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变化有哪些?

北京卫视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壮阔征程,70年沧桑巨变。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铸就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伴随祖国的繁荣发展,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感触颇深。

见证辉煌 坚定信仰

我们的中国,曾经积贫积弱,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虽然崎岖坎坷,满布荆棘,但始终坚定找寻民族崛起之路。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华大地再次焕发出生机活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七十年来共和国人用勤劳的双手抛开了发展前进的道路,在科学耕耘中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七十年来,共和国每一天每一次的发展进程中都充满着共和国人民的喜怒哀乐。

新中国七十年来,不论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大发展,作为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温柔的宁哥啊


说来自豪:作为一个70后,虽然建国后的头30年我没有亲身经历,但幸运的是,我几乎见证了40年来的祖国的变化。

仅从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的“食”这一个方面来看:

我的小时候,食物根本没有如今这样丰富,当年甚至还要使用粮票。西红柿这样的食材只有夏季才有,所以每家每户都会用输液瓶做番茄酱,留作其它季节使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现如今,我们几乎是在任何季节任何地点想吃任何食物都可以实现。

还有餐厅,在二三十年前,人们可以在外就餐的机会非常有限,餐厅也非常有限。而现在不管是在外就餐还是叫外卖,我们只是需要做个决定,或在手机上轻点几下,就可以品尝世界美味。

从单一到富有,从某种程度的受限制到自由——我们的祖国仅用了短短几十年。特别衷心的祝愿祖国母亲70岁生日快乐,愿所有人民都安居乐业,平安喜乐。


任芸丽


建国70年,我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及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父亲从小山村有机会通过考上中专而来分配来到广东的新兴化工城市茂名工作,我在茂名出生,之后,通过考上高考,毕业从事媒体工作。如今,传统媒体整个行业面临大转型,我这两三年,把所有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新媒体行业的学习与创作,自己的自媒体获得“优质”认证。我从一个较被动的传统媒体单面手成为了主动传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制作的多面手。思维和心态上从一个从业者成为了一个经营者。生活更丰富多彩。有了更快速的网络收入,收入形式和工作观念都与以前完全不同。工作与收入的变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变化。

我父亲原来在广西中部的山村当放牛娃,以为一辈子会在农村耕田糊口,没有多少收入。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在镇上看到一个学校的招考公告,自己去报名参加考试。面试时考官问他为什么要考试。父亲见到街边有宣传标语写着“为人民服务”,他用标语回答。父亲后来回忆说,估计是这回答让他考上了。

父亲读完中专,刚好遇上广东粤西茂名发现大储量油页岩,列为国家“一五”计划开发,需要大量建设人才。分配到茂名。父亲有了固定的月结的工资。但大半辈子都是几十元。不多,一家人过得紧巴巴。

我参加高考考上重点大学,去了上海读书,读中文系,毕业回到茂名,在属于广播电视局的电台及报纸工作,做记者编缉。近几年,传统的报纸和电视的传播渠道在走下坡,大家的收入不固定,单位效益也起起伏伏。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在走向越来越多的移动通讯工具使用者的身边。我没有自我封闭,近几年,我一直在互联网上寻找机会。

在去年,连获得微博和今日头条两个互联网平台的黄V认证,也获得今日头条“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认证”,有了一些收益。并且,另有两个平台邀请我进驻。在这两年里,我不断参加几个平台的培训,学会了很多此前从未接触的互联网平台的相关设备使用,从一个文字创作者变成图片摄影和视频制作者,并且,自己也出镜,从一个较沉默的内向人成为一个可以较放开地出镜的人。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已经大大地普及,连我年逾八十的母亲都开始渐渐学会一点使用新一代手机的方法。大多数人用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付。每天,家人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看到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创作,全家大家注意力从传统报纸、电视渠道转到新媒体渠道,并多多少参与了我的新媒体创作,从一个被动的传播受众成为一个互动参与者。从一直看人家到参与制作吸引别人看,观念在渐渐改变。我们的收入,由以前的每月领较固定的月结工资到现在每天外外有天天结帐的收入进入新媒体我们的帐户。


(我在我父亲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广西合浦山口附近海滩一带寻觅历史和拍摄资料)

每天,我觉得过得更充实,更忙碌,为了自己的新媒体创作,我一天自驾八九百公里甚至飞机、高铁出行到二三千公里外,都不是偶尔一两次的事,两三百公里范围当天去回的自驾出行更是常事。我与家人见识得更多,生活得更丰富了。

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高科技生活化,我们也享受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服务。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我祖籍内蒙古64年生人, 一晃快度过56个春夏秋冬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经历了粮油布绵……票据供应的限苦的日子,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光荣年代……,轰轰烈烈下海经商的改革大潮……

这些年来除了这些深刻印象之外,那就是内蒙古的“十个全覆盖”,属实为贫困的老百姓解决了危房、饮用水,改善了环境……彻底解决了民生问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了一件大好事。

如今内蒙古这些贫困乡村是生机勃勃!景色优美!人民在崭新的环境下舒适的生活,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在内心里特别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舞歌畅想


