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军事爱好者会相信苏联的钢铁洪流会一个星期毁灭西欧?

用户63086373196


我借的某些大佬的楼里边儿看了一下评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装甲合成突击整了半天就光坦克玩命无脑冲,没上过战场的萌新指责苏联军队拿人命填出来的战术。现在我来给他们科普一下。

作为大陆军主义的忠实信徒。依靠血与钢铁平推了纳粹德国。



从各位大佬的楼中评论区大部分人认为苏联军队总体来说大规模立体装甲合成突击突击是这样式儿的。全靠坦克无脑冲。

但实际上人家是这样式儿
还有这样的。



以上都是拿西方八一演习图片作为的例子。从这些视频我们也能看到,苏联靠的也不只是单纯的坦克,无脑冲,人家也有强劲的空军。

我们先拿陆军比较。在苏联T-72诞生之初。欧洲军队的主要坦克比如m60、德国豹一瞬间成了过时的玩具。


其装备的105mm线膛炮对T-72,没有任何杀伤力。造成了欧美的本国家的恐慌才开始加速豹2,M1等西方的第三代坦克的研发。

按照预案,苏联装甲集群需要在东德柏林墙那边儿等候合适的时机。东德往西除了法国的阿登山脉有那么一点儿阻挡的可能,其余的根本没办法阻拦苏联的装甲集群。苏联人可不止是就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各型战机与西方相差不大。


再加上苏联的战术导弹。


搭载核弹头摧毁机场。。。。。狗急跳墙的美帝国主义都在西德边境上都放同归于尽的M-388了。

再加上T-72在公路上的时速是每小时60km。而东德距离法国才不到1000km。就算是一天运行十个钟头再加上打扫战场可能遇到的抵抗。

按照苏联军队不断推进再加上海陆空全方面的玩儿命。哪怕是作战效率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星期也能推进2000多公里。。。。


神圣骡马帝国


最近,俄罗斯举行了建国来最大的军演,出动了30万人之多,其规模仅次于当年的西方81军演。这也着实令欧洲吓了一跳,为什么那么多军迷会相信,苏联能够一周毁灭西欧呢?专家说出了原因,被西方八一吓坏了。那么西方八一究竟有多吓人呢,因为这代表着当时苏联最强大的军事实力。

西方八一军演,是苏联针对北约举行的一场军事演习,在这场军事演习中,苏联出动的兵力达到了50万人之多。而且,在这次军演中,苏联还邀请了北约的观察员一道观察演习,就是要让北约亲眼看看自己是如何被钢铁洪流消灭的。

这次军演,苏联出动了最先进的T64与T80坦克,这些坦克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而且,苏联不光坦克质量高,数量也十分庞大,当时一共拥有各型坦克达到了5万余辆之多,而当时美国坦克总量,才不过一万余量。欧洲唯一能与苏联坦克抗衡的德国豹2,也不过1000余辆。

在这么庞大的坦克集群面前,北约还真抵抗不了。而且,苏联还拥有大规模的空降师,这也就意味着苏联坦克在地面平推的同时,空降兵还能大规模实施敌后空降,这样北约就陷入两线作战,想抵挡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只能靠美国前来救援或者使用核弹来反击苏联,但苏联当时的核实力远远超过西欧各国,还没等核弹落到苏联头上,说不定就已经被苏联先灭了。就算想美国前来救援,由于美国与欧洲并不接壤,美国驻扎的欧洲那点兵力还不够苏联吃的。等美国从本土增兵过来,欧洲早已经沦陷了。


楠竹一


这个真扛不住

苏联在建国之初就非常崇尚大陆军主义,而且由于当年德国的闪电战给了苏联太过深刻地记忆,所以在二战后苏军大力发展装甲部队,其中坦克是陆军最为重视的武器,苏联在坦克方面没少花钱。

