事呢。

古代有两条著名的法律,也是约定俗成的民俗:第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第二,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就算是天子(也就是皇帝本人),杀了人,如果证实了是恶意,那也得偿命。

当然,不管是正常的吏治之下,还是乱世,皇帝本人杀人,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起码,皇帝要杀的人,杀之前,明面上,已经罪该死了。

那为什么古代杀了人的人,有很多逃脱的呢,比如:武松、鲁智深,甚至现实中的原型。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古装剧或小说中所写的,杀人者,某某某也。他在A地杀了人,大家并不知道这杀人的人是谁,他跑了,跑到B地,两地相隔太远,古代取证困难,过几年,他重新出来,没人知道他杀过人啊。

这种情况,才有一了百了。

但也有被发现揭穿的,那就难逃一死了。

结论是:古代杀人,绝对要偿命。不过,破不了的案,凶手逍遥法外罢了。一旦被抓,就是个死。


董江波


当然没这么好的事,自古以来"杀人犯"都是非常严重的罪伐,比如唐代法律就规定,"诸谋杀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也就是说在唐朝别说"杀人偿命",你脑子里有杀人念头(故意杀人未遂)都要被判刑三年。不过在古代杀人怎么判这事,也会依据各种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这里简单回复一下。

在秦汉时期,虽然我国的律法还非常不健全,但是"杀人者死"是最通行的标准。当然了,这是普通人对普通人,贵族杀普通人的话,比如打死个婢女什么的,基本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到了隋唐之后,贵族制度瓦解,而且法律逐渐健全,所以既使是杀奴婢也是要受死刑的。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就是因为杀死婢女绿翘最后受了死刑。

当然啦,杀不同的人受到的刑法也不相同。比如你杀的是官,那就是流放二千里了(流放比斩刑更重)。总之,在古代"杀人者偿命"是最基本的道理,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什么帮派斗殴,大侠行侠仗义一类的,别管你是干啥的,杀人就会受到刑罚,哪怕就是罪大恶极被判了死刑的人,在古代都要上报刑部,受皇帝审批过才可以问斩。如果官员私自问斩,那就是欺君之罪。

之所以会这样子,是因为古人觉得命受于天,而且由于农耕社会,人口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最重要的指标,这就导致了每一个人对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连被判个死刑都如此慎重,那就更别说随意杀人啦。

补充:看到留言很多人说乱世可以杀人,荒郊野外杀人没关系,还是水浒里都背着人命官司,加上古代极低的破案率,杀人没啥事等,再回答一下。你们,想的实在太天真了。

古代破案率固然比现在低很多,但是在古代除非是"衣冠南渡"的这种整个族群大迁徙时期,不然人口流动率是非常低的。等到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后,农民和土地捆绑,明朝更规定你离开村子多少远就必须向地保登记。

也就是说,除非你是整天吃了没事做的"流寇",遭通缉的那种,否则你杀了任何身边的人,都会被立马查到,完全逃不走。

这里最显然的例子还是水浒,不管是宋江还是武松,他们杀人都会遭到朝廷通缉,而且你也根本掩藏不了。当然你跑山上与世隔绝就另外说。

这点实际上还不如现在侦探剧里面那些各种手法高超的高智商杀人犯了。你放心,古人没这么聪明的,《少年包青天》里那种杀了人还找不出凶手的人,都是抄袭《金田一少年记事薄》。


三观粉碎机


这个肯定不可能的,因为在秦国之前这个还可能,因为人命如蝼蚁,但秦国一统天下后是以法治国的,不妨看看,商鞅变法之时,公子赢驷杀人,太傅公子虔,公孙龙受刑,赢驷被流放历练,直到嬴渠梁死后才回归。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就是法。

秦虽灭,需知,汉承秦制,一脉相承,法律基本大同小异,宋元明清法律只有增加很少减少,所以随随便便杀人,不可能就是,太子犯法也要处罚。

就是皇上犯法,有魏徽一样的谏官,如同现在的民意反映,还有皇上的一言一行都有起居舍人记录,一言一行都是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被记一个昏君,可能有些人问,这些文官不要命吗?对,文死谏武死战,他们巴不得皇帝杀了他们,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气节名垂千古才好呢,更有甚者,讪君卖直,所以古装剧随随便便杀人可以一笑而过了,皇上他们都算公众人物生活都处处被限制何况杀人了,庶民那就法律管控,随随便便杀人?随便一个和平年代都不行,除非乱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