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没有仿制“支奴干”直升机吗,为什么?

武备趣科普


大家在网上看到的中国民航涂装版支奴干直升机,其实并不是当年正式购买的,而是为了引进而先期进入我国进行测试,同时也是CH-47的民用版“波音-234”。

在80年代中美蜜月期,美制CH-47性能很符合我国需要,在国产直-5严重落后,直-6/直-7陆续下马的情况下,考虑到现实因素,决定先买再造。

经双方协议,1986年起两年时间内,波音-234直升机刷上民航涂装在我国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包括:吊运高压电塔和布线测试等,性能很符合预期,中方决定先行进口6架CH-47直升机,同时引进生产技术,后续在国内进行批量生产组装。

吊运高压电塔和布线测试

至于题目中提到的为什么我们不仿制,从上面的内容表达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以50年代技术的直-5挑大梁,自主研制直-6/7技术储备不足陆续下马,对于CH-47这种技术程度的直升机,在当时而言技术完全跟不上。

实际上我国获得CH-47的时间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从越南获得几架CH-47直升机,保存完好还可以正常飞行。该拆拆、该研究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基础不行,最后只能送博物馆当展品。

白高兴一场的波音公司,在两年无果的测试之后撤回美国,最终只留下以下这个任务纪念徽章。说白了,还是技术不行,看看同期引进的S-70“黑鹰”直升机就知道了。


河东三叔


下图为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展览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是上世纪70年代越南方面的缴获后赠送给中国的,是中国唯一完整的CH-47。关于仿制CH-47的问题,这么说吧:中国急迫需要的时候技术不行,现在技术开始行了也不需要这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总之CH-47注定不会出现“中国版”。

其实CH-47在80年代来过中国,下图是“中国民航”涂装的“波音234,”(CH-47民用版,中国当时引进的直升机都是民用型号,包括“黑鹰”也是民用版的S-70)。当时“波音234”进行了各种试飞和表演,特别是进行了高原飞行,最终因为某些原因在80年代末取消了6架的民用版订单。

中国当年不是没有想过对CH-47进行仿制(利用那架越南赠送的),当时也进行了拆解和测绘,从上面展出的那张图其实能看到机体和结构都是拆解过的,以此研制属于中国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但是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那个年代真的是有需求但是没有技术,我们举个简单地例子:1974年代改进的CH-47C型使用的T-55-L-11C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已经达到惊人的3750马力(2800千瓦),而2001年投入使用的CH-47F使用的T-55-GA-714A发动机则更是达到了4733马力(3529千瓦)。而70-80年代中国是什么技术水平呢?1975年中国应用在直-6直升机的涡轴-5输出功率为1615千瓦,只有同时代T-55-L-11C的57%。下图为T-55-GA-714A

我们再举个例子:直-8中型直升机和法国“超黄蜂”直升机。直-8可以说是“超黄蜂”的国产版,但是在有技术支持和进口加拿大发动机的前提下,直-8的仿制工作前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了18年,从1976年下达直-8设计任务到1989年首架量产型交付到1994年最终定型。

所以中国其实在直升机方面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比战斗机和运输机要大的多,直-10武装直升机因为发动机问题被“简配”,高原飞行性能的不足在巴基斯坦武直招标中被直接淘汰,也就是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直升机水平开始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这种CH-47是否还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要知道CH-47本身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计,如果我们要研制是继续照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我们的呢?

下图为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开发的重型直升机,其设计指标都要比CH-47要强的多,这类似于美国的CH-53K重型直升机的水平。


雏菊西瓜Peterpan


客观的说,是差在了变速箱和传动轴上了。如果主观的来说,中国并不需要支奴干这种类型的直升机。


先正视下不足,说客观部分,然后再自我安慰下说说主观问题。


之前W君其实给大家讲过支奴干的问题,当时给出了一张这样的图片:

图片中W君标记出了一个红色的传动轴和一个黄色的变速箱。

这两个个部分可以说是支奴干直升机的核心内容。

CH-47的传动齿轮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设备,这是一个四轴传动齿轮组件。负责将CH-47的两台T55-L-7C涡轴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向传递给前后两个旋机翼。