自二战之后,苏联相继研制了T-54、T-64、T-72、T-80等主战坦克,其中以T-72最为成功和知名,T-72是世界上首款使用复合防御装甲的量产坦克。

在复合装甲出现之前,世界各国的坦克基本都是使用单一金属材质制作装甲,例如钢制装甲、铝合金装甲,这种装甲被称之为“均质装甲”。如果想提高装甲的防御力,均质装甲就只能一味地增加厚度。但装甲厚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重量的上升,而坦克的能承受的重量是有限的,因此均质装甲的厚度不能无限制的上涨,这就限制了坦克防御力的提升。

但复合装甲的出现就改变了这一切,复合装甲是由多种不同材质叠加制成的装甲,一般来说至少使用三种材料,做成三明治的结构,其每层材料都具有独特的性能,层层阻截外部火力,终达到阻止敌方炮弹射流穿透的目的。

目前复合装甲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装甲、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以及间隔装甲三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综合防护性能。而作为世界首款运用复合装甲的坦克,T-72的出现直接震惊了西方军界。

(如今的T-72几经改款仍旧在俄军中服役,并且还是主力坦克)

到80年代初,苏军拥有各式主战坦克超过5万辆,如果加上华约集团的坦克数目,这一数字将高达6万辆。要知道当时北约在西欧的坦克总数才1万两,虽然现在西方坦克的是要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坦克,但是在冷战时期,双方的坦克差距没有那么大,反而是苏联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占有优势。哪怕是以一敌五,北约坦克也挡不住苏联。

而其当时苏军就陈兵于东德前线,从东德到巴黎的可以说是近在咫尺,而且这片区域都是大平原,非常利于装甲部队作战,当年纳粹的军就是利用坦克横扫西欧,如今苏联的坦克数量远胜于纳粹,这让西欧各国如何不胆寒!(当年除了核武器,北约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挡住苏军的入侵)

为了应对苏军的装甲洪流,北约作了大量的应对方案,其中最主要的防御措施就是使用小型战术核武器应对。

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苏联还是北约都不愿意爆发全面核战争,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利益,绝对不是为了同归于尽。

北约所使用的核武器是一种小型核武器,可以用大炮进行发射的,甚至也可以用榴弹发射器作为投射武器。其威力远大于一般的常规炮弹,能够摧毁某一区域的所有坦克,并且这种小型核武器也能够对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区域造成核污染,持续时间大约在一周左右,可以有效的阻止苏军的推进。(1955年美国在西德进行M65核炮弹训练)

总体而言如果北约与华约爆发战争,那么西欧估计就会成为一片焦土,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只有核武器才能拖住苏军,为美军大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不过在冷战时期,即便是美军的装甲部队规模也远不及苏联。

但好在美国的工业能力极为恐怖,在战时可以迅速扩大生产,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美国就可以将大批坦克送往欧洲前线。


千佛山车神



可能有很多人以苏联折戟阿富汗作为理由来怀疑苏联的强大,要知道,苏联解决阿富汗,一次性空降了5000人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几个小时就占领了阿富汗指挥中枢并击毙了阿富汗总统阿明,不费吹灰之力颠覆了反苏的阿富汗政权并逼迫阿富汗全国投降失陷。

这样的实力战术玩法,实际上比美国入侵伊拉克还漂亮、干净、彻底。之所以最后苏联折戟阿富汗,不是苏军不够强大,而是全世界的强国、富国都集中力量一起挖苏联的墙角,通过钝刀割肉的模式来消耗经济上并不发达的苏联,从量变到质变,最后促使其内部信心出现动摇,才发生了苏联兵败阿富汗的假象,最后政治改革失败而崩溃的重大事件。




冷战时期苏联到底有多强大?除了独步天下的核武力量,苏联还有一个让西欧恐惧的玩具——大规模重装甲集群。苏联上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犹如一把悬在西方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斩下。根据北约的估计,一旦战争爆发,苏联的大规模坦克集群一个礼拜就能推平欧洲。

要知道二战中苏联就是凭借大规模的坦克集群战术打赢了不可一世的德国,又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日军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冷战开始后,在空军和海军尚无法抗衡北约的时候,苏联几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就是除核武器之外能够震慑对手的战略武器,所以对于坦克的发展,苏联一直都不遗余力。




