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成功后,那跟随他一起起义的3000死士是什么下场啊?

湖北刘得华


司马懿,熬过了曹家四代帝王,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忠臣,但只用了数年的时间来筹备自己的“夺权”最后乘着曹氏宗族衰弱夺权成功。

虽然当时的曹氏已经式微而司马氏在司马懿的“藏拙”下日渐强大,但必要的武力也是其成功夺权的基础,这也是三千死士的由来。

  • 五十年的隐忍与五年的准备

司马懿造反其实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早年间使用曹操在前为司马懿顶锅,接着熬死曹家三位皇帝,等着魏国的势力成为三国间最强大的时候,司马懿一举夺权。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曹芳一同祭拜祖坟,司马懿装病未去,在都城中修养,等着曹爽远去之时,司马懿一下就从床上弹起来开始动手夺权,最终利用自己私养的3000死士,夺取城门,占据皇宫,杀了曹爽满门。

  • 拥有从龙之功的三千死士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最大的功勋就是从龙之功,尤其是对于这些做死士的人来说,如果司马氏给的酬劳不够丰厚,那么以后队伍的人心也不好带。

当然,对于司马氏来说,这三千人就相当于是“自家人”那样,利益与司马氏已经绑定到了一起,没有说谁离开谁会好过。

  • 对司马家如同钉子一样的三千人

这三千人对于司马家来说就相当于是三千枚钉子,钉在了魏国的各个要职上,毕竟曹氏虽亡,但司马家也是初创,未来也很不好说。

对于司马家来讲,这三千人就是一个表率,一个招牌,如果这三千人的下场很不好,那么对于门外观望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警告!所以这三千人司马家也会好好的安排。


三书青史



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趁权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时,突然发动政变,逼迫郭皇后下达懿旨,罢免曹爽的辅政大臣之职,利用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洛阳,关闭城门。这场政变,司马懿赢了,诛曹爽三族,排除异己,安插忠于自己的亲信,架空皇帝曹芳,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这场政变中,司马家族阴养的3000死士功不可没,在关键时刻占领皇宫,控制京城。

那么,在政变后,这3000死士去哪了?结局如何?下面依据演义及《晋书》中相关历史,分析如下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古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3000死士为啥死心塌地地跟随司马懿,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获得巨大的好处。古代,私自蓄养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为啥蓄养死士,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夺权篡位做准备。因此,司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间,在阴暗处,不能见光,不能见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时候,才会蜂拥而至。《晋书》中记载如下: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些死士都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大部分是跟随司马懿数十年的老部下了。这时,高平陵之变成功,将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网打尽,常年不见光的3000死士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间了。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论功行赏,他们都是大功臣。司马懿也不会吝啬区区几块官印,会大大奖赏这些跟随他们的死士。如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争霸天下,胜利之后,大肆封赏跟随自己的老乡,老部下,如夏侯婴、樊哙等人。


第二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荣华富贵,做一个富家翁。

司马家族的3000死士,他们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低,可能不适合做官,也有的人不愿当官。司马懿只能在金钱、美女等物质上弥补了。人活在世上,虽然远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质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人立有大功,却无欲无求,是会被主公猜忌的,认为其志向远大,可能将自己推翻。就连汉出三杰之中的萧何,也是通过“自污”的办法,躲过了刘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因此,司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会如介子推一样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做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隐士。他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的不喜欢当官,也会接受司马懿送给的荣华富贵。


第三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继续雪藏,直到司马炎登基为帝。

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后,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存在。如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掌权时期,发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乱,司马昭掌权时期,发生了魏帝曹髦讨伐事件。司马懿很清楚,虽然现在朝堂之上的反对势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绝迹。想当年,曹操手下部将众多,现在那些人虽然故去了,他们还有后代在朝为官。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度很高,是不会容忍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的。


因此,司马懿及其儿子们为了稳固执掌朝政,继续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只有永远藏有底牌,后手,才能应对突发事件,这3000死士就是司马家族最后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马懿争斗一番,胜负未知。而曹爽没有私自蓄养死士,在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后,他失去了军权,失去了一切,最后乖乖地向司马懿投降。


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义。他们才走到前台,享受应该得的荣华富贵。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

