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对战八国联军的时候弓弩究竟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路南海


晚清己在慈禧统治之下腐败奢华,走向覆灭之路,军队早己不堪一击、八旗铁骑名存实亡,对战侵华的八国联军时弓弩早发挥不了任何力量,面对洋枪大炮彻底被打得无任何招架之功,故让我们中华民族蒙上了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奇耻大辱。


小龙女5505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时清军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在步枪上,数量可谓是少得可怜,而且每一次所买的先进武器,时间间隔很长(早期的武器甚至已经使用了40年之久),并且种类也不同。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在维护和保养上,和今天的黑叔叔差不多,只知道拿来使用,却不知道坏了怎么修。更何况当时买的武器的质量都是别人不要的二手货,与黑叔叔使用的AK47差距是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狱。在局部战场上,当时清军的炮兵还是比较占优势的。我们可以推测到弓弩几乎没有使用的余地。

军弩,清军入关以后早就已经将其淘汰。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大火铳就成了清军的主流武器,即使有人使用军弩,但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使用的地方。而清朝民间是不允许使用军弩的。

战争结束后有很多武器专家说:清军要是真想和八国联军拼死一战,哪战到一兵一卒,估计清军也不会输掉那场战争。

当时,在北京与天津以及整个北方地区清军共有11.3万人,主要包括:聂士成的全部淮军、宋庆的所有毅军、袁世凯刚刚建立的新军、董福祥的甘军、庆亲王奕劻的神机大炮营、端郡王载漪的精锐营,还有后来的九门提督、所有步兵统领的御林军。此外,还有民间组成的义军、义和团民等。并且在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清军也得到了教训,清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据历史记载,经过天津海口岸进入到清朝的武器在1898—1899年之间就增加了大约8倍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了北洋地区的军队扩充好几倍,而且装备也是焕然一新。其中的武卫军和神机大炮营中的武器都是采用西方的先进武器,并配备了大量的速射机枪和各种先进的大炮。也就是说清政府清军在武器方面与西方相差不大。

外国记者曾这样记载聂士成的新式军队:“军队武器基本上都是毛瑟快枪,大炮装备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武器,新式大炮可以将天津租界内所以房屋捶毁……自与清朝交战以来,从未遇如此勇悍之军。”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清国只有一个聂士成,从他在天津殉国以后,八国联军在清朝再也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敌人,而八国联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的杀进了北京城。


公元前


八国联军攻击我国的时候我国洋务运动已经让清军成为近代化部队,哪怕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陆军已经大量装备克虏伯炮,国内也可以生产军舰了。弓箭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了庚子战争,中国的部队和八国联军武器不存在代差,哪怕重建的北洋水师只怕都可以和劳师以远的八国联军的舰队放手一拼。

在大沽口,要是重建的北洋水师和大沽口守军联手完全有可能重创八国联军舰队。单凭大沽口炮台罗荣光老将军指挥守军奋战都打沉打伤联军六舰。

要是水师配合得当,炮台其实发挥的作用远不是一加一的增长。要知道岸防炮口径大,炮台各炮呼应诸元提前设定。水师当时实力虽比不上当年,但是也是亚洲一强。水师要是全力联军登陆就很难,那个时代已经是枪炮的时代,弓箭不用提了。那已经是笑话了。





黑衣浣熊


最近在某吧看到有人议论清军与八国联军的作战失败原因,我不知道为什么至今仍旧有很多人还在固执的认为清军败于八国联军是因为武器差异,认为清军士兵用的是古老而传统的长矛大刀还有弓箭,而八国联军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洋枪和大炮。

那么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清军手里真的就只有大刀长矛和弓箭吗?答案是错的,大错特错。清军不但武器优良,而且人数是八国联军的数倍。不要以为八国联军的武器有多么先进,清军的武器有不堪,实质都差不多。清军之失败,不是败在武器,而是败在士气。就是说缺的不是兵器,而是精气神!一个没有精气神的战士,是不可能战胜那些虎视眈眈野兽一般的侵略者的。

晚清时期的军队羸弱不堪,而且腐败严重,从将官到兵卒都没个人样,抽大烟的比比皆是,当年威风凛凛的八旗官兵到了晚清时期也都成了混吃等死的公子哥儿。大清王朝昏庸不堪,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小民,一个个都没有什么精气神儿,看看那些清末的老照片就知道,当时人们的眼睛是空洞的。而那些外国洋兵包括东洋士兵,一个个精神饱满,透着干练。这就犹如一个病鬼跟一个壮汉打拳,人家一拳能打死你,而你晃晃悠悠打出一拳,对人家完全无害。

说了半天,我们转回头说说两方的武器装备。清军方面无论是阵地防御武器还是单兵装备,其实一点都不差,阵地上有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堡垒炮、速射炮等等,还有鱼雷艇和源源不断的后援物资。士兵手里也配备有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后装连发曼利夏骑枪、后装连发曼利夏枪、以及温彻斯特、哈齐开斯等步枪与骑枪等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还有马克沁机关枪,并非那些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八国联军的武器也不比这些强多少,而且甚至很有不足之处,在后援物资上也占有劣势。估计连八国联军都不会想到,自己对手竟是如此的饭桶,那些精良的武器在他们手里连烧火棍子都不如。虽然也遇到过聂士成这样的对手,但是这样的对手太少了,大多是惧洋人如虎,还没见到人影,只要一听枪炮声,就先来个丢盔卸甲逃之夭夭。也难怪八国联军打进清军的军备营后,看到军火库中那些先进的武器弹药而惊讶,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武器如果用来对付自己的话,自己该是多大损失。

最后还是那句话,清军之所以败于八国联军,非是兵器不利,而且缺了精气神,没了精气神,给你再好的武器也没有用。


匹诺曹jun


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对当时的清朝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

当时的清朝军队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穿着盔甲,骑着战马,拿着弓弩和长矛的样子,他们的装备已经不比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差多少。

所以说清军对战八国联军时弓弩已经不是主要武器,也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什么说弓弩已经不是当时的主要武器呢?

在这之前,洋务运动兴起,早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清军就已经有枪了。以至于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军的装备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日本,当时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舰队。

在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有一份武器装备的清单可以看出当时清军的武器装备是不次于八国联军的,部分清单如下:

60门克虏伯大炮,口径70毫米(1897年德国埃森制造)。

42门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口径57毫米。

42门大炮,其中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口径37毫米。

3万支具有最新标记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

由此可见,清军对战八国联军的时候,弓弩已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古今博学


弓弩明显不如火枪,弓弩比火枪射程短、杀伤人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八里桥(东距通州8里),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七千、步兵万余人,胜保率领的5000京营与入侵的英法联军1万人进行战斗。结果英法联军只有12人阵亡,清军几乎全军覆灭。清军以大刀、长矛、弓弩应战洋枪洋炮,惨残!


跪射俑


可想而知 弓弩怎么可能和枪炮对抗

第一,距离就是个问题 人家很远就可以打到你 你只能挨打的份

第二 准确度 枪炮肯定比弓弩准确度高 因为弓弩受风力影响准确度不高

第三 杀伤力 枪炮是致命的 弓弩除非你正中要害

所以我觉得弓弩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