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西洋參又被稱之為“花旗參”,屬於外來物種,原產於北美洲。它的藥用價值很高,在醫學和保健上應用範圍很廣,西洋參和人參主治功能基本相同,但藥性卻相反。我國售賣的西洋參,大部分依賴進口,為了增加收入,擺脫進口,現在也有很多種植戶在進行西洋參栽培。但西洋參的育苗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掌握好正確的育苗方法,很容易導致西洋參出苗率低,出苗不齊等問題。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那麼接下來,我將從以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西洋參的育苗技術,以提高西洋參種子的出苗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洋參育苗需要條件

  • 水份需求

西洋參對水份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在進行西洋參育苗時,要合理控制土壤水份含量。如果土壤水份不足,那麼將會導致種子吸收水份不足,而難以出苗。如果土壤水份太多,那麼可能導致種子發芽時爛種,造成出苗率低,出苗不齊。

在農田土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15%~20%,林地腐殖質含量中等的土壤,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30%~35%,而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可達50%~60%,這要由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多少而定。

不同地區,不同土壤,以及土壤不同腐殖質含量,西洋參適宜土壤水份含量都不一樣。我們在控制西洋參苗床土壤水份時,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適當的控制苗床土壤水份,這樣才能提高西洋參的出苗率。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溫度需求

西洋參對溫度的要求也比較高,適應生長的溫度範圍比較小,適宜生長在溫度為5-20℃的地區。西洋參育苗時,種子需要經過低溫,才能完成生理後熟,具備出苗的能力。如果沒有經過低溫生理後熟,那麼西洋參種子則很難出苗。

西洋參種胚需要經過形態後熟,種子裂口後,還要求在0~5℃左右低溫條件經過105~120天才能完成生理後熟。越冬芽需要在5℃左右溫度下經過60天以上才能打破休眠,具備出苗能力。低緯度的一些南方地區,必須保證冬季有5℃左右的低溫條件2個月以上,才可以種植。

所以在西洋參育苗時,需要0-5℃低溫生理後熟,並且在出苗期,控制溫度在17℃左右,才能夠促進西洋參種子發芽,提高西洋參的出苗率。

  • 土壤需求

西洋參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土壤選擇好與壞,對西洋參出苗率影響很大。適宜的土壤環境,能夠促進西洋參種子發芽,提高出苗率。

西洋參適宜生長在腐殖質含量高,排水性能良好,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PH值為5.5-6.3的沙質土壤。在這樣的土壤中進行西洋參育苗,能夠促進種子發芽,提高種子出苗率。對於地勢低窪,排水性能不好,土質黏重的土壤,不能夠進行西洋參育苗,否則將會導致西洋參種子腐爛,降低出苗率。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光照需求

一般來說,植物光照越充足,生長越旺盛,產量越高,但是對於西洋參來說卻不是。西洋參對光照的需求不是特別高,適宜生長在光照條件不是很好的闊葉林地,在闊葉林地能夠健壯生長。

如果西洋參是在農田育苗,則要搭遮陽棚或遮陽網,避免太陽光直射或暴曬。如果西洋參是在闊葉林地育苗,林地遮光效果比較好,不需要進行遮陽操作。所以西洋參只適合在散射光或者斜射光的條件下生長,在太陽直射,或者暴曬的條件下,將會影響西洋參種子出苗率和生長。

西洋參育苗場所

  • 農田

西洋參是可以在農田進行育苗的,在選擇育苗農田時,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性能良好,腐殖質深厚,PH值為5.5-6.3的沙質土壤。這樣才能促進西洋參種子發芽,提高西洋參出苗率。

很多農田都是呈鹼性,我們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時間,使用硫磺或者松柏針葉土對農田進行施撒,改良農田,使其變成弱酸性後,再進行育苗。

注意:

①農田種植過耗肥力強的農作物,不能再進行西洋參育苗,比如馬鈴薯,紅薯等。因為西洋參需肥量很大,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將會影響西洋參的生長。

②剛噴灑過除草劑不久的農田,也不能再進行西洋參育苗,因為西洋參對除草劑類農藥比較敏感。如果在這種農田進行西洋參育苗,將會導致西洋參出苗後,出現藥害。

③對於種植過大豆類農作物的農田,可以進行西洋參育苗,因為大豆能夠改善農田的土壤,並提高土壤的肥力,對西洋參育苗非常有幫助。

④農田種植過,容易感染病蟲害的農作物,也不能再進行西洋參育苗,否則將會導致西洋參感染病蟲害,影響西洋參出苗及生長。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林地

西洋參在林地育苗,肯定是可以的,因為西洋參本就是生長在林地,如果林地條件好,那麼西洋參的出苗率將會大大提升。

在林地育苗,要選擇闊葉林,並且土壤腐殖質含量豐富,肥沃,溼潤,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林地。林地坡度最好要大於10度,小於30度,這樣不僅有利於土壤排水,而且有利於土壤蓄水,對西洋參出苗非常有幫助。