经历了战火锤炼的苏联设计师在坦克设计思想上已经炉火纯青,结合了二战大规模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术打造的新一代钢铁洪流——T-54/55坦克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术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之一。不仅性能可靠,而且造价便宜,所以从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整个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组成的坦克海成为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


虽然赫鲁晓夫上台后,作为导弹核武器的忠实信徒,对于一切常规武器都嗤之以鼻,一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但是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模,超过北约所有国家的总和。其中不仅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服役的T-6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装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苏联在其后续坦克上不仅一直使用滑膛炮,而且将西方也带上了滑膛坦克炮上发展之路。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已经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将继续扩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国力军力达到顶峰,大量先进坦克的服役不断为钢铁洪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入列。尤其是1965年服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时期西方还在装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时代的武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当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在1979年豹2没出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视为镇国重器,严格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公开,此时苏联已经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确立了对北约的双重优势。

1981年9月4日,苏联举行了代号“西方-81”的军事演习,这场演习最大的观众就是北约各国,大量西方国家受邀围观。在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苏联陆海空军联合出击,参演总兵力达50万人,淋漓尽致的演示了苏联大纵纵深装甲集群突击。西方-81演习了冷战军事对抗的巅峰,是苏联军队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代表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军队建设的最高水平。




看着演习中苏联钢铁洪流所向披靡的画面,北约各国被吓得面如死灰,美国总统里根说“如果苏联在1981年向我们发起进攻,美国将无力抵抗”。按照北约的估计,一旦苏联发动战争,1个礼拜之内就能占领整个西欧,然后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止美国远征军登陆。

所以,苏联的钢铁洪流一个星期碾压、毁灭西欧,那不是军事爱好者的危言耸听,而是让西欧国家肝胆俱裂的事实存在。当然,盛极必衰,苏联最终没有开一枪一炮便解体了,这个消息让整个西方阵营无不奔走相告、弹冠相庆,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利克斯之剑终于被他们的上帝摘下了。


谢金澎


确实扛不住啊!坦克只是一回事,苏联的战略轰炸机队才可怕。巅峰苏联有3300架战略轰炸机,按着苏联的编制是1000架为一个梯队,每架轰炸机载弹在20~40吨之间,一个梯队可以投弹30000~40000吨之间,就是两个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苏联的3个轰炸机梯队可以轮流起飞轰炸机,苏联当时库存的弹药量是800万吨,可以,以5000吨弹药炸平一个城市计算(常规炸弹的杀伤范围比较大),这可以摧毁1600座城市。整个西欧也不过300万平方公里,一星期之间被夷为平地并不奇怪,而这个时候苏联的钢铁洪流才开始出动,收拾那些被苏联战略轰炸机遗漏的小嘎吱窝。这就是苏联的战术,在绝对实力面前没有任何可以幸存的侥幸。

除此之外,苏联还有各种战斗机16000架,而北约当时的战机数量也不过9000架,数量上是2比1;而且当时的f22还没出来,苏联的苏27对比f15并不逊色,制空权也是苏联占优。总之,在军事领域,当时的苏联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能够对抗苏联的只有苏联自己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会破例给德国武装核弹头,也是非常时期非常做法。


优己


西方-81演习

这次军事演习是苏联的一次秀肌肉,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表示欢迎北约军事人员参观,这是苏联军队鼎盛时期的一次真实写照。这场军演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演习。

中文名

西方-81

外文名

Запад-81

开始时间

1981年9月4日

历时

8天

热点关注

解读 末世狂欢:苏军“西方”81军演的简单回顾

俄罗斯组织了多国参与的“东方2018”大型军演。参演人数超过30万人,飞机1000多架。还有各型装备3.6万台,其中包括900辆坦克。再次刷新了苏联解体后的军演规模记录。...