司马懿正是靠着阴养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变。他自然不会吝啬赏赐,不是给这些死士高官,就是给他们金银珠宝、美女。这些死士跟对了主人,注定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3000死士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关于司马懿养三千死士,最终通过"高平陵"政变,除掉政敌曹爽这事,我的观点是:司马懿肯定养了一只死士队伍,但人数没有这么多。政变成功后,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有的当了文官,有的当了武官,有的继续当死士,有的荣归故里了。


1)三千死士,是夸张数字

首先,"三千死士"是个夸张数字。中国历来有个传统,叫做虚张声势。比如,赤壁之战,曹操部队总数不过20万,却号称80万。此外,古代的数字中,很多都是虚指。比如,统帅三军,并不是真的只有三个军,而是形容所有部队的意思。"九",则在《易经》中代表满的意思。十年寒窗,并不是真的只读了10年。所以,3000死士,其实只是叫起来顺口,霸气而已。



其次,兵不在多而在精。3000死士,吃喝拉撒,都是个问题,以司马懿的工资,怎么养的起,养这么久?更何况,他们住哪里呢?怎么保证不被发现,不泄露秘密呢?

2)事成之后,这些人去哪里了?

根据牛娃推测,这些人应该也就500人左右。他们主要来源,一是司马懿当大将军,指挥部队时吃空饷,然后悄悄留下来的。二是司马家族的秘密部队,为了家族利益,全部交给司马懿使用了。三是投靠司马懿的一些门客。



那么,事成之后,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他们的去向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去基层部队,当个中低层军官。有些确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的人放高级将领不像话,但不加官进爵又说不过去,只能当个伍长、什长、校尉等。

二是到皇家禁卫军中。我们知道,皇家禁卫军,最重要的是绝对的忠心。这些人,是参加了政变,通过实践检验的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安插到禁卫军中,以便以后谋朝篡位使用。



三是安排到中央和地方核心部门做官。这些死士中,不全部是武官,也有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文官。那么,事成之后,他们其中一部分进入朝堂,一部分在京城附近为官,一部分会去司马懿认为的核心地带为官。关键部门必须是自己的人,这点是必须的。

四是继续留在司马懿身边,管理剩下的死士。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后手。死士,就像核武器,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所以,不可能都解散,总得留下一部分,作为负责人,教导新加进来的死士,做好传帮带。


执着的放牛娃


要说司马懿,必须先说曹操的厉害。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之事,曹操生前早已经预料到了。

曹操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想亲自做一下验证。曹操让司马懿在前面行走,忽然叫司马懿,毫无戒备的司马懿很自然的将脸转了180度向后看曹操,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司马懿的状态,就像狼回头看时一样,故称之为“狼顾”。这让曹操吃了一惊。

随后,曹操又梦到了“三马同食一槽(谐音曹)”,曹操隐约感觉到,这是司马氏要吃了曹氏的基业呀。从此之后,曹操开始厌恶、防备司马懿,还对当时的王太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操还真说对了,司马懿绝非甘于做人臣之辈,一有机会,必然是要夺取大权的。

司马懿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曹魏君主。曹丕和司马懿素来关系很好,特别是在王位之争上,司马懿还帮助了曹丕,深得曹丕信任。因此,曹丕在位,并无冲突。曹丕临死之时,还将魏明帝曹叡托付给了司马懿和曹真。

曹真虽然只是曹操的养子,但是对曹魏忠心耿耿。而且,曹真颇有谋略智慧,且勇武善战,有曹真在,司马懿还真不敢肆意妄为。不过,等曹真去世之后,曹叡临死前托孤,却所托非人了。

曹叡去世前,将幼帝曹芳托孤给了司马懿和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虽然和其父曹真一样,素有大志向,可是曹爽的能力相较曹真却差了一大截。曹爽听从亲信的建议,开始排挤司马懿。原本,曹爽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太尉司马懿,升级为了太傅司马懿,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曹爽又安排亲信分别担任中护军、中领军、武卫将军等职,全面控制了中央禁军。此时,整个洛阳城的禁军,以及天下的军队指挥权,等于全归了曹爽,而司马懿被彻底架空了。

曹爽只要稍微谨慎那么一点点,司马懿即使偷偷的养再多的死士,也很难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正好遇到了自大的曹爽,让司马懿成功抓到了机会。

