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画家小汉斯·荷尔拜因是如何成为御用画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的国际艺术家?

心有灵犀2019


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致力于肖像创作,并富有独创性,经他的导师伊拉斯谟的引荐为英国宫廷画家。荷尔拜因出生在德国,到过瑞士,意大利,法国,英国,每到一处都留下很多的杰作。


江坤绘画


荷尔拜因1497年10月7日出生在德国的奥格斯堡,他的父亲老汉斯是一名老画家兼绘图员,他还有一个哥哥安布劳希斯,跟他们是同行。

1515年,18岁的荷尔拜因和哥哥一起搬到了巴塞尔市,当时这里是学习和印刷贸易的中心。他们在那里师从巴塞尔当地著名画家汉斯·赫布斯特。俩兄弟在这的工作,便是设计用于印刷的木刻和金属刻。

这一年,他们受传教士兼神学家奥斯瓦尔德·迈科尼乌斯的邀请,在思想家伊拉斯谟著名代表作《愚蠢颂》的页边空白处加上钢笔画。

1517年,汉斯父子俩在卢塞恩接了项目,为一个商人绘制内外部壁画。12月10日,荷尔拜因在街上与一名金匠打架,两个人都被罚了钱。之后,他又去了意大利,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但是之后作品却受到了意大利之旅的影响。

1519年,荷尔拜因搬回了巴塞尔。从此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过他哥哥的消息。历史上也认为在这一年他的哥哥去世了。

同年,荷尔拜因为年轻的学者博尼法斯·阿莫巴赫(Boniface Amerbach)画了肖像画。艺术史学家保罗·甘兹(Paul Ganz)说,阿莫巴赫的画像标志着他风格的进步,尤其是在使用不间断的色彩方面

没过多久,荷尔拜因便在这个城市重新站稳脚跟,经营着一家生意还不错的作坊。他也加入了画家协会,还获得了巴塞尔的国籍。

认识妻子埃尔贝丝的时候,她正在经营着已故丈夫的制革生意,他们的儿子弗朗茨还尚在襁褓中。埃尔贝丝比荷尔拜因年长几岁,但还是深深的吸引着荷尔拜因,他们结婚了,当年,她就为荷尔拜因生了一个儿子菲利普。

1924年,埃尔贝丝的画像出现在德国20马克纸币上

荷尔拜因在巴塞尔的这段时间里创作了很多作品。

在图书设计革命时期,他为著名的出版商约翰·弗罗本(Johann Froben)做插画。木刻作品包括《死亡之舞》、《圣经旧约插图》、《圣经》和马丁·路德《圣经》的扉页。

1523年,荷尔拜因终于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伊拉斯谟(Erasmus)画肖像。伊拉斯谟还要求把画像寄给他在欧洲各地的朋友和崇拜者。这些画的传播,使荷尔拜因成为了一位国际艺术家。

1524年荷尔拜因访问法国,可能也是为了在弗朗西斯一世的宫廷里找工作。

1526年,荷尔拜因决定到英国找工作时,伊拉斯谟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朋友政治家兼学者托马斯·莫尔。他在推荐信里写道:“在这个世界的这一部分,艺术正在冻结,他正在去英国接一些天使的路上。”

当他到达英国后。托马斯·莫尔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任务。之后他回信给伊拉斯谟:“你的画家,我最亲爱的伊拉斯谟,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1526年,荷尔拜因的老主顾雅各布·迈耶(Jakob Meyer)花钱请他为自己绘制的家族祭坛画添加人物和细节。

在第一次访问英国期间,荷尔拜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沃勒姆(William Warham)、巴伐利亚天文学家、数学家尼古拉斯·克拉泽(Nicholas Kratzer)、亨利·吉尔福德爵士和他的妻子玛丽夫人以及安妮·洛弗尔(Anne Lovell)等朝臣等重要人物都做了画像。

1527年5月,“汉斯大师”还为来访的法国大使们描绘了一幅围攻塞罗安的全景。他和克拉策一起设计了一个布满行星标志的天花板,游客们就在下面用餐。简直是一种奇观。

1528年和1531年,荷尔拜因的名望让他短期内购置了两套大房子,一所在巴塞尔,一所在伦敦。他在巴塞尔期间,也为妻子和孩子画了全家福。

1529年4月,巴塞尔由于宗教改革派的出现,成为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荷尔拜因的贵人伊拉斯谟和托马斯·莫尔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荷尔拜因在宗教的立场上模棱两可,因此一方面虽然让贵人失望,但同时也获得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1531年,他在巴塞尔的最后一次任务就是装饰城门上的两个钟面。由于那时候巴塞尔社会动荡,客流量大大减少,他在1532年初决定返回英国。

