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属相是12个?

Nice耐丝


全面物质平衡哲学新文化发现者说:按照宇宙物质平衡的观念看,十二种动物的属性,是古人用来比喻、形容事物变化的十二种状态;如,年、月、日、时和人的出生的时间的属性状态,只有用这十二种动物做比喻,才是恰如其份的。这是古圣的智慧贡献,也是他们观察天、人、地宇宙自然的结果得出的。欢迎有识之士,学习研究用全面物质平衡新文化观念,去看问题。相信,用这个新哲学观念,一下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望重视立项研究。全面物质平衡哲学新文化,不是历史经院哲学的抽相,而是投资了、研究了,必有其相关产业文化的效益回报。谢有识之士支持!


怪人3621


对于这个题问里的解答,肯定包含很多的知识,不是一言能尽的。

我们先来说“甲子”,这甲子是六十个排列,天干十个字,地支十二字;天干转6圈,地支转5圈就形成重合了,如今年生肖是“庚子”年,除庚子之外,还有甲子、丙子、戊子、壬子,这5个“子”里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的关联,象甲属木、丙属火、戊属土、庚属金、壬属水;这里又有方位的所指,甲指东、丙指南、戊指(中间)近处、庚指西、壬指北,

这里又指四季: 甲指春,丙指夏,庚指秋,壬指冬。

相传“甲子”来历成于公元前五千多年的轩辕时代的大挠氏,这“甲子”编排是出于哪一位大师之手现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相距至今的7000多年时,古人已有相当的文化基础了,编纂甲子的成因可能是为了计算年代,留住记忆?

有了六十“甲子”的循环,简单的计年方式有了,可人类的知识是往深处探索的,哪就是要给某(每)年出生的人留个识别符号,便于当事人记忆,不互相混淆。由此,十二生肖出台了,这就是题中要问的,为何是12生肖?不能多一个,又不能少一个呢?

既然有了甲子顺序,甲子里地支只有12位,生肖肯定只有12个正好对应。哪六十甲子里的金木水火土只有爱好和懂内涵的人去研究,旁人不需要去明白故旧的。

关于生肖的12位动物选择,这里暂不去探究,先解答为什么是12,因为每年有12个月,(阴历月份是按月球运转规律计算的,非人为,在中国的文化进程中,是先有阴历后有阳历的),每天有12个时辰,12x5=60,每个时辰120分钟(两个小时),每分钟60秒,这些都便于吻合,便于记忆。

推测的可能性,60位“甲子”成形后,后来人计算时间的设计(包括设计钟表)肯定要围绕一个主题转了,不然的话,总有不合概率的东西被淘汰,人们要的东西,是方便生活,利于计算。正因12利于计算,利于生活中所需,才被留住了,被人类认可了。

象12是可以被1、2、3、4、6、可除掉的偶数,是熟能生巧,又能运用自如的双位数。

还有需要解答的,自有其他楼主精彩阐述。


文都杨稼


咋一看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其实不然。生肖属相有十二个,几乎是人人皆知。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属相是12个?

生肖,又名属相或年兽,是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年份,最常见的称呼是十二生肖。实际上,世界十二生肖(兽历)在亚洲诸民族、东欧以及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也被使用。只是因为文化和地域差异,各个文化有不同的动物。



其中,中国的年兽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一、起源

我国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总结下来一共有以下几个比较可靠的推论。

(1)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和“大挠作甲子”。其中的“甲子”,指的就是以十二地支命名年份,因甲子为首,所以用甲子全权代表。

(2)在唐代史籍《法苑珠林》里面主张十二生肖源于佛教的十二神兽。佛教《大集经》记载了,在世界初成人类诞生之际,佛和菩萨幻化成十二只神兽分别镇守大地的东南西北四方,用来护佑人类,教化众生。而且,佛经中的十二神兽和我国的十二生肖一致。

(3)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学者赵翼,在他的《陔余丛考》中主张生肖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我们熟悉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便是出自他之手。