按照《晋书》的记载,曹爽为了伐蜀,竟然把原来的中护军夏侯玄给升为了征西将军,而将中护军一职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司马氏父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得到一点火花就可以灿烂。司马师借助自己中护军的身份,开始私募勇士,并隐匿在民间。

有人说司马懿夺权是被曹爽逼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曹爽的确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但司马懿装的一手的好病,从曹爽让司马师做中护军一事来看,曹爽没有杀司马氏父子的打算,所以,司马懿没有性命之忧。司马懿完全可以说自己年事已高,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就好了。但是,司马懿没有,而是开始谋划夺权。


司马师虽然养了三千死士,但这时候的司马氏父子,还是很难有大的作为,毕竟京城及附近都是曹爽的亲信兵力。只要曹爽时时刻刻留一名以上握有兵权的亲信在洛阳城内,司马懿父子即使起兵反叛,城内的亲信也可以随时打开洛阳城门,让曹爽入城平叛。

结果呢?曹爽犯了第二个错误,他认为他已经全面压制了司马懿,司马氏父子已经不足为虑了,竟然带着所有握有兵权的亲信,跟随幼帝曹芳谒陵去了。

司马懿当然不会放过机会,曹爽出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在宫城司马门前召集来了中护军司马师手下的禁军,以及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禁军、死士一出,置阵甚整,震惊内外。特别是三千死士,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些人是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

曹爽未留一个握有兵权的亲信在城内,司马懿带着三千死士和禁军,顺利控制了郭太后,攻占了武库,并夺了所有京城驻军的兵权。曹爽接着犯了第三个错误,没有带着幼帝曹芳逃往许都继续讨伐司马懿,竟然投降了,最后落了一个被诛三族的下场。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成功,顺利控制了幼帝曹芳和皇太后,剩下的就是逐步控制曹魏政权和论功行赏了。

事后,司马懿被幼帝任命为丞相,晋升安平郡公,食邑万户,什么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九锡之类的篡位流程,全走了一个遍。司马懿竟然还假惺惺的坚决推辞不受。而实际上,司马懿比当年的曹操过分多了,根本不把小皇帝曹芳看在眼里。遇到国事,反而是皇帝曹芳要到司马懿的宅中,亲自问询该怎么做。这司马懿俨然就是太上皇了。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自然也少不了封赏,加将军称号,掌握兵权,封侯,增加食邑。而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的司徒高柔、大臣王观等人,也皆获封侯爵。其他一些位次比较低的大臣、将领也都得到了封赏。

那司马师所招募的三千死士去哪里了呢?司马师自然不会卸磨杀驴,毕竟篡位的大业还没有成功。司马师如果这时候把三千死士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了,那是会失去天下人心的,以后估计就很难再有人跟着司马师干了。

司马师在起事前招募这些死士,应该就像现在招募雇佣兵一样,这些死士原本可能就是一些喜欢打仗的老兵、流寇之类,只要给予重金的酬劳,就会跟着卖命。除了金钱收买之外,司马师无外乎再加点情怀,画个大饼,说成事之后,除了再另行给予酬劳之外,能力强的还可以封官进爵,普通的也可以混个禁军之类的正式编制。

三千死士得到这种允诺,除了个别人会在拿到酬劳之后,离开之外,其他的应该都会被编入司马师所率的军队之中,跟着司马氏父子,继续吃香的,喝辣的。甚至,其中有一些能混成亲信,或者中高级军官,也不一定。


奕天读历史


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把手提拔之后,都会把自己身边的人员安排妥当。在领导身边工作的所有人当中,领导司机是比较特殊的人员,领导异地提拔任用之后,一般都会悄悄把司机带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了解领导喜好,泄露领导隐私

隐私是领导的命脉。无论是正面的事情,还是负面的事情,只要领导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属于领导的隐私。真正熟悉和掌握领导隐私的人,除了领导的家人,就是领导的秘书和司机。相比于领导秘书而言,司机与领导相处的时间更长,领导喜欢到哪些地方,领导喜欢有哪些人接触,领导擅长和讨厌的领域,对于领导司机来说,都会了如指掌。一个真正了解领导喜好的人是可怕的,尤其是领导的司机,领导提拔到哪里,最好把司机带到哪里,领导的隐私才能无限制保密当中。