如果支奴干只有一台动力发动机(重型直升机根本不会只有一台发动机),那么这个设备设计起来就相当简单了。只需要做动力输出调速而没有必要做动力协调调速。这样就可以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

但如果是两台发动机的话,不同的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状态根本无法完全一致,甚至要考虑一台发动机被击毁的情况下传动装置应该如何工作。这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技术难题了。

困难与否主要看技术实现起来的阶梯路线,W君可以告诉大家核弹很简单做,重型鱼雷很简单做。但是有一些机械系统可就真不简单了。支奴干的变速箱就是一个工程技术和机械技术上的难题。

目前网络上CH-47变速箱的图纸是苏联当年反向工程测绘的,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互联网上。当年苏联测绘的精度极高,看下图:

传动机构转速减速比等等信息苏联专家是测绘的事无巨细。

结构图,工件图,组装图什么的的都有。


但,这个变速箱当年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别说性能达到Ch-47的水准,实际上苏联的研究了六年多的时间,这个齿轮箱还不能转动得起来呢!


这是苏联的进程,我在援助越南的时期也取得过一架CH-47,但依然是研究无果。

所以W君说就是搞不定变速箱了。


其次更简单的传动轴,普通直升机也有传动轴。但普通直升机的传动轴只是用做尾桨配平使用的。传输动力很小并且长度也不长。

而CH-47的这根传动轴几乎贯穿了整个机身,并且要承载50%的动力。

按理说这根轴得很粗否则扭力就会将这么长的一根轴扭曲成麻花。CH-47就用七段段轴进行连接。但问题来了,即便是弄成七段短轴这么大的动力下,轴和轴的衔接部位也是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扭力的。

可美国人就又开始戏弄人了啊,现在咱们看见的是轴套,这根轴还不是实心的。里面是更细的一个轴配合齿轮组工作的。

拆开后结构能看明白,但是——材料强度却怎么也搞不上去。如果仔细看前面变速箱的图片大家可能能注意到这根轴的转速是每分钟8410转。如此巨大的转速下还能保持稳定在当年苏联和我们都是不可思议的。

话说回来,其实美国这根轴也是隐患,很多支奴干直升机的失事就是这根轴引起来的。

爆轴的CH-47事故有很多起了。

但当年苏联和我们比美国还要更“高标准,严要求”。以至于……在这根轴上钻了死牛犄角。理由也很简单,在这根轴上出问题,直升机应该直接坠毁了。于是在轴的问题没解决前,连原型机都没敢搞。


这就是传动轴的问题了。


然后咱得说说安慰自己的主观问题了。

支奴干虽然强大,但对我们的军事行动方法其实并没有意义。中国军队对空中运输的要求一向不大。

没有强烈的使用直升机运送大型物资的需求。类似于CH-47运榴弹炮这样的骚操作在当年我军的眼中看来就是——秀技能而已。

这是和我们国家防御性战略思想直接挂钩的。我们的大型、重型装备没有太大必要进行快速迁移,在保家卫国的用途下用卡车拉着进入阵地就行了。

根本也就没有快速开辟前沿阵地的思想和战术。


而后来即便有了这种需求,咱们就又走了另外一条路子——我们装备了大量自行火炮。

这种装备又太重,直升机也很难吊装的起来。往远处走怎么办?我们是国土防御战略,可以直接走铁路运输。

至于士兵,中国更习惯于跳伞空投,部署速度可比直升机更快很多。

所以说没有CH-47没有UH-60都是我们自己作战思想的一个结果,总结一句就是没需求。如果有需求,原子弹都能搞出来的,还在乎研究一架直升机吗?是不是相当的主观,相当的自我安慰?