(4)近代,郭沫若在他的著作《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主张十二生肖是汉代仿造巴比伦十二宫制定的。

上述四个生肖起源都有各自的道理,不过单从数目上来看,“十二”这个数字在世界多数文明、民族之间是共通的。



二、文献记载

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秦代《睡虎地秦简》和《放马滩秦简》是最早记载生肖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使用的动物与地支相配,和如今的生肖差别很小,大部分的动物都已经相同。

如放马滩秦简甲种《盗者篇》所载生肖顺序为:鼠、牛、虎、兔、虫、蛇、马、羊、猴、鸡、犬、豕。《睡虎地秦简》所载生肖顺序为鼠、牛、虎、兔、(缺文)、鹿、马、羊、猿、雉、老羊、豕。

只是龙不存在,以虫代替,这是早期的记载。

到了东汉(公元1世纪),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也提到了十二生肖。这时十二生肖的动物已经定型,与现在使用的完全相同。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纪录,最早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例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

自东汉以后,生肖纪年的动物确定,后来由中原向周边地区传播。比如中国西部、漠北的国家如黠戛斯、吐蕃、蒙古等则以生肖纪年。



《唐书》中记载:“黠戛斯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宋史.吐蕃传》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蒙古秘史》:“兔儿年,斡歌歹出征金国,派出者别为先锋,击败金军,杀得金军积尸如烂木堆”。说明蒙古国是采用兔儿年、马儿年等动物纪年。

三、神秘的十二

我国的先民对大自然的感知来自于大自然自身的周期。

中原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寒暑交替,他们把植物枯荣的周期称为“一岁”,也就是一年。

《周礼·春官·冯相氏》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人们认为一个轮回有十二年,一年有十二月,一日有十二个时辰。

古人有夜观天象者,“十二天象”是古代对天气的统称,包括暗、阴、雨、雪、冰、雾、露、霜、风、沙、雷、电。

是中医讲究经络,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

古代音乐有“十二律”。

生活中的认知和规律都与十二有关。

因此,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是源于中国先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归纳。


解国学经典,品人生百味。关注读耕,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读耕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一杯古道茶


这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地支,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它与十天干组成了六十甲子,在时辰的计算上五天为一轮回,又称为侯,一年七十二侯,六十年一个小轮回,古代的智慧用它记时,配上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一套古天文学中的历法。现代湖南大学物理系教授靳九成先生推断,九个小轮回五百四十年形成一个大轮回。


国学传媒


上古人就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而后,又在十二时辰的启发下,发明了十二个生肖的排序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凌晨1点至3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凌晨3点至5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清晨5点至7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上午9点至11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中午11点至午后1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午后1点至3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下午3点至5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称“申猴”。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下午5点至7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傍晚7点至9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夜间9点至11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鹭鹭平安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2。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3。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4。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

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5。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6。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7。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

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8。羊:下午1-3时(即“未时”)。

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9。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10。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11。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

所以戌时属狗。

12。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对应的十二地支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艺海综述


我给你们讲一下,因为十二属相对应十二时辰。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

夜深人静时是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当繁星满天的时候,那就是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所以,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个组合。





流浪诗人齐新光


最初与图腾相关。古代的一些少数民族用十二兽法来纪年,经过长时间 发展,他们的图腾情结与天干地支结合了起来,用来纪时。

到了汉朝,东方朔提出了一个想法,即用十二种动物来代替十二地支, 分别代表十二个月令。东汉时期,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到了十二种动物 的名称。自东汉起,人们开始用十二生肖来纪年。

古代天文学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他们在观测天象 之时,按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时期,确定十二生肖。如此一来,十二 个时辰分别对应一个动物,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中猴、两鸡、戌狗、亥猪。之后,人们将这种纪时之法用于纪年。纪年的生肖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属相了。



那朵莲


地球🌍带着月球🌜🌝🌛围着🌞太阳转一周365天,根据寒暑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共十二个月

月球围着地球转有“朔日”初一;有“望日”十五是阴历一个月29’5天一年共十二个月。

地球自转一周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个属相代替十二个时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