注意:

①選擇好合適的林地後,要在秋季對林地進行處理,把林地上面未腐熟的雜草,落葉,小樹苗,全部清理乾淨。如果不清理,那麼這些未腐熟的雜草,落葉,將會在苗床上面腐熟,不僅滋生病菌,還會釋放熱量,影響西洋參種子出苗。

②林地的土壤,病菌,蟲害比較多,如果不加以消毒殺菌,將會影響西洋參的種子發芽,以及出苗率。要使用“多菌靈”,“波爾多液”,“福爾馬林”,“辛硫磷”等藥物對林地土壤進行消毒殺菌,這樣才能提高西洋參出苗率。

③在對林地進行起壟開溝操作時,要順著林地坡度做畦,並且畦面要整成龜背狀,這樣在下雨天,雨水就能很快被排走,避免苗床積水。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西洋參育苗時間

  • 春播

西洋參一般都是在春季播種育苗,春季溫度比較適宜,土壤溼潤,能夠促進西洋參出苗,使得西洋參出苗整齊,健壯。

不同地方春季育苗時間不一樣,在比較寒冷的地方,比如東北地區,氣溫非常寒冷,西洋參育苗最早也得四月下旬,這樣才能達到適宜西洋參出苗的條件。

在不是特別寒冷的地區,西洋參播種時間那要提前,比如北京,陝西等地區,在春季三月份,溫度,土壤溼度,就能達到適宜西洋參出苗的條件。所以在這些地區,春季播種育苗時間在三月份左右。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秋播

西洋參也可以在秋季播種育苗,秋季播種的西洋參種子,需要越冬後才能出苗。西洋參播種後,要搭保溫棚,做好防寒工作,避免西洋參種子被凍傷,不能出苗。

在東北地區,秋冬降溫比較快,比較寒冷,在秋季要提早播種,播種時間一般是每年10月份。而在北京,陝西等地區,秋冬季降溫時間更晚一點,播種時間可稍微推遲,一般是每年的11月份左右進行西洋參播種。

西洋參具體的育苗技術

西洋參種子準備

  • 種子選擇

西洋參種子好壞,對西洋參出苗率高低,影響很大,我們要選擇優質的西洋參種子,才能提高西洋參種子的出苗率。

選擇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無病蟲害感染的當年種子,或者是一年左右的種子。種子選擇好後,要把種子裡面的癟粒,雜質清理乾淨。可以把西洋參種子放進清水中,去除水面的雜質和癟粒,水面下的即是顆粒飽滿的西洋參種子。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種子消毒

西洋參種子表面,一般都會攜帶很多病菌,是不能直接播種的。直接播種,那可能會導致西洋參種子腐爛或者發芽後感染病蟲害,降低西洋參出苗率。

消毒方法:首先把西洋參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天左右,然後把西洋參種子放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或者0.1%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5分鐘,再撈出,等種子表面乾燥後即可。

  • 種子催芽

西洋參種子採收後,都是需要人工催芽,才能完成生理後成熟,未經過生理後成熟的西洋參種子,不能發芽出苗。

催芽步驟:

①選擇乾淨的河細沙,並使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殺菌,然後把消毒後的西洋參種子和河細沙,按照1:3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後裝進木箱中,並在木箱上面覆蓋一層稻草,進行保溫,保溼。

②把木箱放在房間,或者育苗房中,控制溫度在17-19℃左右,並經常灑水,使得土壤溼潤。每15天左右把西洋參種子倒出,清除腐爛,發黴的種子,並混合均勻,重新裝箱。這是西洋參種子種胚發育期,這個階段大概需要4個月左右。

③等到西洋參種子基本都裂口後,種胚發育完成,然後把木箱放到冷藏室內,控制溫度在0-5℃之間。經過兩個半月時間冷藏,西洋參種子的子葉就能夠發育完全,然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西洋參苗床準備

  • 苗床選擇

苗床的好壞對西洋參出苗率影響非常大,優質的土壤環境能夠促進西洋參發芽出苗,差的土壤環境會導致西洋參種子爛種,降低種子出苗率。

西洋參適宜生長在土壤肥沃,溼潤,腐殖質含量高,排水性能良好,PH為5.5-6.3的沙質土地中。我們在選擇苗床時,儘量滿足這種土壤環境,這樣才能提高西洋參種子出苗率。

林地的土壤環境一般可以滿足西洋參育苗條件,但是農田的土壤環境就很難滿足西洋參育苗條件。那麼就要對農田土壤進行改良,使得土壤滿足這種環境後才能進行播種育苗。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苗床翻耕消毒

西洋參苗床選擇好後,先對苗床進行翻耕2-3次,並清除土壤中的大的石塊,樹根等東西。然後讓苗床在太陽下暴曬5天左右,並使用波爾多液,福爾馬林,多菌靈等殺菌藥物,對苗床進行噴灑消毒。