2018-10-03

简介

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假想敌。1981年9月4日,在波罗的海沿岸,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演习正式拉开了序幕。

演习规模

苏军出动了十个以上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近卫坦克军,在前线航空兵 远程航空兵以及国土防空军的伴随下,进行了大纵深装甲合成突击战术的演练。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军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辅以集团军属地地火箭营进行精确战术打击,掩护后继的摩托化步兵继续前进,演习中大量出现空降强击旅,OMG集群等多种苏军新式战役建制,同时波罗的海舰队还出动了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掩护海军步兵重装突击上陆。苏军在演习中也大量进行复杂条件下大规模诸兵种快速推进训练,总兵力超过五十万人。

红蓝双方

和所有的演习一样,“西方-81”演习也分为红蓝双方,红方为进攻方,蓝方为防御方。演习部队包括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舟桥部队,防化部队,地地短程战术导弹部队,中远程战略导弹部队,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海军舰艇部队,空军前线航空兵部队……几乎所有的军兵种都参加到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演习当中。在为期8天的军演中,苏军主要演练了导弹远程精确打击,装甲集群突击,空降兵的伞降和机降,海军陆战队的人员/重装备突击上陆等科目。在演习中,仅仅坦克就动用了上万辆,比当时中国一个国家全部的坦克数量还要多。而且苏联军方要求“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实战”,不但动用的是真刀真枪,导调部甚至连演习的结果想定这一环也省略了,而是命令双方根据战场形势临时判断进行决策,打到分出胜负为止。一时间,场面之宏大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演习目的

该演习的目的是为了炫耀苏联强大的武力。北约国家智库认为,苏联除了炫耀武力,还威慑了波兰内的改革派。波兰人民共和国在7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革失败,使国家进入内乱的状态。苏军在格但斯克附近进行两栖登陆演习,是为了告诫波兰人在必要时刻苏联会动用武力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然而实际目的是震慑西方!https://m.toutiaoimg.com/group/6740870859172348430/?app=news_article×tamp=1577844139&group_id=6740870859172348430


黑猫大队长442


一种是无脑吹,还有一种是西方81演习后看见苏联装甲部队的强盛力量而说的夸张说法。跟3个月灭亡中国一样都是不可能的事。

野战西欧军队或许确实没有办法抗衡苏联装甲集群,但西欧还有那么多城市可作为据点,拖到巷战,就不是几天的事了。另外海空军苏联并无优势,只能说保自己一方的制空权,避免a10或雄鹿对装甲目标猎杀。西欧和美国海空军力量相比苏联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

至于苏联在中东欧的小弟,经历了捷克和匈牙利的事件后,其实大部分都各怀心思,难免出工不出力的多,而西欧各国关系生死存亡,必定全力奋战。

如果美国不大规模介入,当时西欧肯定打不过苏联,但是一周亡就太扯淡了。


法眼大师


前几天我会打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提问者问俄罗斯是否有毁灭美国的能力?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在冷战时期,苏联确实有这种毁灭欧洲的能力。实际上这一点也是美国战略家承认的是事实:他们认为,只美国只能依靠在中欧部署战术核武器,否则是无法阻止苏联军队横扫西欧的。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想法旖没有意义。在此前的问题中,我回答说,不要用玩电脑游戏的思维去看待国际关系。但是国际关系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积累是很难转变认识的。但是在此我依旧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摒弃打游戏的上帝视角那样的简单认识。

实际上,苏联从斯大林开始就奉行在西欧保持防守的政策,努力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但是同时在亚洲、拉美和非洲开展渗透和代理人战争。以此突破美国的遏制战略。因此,这种所谓的钢铁洪流毁灭欧洲是不会发生的。除此之外,最浅显的道理也是,如果苏联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一场核大战也就在所难免了。苏联和美国都不希望看到这一点。因此,这个问题也仅仅是一个谈资,根本没有现实依据。


地缘分析君


既然有人相信这个计划,那必然有它的可行性,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理想状态下,苏联的钢铁洪流是否能毁灭西欧;毕竟苏联在冷战时期没有真的向西欧发起任何军事行动。那么既然要推演,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几项数据和知识,也就是关于地理,背景以及武器装备方面。