当荷尔拜因到达英国的时候,也正好赶上那里的政治和宗教环境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那时,亨利八世一心要废除皇后凯瑟琳,迎娶安妮·博林。关于安妮·博林,这里忍不住要说一下她的众所周知的故事。

安妮·博林除了是个时髦精外,音乐,舞蹈样样精通,拿得起绣花针,下得了厨房;她学习法国文化与礼仪,还学习家族谱系、算数、阅读、写作、历史、社交。除了正经技能,还会玩纸牌、下象棋、赌骰子、骑马、打猎、射箭、驯鹰。并且她精通多门语言。

于是她把亨利八世迷得神魂颠倒,废除皇后娶了她,但是没多久又开始始乱终弃,安妮·博林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最终命运悲惨,落得个通奸砍头的结果。

安妮·博林当时支持了很多诗人和画家,其中就有荷尔拜因。

荷尔拜因这次来英国,还为一些路德教的商人作画。商人们住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个由仓库、办公室和住宅组成的综合建筑群,并在这里进行交易。荷尔拜因就在附近的梅登巷(Maiden Lane)租了一套房子,用各种风格描绘了他的客户。

1536年,39岁的荷尔拜因被聘为国王的御用画家。

1537年,荷尔拜因画了他最著名的肖像:英雄式双脚分开站立的亨利八世,不幸的是这幅画在1698年被大火烧毁。

荷尔拜因一直与政府、皇室、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起起伏伏,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回到了巴塞尔领取养老金。

荷尔拜因除了一直供养着妻子和孩子,他在外面还供养着情妇。

1543年10月7日至11月29日期间的某一天,荷尔拜因去世,享年45岁。据说,他是死于黑死病,至今也没人知道他埋在哪里。

1549年,荷尔拜因的妻子埃尔贝丝去世。

影响了他作品的那些人、那些事

最早影响他的人,是他的父亲老汉斯,如果没有父亲带进门,他可能也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会画画。父亲不遗余力的教给了他自己最擅长的宗教画和肖像画,这为荷尔拜因打了很好的基础。

在他去巴塞尔学艺期间,晚期哥特式风格中,那些毫不保留的现实主义和对线条的强调影响了他的一生的创作风格。

在他去意大利的时候,他从意大利人那里学习了单点透视的艺术,以及对古老主题和建筑形式的运用。

第二次在英国逗留期间,他除了跟着当时的大师学习了很多专业技能外,也受亨利八世影响了很多。

在他后期的绘画中较少注意面部的色调,画的笔画也更少。他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确保了每一幅肖像画,无论画得多么稀疏,都能传达出被画者的存在。

艺术史学家保罗•甘兹(Paul Ganz)对他的画发表的见解:“颜料的深釉和珐琅般的光泽是通过金属的、高度抛光的蜡笔打底来实现的,这种打底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修正,就像初稿一样,透过薄薄的一层颜色仍然可见。”

就我个人而言,小汉斯·荷尔拜因是我非常喜欢的肖像画家之一,对他的肖像画,我的喜爱之情超过了拉斐尔。

他笔下的人物,身上的装饰,哪怕身边桌子上的摆件,都透露的不仅仅是他高明的技巧、人物外在的身份、性格,情绪,而是这个人的思想。他的作品也秉承着德国人的严谨和精确,所有的细节都值得推敲。

他的代表中有一幅特别的木刻组画《死神之舞》,共有41幅。英国现代画家约翰·纳许在《世界木刻史》中提到《死神之舞》,在小小的木板上,图画鲜明有力,令人惊叹不已,雕刻技术之美姑且不论,还表示了荷尔拜因对于板片雕刻家的工作具有非常的了解与同情。”

其实这个主题是15世纪前流行的一个主题:死亡舞(the danse macabre),或者叫死神之舞。

荷尔拜因的《死神之舞》,依旧采用了各个阶层的活人与骷髅共舞的场面,但似乎那些代表死亡的骷髅对穷人更友善亲和,对富人则残暴恐惧。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马太福音里的一句话“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荷尔拜因在宗教上的立场虽然不明朗,但是《圣经》对艺术家们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同时,代表死亡的骷髅,也是提醒活着的人,当死亡来临时,那些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留下的灵魂才是各自差异的地方。

最后,想对小汉斯·荷尔拜因大师说,太爱您的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您的专业、细致、严谨和精确,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思想有多强大,就能创造出多么让人感同身受的灵魂。期待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追求的除了外在的丰裕,更能追求内心的丰盈。