第二个原因,过手领导私事,储存领导把柄

很多领导都跟司机亲如兄弟。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私事,有些私事在家里解决,有些私事在情人身边解决,有些私事在自己的办公室解决。绝大多数私事在领导专车上解决。比如说领导收取别人的礼物,酒足饭饱之后,往往在领导专车上进行交易。再比如说,非常隐秘的电话交流,其实在领导专车上进行,宁可隐瞒自己的亲人,也不在司机面前虚情伪装。很多领导不能亲自办的私事,都是通过司机出头露面。司机过手领导的私事太多,无论是正面的事情,还是负面的事情,这其中的波折和细节都会成为领导的把柄。授人以柄是非常痛苦的,领导异地提拔后带走司机,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痛苦。

第三个原因,司机属于亲信,领导依赖亲信

信心就是黄金,亲信就是力量。领导异地提拔后,满眼望去都是陌生的面孔,没有自己亲近的人,很难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在体制内工作的人都知道,领导司机一般属于临时人员,上学期间捣乱厌学,只会在单位上蹿下跳,团团伙伙,即使侥幸转成正式工作人员,也不具备提拔任用的条件。这种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绝对服从领导,绝对维护领导,是领导的走狗爪牙。领导把这种人带在身边,没有防备的压力,只有不断挖掘潜力的动力。充分利用,鸟尽弓藏,一脚踹开,含泪怀念,踏头而过,这些都是领导对付司机的惯用路数。所以说,很多司机趁机捞一把,为自己找一个安全立命之所,早早结束毫无前途的权宜之计。


史海心


3000死士,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00死士,就没有司马家的未来。但是,以司马懿的为人来看,这3000死士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一、司马懿为人隐忍,能忍的人,报复心比较强

司马懿隐忍的功夫,是曹操所不能及的。他能忍、会忍、甘于忍。如果他不够阴,不够忍,十个司马懿,也不够曹操、曹丕、曹睿杀的。正是因为他够阴、够忍,才一步步受到了重用。司马氏家族,在曹氏政权中盘根错节,干系甚深,而且所谋者大。整个司马氏家族,都没有投靠刘备,也没有投靠孙权。他们都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自然要好好地维系这个篮子。他们办事滴水不漏,丝毫不会让曹氏抓住把柄。这3000死士,何其多矣!就算是藏上两百人,也得费好大功夫。但是,这3000人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可见司马家做事何等谨慎。这份谨慎,恐怖也是诸葛亮不能及的。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睿。比他多厉害的人,比他熬死了。没有他厉害的,也被他熬死了。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一直在隐忍当中,一旦爆发,非同凡响。司马懿一举诛杀了曹爽。作为立下功勋的死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再存在,也没有必要。

二、司马懿必须杀死这3000死士,他不能给后人树立这样的“榜样”

3000死士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他们只要活着,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也容易让后人诟病。司马氏注定会荣登皇位,统一天下。司马懿所虑深远,他不会让后人学习司马家的所作所为。如果司马氏当政,朝中也出现了像司马懿这样的权臣,暗地里也阴养死士,篡夺大权,司马氏的天下恐怕也要沦落他人了。这是司马懿不想看到的。3000死士,即使口风再紧,也难保不会出现差池。而且他们当初都立过誓言,即使司马懿杀死他们,他们也只能从命。从他们当死士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而且自古以来,凡是当死士的,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枕史润智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同时代的人,熬死了诸葛亮他也老了,作为曹家的几朝元老,他对曹爽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曹爽就架空了他的实权,最后司马懿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


三千死士其实是夸张的说法,历史历来都喜欢虚张声势,就比如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他哪有那么多呀,撑死了也就20万,再说这司马懿,曹爽给他多少钱能养的起三千死士啊,曹爽一直下决心要除掉他,能让他过得这么安逸。所以司马懿的晚年过的十分憋屈,司马懿在曹爽面前如坐针毡,稍微犯一点错曹爽就要派兵歼灭他,曹爽鸡蛋里挑骨头,对他横看竖看不顺眼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为什么司马懿最后反败为胜了呢?