军武数据库


中国造过支奴干,只是没造出来。中国曾经两次研制过支奴干这样的串列双旋翼直升机,都因为技术或预算原因未能成功。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单旋翼的重型直升机的性能更好,使用效率更高。



美国有两种重型直升机,包括单旋翼的CH-53E超级种马和串列双旋翼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前者大量装备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后者则是美军陆军航空兵的重型直升机。



从1963年,CH-47支奴干直升机正式装备美军,至今已有56年,但仍然是美军陆航部队的主力运输直升机,保有数量高达450架,主要原因就是飞行性能的优异。串列旋翼支奴干的最大优势,是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可以使用后轮实现单点悬停着陆,然后通过尾门输送,单点悬停的性能比单旋翼直升机强的多。



这是美国波音公司以CH-47串列双旋翼技术为基础,推出的Model297空中吊车直升机概念机。

支奴干的高原飞行性能极为优越性,载重量较大,升限高。在80年代,CH-47支奴干直升机一度被中国陆航认为是除了黑鹰以外,第二种理想的高原运输直升机。

此外,支奴干拥有优异的吊挂能力。例如一次吊6门大炮,美军在80年代曾利用CH-47支奴干重型直升机试验过一次性吊挂一个炮兵连的全部6门105毫米M102榴弹炮。这种高风险的试飞,只有支奴干做过。



CH-47支奴干直升机与中国也很有渊源。早在1975年,中国就得到过一架CH-47,是越南战场的战利品。1975年越方决定向我转交在战场上缴获的美制F-5E战斗机和CH-47直升机各一架。 这两架飞机都是性能完好无损的,技术状态也相当好,加了油就能起飞。该机运回国以后,曾被航空部门进行了详细的科研测绘研究,当时中国有测绘仿制支奴干的设想,只是技术太复杂而作罢。后来,这架支奴干的机体被收藏进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还差点进口支奴干直升机。在80年代,中国曾计划进口CH-47的民用型号—波音234直升机,尽管是“民用”编号,但美方针对中国的要求进行了特殊改进,实际上性能比军用的美军自用型号还要强。当年中方决定进口六架为中国定制的高原加强型CH-47直升机,然后引进技术在国内组装,最后再仿制为国产化型号。美国人甚至让该机刷上中国国旗和中国民航的标志,来华演示飞行。

很可惜,中国最后通知美方取消了引进支奴干的计划,理由很简单粗暴:木有钱!!!


科罗廖夫


仿制支奴干?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这么牛逼?你怕是对我们大中国的直升机事业有什么误解吧,不知道我们曾经的上灯一号直升机?

“上灯”1号直升机,是上海灯泡厂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准备的大彩蛋,该机采用当时极为超前的纵列双旋翼设计,动力装置为一台功率为450马力的多汽缸活塞式发动机,两个旋翼也极富创造性的采用相反方向旋转以克服反作用力矩,当时美军设计支奴干的时候为了这个力矩可是花费了不小心思,最终也采用的是和上灯一号同样的解决方法。

上灯一号最牛逼的地方是因为它不是一架纯粹意义上的直升机,而是一款被定义为水陆空三栖的通用飞行器,其发动机前端可以带动前旋翼旋转,后端带动后旋翼,开启水中模式后则可以带动尾部螺旋桨,在陆地时则带动车轮跑,只能这么说: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但就是这样一款天马行空的作品,它的命运却是悲剧的,作为大跃进的产物,在1958年制作出模型后,就被许多人评判为不切实际,脱离实践,无视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最后惨遭下马。据说其图纸流落至西方,不久后的1961年9月21日,支奴干的原型YHC-1B原型机就首飞了,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支奴干原型机1961年试飞)

如果上灯一号能够坚持下来,哪怕是大幅度降低指标,放弃水陆行进功能,今天的中国也不至于没有一款合适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可用,它和运十并列成为中国航空人心中的两大痛点!(运十)


军武吐槽君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厉兵哥曾经采访过武直十总师吴希明。不是不造,以前是想造也造不了,现在是没必要。很多人老是说中国战斗机落后于美国,但是没有看到直升机的差距更大,中国抄黑鹰抄了多少年了,一直到2018年直20都还没有搞利索,还不能够公开参加航展。支努干吨位比黑鹰大得多,技术难度和技术水平比黑鹰只高不低,想要搞定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儿。



