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朱八条


题目中的“胖太子”指的是朱高炽,历史上朱棣确实不太喜欢朱高炽,他比较喜欢的是更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不过,朱棣最终并没有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是选择立胖太子朱高炽为继承人。

这是为何呢?朱棣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更喜欢的二儿子呢?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

朱高煦与朱高炽相比,朱高煦比较像朱棣,也更受朱棣的喜爱。

我们知道朱棣是依靠靖难之役,才躲开了被削藩的命运并且进入南京城当上皇帝的。想要起兵那就离不开真刀真枪的打仗,是谁陪着朱棣打仗?是体型肥胖的朱高炽吗?不是,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立下了多次战功,朱高平时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在朱棣危险的时候朱高煦拼死相救。

朱高炽呢?朱高炽的体型肥胖,让他上战场确实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他体型肥胖又没什么军事才能,让他上战场大概率是去送死。出去征战不能够把大本营给丢了,于是朱棣安排朱高炽镇守大本营,让他把北京城给管理好。

也就是说,在朱棣靖难之役中,陪在他身边的主要是二儿子朱高煦而不是长子朱高炽,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朱棣更喜爱朱高煦:朱高煦陪在自己的身边更久,和自己的交流更多,亲人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多在一起,感情自然就会更深。何况朱高煦这个儿子有军事才能,是打仗的好手,并且多次救了自己的命。

相比之下,长子朱高炽体型肥胖,不能够打仗,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少,自然朱棣就会更喜爱朱高煦,而不是朱高炽。

喜欢是一回事,但适不适合当皇帝是另外一回事。

既然朱棣更喜欢的是二儿子朱高煦,那为什么不立朱高煦为太子呢?

因为朱棣虽然更喜欢朱高煦,但让朱高煦当皇帝却不合适,皇帝要由朱高炽来当才好。

朱高煦虽然在军事方面带兵打仗还可以,但他其他方面却都不怎么样。生性凶悍的他,人缘不行,不喜欢学习,不沉稳不稳重,连他的爷爷朱元璋见了都觉得讨厌。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军事能力强在打天下的时候是一把好手,但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就不行了。要想当好皇帝,处理朝廷大事是很重要的。

有人会说了:朱高煦自身不行,那给他配上优秀的才子、大臣来辅佐他难道不行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朱高煦会听那些大臣们的?以朱高煦的性格不太可能。

另外,大臣们的支持很重要,朱棣不是没有考虑过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当朱棣询问大臣们的意见时,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朱高炽的。这也能看出来朱高炽大臣们的关系都挺不错的,作为一个君王和大臣们的关系良好是很重要的,这方面朱高炽完胜朱高煦。

当然,还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朱高炽是嫡长子,从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来看,朱棣也不能够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

因此,即便朱棣更喜欢朱高煦,最后朱棣还是没有让他当太子。


简单平凡123123


朱棣倒时想传位给朱高煦,但是有人不答应呀!那到底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连皇帝老子的话都可以不听?

事实上,朱棣多次想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为太子,还为此事专门询问过大臣们的意见。如果当时大臣们不反对,朱高煦就真有可能做皇帝了。所以这之中的关键点不是取决于朱棣想不想,而取决于大臣们和家人们支不支持。

至于为什么大臣们不支持朱棣废太子朱高炽立汉王朱高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炽太贤能了。在古代读书人的眼里,能在一个贤能之君手底下做事,可是一件千载难逢的恩德,虽然朱高煦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治国能力和为人处世上却远不及朱高炽。

一、朱高炽和朱高煦

皇帝作为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威,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但是不管这棵大树多么的根系繁茂,如果没有了周围群树的环抱和绿草的滋养,很快就会枯萎死掉,所以一般来说,皇帝只有得到文武百官们的支持才能把位子安稳的做下去,这是皇位永固的先决条件。

如果朱棣硬是要背群臣之道而驰,造成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百官殊死觐见,请求吾皇收回成命。在朱棣做皇帝的二十多年间,朱高炽多次以太子身份监国理事,可以说如果朱棣没有朱高炽为他处理朝政,朱棣是根本无法安心地完成他开疆拓土的宏伟志向。