当初司马懿被曹爽架空的时候,据说他手上还有3000兵士,然后再依靠司马家这么多年的威望和强大的影响力,司马家族当时就是天下谋士的代表,天下谋士都会以司马家为首是瞻,还有就是司马懿为官这么多年,在朝中肯定有不少心腹之交,司马懿就凭着这么一股多年累积下来的人缘和家族的威望,把各方的势力聚集起来,商讨怎么除掉曹爽,司马懿老谋深算曹爽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司马懿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曹爽杀了个片甲不留,最后曹爽还死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么多年来司马懿在曹爽面前唯命是从只是卧薪尝胆罢了。,没有把握的事他是不会做的,所以他在等待时机,等待时机一成熟一举就干掉了比自己强大好多倍的曹爽。

结束语:不过据我分析司马懿的那3000兵士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养的,而是来自天下的豪杰聚集在一起,他们是特别反感憎恨曹爽的人,就等着司马懿一登高一呼,然后聚集在一起一举歼灭曹爽,司马懿夺下政权之后,肯定会对这3000个人论功行赏加官进爵,要不是有他们,司马懿不会反败为胜。一举制敌,司马懿心里非常明白,光靠他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没有人拥护也是不会成功的。


我挥剑只用了一天,但我磨剑却用了20年。”司马懿最大的能耐就是能忍、能熬,他熬死了袁绍、袁术;他熬死了曹操、刘备、孙权;他熬死了诸葛亮、曹丕、曹叡。待天下英才散尽,司马懿挥一挥剑,便取得了天下。


佳宁姐姐说历史


\t所谓死士,只是电视剧里的夸张说法。其实司马懿的人缘还是不错的,他在雍凉做大都督的时候,其实已经积攒了不少人脉,这些将领当中,有不少人是对司马懿誓死效忠的。那么他家的家臣们自然也都心向司马懿。

\t司马懿是聪明人,三千死士养着绝对是危害。

在汉朝那个年代,阴养死士是死罪,因为这是一种谋反的象征。所以司马懿不会傻到公然在府上养死士。就算是在民间养死士,司马懿也是绝对不敢的。因为三千死士的数量庞大,如果有人向朝廷告密的话,那司马家族可是灭族的大罪。阴养死士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t春,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资治通鉴》

\t所以至少在曹叡当政的时候,司马家族就应该要阴阳死士了。可是曹叡是何等聪明的君主,他能睁着眼睛看着司马家这么做吗?显然不可能。

因为曹叡对司马懿早就有了防备之心,所以司马家自然什么都不能干。到了曹爽当政的时候,他大权一把抓,对司马家的防备更严,所以这段时间司马懿更加不可能阴养死士。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纯粹是电视剧为了吸引人才故意制造出来的。

\t那么司马家族造反的人马,是从哪儿凭空冒出来的呢?

司马懿在对付诸葛亮的时候,曾经出任雍凉都督的职位,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将领。在雍凉,他对待士卒犹如自家的孩子。而且当时曹爽带队的时候,总是吃败仗,可是大家跟着司马懿后,至少能保证不打败仗,这是士卒们相信司马懿的地方。

\t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晋书》

\t所以我认为这些士卒们是司马懿死士的来源之一,其中一定有一部分是司马懿的亲信。此外,司马懿手下有很多将领,这些将领对司马懿也是忠心耿耿。他们在洛阳家族当中,都是有亲信的,至少是有少量府兵的。

这些人聚集起来的话,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司马懿在起义之前,必然是要联络上这些人,得到他们的支持后,一切才会顺利。

\t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成功,一定是得到了他昔日部下的支持。

光靠司马懿在朝中发动的政变,完全不足以支撑整个司马家族的发迹。因为偌大的曹魏,支持老曹家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他们表示反对的话,那司马懿就算手握天子也不可能抵挡得了这帮人的进攻。

可是司马懿的确完美地拿到了权力,而且地方上少有叛乱之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昔日的这些手下,此刻正在全国各地带兵,他们早就知道了司马懿会夺权,而且是甘心支持司马懿的。正是因为有了这帮人的支持,司马懿才敢对曹爽动手,否则他不会担着全家被灭族的风险,跟曹爽置气的。

雍凉多年带兵的生涯,不仅磨练了司马懿的性格,而且让司马懿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关键司马懿是很会做人的。

\t这帮所谓的死士,在政变后都去了哪儿呢?