建国70年,我们国家的变化。我今年65岁。基本上经历了全过程。

我记忆最清的就是小的时候。我们在东北,冬天需要穿棉衣服,那个时候一件棉衣服要穿三五年。脚上穿的鞋都破的,露脚趾。我是从20岁穿的第1双尼龙丝袜子。

要说我们国家经过70年来的变化,我们主要要从上海说起。上海是我们国家对外的窗口。说上海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国家市容的变化,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从九几年跑推销,做销售员,第1次来上海,那个时候每年要来10趟上海。给我记忆最清的那个时候上海还有真如火车站。那个时候的上海破烂不堪。火车站周围,连个像样的大酒店都没有。

如今的上海,正在和世界赛跑,正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还有一点万万也想不到。我们普通百姓如今能到上海的生活。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全世界对中国都刮目相看。





网游小鱼儿44066093


我是一名五0后,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工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现已退休。

建国70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变化就是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


我是农民的孩子,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回到农村,那时年龄小,农村的农活都不会干,但当时高中毕业生很少,经公社同意,就让我在村上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一直到一九七七年,国家出台恢复高考政策,我在高中学习成绩是比较好的,第一年参加高考进入一所农业大学,

毕业后一直参加农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取得一些科研成果,多项获得奖励,最高是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现在回想前三十年的工作,也是把精力和青春贡献给了我国的农业事业,问心无愧。

如果没有一九七七年的高考,我可能就是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农民,当然农民也是国家的建设者,就是分工不同而已。但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和生活工作状态。建国70年,高考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变化。

在祖国70周年生日之际,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老姚谈植物


【辉煌七十年】建国70年,伟大祖国这个“大家”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我仅从“小家”方面浅谈一下印象深刻的变化。我是六十年代中期,出生在吉林省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七十年代初期,我们这里村村通了电,学习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八十年代中期,我参军入伍来到了部队。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久我家就成了万元户,买上了彩色电视机。九十年代初,退伍离开部队,参加了工作。九十年代末期,买上了心仪的楼房。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中期,儿子又参军入伍。三年前,又给儿子买了一套楼房,虽然说他现在还没有处女朋友。从“小家”的点滴,就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变化。综上所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


用户5953700520


我80年代生人,坐标豫西北,算是踩着贫穷尾巴出生的那一代人。对于贫穷,没有父母辈那么切身的体会。但实际上,在90年代中期,我家仍在贫困线上挣扎。那时,对吃穿用度的概念就是得过且过,关键的一点在于受教育,由于家中孩子多,每个学期交学费是父母最为头疼的大事。而家中收入来源都来自于土地。

由于大部分土地都被拿来种主要农作物,剩下的边边角角就被整理成菜园子,会适时种上应季菜蔬。30年来,菜园子位置随时间的推移几经更迭,面积由大变小,种类由寡及众,但母亲对土地的情感从未改变。


现如今,村子里大面积种植的白菜花田。

80年代初,村里做田地的统一规划时,决定把沿河东岸较为肥沃的田亩作为菜园,然后按人口分发到户。初始两年时蔬恪守本分,稳扎于此,后来形势逆转,菜园地也逐渐演变为麻田或玉米、高粱等粗粮作物之地,只留下可怜的边角种上当季菜蔬。

母亲有她自己的考量,吃饱穿暖成为当时唯一的利益诉求,渐渐的菜园也名不副实,蔬菜彻底被挤出名分之地,其它农作物鸠占鹊巢、喧宾夺主。

90年代中期,父亲有意让菜园回归全部种上蔬菜,母亲有些动摇思虑再三后,决定菜园还沿袭旧时的传统栽种,只是种植蔬菜的属地有所扩大。

曾被开垦成菜园子的河道湿地,现已荒废不用。

为满足我们日益增大的胃口,母亲筹划多日,决定在溪边另开一片菜园出来。这里常年被雨水冲刷,土质稀薄,那就从它处担土造田,沿河滩垒石加固,稍加整治便可播种,好在临近水源,不用刻意浇灌。

靠着被水流洇湿的土地,蔬菜长势倒也喜人。村里人争先效仿,沿河开荒种菜蔚然成风,不毛之地摇身一变倒成绝佳的菜园地。

及至我读初中时,家里的收入已不再仅限于耕种的土地,父亲那时已开始做起副业,我们的鞋子衣物已可随处购买。

原有的菜园再作麻田或栽种粗粮等作物已不合时宜。时过境迁,蔬菜得以再次完全踏足这片原始之地,得益于物归原主的喜悦,这一年菜园收成大好,除自给自足还有大量剩余。闲时,父亲骑着摩托车把新鲜的蔬菜运到二十里之外的农贸市场贩卖。

曾经种植过西红柿等蔬菜作物的土地,今已被他人承包,进入流转。它的存在,帮我们全家度过那段难捱的日子。

清早出发,午间返回,原先盛放蔬菜的篮筐里,带回苹果、梨、香蕉等水果,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为各色水果建立起完美印象。

