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空間佈局是怎樣的?

歷史總探長


在中國眾多的古典小說之中,被奉為巔峰之作的《紅樓夢》作為“清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在建築文化方面自然也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小說之中所塑造的大觀園,一步一景,亭臺水榭無一不精緻,那麼大觀園中的空間又是如何構建佈局的呢?

一、大觀園是否真的是曹雪芹的完全“杜撰”?

小說裡的大觀園給無數讀者留下來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園子本身是作者所“杜撰”出來的,現實之中是沒有這樣的園子的,就像是現在很多的作家,尤其是霸道總裁式言情小說作者們就很喜歡用極度誇張的筆法去杜撰那些所謂的豪門生活。

但是曹雪芹的出生並不一般,簪纓問鼎之家出來的少爺是沉浸在富貴鄉里的,看慣了繁華景象,尤其是在封建王朝,大量的資產掌握在少數的統治階層手中,他們的生活是儘可能的繁華,那麼,這個在書中被命名為“大觀園”的園子真的是全盤杜撰的嗎?

其實還是有一定現實依據。

早在清朝,就有不少人開始研究大觀園,無論哪個觀點,都很明顯地將大觀園的真實地址位置定在了北京,更有了其本身應當是“恭王府”的說法。而袁枚則更是直接說大觀園就是他的隨園,這一個觀點得到了胡適先生的贊同,還有不少的紅學家認為這是原本曹家的宅子加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而成的“半夢半醒”之地。

書中的大觀園佈局十分精緻之外又包羅萬象,筆者認為不一定全是實景,應該是部分實景,還有部分曹雪芹自己的杜撰,否則不可能會如此的真實細緻且唯美,挑不出一點錯來。

而正是這種刻畫之細緻,使得後代人對於大觀園園景的復原十分熱衷,不僅製作了模型,甚至還建造了實景大觀園,尤其是為了拍攝87版《紅樓夢》而在北京西城區南菜園西街所建造的大觀園更是其中的典型。

二、大觀園的整體空間佈局

在書中,曹雪芹對於大觀園的刻畫十分的精細,這也使得我們現在能夠更加簡單的對去還原大觀園的整體佈局。

大觀園本身是賈府為了迎接元妃省親而建造的宅子,“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確實算得上“豪宅了”,而在這麼大的建築面積之中,賈府負責規劃的管事確實也下了功夫,從第十七回賈政帶著清客遊覽大觀園並乘機考校寶玉的過程之中我們能夠大致窺得大觀園內部的大致構造:具體就是正門、疊嶂、沁芳亭、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怡紅院等,而到了後期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又對其中的細節進行了補充,比如說秋爽齋、荇葉渚、櫳翠庵等等。


而對這些地方的描寫並不是簡單的刻畫,而是採用了正反兩面的方式,比如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對瀟湘館是有一個直觀正面刻畫的,書中是如此描寫的:

只見入門便是曲折遊廊......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後院牆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而到了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她對於瀟湘館是如此看的:“這必定是哪個哥兒的書房了”,這句話自然是不乏討好的成分,但是也能從中看出瀟湘館的環境是十分清寂,適合讀書的。古代文人講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而瀟湘館四周種滿竹子,這其實就是一種反面襯托,由此可見作者的巧妙構思。

三、大觀園之中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雅士是十分追尋“自然山水”這一個命題的,所以才有了山水詩這一個獨特的詩歌風格,中國古代建築作為人為建築,大多數的情況之下都是要遵循著一定的“規章制度”的,比如說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等等,而山水園林則不需要遵循這些條條框框,他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之中建造出自己無限的“夢”,一個與自然山水有關的夢。

也正是因此,中國的山水園林並不是死板的堆砌,而是有靈魂的,是有主人的靈魂的,是有著意境的。雖然說《紅樓夢》之中並沒有直面把整個大觀園以3d的形式清晰表現出來,但是,從作者的筆觸之中也不難發現,它是有獨特的意境的,是有著中國特殊的園林美學的加持的。

而什麼是山水?那自然就要有山有水,大觀園坐落在寧榮街之上,算得上寸土寸金,這樣的地方怎麼可能憑空造出來一座山?沒有山沒關係,中國古人用山石來代替山,於是便有了假山,在大觀園裡,也有著這樣的不少假山,就比如在入院處就有一座用石塊堆積的假山用以隔斷,讓整個園子更有神秘感。

而這山並不是單純的山,是要和水相結合的,賈元春在省親的時候就直接如此題到:“銜山抱水建來精”。由此可見,在這裡,山和水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也正是有了這“山”與水,才能夠構成園林之中的“自然山水”。

除了山水能夠體現一個園林的文人意味外,建築也是其中的“重頭戲”,書中對於大觀園的建築描寫十分的精細,就比如上文已經提到的瀟湘館,就是十足的文人氣質,這是單個建築的意味。