Tommy5201314


荷尔拜因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是欧洲最大的矿冶工业和金融业的中心。他主要是向他的父亲老汉斯·荷尔拜因学习绘画,1514年前往瑞士巴塞尔,结识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受到新思想的熏陶,画艺也大有长进,两年后为新当选的巴塞尔市长迈尔夫妇画像,一举成名。在许多肖像画中最成功的是3幅《伊拉斯谟像》 (分别藏于巴塞尔和巴黎)。画中的这位学界泰斗,全神贯注,姿态表情与背景陈设皆饱含安详、冷静与文雅的气氛,画面构图繁而不乱,设色恰到好处,在德国、瑞士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西方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 伊拉斯谟委托他为自己的讽刺作品《愚人颂》绘制插图,他同时还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绘制了插图,他也为巴塞尔市政厅绘制壁画,为教堂和私人住宅设计玻璃镶嵌画和装饰画。1517年应邀到瑞士中部作画,顺道到过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新艺术”。回来后被接纳为巴塞尔画家同业公会会员,和一位皮革商的寡妇结婚,并开了自己的画店。1524年,曾到法国旅行。

1532年定居英国后,主要为王室和宫廷画像,其中虽有佳作,但表现的气氛已较矜持呆板,然而在写实传真方面又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宗教画、版画和书籍插图,也成就卓著。宗教画《索洛图恩的圣母》 《达姆施塔特的圣母》都以所藏城市命名。木刻插图线条流畅,风格洒脱。

汉斯·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肖像创作,并富有独创性。在《大使们》一画中,他着力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吸收了意大利式的肖像技法。显然,画家并未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粉饰他们,而是以直观的、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是,贵族习气的呆板和矜持也给作品带来了僵化的痕迹,这与迎合当时宫庭趣味的"矫饰主义风格"有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画家都擅长画人物肖像,但终生从事肖像画创作,成就盖世者唯有荷尔拜因一人。

在十五六世纪的德国绘画史上,奥格斯堡的荷尔拜因家族占据了重要的一页。被世人熟知的有老汉斯·荷尔拜因与他的两个儿子西格姆德·荷尔拜因、亚姆勃罗塞·荷尔拜因。而西格姆德的儿子就是汉斯·荷尔拜因,正是他光耀了这个家族的才智,也因此被誉为“完美的荷尔拜因”。

荷尔拜因艺术的最大成就是肖像画,画面中的人物表现得精致、结实有力、个性充分,而画家自己的想象和爱憎却完全收敛了。现实性表现得很充分,细节之处处理得精到且有说服力。他19岁时为巴塞尔市长迈尔画的肖像是其成名之作。肖像画着重画了他的市民风貌,在逼真生动之中显露出沉着舒坦的神情。 荷尔拜因在巴塞尔期间,为许多市民画了肖像,杰作叠出,但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他为伊拉斯谟画的3幅肖像,如今分别藏于巴塞尔、巴黎等地。伊拉斯谟既是他思想上的老师,也是他事业上的引导人,因此他笔下的这位学界泰斗令人觉得可亲可敬,荷尔拜因完美地塑造了体现他学者的性格和思想的艺术形象。以现藏巴黎的那幅为例:画中伊拉斯谟侧面而坐、全神贯注于写作,姿态表情与背景陈设皆饱含安详、冷静与文雅的气氛,虽只是一幅侧面半身肖像,但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从荷尔拜因长期为伊拉斯谟写生作画、底稿甚多的情况看,他最后选定伊拉斯谟侧身而坐、垂目凝神的典型姿态是经过长期观察的,而在这极富表现力的姿态上,他对面部皮肤、写字的手部的刻画不仅力求细致,而且近乎于精密,笔调与设色的柔和,衣帽与背景挂毡的色调完美的结合,从而使此画真而不俗,全而不杂,成为西方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在英国

当时发生在瑞士的宗教改革反对教堂悬挂绘画等偶像,因此作为一位艺术家荷尔拜因的处境比较艰难,1526年他转道尼德兰去了伦敦,伊拉斯谟为他向托马斯·莫尔写了一封推荐信,所以荷尔拜因在英国站住了脚,他为亨利八世和他的朝臣们绘制了许多肖像,还曾经为亨利八世设计朝服,并为其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设计墓碑和墓前装饰,不过他为博林画的画像可能在博林被处死后已经被销毁了。他还曾经为亨利八世后来的其他几位妻子画过肖像。亨利八世曾经批评他的肖像画过于美化他的妻子们。1528年,他回到巴塞尔处理一些事务,并承接了几项绘画,第二年继续抛妻离子回到伦敦,再也没有回家。 1543年,他正在为亨利八世画另一幅肖像时,由于感染瘟疫在伦敦去世,年仅48岁,他是在10月7日写下的遗嘱,在遗嘱的11月29日附件上注明他“最近已经逝世”。