而朱高炽所做的这一切都被大臣们看在了眼里,并由此得到了大臣们的尊敬。

朱高煦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虽然有点像明成祖朱棣,但是他的智谋和心胸却远不及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品行不端,言语轻佻不学无术,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并不是很喜欢他,反而更喜欢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的朱高炽。

就朱高煦的处事风格来说,饱读孔孟圣贤书的文官们自然是不喜欢也不接受的,朱棣在靖难之役做了皇帝,以解缙、黄淮为首的内阁大臣极力推荐立朱高炽为太子,并且在朱棣有了换太子的想法是时解缙又一次站出来挺太子,从此得罪了汉王朱高煦遭来了杀身之祸。

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二、皇太孙朱瞻基

虽然朱高炽并不得朱棣的待见,但是他的儿子朱瞻基可是甚得朱棣的欢心,并且在永乐九年被朱棣册封为皇太孙。据史料记载,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将一个玉圭交给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后就得到朱瞻基降生的喜讯,从此朱棣正式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役。

登基之后的朱棣,更是将朱瞻基作为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每次朱棣行军作战也会带上朱瞻基,所以朱瞻基在文武方面是远远超过了朱高煦的,而作为大明帝国未来继承人的朱瞻基,自然也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如果朱棣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煦,即便是自己的爹朱高炽答应朱瞻基也不答应。

而且朱瞻基也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他很敬重他的父亲朱高炽,经常在朱棣和朱高炽之间调和矛盾,并时常保护父亲不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打击到,也正是有朱瞻基的存在,朱棣才最终放弃了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的想法,所以朱瞻基为了自己和他爹也要把太子之位挣一挣的。

三、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和朱高煦相比并没有好到哪去,皇帝谁不想做,同样是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劳的朱高燧也想尝尝做储君的滋味,虽然朱高燧表面上和朱高煦是一条心的,但是归根到底,朱高燧也是有称帝的野心的

朱棣称帝之后,朱高燧联合朱高煦多次陷害太子朱高炽,并且在衣食住行上多有僭越,后来被朱棣痛斥并打算夺了他的皇族身份废为庶民,因为得到太子朱高炽的求情才得以免罚。

虽然此事之后朱高燧在行为上有所收敛,但是他的不臣之心还是不死。在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期间,就有太监和守卫等里外串通,打算毒死明成祖废掉太子改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如果朱棣废掉了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为太子,那第一个不服气的肯定就是赵王朱高燧,因为在他眼里朱高煦和他差不多,他也曾为靖难之役付出过功劳,并且他的为人和朱高煦比起来还是好那么一丢丢的。

皇位之争,自古以来都是祸乱之始。朱棣靠靖难之役推翻侄子的皇位起家的,在他眼里最不希望按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孙相互残害。虽然他并不喜欢太子朱高炽,但是废长立幼除了于礼法说不通外,还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果想子孙和睦国家太平,传位给朱高炽是最明智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有趣有干货的文史爱好者咕嘟君,欢迎关注我,带你了解有意思的历史。


咕嘟君


朱棣其实十分不喜欢朱高炽,长得胖乎乎个的,走路都得两个人搀扶着。英明神武的朱棣自然就不太喜欢一个形象不佳,和自己一点都不像的大儿子。

他最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特别是二儿子朱棣格外喜欢,因为勇猛好战的朱高煦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和自己十分相似。在靖难中,朱棣几次遇险,都是朱高煦挺身而出救了他。这让朱棣十分感动,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道: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

这个暗示也直接为日后朱高煦造反埋下了伏笔。朱棣坐稳皇帝后,因为对朱高煦的喜欢,在立储上面也是一再的犹豫不决。朱棣曾多次想要废掉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受到朝臣们的极力反对。

朱棣为了此事就曾问过大才子解缙,大才子含蓄的对朱棣说:好圣孙。朱棣听到后想到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这个孙子聪明伶俐,深得他的喜欢。此时朱棣心里已经坚定了日后传位朱高炽的想法。毕竟朱高炽身体不好,他要是走了,皇位不就名正言顺传给这个好圣孙。

但是毕竟“太子乃国之根本”,朱棣并不会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就传位给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定下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而朱高炽深受朱元璋喜欢,朱元璋在位时亲立他为燕王世子。所以朱高炽即位更有合法性。