而大觀園作為一個大型建築群,它的建築分佈也是有講究的,比如說每個建築坐落位置都不一樣,互相之間都是有很大的距離的,書中明確說到,賈寶玉想讓林黛玉住瀟湘館,說的是:“我就住怡紅院,咱們兩個又近,又都清幽”,但是事實上,怡紅院和瀟湘館的距離並不近,只是相對於其他院子比較近而已。

在原文之中是如此寫的:

晃出了房門,在迴廊上調弄了一回雀兒,出至院外,順著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魚...... 順著腳一徑來至一個院門前......舉目望門上一看,只見匾上寫著" 瀟湘館"三字。

但是能夠發現的是,雖然說這兩個院子離得不是特別近,卻不是毫無遮擋物的,古代園林建築除了講究畫中的“留白”之外,還講究如何讓集中的建築看上去不擁擠,而是錯落有致。縱觀大觀園的佈局,很明顯就能夠發現這些特點,疏密有致,多而不亂。

結語

大觀園作為《紅樓夢》故事最主要的發生地,它真的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園子嗎?很明顯不是,在構思的過程之中,曹雪芹是下了苦功夫的,整個園林建築應當怎麼設計,有合該誰居住,這在曹雪芹心裡其實是有一個很清楚的規劃的,這是現代很多作者所做不到的,而這也是大觀園能夠被紅學家們專門研究,甚至專門復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觀園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載體,更像是曹雪芹對於過往簪纓問鼎的貴族生活的懷念,除此之外,它也是曹雪芹的文人氣質最好的載體,通過大觀園裡的雅緻生活,我們也能想象到清代貴族小姐公子哥們的生活。




夏目歷史君


一、大觀園與寧府、榮府緊密相連 從晚清至今,大觀園圖總計近百種,其中多半是孤立的大觀園,其周邊輪廓是不受制約的,即必定有隨意性。 眾所周知,大觀園是從寧府、榮府內各劃出一塊而建成的。因此,大觀園除北邊臨街外,其東邊、東南邊與寧府相連,其西邊、西南邊與榮府相連。其周邊輪廓受相連關係的制約。   二、兩府面積相等 建大觀園之前,賈府由寧國府、榮國府兩部分組成。寧國公、榮國公既是親兄弟,又同為朝廷敕封的國公,當年朝廷對這兩人恩賜的府邸決不會厚此薄彼,寧國府、榮國府的面積應該是相等的(以寧榮小巷為分界線)。 (建大觀園前的寧榮小巷,寬10米,長940米。)   三、二府之門相隔沒有一箭之路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寫道:“因二府之門相隔沒有一箭之路。” 一箭之路有多長呢?第二回校注者注曰:“約當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一步有多長呢?《辭源》注曰:“舊時營造尺以五尺為步。” 《辭海》注曰:“1營造尺=0.32米。”因此,一步合1.6米。 可見一箭之路約為192米至240米。“相隔沒有一箭之路”,即不到192米或240米。 本《賈府示意圖》裡的兩府大門相距180米,與此基本相符。   四、賈母院垂花門與寧榮前街的距離 第三回寫林黛玉坐轎“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伕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眾婆子步下圍至一垂花門前落下。” 一射之地”就是一箭之路。因“走了一射之地”轉彎,所以賈母院垂花門距寧榮前街應在192米以上。在本圖中,賈母院垂花門距寧榮前街在194米。   五、嘉蔭堂與凸碧山莊的距離 第七十五回寫道“賈母且在嘉蔭堂中吃茶稍歇……從下逶迤而上,不過百餘部,至山之峰脊上,便是這座敞廳。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莊。” 百步的上限是240米,因此,“百餘步”應多於240米。因此,嘉蔭堂與凸碧山莊相距約260米。   六、大觀園周長“三里半大” 第十六回裡賈蓉說:“從東邊一帶,藉著東府裡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可以蓋省親別院了。” 清代工程用的是營造裡,一營造裡合576米,因此,三里半就是2016米,即大觀園周長在2016米左右。   七、榮府四大院落的比例 賈政院>賈母院>賈赦院>鳳姐院。 (一)賈政院。第三回寫道:“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 (二)賈母院。第三回寫道:“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 (三)賈赦院。第三回寫道:'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榮府中花園隔斷過來的。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廡遊廊,悉皆小巧別緻,不似方才那邊軒峻壯麗;且園中隨處之樹木山石皆在。” 所謂“那邊軒峻壯麗”,指的是賈母院“軒峻壯麗”。 (四)鳳姐院。第三回寫道:“王夫人忙攜黛玉從後房門由後廊往西,出了角門,是一條南北寬夾道。南邊是倒座三間小小的抱廈廳,後有一半大門,小小一所房室。”   八、賈母院的正房面積大 第四十回寫劉姥姥唸佛道:“人人都說大家子住大房。昨兒見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櫃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櫃子比我們那一間房子還大還高……”   九、鳳姐院不小 第三回寫鳳姐院是“小小一所房室。” 其實,鳳姐院不小——鳳姐屋的客廳不小,正房不小,鳳姐院裡有東廂房(尤二姐住宅)、西廂房(秋桐住宅),還有二門、外書房、下房、賬房、屋後空房、後樓等(其根據散見於多回)。在《賈府示意圖》上,鳳姐院有8.5畝。   十、會芳園大門臨街,會芳園面積大 許多論者以為建大觀園時,將會芳園全部拆除了。其實,建大觀園只拆了會芳園的一部分(論述從略)。 《賈府示意圖》標誌的仍留在寧府裡的會芳園有166畝。 我以為,建大觀園前,會芳園有322畝。會芳園大門面臨寧榮前街。 第十三回寫道:“會芳園臨街大門洞開……”


