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什么特产是同事(室友),吃了还想吃的?

农友君


我的家乡在云南楚雄,195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楚雄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而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妹子。



我的家乡特产美食那可是多得数不胜数,那什么是同事室友吃了还想吃的呢?那就是我们楚雄牟定的油腐乳了,只要你是一名吃货,就一定吃过油腐乳吧!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带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这个油腐乳。油腐乳说是“下饭神器”再恰当不过了,上学那会,每次去食堂打了饭菜就回到宿舍,每人夹点油腐乳拌在饭里,都可以把饭全吃光。在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腌制有一坛子油腐乳,一般市场上卖的油腐乳都如上图一样,但是在我们自己家腌制的腐乳外面都还包裹着一片青菜叶,这种腌制出来的豆腐乳有菜的清香味道,味道好极了。



其实油腐乳,是彝族传统美食。将鲜豆腐用民间工艺自然发酵、晾晒后,配以辣椒、花椒等佐料,再掺入无公害食用菜籽油、食盐等腌制而成。在我们那,每家的餐桌上,腐乳几乎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下饭菜。油腐乳无论当下饭小菜,还是调料,吃起来都别有一番风味呢!


喵了个咪O


我家是农村的,自己家种的沙地西瓜特别甜,每年夏天出去卖瓜,买的人很多,有不少回头客。有一年暑假,我在外面工厂打暑假工,我爸拉了一车西瓜出去卖,特意留了几个给我送去,让我跟同事分分吃。宿舍没有电梯是楼梯,我们跟接待室的大爷借了车子把西瓜运到宿舍楼底下,就一人一个的往宿舍搬,把西瓜切了切,每个宿舍分了几块,同事都说好吃。

打工的地方只有门口有一个小超市,卖吃的日用品和水果,贵还不新鲜,集市要走路半个小时才能到。后来他们就说让我爸来我们工厂门口卖西瓜,我跟我爸说了以后,我爸就没当回事,拉了一车西瓜去门口意思意思,结果不到一个下午就卖上了,他们还让我爸下次多拉点,他们买几个屯着,隔几天来一次就行😂

门口开超市的老板很不高兴,我爸送了他几个西瓜,说就今年夏天来卖几趟,来看看姑娘,往后就不来卖了。我去小超市买东西,老板就跟我搭话,每次都问我,姑娘你干到几号就不干了,快了好开学了吧,还说年纪轻轻的要好好学习,还不是挣钱的时候😁


發發發發發發66


前段时间,“林更新吃辣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以至于全国兴起了吃辣条的热潮,各式各样的辣条充斥着大街小巷。我们公司也聚集了一波爱吃辣条的姑娘,以至于我每次谈起周末要回家,就必然会迎来一双双可怜巴巴的眼睛,因为我肩负着她们的精神食粮——手工辣条

辣条不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但因为是我亲自上手做的,健康且美味,就满足了公司这些想吃辣条又不想长痘的姑娘们的需求了。

爱吃辣条大都是年轻人,但老家的人大都进城打工了,所以镇上的辣条机也只是在有特别大的集市的时候才会开门。我每次回家都要刻意挑选有集市的日子。

到了赶集那天,一大早带上面粉、细辣椒面、盐、十三香者四样就行,钱当然不可少,收费是按照面的斤数来收的,大概3斤白面也就3.5元。去一定是赶在12点之前到,去晚了就赶不上第一波了。店主开店,会先清洗机子,然后挨个称面和面,一家一盆,不管多少都往里到。如果有十斤以上的那不用猜,就给没回来的孩子寄去的。等面活好,才开始轰隆隆的开机器。一般开机器第一个压的那家就比较倒霉,因为压辣条是要机器在高温的情况下将带点水分的面粉挤压在一块,通过模型成为一个长条下来的,但因为刚开机器,热度不够但机器也不能空开,就只能将面粉重复几次挤压,等到了一定温度,才算火候到了。这下就拿个盆、剪刀和一盆水坐在机器旁边等着压成长条的面粉下来后,想要长的剪长点,想要短的剪短的,因为出来的面粉是高温有点黏,所以剪刀剪时间久了会被糊住,这时候就需要在水里涮涮就继续忙起来了。

