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希望 探访新冠肺炎防疫“第一关”

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希望 探访新冠肺炎防疫“第一关”

刘玉萍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摄影 吴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1月24日,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各大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加强防护。

2月1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的“第一关”——发热门诊。这里是直面疫情的第一道关卡,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希望。

严格区分患者 避免交叉感染

在医院入口,设置了体温监测,发热病人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一律被引导至发热门诊,在这里,这些病人将被严格区分。守在这里的,就是发热门诊主任刘玉萍和她的团队,以及医院各个科室抽调出的医护人员。

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希望 探访新冠肺炎防疫“第一关”

发热门诊诊断区

刘玉萍说,控制传染的首要任务,是区分患者、避免交叉感染。2月1日,在原有的发热门诊的基础上,新增设的发热诊断区(二)和发热患者候诊处(二)正式投入使用。

两个发热门诊分诊区解决了三类病人的诊疗问题。第一类病人,是有发热且有流行病学史的,第二类病人,是有发热但没有流行病学史的,第三类病人是没有发热但有流行病学史的。“将发热患者集中在一个大大区域,能够隔离有流行病学史的可疑病人,同时,筛查有流行病学史但不自知的人群,以及隐瞒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做到在所有环节避免遗漏。”

对于防控的每一个环节,刘玉萍熟记于心。她向我们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医院“防控图”。

所有进入医院的病人必须测体温,如有发烧的患者,追问流行病学史。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被分诊到发热诊断(一)就诊,而没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就在发热诊断区(二)就诊。“这样避免了患者的交叉感染或接触带来的风险。”

守住这里就是守住希望 探访新冠肺炎防疫“第一关”

标准化流程管理 等待确诊时间成“风险期”

刘玉萍介绍,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接受的检查是一致的,血常规、胸片、C反应蛋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于不同检测结果的患者,医院有一套标准化管理流程:对高度疑似的患者进行收治,由感染科二线医生前来会诊,确认高度疑似后,收入隔离病房住院治疗。如果排除疑似,则进入正常急诊或门诊相关科室。

此外,如果发热病人需要紧急处理或输液,等候区还设置了抢救床,由急诊内科的医生协助处理此类急诊患者,“完全不会延误任何一个病人的救治。”

虽然制定了周密、规范的分诊、诊断流程,但医生们在还是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等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通常需要4、5个小时,人多时甚至要等7、8个小时。在接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有患者在等待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擅自离开等候区,“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刘玉萍说,控制传染病继续流行的方式有控制传染源、切段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控制传染源很重要。等候核酸检测的患者中,也许就有新冠肺炎患者,如果在待确诊的过程中擅自离开、接触人群,后果不堪设想。此外,也有一部分隐瞒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因此,刘玉萍呼吁患者,听从医护人员安排,避免发生二次传播。

人性化考量 靠wifi、电视“管”住患者腿

为了能让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留下来,省医院尽量人性化考虑,在两个等候区提供了Wi-Fi、电视和电热炉。“医护人员也会根据患者留下的电话等信息追寻,请患者配合。”

目前,省医院平均每天要接诊约70位发热患者,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仅要筛查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还肩负着保护普通发热患者不被感染的使命。“只有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防护,才能守住这里,守住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