再则朱高炽虽然身体不行未能在战场前线和朱棣并肩作战。但是他坐镇北平,为朱棣稳定后方以及给大军输送补给上面做的特别出色。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的时候,朱高炽更是出奇制胜,为朱棣回师北平赢得时间。可见朱高炽无论在军事还是行政方面都是相当有才华的。

朱高炽在留守北平的出彩表现,也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同时朱棣“马上得天下”,他在位的时候连年征战。他想到国家要长治久安,自然要予民休养生息。好战的朱高煦是做不到这点,唯有仁爱的朱高炽可以。这也是朱棣选择传位朱高炽的一点原因。

历史证明朱棣的选择没有错。朱高炽和后来的好圣孙朱瞻基先后当上皇帝,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一片盛世的景象。不得不说朱棣的选择,让朱高炽父子开创了后来的“仁宣之治”。


钱钱他爹


朱高煦骁勇善战,深得朱棣的宠爱。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在朱棣陷入敌军重重包围的危难之际,朱高煦不顾危险,果断带兵将朱棣救出来。朱棣与朱高煦父子俩的感情非常好。

而朱高炽是一个大胖子,一点都不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没有跟随朱棣去打仗。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并不好。

所以,朱棣一直想改立朱高煦为继承人。才子解缙一直公开支持太子朱高炽。因此,朱棣命令锦衣卫,将解缙处死。

但是,最终朱棣还是没有改立朱高煦为太子。主要原因有一、朱高炽心胸宽广,对弟弟们非常爱护,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而且朱高炽礼贤下士,得到多数文臣的支持。

二弟朱高煦多次在朱棣面前诋毁朱高炽。然而朱高煦犯错的时候,朱高炽却一直在朱棣面前替他求情。

二、朱高煦重武轻文,缺乏治理国家与处理内政的能力。支持朱高煦的大臣很少。而且,朱高煦心胸狭窄,性情残暴。如果他当皇帝,必定容不下其他兄弟。

三,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聪明伶俐,深得朱棣喜爱。在所有的孙子中,朱棣最喜欢朱瞻基,经常把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导。

四、在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有“嫡长子继承家业”的传统。

以上几点就是朱棣最终安排不喜欢的长子朱高炽做继承人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寒松722


导语:对于朱棣来说,一路陪自己南征北战的朱高煦比太子更亲近,更讨人喜爱,但是造反成功的朱棣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好儿子。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个皇位必定属于太子而不是朱高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位,这个身份朱高煦争不了,抢不走,是最有说服力的。就连朱棣自己,在夺位之后,为了修复自己的名声,都自称自己的生母是马皇后来先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在明初,虽然中央集权已经无限扩大,但是立太子问题上,大臣们是绝对不会退让的,为了得到大臣们的认同,太子只能是嫡长子朱高炽。

2. 朱高炽仁厚,大臣爱戴。

朱棣的一生大多数都在征战,朱高炽在监国期间,朝无废事,不仅自己得到了历练,彰显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拥戴,关键时候,朱高炽身边有一帮能帮自己的能臣,比如朱高炽就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力保之下成功登上太子之位,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让朱棣彻底坚定了立朱高炽为太子的信心;面对朱高煦的诬陷,朱棣心腹胡濙密疏太子监国七事,让朱棣放下戒心。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而且朱棣也明白,当初如果不是太子拼死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能这个皇位根本轮不到他来坐,太子的功劳苦劳朱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3. 朱高炽有个好儿子。

对于朱棣来说,皇位的继承才是最重要的,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得朱棣欢心,朱棣去哪里都带着这个孙子,让他学习自己治国、治臣的能力,可见朱棣对这个孙子的期望之大,就连北伐之时,朱棣都时常带上自己的这个孙子。

在朱棣二次北伐之时,因明军冲击太猛,朱瞻基不慎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得知消息的朱棣马上命令部队迅速出击,救出了身陷重围的朱瞻基,可见朱棣对这个孙子的重视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对朱瞻基的期望,才决定将太子之位归于朱高炽。

4. 朱高熙有勇无谋,扶不上台面。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

朱高熙身为朱棣的次子,跟随朱棣征战多年,甚至曾救下了朱棣的命,但是这个儿子实在是有勇无谋,甚至可以说烂泥扶不上墙。

比如当初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同拜见,就因为徐辉祖提醒自己注意仪态,就对徐辉祖心存芥蒂,走的时候还偷走了徐辉祖的爱马,可见朱高煦的心胸之小,而且朱棣曾多次提醒朱高煦就藩,可是朱高煦死缠烂打就是不去,还一直在朱棣面前说太子坏话,暗中养兵,纵使私兵劫掠,最终引起了朱棣的厌烦,甚至打算将他废为庶人,如果不是朱高炽为他求情,朱高煦后面根本没有蹦跶的能力。