这时候出来的辣条不能吃但已经成型了,红红的条状,吃在嘴里有微微的辣味和咸咸的调料味,面是通过机器高温处理了的七分熟,所以非要吃,牙会很受累。想要软软的辣条还得经过闷蒸,在大锅里蒸透蒸软,然后出锅。这时候如果觉得盐不够的可以加点盐水,将干辣椒面洒在热乎的辣条上。烧上油,对准辣椒面泼上去,一阵嗞啦啦的声音后就能闻到辣条的味道了。下来不用说,上手搅拌就行,将油和辣椒均匀在每根辣条上就大功告成了。

因为我吃多了市里面的辣条,不大喜欢加太多调料,所以过程比较简单,但也是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吃食,也算是心满意足。每次来公司都是好几斤给她们带,然后大家一会一条那种,一般半天下来就空了,我知道不是因为好吃,是因为她们吃多少都不会觉得不健康,吃着也放心。

怀孕之后就很少回去了,婆婆也不在家,所以只能等卸了货,孩子满月的时候再回去吃我的辣条了。也让这一帮姑娘们别等太久。


让小爷睡会


有机会能够介绍我们老家的美食,真是非常兴奋和开心。

我的老家是江苏徐州,就是那个苏鲁豫皖包邮还有暖气的城市哈哈。

和江苏大部分嗜甜不同,徐州人嗜辣。

徐州美食特别多,很多老字号,比方说马市街饣它汤、两来风辣汤,还有一个三伏天必须吃羊肉的节日——伏羊节,那天满大街的餐馆座无虚席,都是各种羊肉,烧羊肉,烧羊脑之类的,非常热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徐州美食不太为外地人了解,改天有机会我再多介绍一下。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大学时候,妈妈为我做的一种美食,让我带到宿舍,被寝室同学一抢而空的,就是雪里红炒肉沫。

雪里蕻又叫雪菜,听名字就知道是冬天的菜,每年到了冬天,满大街都是卖雪里蕻的,一大捆一大捆,妈妈就买回来用盐腌制,腌制好了之后就拿出几颗炒肉。

炒肉之前要多洗几遍,要不然太咸,然后切成碎末,用姜丝、葱丝和干红辣椒炝锅,下肉沫、雪里蕻翻炒,加调料出锅。

刚出锅的雪里蕻炒肉沫,有雪里蕻特殊的香味,清香扑鼻,用来佐白粥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因为我路途遥远去上学,妈妈就用玻璃罐子给我装满满一罐子,再带上徐州特产——烙馍,经过一夜到了学校也不会坏掉。每次到了寝室,同学们一哄而抢,用烙馍卷雪里蕻炒肉末,别提多香了。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咽口水呢。

我想这个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母爱的味道,也是青春的味道,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不说了,冰箱里有妈妈上次带过来的雪里蕻,要不中午炒一盘?




川妈厨房说


我们家乡是湖北宜昌的,是世界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只要来到我们这里旅游的顾客都能感受到我们宜昌人的热情好客。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当地时间土特产当然少不了。比如我们的腊肉就是当地的特色。

还记得每逢过年,我都会请自己的同学吃顿年饭,每当桌子当中的主菜“腊蹄子火锅”刚一上来就回被一扫而空,有位福建的同学还特意嘱咐我,叫我帮他准备几个,过年回老家送个丈母娘。

当然还有许多特产,但是腊肉在我们心里却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创业者张胖


安徽安庆人来打个卡 回个答!

我大学带给室友吃的是云片糕,还是我姨妈家自己生产的!但貌似有点甜(我以前也不爱吃,现在有点爱了),包装一般,主要是供应喜事和过年的,室友们反响不大!

后来,我又带了芝麻酥糖,墨子酥(安庆名产)给我同事,她们很喜欢吃!在上海,什么好吃的没有?但她们却很喜欢吃芝麻粉为原料的墨子酥和酥糖,我想原因之一是芝麻美容养发哈哈哈…

原因之二是原料很真,很足,无添加…芝麻都是从乡下收上来的,村民们自己也会留一部分给家人孩子吃。

后来打听到是姨妈自己家的配方,拜托其他工作室制作的!用的是麦芽糖,所以没云片糕那么甜,揣兜里还会变软,带着芝麻香,入口即化。

墨子酥造型很有艺术感,像极了安徽古代极富盛名的徽墨,芝麻油的成份比酥糖多得多,所以需要一层糯米纸包裹着,是不是很像冰糖葫芦😄。

我想想还有什么呢?