啊爾發


《紅樓夢》中寶玉和群芳們棲息的青春王國大觀園,可謂“天上人間諸景備”。

對於大觀園的集中描寫在於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四十至四十一回,通過賈政寶玉、元春和劉姥姥的瀏覽路線,展示了大觀園的部分面貌。其他描寫散落在各回中。

大觀園有山有水,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構成大觀園主線,山環水繞,動靜得體,起伏相宜。

大觀園有山系,一進門一帶翠嶂擋在前面。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被寶玉提示用“曲徑通幽處”。此翠嶂有石洞,有溪流曲折瀉於石隙之下。

從翠嶂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

稻香村在山懷裡,“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牆,牆頭上皆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 好 屋。外面卻是 ! 榆、槿、 ,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田野風光,出稻香村是要轉過山坡。從蓼汀花漵山上盤道進去,經過折帶朱欄板橋,蘅蕪苑是一所清涼瓦舍,一色水磨磚牆,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牆而過。此外還有山上的凸碧山莊可以賞月,山下的凹晶館臨水賞月可以,俱是靠山。

大觀園有一套活水體系。賈寶玉有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大觀園中怎能少得了水?水系是大觀園的筋骨。在流水之間,眾女兒們上演一出出悲歡離合的人生遭際。曹公給了一座園子,又讓女兒們臨水而居,她們水做的骨肉在氤氳水氣中得以滋潤。

大觀園的主要水體是沁芳溪,由寶玉命名。第十六回指出:“先令匠人拆寧府會芳園牆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牆下引來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

源頭是沁芳閘。大觀園在水體的設置上是從園子的東北角引入活水,由沁芳閘調節水量,經過多個景區,形成溪流、水池等諸多形態,經過怡紅院流出園外。大觀園有各種水池,水池有的池岸曲折,水流蜿蜒,有的水面開闊,有的窄小,有淙淙溪流,還有山澗小瀑布,水體形態可謂豐富。

水可以聯繫園內多個景區,並且可成為重要的水上交通路線,由水路乘船遊園,即可領略兩岸風景,也可以避免行走的勞累, 沁芳溪貫穿始終,怡紅院是水系彙總之處。沁芳溪曲折分岔,終歸匯成一處,由怡紅院承接。寶玉被稱為諸豔之冠,對於千紅一哭萬豔同杯具有深刻的體會,寶玉的終極理想是浪漫的死亡方式,三十六回,寶玉和襲人夜聊,曾說:“......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於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眼淚是水的一種呈現方式,寶玉見識了諸多女兒們的眼淚,他寧願在女兒們的眼淚中死得其所。這種描寫和怡紅院對於水系的終結安排相得益彰。

大觀園的水十分潔淨,承載著流水落花的傷感。姑娘們每日經過水邊橋上。水流花落,紅顏飄零。正所謂:

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

大觀園山水相宜,山環水繞,或開闊或玲瓏,然正如庚辰雙行夾批:“諸釵所居之處,若稻香村、瀟湘館、怡紅院、秋爽齋、蘅蕪苑等,都相隔不遠,究竟只在一隅。然處置得巧妙,使人見其千邱萬壑,恍然不知所窮,所謂會心處不在乎遠。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佈置耳。” 大觀園是一個繽紛的人生舞臺,山石、水體、庭院、植物是這個舞臺斑斕的佈景。而寶玉和群芳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爛漫之時,坐臥不避,嘻笑無心,至真性情隨處可見,在最美麗的青春芳時,以大觀園中為豪華背景,剎那綻放。


木青青的後花園


就是這樣還有那樣的


用戶61445189742


中規中矩。


不是已經認證完了嗎


其實大觀園還是不錯的,是中國古代園林文化的很好體現。精神層面那是少年男女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