中国喜不喜欢支努干直升机呢?需不需要支奴干直升机呢?当然喜欢,当然需要。所以中国当年一度打算购买,而且美国西科斯基公司也是非常想跟中国推销的。当年中美蜜月期期间,美国也不会限制中国购买。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穷,买不起。所以引进支努干直升机的事儿黄了。既然当年没有引进,想抄那就绝对不可能了。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美国玩的是非常六。美国海军搞了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这个算是陆军CH-47支努干直升机的小兄弟。两个长得差不多。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有独特的本领。第一个大本领就是可以用悬停的方式打开尾舱门让士兵快速上机或下机。不管是一个小房顶,还是一个小山头,只要能上人的地方,CH-47就能玩这一招,别的直升机是没戏的。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第二个特点就是机身内部可用空间特别大。单旋翼直升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飞机尾巴的长度特别长,经常会占到飞机总长一半左右,用来设置尾桨。这部分长度是完全浪费的,没有办法布置任何舱室。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机身长度的每一部分都不会浪费,都能变成舱室。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技术难度比较大,苏联搞了几款,但都是半途而废。法国也没搞成过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中国的直升机技术主要就是来自于苏俄和法国,既然两个老师都没学会,中国自己当然也是不太可能搞得出来。



到了鱼鹰倾转旋翼机的时代,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在一夜之间就过时了。鱼鹰可以象黑鹰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大力神运输机一样水平飞行。它的飞行速度是支努干直升机的一倍多。中国如果要学习的话,也是会把精力全都放在鱼鹰上边。吴希明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中国已经在搞红色版鱼鹰和红色版S-97侵袭者了。支努干这样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中国不会再搞。


厉兵


没有技术呗。虽然我国这些年来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什么大飞机、隐身战机、航母、核潜艇、预警机纷纷登上世界一流的行列,但是唯独在直升机这个“小家伙”身上突破不是很大,当然进步是有的,比如武直10、直20、直15等新一代直升机,但是在新一代大型直升机上还没有突破。

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升机发动机的功率不行,我国能够生产的最大的直升机,是直18宽体直升机,就这也还没有进入大型直升机行列,距离研发出支奴干、大仲马、米17等这样规模的直升机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我国也正在和俄罗斯联合研发新一代重型直升机,但是也没有采用支奴干的双旋翼布局,而是类似于大仲马那样的布局。

我国此前就因为直升机发动机的功率问题,造成了武直10直升机在加拿大停售PT6C-67C发动机后,载重出现不足,当然此后我国又研发出新的涡轴9C型大功率涡轴发动机,弥补了武直10的动力不足问题,但是依然不足以以此支撑起新一代的大型直升机动力需求,最新的涡轴10发动机也只是能够支持直20这种中型运输直升机使用。

今后我国还将会瞄准大功率的重型直升机发动机技术发起挑战,不过届时我国将不仅仅是自己埋头研发,还将会吸引俄罗斯有关企业参与进来,目前我国和俄罗斯联合设计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机已经基本确定了外形设计,内部设备也已经基本确定,就等开始生产,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增长,也会逐步吃透这款直升机的发动机技术,到时候我国才能随心所欲的研发自己的重型直升机。


海事先锋


CH-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又名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它的机身就像一节火车的车厢,也素有“飞行车厢”的美名。该机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2年交付美国陆军使用,单台功率为3802轴马力,旋翼直径18.28米,机身长15.54米,全长30.17米,机高5.66米。

CH-47支奴干直升机性能十分优良,能在各种高温高原组合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尽管该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但其卓越的性能仍不愧为世界上最好的运输直升机。该机空重924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086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06千米每小时,实用升限4570米,航程390千米。它还将继续服役到21世纪,目前使用者还多达十几个国家,各种型号的支奴干直升机总数量还在1000架以上。



我国得直升机制造向来就属于短板工业,如今国人卧薪尝胆奋起直追,终于在武装直升机方面有所突破,像武直-10、武直-19系列直升机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组合坦克杀手。

运输直升机目前有米-26,米-46系列正在逐渐成型,不久就可以到军队服役,其性能要远比CH-47支奴干直升机优越。


所以,让我国再去制造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支奴干直升机,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喜欢我的朋友们请点个关注,我将会一如既往的把我所了解的更多军事知识分享给大家。谢谢!