蒿子粑粑!!这是我的大爱呀~但受季节限制。

春天的时候田埂上长满了青蒿,挎着小篮子🧺带一把小铲子,跟小时候挖野菜一样的开心!

装满青蒿子叶的篮子往小溪或者池塘一涮,洗去根部的泥土,用刀切去根部,将揉搓后的蒿子切成几段,再揉搓,反复几次,水被染成浓浓的绿色。不要汁水,只留🍃叶子,经典的做法是用米粉混着处理好的蒿子搅拌成糊状,说不得还要加上冬天腊肉切成的碎肉丁,用手握成粑粑的样子沿着铁锅贴满,盖上锅盖加火。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有,做好的蒿子粑粑是浅绿色的,有着蒿子的纹络,可以看到肥瘦皆有的肉丁,咸咸的,有着蒿子的清香还有米粉的粗颗粒感,两面的硬壳是最美味的部分~

可以放凉后寄到外地,想吃的时候,放在饭上一蒸,然后可拿刷了薄油的锅一煎,脆脆的口感,在嘴里释放!




秋吾月


我家乡特产是人参,很多人以为人参很贵,其实不然,那种自然生长的人参确实贵,一小棵几千块,但是家里这面有人参种植基地,人参价格跟大萝卜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萝卜贵,在外地工作的时候带过去一些,同事都惊呆了,以为要很多钱呢,每人分了一些,我都用来泡茶喝,同事有一些拿回家煲汤,带过去十几根没够分,后来每次回家都有人托我带一些,也不好意思赚钱,当然也赚不了多少钱,就本来本走了。我带的还都是大的园参,每个都有火腿肠那么粗,可给南方的同事惊呆了,哈哈哈。

所以还有过想法把东北的人参拿到广东卖,后来发现早就有人做了,很多公司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送人参当礼物,一个十几块,配个好看的礼盒,特别高大上,其实还没多钱。


不吃不开心斯基


我家乡的特产就是海棠干,这个东西也就我们那有,网上也有卖的,但是搜的地址都是我们那边的。

有时候从家里回来会带一些,给同事一些,有喜欢的,提出要买我一些,不过咱就带了一塑料袋。后来人家就从网上买去,结果买回来的还不如我给他的好吃呢。这不还让我从老家让人给寄点过来,我和他说了,我们那寄快递贼贵,一斤海棠干的钱还不如快递费多呢,我问过我们那边寄快递,1kg寄到本省别的地方也要18元,可比海棠干值钱了,后来也就没有寄成。


三方司媒


橘子,吃了还想吃,关键是我只带了一点,因为很重拎不动,一小袋子分了一人几个,没剩几个室友还来要,我开玩笑说不给,她说我咋这么小气


桃桃红釉


本人四川人,说到四川的特产,当然离不开腊肉腊肠啊。

先说说腊肠:四川腊肠的特点:麻辣口味,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只看着就能想象到那一阵“辣香扑鼻”。

四川腊肠的吃法:

1:最聪明人的吃法:将腊肠煮熟之后,抓着吃,大多数人都喜欢.也可以切成片状,是招待客人下酒的好菜.

2:可以和各种蔬菜同炒,味道不同凡响.

3:可以用来烧烤或者唰火锅吃,另一种享受.

4:对于时间忙的人士,腊肠炒饭,腊肠泡面是不错的选择.

读书的时候我和室友就用过腊肠下泡面的吃法,很巴适!!!

再说说四川腊肉:四川腊肉有较强的烟熏味,吃到嘴里面皮子很筋道,很Q,肉质肥而不腻。要是上了年月的腊肉,这种指的是在农家灶台上长年累月烟熏火燎的腊肉,肉质金黄,肥肉吃到嘴里能感受到每一个油包破裂的感觉,但是还是不会腻人。

香肠的话基本是人人都喜欢,但是腊肉如果太肥的话,我有些朋友还是接受不了。

当然还有很多的知名小吃啊,比如张飞牛肉,川北凉粉等等,就不一一说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