按照我之前的分析,这些所谓的死士,压根就不是司马家族阴养的。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挺司马懿的人。

这些人有轮休回家的士卒,也有司马懿嫡系将领的家臣,所以他们都是有名有姓的人。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中,他们充当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平定内乱以后,这帮人自然是得到了司马懿的封赏,但是因为这是政变,所以封赏的事情并没有搞那么明显罢了。

如果真的是死士的话,在司马家族夺取了政权以后,这帮人是不能留的,因为他们知道司马家族的所有秘密,是极度危险的人物。

而且阴养死士就能夺取政权,这将会给后世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对司马家族掌控朝局也是不利的。

\t总结:司马懿会做人,所以手里有一帮可以为他卖命的好兄弟。

司马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绝对不会做阴养死士的蠢事。所以说这些所谓的死士就是他昔日的好朋友,也是他在战场上的好兄弟。

他对待士卒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手下也有足够的信服力度。大家知道跟着司马懿就能打胜仗,至少能够保全性命。

所以这帮人非常愿意跟着司马懿打天下,哪怕是造反,他们也在所不惜。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这帮人在帮助司马懿政变的时候,其实未必就知道这是在造反。

曹爽擅权的行为早就引起了天下人反感,甚至有篡位的危险,所以大家对曹爽深恶痛绝。这次的政变所针对的人其实也是曹爽而已,那帮士卒们压根考虑不到谋反这么高的层面。


江湖小晓生


这个在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死士是以死为生的人,司马懿能够取得高陵政变的胜利,依靠的就是身边这三千死士。

既然是政变,那肯定要流血牺牲,这些死士大多数都牺牲了,没有牺牲的也只会在暗处,不会摆在明面上,他们还是暗地里为司马懿做事的!



跟随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3000死士封妻荫子,成为人上人;第二种结局是司马懿对他们赶尽杀绝。



从司马懿的人物性格分析,司马懿并不是一个过河拆桥,冷血无情的人,在这场兵变中,3000死士的功劳很大,没有他们,司马懿是不可能夺权成功的,因此跟随他起义的三千死士很可能已经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且死士的忠诚度无需怀疑,司马懿留在身边也是一大保障。



所以司马懿夺权成功后,当也不会放弃他的3000死士的,只不过后来没有让他们再派上用场,全部都隐姓埋名了而已


历史伶俜者


所谓司马懿养3000死士的说法,应该来自于《晋书》中的这一句: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至,众莫知所出也。

从这个简短的描述可知,司马懿养的这3000(也可能是个概数)死士,是分散在民间各行各业中的,他们的集合应该是以某种暗号相通,而且他们应该住得离都城很近,这样才能一朝而至。

但既然是“阴养”,那自然是不便于抛头露面的,司马懿平时对于他们的供养,应该是以财物为主,而且,这些人为了随时准备牺牲,应该也不会成家生子。

高平陵事件后,这些人浮出了水面,事毕之后,这些人何去何从?

这有几种可能。

一种是:他们继续“散在人间”。

高平陵事件后,他们虽然有所暴露,但一时也不会让人摸清来路,事发仓促,被打击的一方,哪能明了这些人是哪里来的?再说被夺去权力的曹魏,也没有精力去击溃这些势力。而在司马懿这边是“革命尚未成功,死士需当待命”。

一种是:择其善者转明。

虽说死士组织隐密,但毕竟在事件中暴露出了有这么个组织。那么,为便于继续潜伏,司马懿可能会对外声称将这些人由暗转明,提拔其中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走到台前,担任一些官职,而其他大部分人继续潜伏。毕竟大部分死士的特长也就是关键时刻去送死,不具备管理经验,不适合当官。

三种是:解散组织,放归民间。

虽说此时司马懿还没有取曹魏而代之,但毕竟政变已经成功,权力实际掌握在了司马家手上,今后此类突然袭击的事会很少了。所以这些死士的用途不大了。若有那愿意继续干的,大可以收来当亲卫,那些愿意洗手不干了的,给些钱财让其娶妻生子,过些平常日子去吧。

我看了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有些人倾向于司马懿会将这些死士秘密处死。所谓“狡免死,走狗烹”,我对此略有不同意见:死士不同于那些功高震主的人,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工具,对政权的威胁不大,而且,由于他们“散在人间”,也不容易让政敌策反,所以,司马懿大概率是不会杀这些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