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厌恶大学生活?

感动一句话


且行且珍惜

1、大学生厌倦大学生活的调研数据分析

根据某高校15182个大学生的调研数据统计分析,32%的大学生是积极乐观的,66%的大学生随遇而安,有2%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厌烦厌倦。

产生厌倦心理的学生,大一新生约占5%,大二28%,大三42%,大四毕业生约占25%。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新鲜感,大二大三在熟悉环境后可能会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到了毕业季学生要告别大学生活有些又会有不舍。

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就业前景迷茫、高校氛围较差、人际交往不顺、生活方式单调等,这里可能有外部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

当学生意识到心理问题后,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打算寻求老师、同学或家人的帮助,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忍耐,甚至选择休退学放弃大学学业。


2、如何看待大学生厌恶大学生活的情况

从上述调研数据可知,厌恶大学生活的只是少数,而且也是阶段性的。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任何人在一个社会群体中都会有喜怒哀乐,都会有情绪的低谷。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不应该把这种情绪的低谷放大,应该努力学会在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但从学校的角度,应该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并且大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路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3、如何让大学生活更美好

Ø 常去图书馆,在书海里感受知识的力量

Ø 常去体育场,跑跑步,一身汗,释放自我

Ø 参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社团,跳舞也好,弹琴也罢,都可以陶冶情操

Ø 结交两三个知心朋友,朋友不必十全十美,但可以倾听你的心声,可以为你排忧解难

Ø 做点志愿公益,付出的过程其实也是收获的过程,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感动,收获了价值

总之,每个人都应学会换位思考,在对生活否定的时候,想想自己付出了什么;在对他人否定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在对学校否定的时候,想想是否也有值得你认可、尊重、学习的恩师、校友、同学……

大学生活,且行且珍惜!


普贤教授77


谢谢提问

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 我是18级的大学生 今年正好是大一下半学期 这快一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人情冷暖 具体说吧 没有暖 只有冷

一 我碰到了几个奇葩室友 不打扫卫生 半夜三更开始说话 睡觉睡到十二点 她不睡你别睡 她要睡 你不能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 这是令人讨厌的

二 大学让我开始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上课 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没有人会像以前一样无条件对你好 对你好都是带有目的的 所有人在你给她们好吃的或礼物的时候才会对你露出笑脸 或者是使唤你的时候 才会亲切的叫你的名字 其他的时候想甩脸色就甩脸色了

三 所有的交友仅仅是表面上的 我不知道那种虚伪的关系有什么好维持的 人多了些冷漠

少了些人情味

这就是我大学近一年的体会

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唉 但是千万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人情味的



我叫忍冬呐


选错了一座城市,一个专业(没啥钱途),还遇上了那么几个极度恶心的人,并且身边又没有那种任何事都可以同行且乐与之为伍之人,并且强迫的狭小的六人间,还是生活习惯差异大的那种。教学呢还是赶鸭子上架得那种,查课贼积极,课排很满,作业也不少,甚至比高三活的还累(课业压力可能稍微小点但是杂七杂八的多了一堆),最后就是因为专业钱途渺茫带来的迷茫,毕业之后这行绝大多数人连5K-6K的天花板都过不去(父母都是2W+压力山大(还老是硕不要干哪行了,却不知式经济形势不好基本行行不好做),好歹也要找个天花板高点得工作,起薪真的无所谓)


是维克多呀


其实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小社会,专科也好本科也好,学校里面的各种关系就是一种社会的缩影。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北大博士翟天临

假如,你跟他是同学,你在图书馆里苦读书,熬夜写论文,然后论文没过,答辩没过。然而人家根本就没为这个出多少力就过了。完全是人力财力来搞定的,作为同学,你恨他,还是恨这个社会?

2.你考试考到全年级第三,名额就3个,结果给全年级第一二四名拿走,原因是那个人跟辅导员比较熟。或者是正当又或者不正当的关系?

你在感叹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3.你积极参加学生会各种活动,自信满满的竞选部长或者主席,结果发现下一任部长会长是师兄们内定的

4.宿舍关系(不想多说)

maybe 还有很多很多

专科就更不用说了,我个人认为大学的话交朋友是重要的,但自己掌握知识技能是最重要的。

可能目前我还是学生,当局者迷吧!



大学LIVE


跟人相处最累


原谅帽制造生产顾问


因为遇上了厌恶的人,厌恶的专业,一切都那么不对,还必须坚持下去,不能撤退,因为只能上一次大学,没有时间重来,摆脱不了,只能硬着头皮抗


cgjijj


考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