由上文可知,虽然朱高炽身体残疾,但是这并不能妨碍他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他继位后修正了朱棣的种种错误,废除了很多苛政,平反了很多冤狱,虽然统治短暂,但是朱高炽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朱棣并没有选错人。


大汉史谈


是的,朱棣不太喜欢胖宣。

胖宣胖得走路都要人扶,一点都不像勇武的自己。



相较之下,朱棣确实更喜欢勇武的朱高煦,曾经失口说出:

勉之,世子多疾。

这话简直是一种怂恿,导致朱高煦一生,都没有放弃对那个位置的肖想。


但朱棣一时失口,估计也有点后悔,毕竟家国大事,不比妇人之仁,不好凭喜恶处理。

宣胖虽胖,却占嫡长,又行事宽仁,且很能团结文官,作为过渡期的皇帝很合适。朱棣也不太担心建文帝事重现,毕竟皇孙朱瞻基得分很高。

而反观汉王,急躁冒失,还要对自己下毒手,这样子作为储君,肯定不合格。


钱多多读文史


不论在任何时候肥胖的人总是受到歧视,哪怕在古代也不例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就是我们口中的胖太子。但是朱棣明明不喜欢自己这个胖太子,却依然把自己的天下交到了胖太子朱高炽的手中,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朱高煦,难道是因为皇太孙朱瞻基吗?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朱棣就是因为自己孙子的原因,所以才会将整个大明的江山交到了朱高炽的手中,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听,不论是蓝玉的案子,还是胡惟庸的事件,都足以说明朱元璋没有丝毫的仁慈之心。

只要他认为你对大明的未来有害,直接就拿你开刀,毕竟大明初期很多的谋反案,听起来相当的诡异,只是望风捕影的事,愣是让朱元璋全部当成了事实。

好不容易到了朱棣的时代,虽说朱棣没有朱元璋哪么的不讲理,但是也不差多少,尤其是整个朝廷的人马都是建文帝所留下来的旧臣。

所以朱棣也是用尽了很多办法,把这些所谓的旧臣一波一波的给清除出去。

可以说朱元璋还有朱棣在朝中大臣们的心中,就属于太过苛刻的领导,尤其是朱元璋的时期,大臣们上个早朝都跟过鬼门关似的。

在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的疯生打压下,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所谓的安定有着极大的需求。

毕竟大家努力了一辈子,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一些,谁也不想因为一些小事受到了牵连,从而把自己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

所以说能遇到一个讲道理的天子,就是当时所有大臣们的心愿了。

而我们的胖太子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好人,在任何事情上面都会相互妥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的好皇帝。

对于经历过朱元璋与朱棣大风暴的臣子们来说,最希望胖太子朱高炽这样的人来当皇帝。

就好像我们现在人在大公司当中上班一样,谁都希望自己的领导不要太苛刻,越温柔越好。

不论是自己更上一层楼,还是工作态度都让人很安心,也不会出现今天上班,明天就要想办法找工作的情况。

相对于胖太子来说,朱高煦就跟朱棣很相似了,都是武夫不说,更是不讲道理。将来如果朱高煦即位后,很可能就是继朱元璋与朱棣之后的第三人。

也就是说让朱高煦当太子的话,朝中大臣们的安危就有点不太保险了。

大家每天生活在一个朝不保夕的环境当中,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希望,现在朱棣居然打算要换太子。

你以为朝中的大臣们会同意吗?