注意:對苗床消毒不能使用石灰,因為石灰呈鹼性,容易讓土壤變成鹼性,對西洋參育苗不利。

  • 苗床施肥

苗床消毒完畢,要施加底肥,對於腐殖質深厚,土壤比較肥沃的林地,可不施加底肥,或者少施底肥。對於土壤比較貧瘠,排水性能不是特別好的農田,要多施加豬糞,牛糞,草木灰等有機肥,改善土壤肥力。

注意:

①苗床施肥,最好提前一年或者半年時間施加,這樣可以改良苗床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於西洋參種子出苗。

②豬糞,牛糞等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並消毒殺菌後,才能施入苗床,這樣才能避免苗床滋生病菌,影響西洋參種子出苗。

  • 起壟開溝

苗床施肥後,對苗床再翻耕1-2次,使得有機肥和土壤混合均勻,然後再整平苗床。按照壟寬1m,溝寬1.1m,溝深30cm,進行起壟開溝操作。

注意:苗床寬壟要整成龜背狀態,中間高,兩邊低,這樣有利於苗床排水,避免下雨天氣積水,對西洋參出苗不利。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播種方式

  • 撒播

西洋參育苗,可採用撒播方式,撒播方式比較簡單,方便,但是後期需要間苗,比較浪費種子。撒播方式就是,等苗床處理完畢後,把準備好的西洋參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面,大概每畝地播種12kg。然後再在苗床上面覆蓋一層5cm左右的細土,並使用工具輕輕按壓土壤,使得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

注意:撒播方式,種子密度大,西洋參出苗後,秧苗密度非常大。等到西洋參種子完全出苗後,按照株距5cm,對西洋參進行間苗。間苗時要拔除弱苗,病苗,保留生長強壯的健壯幼苗。

  • 點播

西洋參育苗,也可以採用點播方式,點播方式相對麻煩,但後期不需要間苗,能夠節省種子用量。點播就是使用工具在苗床上面,按照行距4cm,株距4cm,進行挖穴,每個穴深5cm。在每個穴內播種1-2粒西洋參種子,並使用細土,把穴填平。然後輕輕按壓土壤,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有利於西洋參種子紮根出苗。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播種後管理

  • 水份控制

西洋參播種後,要及時對苗床進行澆水,澆水量不需要太多,使得土壤溼潤即可。之後,每1-2天給苗床澆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溼潤,有利於西洋參種子出苗。

注意:每次澆水都不能太多,如果澆水太多,土壤溼度很大,苗床土壤容易滋生病菌,西洋參種子也容易發黴腐爛,降低出苗率。

  • 覆蓋稻草

西洋參播種,澆水後,要對苗床覆蓋一層稻草,稻草能夠對苗床保溫,降低土壤水份蒸發,有利於西洋參種子出苗率。

注意:等到西洋參種子,基本都出苗後,要及時揭開稻草,這樣有利於西洋參幼苗生長。揭開稻草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幼苗。

  • 溫度控制

西洋參適宜出苗的溫度是15-18℃,西洋參播種後,如果環境溫度比較低,那要對苗床進行保溫,這樣才有利於西洋參出苗,提高出苗率。

注意: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要給苗床搭保溫塑料棚,以維持苗床適宜的溫度;在天氣溫度升高時,要及時撤掉保溫棚,以降低苗床溫度。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 蟲害防治

影響西洋參出苗率高低,除了土壤,溫度,水份等因素外,還有蟲害。蟲害主要指的是地下害蟲,比如“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等。它們會啃食,咬斷西洋參種子的幼芽,導致西洋參種子出苗率降低。在西洋參出苗期,積極防治地下害蟲,才能保證西洋參種子順利發芽,提高出苗率。

防治措施:

①使用嫩菜葉和50%的辛硫磷藥物一起混合均勻,然後放在西洋參苗床上面,誘殺地下害蟲。

②利用“地老虎”,“蠐螬”,“金針蟲”成蟲的趨光特性,在苗床周圍安裝燈光陷阱,誘殺成蟲,減少蟲源,降低地下害蟲的數量。

③西洋參種子催芽完畢後,使用50%的辛硫磷1000倍液,對西洋參種子進行拌種後,再進行播種,這樣也可以防治地下害蟲。

④在西洋參播種前,使用90%敵百蟲1000倍液,75%辛硫磷800倍液,5%毒死蜱藥物對苗床土壤,進行均勻噴灑,消滅地下害蟲。

西洋參出苗率低,應該是這四點沒有掌握好


總結:西洋參育苗不是一個簡單事情,它的種子出苗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土壤環境”,“播種時間”,“溫度”,“水份”,“蟲害”,“種子自身因素”等。這些都會影響西洋參種子出苗率,要想提高西洋參種子出苗率,就必須對西洋參生長習性有些充分的瞭解,這樣才能規避這些影響因素,提高西洋參種子出苗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