1. 地理篇(数据来自谷歌地图路径信息)

莫斯科至里斯本4564km

明斯克至里斯本3855km

基辅至里斯本4147km

华沙至里斯本3319km

柏林至里斯本2782km

布拉格至里斯本2676km

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本处实验将以里斯本为毁灭西欧的标准。

2.背景篇

苏联军力最强盛时期可通过军事演习西方八一看出1981年的苏联占据世界的主导权,开始进入冷战的战略进攻阶段;并且得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动员,进入战争状态。如果发生战争,那么苏联显得会更有把握。

3.武器篇

苏联当时的主战坦克——T72坦克的最大时速为60km/h(这里不考虑毛子的空降兵,仅限于陆军)。

4.推演篇

知道这些数据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推演了。本次推演中先不考虑北约的军事部署及抵抗行为,目的是检测出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华约坦克是否能抵达西欧的重要地区。下面让我们开始推演:

已知莫斯科苏军参与对北约进攻任务,他将从莫斯科出发,装备有T72主战坦克,目标是抵达西欧大陆的最西点首都里斯本。途中的距离为4564km,如果苏军的坦克在没有损坏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行进最高时速前进,那么T72需要多久抵达呢?答案是约等于76个小时,也就是说苏军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且保证坦克状态良好,只要3天就能从莫斯科到达里斯本!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据。

而实际上,首先打响陆地冲突号角的部队不会从莫斯科出发,而是东德。那么我们再计算一下从柏林到里斯本的时间,依旧是T72坦克,依旧是无抵抗状态,依旧是全程坦克没有发生故障。已知柏林到里斯本的距离为2782km,T72速度为60km/h。所以所需的时间要多久呢?
答案是约等于46个小时,也就是不到两天的时间柏林部队就能抵达里斯本。

通过上面两组数据实验可以看出苏军一周毁灭西欧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的。甚至在理想状态下还是可以实现的。可推演终究还是推演,代替不了实战,现实中战争开始便进入了全面战争,苏联很强没错,但北约也不是空架子。需要注意的是苏军的后勤系统也并不是特别的完善,而且苏占区也极有可能会有北约残余部队与游民组成的“游击队”出没打乱后勤补补给,这一切的不稳定因数都会影响这个计划能否如期实现。很多人会拿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苏式装备的伊拉克败北来否认苏联的军事能力,认为苏联只是个“花架子”。可是拿着美军M1坦克的沙特军队不也是被胡塞武装吊打吗?面对这种战五渣,你就是给他歼星舰他也打不过原始人。况且苏联的钢铁洪流也不是坦克一个劲无脑冲,而是配合陆军机械化部队进行空地协同作战(见上图)。

而且,当时的苏联有着能够匹敌整个北约的空军,还有着超过美国的庞大的洲际导弹和核武库,以及初具规模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这些都是西欧诸国远远匹敌不了的。北约部署在西欧的空军力量,事实上早在出动之前就已经被苏联的战略部队轰成渣了,哪里还来得及出动呢?

当然,北约的老大美国也不是吃素的,但是美国的部队能赶在苏联占领整个西欧之前立足并快速建立初步反击吗?恐怕不是要再一次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了吧。北约在西欧的败北是肯定的,其实不过只是时间的早与晚罢了。对于苏军来说,早一天和晚一个星期似乎差距不大,北约的将领总会老实的坐在谈判桌前的。


二战吐槽君


斯拉夫食人魔洗劫了西柏林

红色强盗对富尔达谷地发起无谓的进攻

波兰流氓无产者从海上和空中入侵哥本哈根

维也纳沦陷于俄国蠢熊和匈人之手

西德退出战争,俄国士兵进入波恩

苏联军队抵达布鲁塞尔,但他们绝无可能踏上法兰西的土地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在兰斯检阅法兰西人民军

巴黎公社的继承者将于明天解放革命的巴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