2000年前后,母亲与父亲筹划建更大的菜园,计议已定,便通过与他人以地换地,把河西那片土地交换到手,种上黄瓜、西红柿等物,平时勤于管理,按时浇灌施肥。

成熟时节,满地绿红,色泽诱人,父亲整日骑着摩托在田地与市场间穿梭。初期还能跟上蔬菜的成长脚步,随着一茬茬的蔬菜争先成熟,父亲的摩托车已不能承受其重。好在经人介绍认识一个蔬菜商,只要在田间地头把蔬菜采摘集结完毕,翌日清晨,我家的蔬菜便会流通到更大更远的农贸市场。

从这一年起,父母决定再度扩大菜园的规模,家中境况一日日好转起来。

当我们逐渐毕业奔赴职场,父母稍微喘了一口气。在我们兄妹的力争下,菜园规模逐渐缩小,慢慢回归到原始状态,河边开垦的菜园便被弃之不用,逐渐长上了青青河草。

当荷包充盈,家中土屋推倒,楼房建起之时,房屋环绕的土地被母亲慧眼识中,并加以利用,当作试验田,第二年便被“转正”,这便是今时今日菜园之雏形。
围绕在住房四周亦果亦蔬的菜园子。

同时也宣告着其它菜园作为蔬菜供应地的寿终正寝,但作为白菜、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时代才逐步拉开,春末夏初,黄灿灿的花海彼此相连,煞为壮观。

如此过了几年,土地开始流转,更大规模的巨变已经到来,田亩被统一规划,整合利用,包给他人。与土地为伴的村里人乐得逍遥,走出固步自封的世界,外出闯天下。

现有的经济条件已使吃穿无忧,生活异彩纷呈,但习惯在田地里刨食的母亲哪能得闲,又在屋顶囤土造田,搭蔬菜棚架,看来她要与土地捆绑一辈子。


一文几值


我六十年代的人。从记事就记得经常开批斗会。农民一年四季除了春节和下雨下雪天天有活干,但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小麦,王米大多都交公粮了,麦秸不分生产队作耕牛饲料,大多家烧柴都不够,猪粪牛粪晒干也烧过,早晚饭煮红薯再搅点红薯面,条件好的也能吃点红薯面馍馍,条件差的就别想了,中午稀薄的面条也揽点红著面。

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温饱大多都解决了,汽车也成了普通人的代步工具。其它不多列举。生存的温饱是留给我最大的印象。


宛帝85818198


这个话题太大了,也太有意思了。

见过70年,不同年龄段的人感受是迥然相异的。作为一个70后,现在也是进入中年,同时也是跨越了改革开放一个见证人。印象深刻的变化太多了,但主要还是四个方面。一个是吃,一个是穿,一个住,一个是行。

首先是吃

小时候家在农村,因为老爸懂得养殖,承包了村里的一个养殖场,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万元户。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猪肉不愁。

其实那时候农村吃肉的不太多,一个村庄,甚至一个乡,一天一头猪都卖不完。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杀猪的人只要那一天卖不完,就会“挂门搭”,这是我们当地的土话。意思就是你们家买得起,然后帮忙多买一点,不然就会亏本,价格好像也有一定的优惠。

现在小孩子,你叫他多吃点肉,靠,比叫他写作业还困难。

现在食品无限丰富,想吃啥就吃啥。

其次是穿

小时候一双鞋是穿好几年,衣服也是。一般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太小了,退下了给弟弟妹妹穿。这种常规的。

现在小孩子,一年不买几套新衣服,简直自己都觉得太土。而且小朋友在幼儿园,就是新衣服什么的比啊比,不一定比价钱、好坏,但一定比好看。

第三说住

住就不用多说了。

小时候家里房子,住了一大堆人。

因为那时候农村房子很紧张,非常紧张。然后不少家庭家里房子是不够住的,然后都是男的跟男的住一块,女的跟女的住一块。

也就是我们家房间多,然后一群“闺蜜”(现在的称呼)就住一起,一个房间住四五个、七八个的都有。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现在除了学生宿舍,谁还这样住!

然后讲出行

这个改变也是非常巨大。

不说别的,就说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从福建到咸阳,中间要转车,要么上海,要么武汉。福州到上海,或者福州到武汉;然后上海(武汉)到咸阳。

那时候福州到上海,需要24个小时左右。福州到武汉也是24小时左右。而上海(武汉)到咸阳差不多也是24个小时左右。具体时间不是太清楚,反正就是要20多个小时。

有一次从武汉转车,拥挤的不行,整整一个晚上12个小时都是站在车厢中间动不得。

如果现在从福州西安,高铁不到12个小时就OK。又舒服又快速。福州到上海、武汉,都只需要6个小时左右。

如果再多说一点,那就是玩。小时候没有什么旅游啊,什么玩具啊,一些玩具都是自己手动制造的。然后就是到海边游泳、抓螃蟹什么的,连“撒尿和泥”也觉得挺有趣,现在小孩子谁玩儿这个!各种游乐场、电子产品丰富的不得了。而旅游更是常规项目。不可同日而语。

70年前的情况不清楚,但改革开放前与现在相比,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