大家已经在重压之下当了这么多年的臣子,现在总算看到了点希望,并且朱棣的年纪也大了,不像以前哪么杀心重了,所以大家还可以跟朱棣好好的讲一下道理。

反正就是一句话,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朱高炽才是未来最合适的大明天子,毕竟朝中的大臣都是文化人,总是可以给胖太子朱高炽找到无数种理由。

总得来说,就是胖太子朱高炽当大明的天子有着无数种好处,而朱高煦即位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大明的未来。

如果说朱棣还年纪的话,或许就要好好的跟这一帮子大臣们讲一讲什么叫不讲理。

可此时的朱棣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也就是说没有太过的精力跟朝中的大臣们继续掰扯,再加上胖太子居然还有一个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儿子朱瞻基。

于是朱棣打算暗度陈仓,明面上把皇位交给了胖太子,实际上却是给朱瞻基铺路,毕竟胖太子的身体实在是太虚了,谁知道他还能再抗几年,也许自己上升的那一刻,也就是胖太子跟着一起走的时候了,所以大明的天下就交到了胖太子朱高炽手上,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朱高煦。


虎头山小妖


相比做事轻佻,为人张狂的朱高煦,朱棣还是比较喜欢胖胖的朱高炽的。朱棣之所以不能传位给朱高煦有如下几个原因:

朱高煦是次子,立朱高煦不符合祖宗礼法

太祖朱元璋针对立储曾下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

朱高煦是次子,明显不符合这条祖训。朱元璋在位时,曾封朱高炽为世子,朱高煦为郡王,很明显,如果朱棣不发动靖难之役的话,燕王的王位也只能由嫡长子朱高煦继承,也轮不上朱高煦。


虽然朱棣在立储的问题上有过想立朱高煦的想法,但其考虑到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和历朝历代的立储方法,以及满朝文武和天下臣民的意见,他只能选择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传位给他。

朱高煦性格缺陷,不是当皇帝的料

众所周知,朱高煦为人轻佻凶悍,处事比较荒唐,用现在的话说,朱高煦就是一个二货。虽然他作战勇猛,靖难之役时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但这并不代表他救能当皇帝。


朱高煦依仗在靖难之役中的战功以及朱棣曾经的赏识恃功自傲,常以李世民自比,李世民可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他如此之二的行动,朱棣心里肯定是对他多有提防的。而朱高煦又好武,十分凶悍,所以朝野之中大部分的朝臣都对他颇有顾忌,一个无法笼络人心的皇子是没办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的。

没文化真可怕,朱高煦资质太差,不懂治国之道

朱高煦自幼不爱读书,非常骑射,成天吊儿郎当,惹是生非,所以他不具备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文化涵养,压根儿不懂治国之道,他整个人修养很差,为人轻佻,行为乖张。


反过来我们看朱高炽,朱高炽因为身体偏胖,所以呢对骑射自然是不擅长,但是他非常喜欢读书,做人也是比较低调,宅心仁厚,他的两个弟弟总是惹是生非,每一次都是他在朱棣面前说尽好话才帮他们脱离困境。也正是基于朱高炽的学识为人,朱棣北伐时让朱高炽来监国,而这样以来,朱高炽的治国经验也就更加丰富了,这是朱高煦所不能比的。

综上所述,朱棣本就是一个明君,自然更清楚自己两个儿子的优劣,为了保证大明的百年基业,他是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一个不懂治国之道的人的。


古曲古风


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多次冲锋陷阵,救过父亲朱棣的命,而且朱高煦长相酷似父亲朱棣,并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而太子朱高炽不仅身体肥胖,而且还有一腿跛足,所以十分令朱棣厌恶,多次有废太子朱高炽而改立次子朱高煦的意愿,但每次都被群臣反对而做罢,特别是大才子谢缙假装醉酒摸着龙椅说:好圣孙。朱棣听后想到了太子的儿子朱瞻基,遂沉默不语,因为朱棣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皇孙,后朱棣察觉了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夺嫡企图,而且朱高煦性格残暴,恃宠而骄,多次犯下大罪,还经常欺侮太子,不仅数次让父亲给自己改封地,还拒不就藩,还对父亲不立自己为太子十分不满,朱棣十分震怒,不仅勒令朱高煦立即就藩,还杀了朱高煦几名亲信、削夺了一些王府侍卫,从此不在提改立太子了。


默默V9527


朱棣自己的帝位是通过起兵造反而得到的,在起兵直至登上帝位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杀掠,尤其是经过了相当血腥的骨肉相残。对国家、人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伤害。朱棣虽然帝位得位不正,但他还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非常清楚皇位的正统对国家的影响和重要性。所以朱棣最终还是遵从了古制“立长子为太子”,指定了原胖太子为合法皇位继承人,以求避免皇位之争给国家人民和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不必要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