用户5446401805


支奴干飞机就是美国的CH47直升机,又有飞行车厢的美称,是一种双引擎双螺旋桨重型运输机,是现在美军服役最多的运输直升机,这种飞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产品,1958年到1961年研究,1963年开始服役,而且服役到现在仍然是美国的主力运输直升机,长达半个世纪前的产品,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没办法复制出来,想想差距也多大。



这种飞机并不只是美国拥有,美国在上个世纪对外出口了大量的该型飞机,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购买有这种飞机,绝大多数都是跟美国关系较好的国家获得了该飞机购买权和使用权,有意思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也从美国方面获得了一架民用版支奴干直升机波音239,以及数架美国著名的黑鹰直升机。


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跟美国的蜜月期获得的东西,美国还主动提出帮我们对歼八战斗机进行改造升级的意见,我国也送出几架歼八到美国,但是后来由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恶化,这些合作全部都终止,美国也没有退回我们送到美国的歼八战斗机,而我们也只是获得了少量的美国军工产品。

支奴干就是少数几样中的一种民用版直升机,该飞机的性能非常的突出,可以一次运输三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同时还能够运输多达六吨的的吊装货物,美国方面计划支奴干至少服役到2030年以后,而到那个时候该机型飞机就服役超过七十年了,这个数据简直不敢想象。



对于性能先进动力强大的支奴干直升机,我国也拥有了一架但是并不是支奴干,而是波音239,但是为什么不仿制这种飞机呢,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仿制,而是我们也一直有在研究和仿制,但是无奈的是我们仿制不出来 ,就像黑鹰直升机一样,购买了几十年,但是一直没有能够仿制成功,最多只是外形类似,性能和稳定性完全达不到要求。


1975年我国曾经在越南战场上获得一架美国军用版的支奴干直升机,还有一架美制的F5E战斗机,越方把这两种飞机转交给我国,而且这两架飞机还是完好的,加油了就能起飞使用,当时我国就对这飞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打算进行仿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研制出来,而这架支奴干直升机最后成为了博物馆里面的收藏品,只不过剩下的只是机壳,里面的东西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

在八十年代我国跟美国蜜月期的时候曾经想引进该飞机,而且还跟美国进行了特殊改装要求,美国还特意把该飞机运来中国进行性能展示,但是最后的购买计划取消,取消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囊中羞涩买不起,最后购买计划破产,不久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再度进入紧张,所有的军购计划都作废。


无法超越的足迹


大兄弟呀!支奴干这种重型的,我们真造不出来!

中国对于美国的支奴干直升机可以说太了解,本身不算美国当年极力对华推销CH-47直升机,并且CH-47来华,特意涂有中国民航的涂装。并且中国从越南手中得到了一家CH-47直升机,虽然这架直升机不能飞了。但是残骸也是可以直升机逆向测试,发动机如果可以也是可以仿制的呀!问题是我们当前真的没有那个工业实力去防止CH-47,之前没有,现在也真没有、这个是实话。我们最大直升机是购买俄罗斯米-26,我们也正在积极和俄罗斯合作搞出来中俄大型直升机,项目进展很顺利。

由于中国对于直升机领域长期欠缺,特别是重型直升机的技术比是基于直升机脚步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没有前边轻型、中型直升机打底子。类似这种CH-47吨位级别的重型直升机即使上了项目,但是重型直升机由于体积庞大、重量超大、旋翼转速低、结构、航电系统复杂。

并且从项目研发时间来看,直接跳跃中型直升机,上大型双旋翼直升机,在研制周期、成本、技术风控把握、技术攻坚程度都需要评估,虽然别看CH-47是一款机身上世纪70年代的产品。但是在工业发展中,发展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而最为主要一点,我们又没有现成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还的重新研制一款。这对于我们有着规划的发动机产品来说,相当困难了。其次对于CH-47直升机全新的符合材料、航电系统、还有带弹性轴承的球柔性桨毂、高强度的旋翼叶片等都需要重新设计,时间上少说10多年。在时间上根本不可能能完成。

我们当前最大希望就是中俄重型直升机顺利研制出来,凭借着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工业实力,方便我们搭上发展的快车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