荷尔拜因的创作及其成就已成绘画史上的一页。他的晚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在艺术上没有留下继承者。至今,德国、英国、瑞士3个国家都把这位500年前的大师作为本国的画家,因为德国是荷尔拜因的出生地,他在瑞士巴塞尔成名,许多杰作又完成于英国。

荷尔拜因在创作一幅肖像画以前,经常用铅笔描绘衣物、装饰品等细节,有时也用钢笔或垩笔,然后在纸上沿轮廓扎上小孔,铺在画布上,用炭粉将其转移到画布上。在晚年也使用复写纸。他的画作对细节描绘非常详细、真实,甚至于仪器上的刻度、信笺上的文字、桌布上的花纹都描绘的一丝不苟,但整体风格仍然非常统一,人文主义风格非常明显,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经评价他的作品《墓中的基督》:“可以把许多人的信仰夺去。” 他曾经从同为英国王室画家的弗拉芒画家卢卡斯·霍亨布特那里学习画微型画,卢卡斯曾为他画了一幅微型画像,他自己从没有画过自画像。

在写实方面,荷尔拜因的后期作品《吉斯策像》、 《大使像》和《莫莱特像》等,更是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画中的人物与环境的描绘都精细无比,可置于放大镜中审视,而整体上又不失其明快、秀逸的风格。 荷尔拜因的作品《金银匠摩赖特像》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作品。他简洁的素描头像,在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他的用线是在竭力模仿对象,完全排斥了自我想象和情感。

荷尔拜因宗教画的杰作有《索洛图恩的圣母》和《达姆施塔特的圣母》,它们都以所藏城市命名。两幅画都吸收了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构图均衡和谐,圣母形象着重朴实平凡的神态,在文艺复兴的圣母像中独具一格。荷尔拜因还是杰出的版画艺术家,他最成功的版画作品是组画《死神之舞》,共41幅。死神威胁一切阶层的故事反映了群众中流行的宗教思想,有愤世嫉俗之意,木刻线条流畅简约,风格洒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受群众欢迎。

《死神的舞蹈》是荷尔拜因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套木刻组画,在版画史上是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组画共四十一幅,作者在小巧精致的画幅中,生动地刻划了死神伴随着各阶层的人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作者赋予死神以鲜明的性格和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它往往是对有钱人、权贵者表示凶狠,而对穷人、下层劳动人民都是温和善良。这无疑地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在画面上的体现。荷尔拜因的作品细致、完整而富于概括力。他笔下的人物显得十分生动、自然,尽管在方寸的板面上,也表现了作者高度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与出类拔萃的艺术表现力。英国的木刻家,又是木刻史家道格拉斯·布里斯在他的著作《世界木刻史》中,对行尔拜因的木刻作品给以高度评价。英国的另一位现代画家约翰·纳许在介绍《世界木刻史》一书时,也认为《死神的舞蹈》这套木刻组画。“在小小的木板上,图画鲜明有力,令人惊叹不已,雕刻技术之美姑且不论,还表示了荷尔拜因对于板片雕刻家的工作具有非常的了解与同情。”


笔墨飞扬的日子


在十五六世纪的德国绘画史上,奥格斯堡的荷尔拜因家族占据了重要的一页,小汉斯·荷尔拜因是德国画家,那为什么称为小呢,因为他父亲叫汉斯.荷尔拜因,是一名老画家,父亲把自己最擅长的宗教画和肖像画都教给了他,这也是师傅把他领进了门!但后来成为英格兰亨利八世的御用画家,16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这就是他靠自己的努力和经营了!



荷尔拜因最擅长油画和版画,他的画作承继了德国人的严谨和精确认真,画面构图繁而不乱,恰到好处,画作中所有的细节都值得推敲!他是德国人,但成名是在英国,虽说他的人生短暂,只有活了48岁,据说是死于黑死病,他的妻子也是死于此病,否则会留下更多精彩的画作!1523年,小汉斯因为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伊拉斯谟画肖像画而闻名于世!



画作中伊拉斯谟侧身而坐、垂目凝神,这样的姿态极富表现力,面部皮肤,写字手部的刻画细致精密,笔调柔和,色调完美,因为这幅完美的作品,从而使荷尔拜因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国际艺术家!



1536年,荷尔拜因被受聘为国王的御用画家,第二年他为亨利八世画了一张最著名的肖像画,亨利八世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胡子拉碴,身材魁伟,两只手都拿着武器,一看就是一个好斗的英雄!



这幅是荷尔拜因为妻子埃尔贝丝和孩子画的肖像画,妻子面容憔悴,看上去和威名远扬的大画家有点不相配!那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他在外面还养着几个情妇了,是个风流倜傥的画家!



还有最著名的木刻版画《死神之舞》,也称《死神的舞蹈》,共四十一幅,人物线条流畅,生动自然!在小小的木板上,图画鲜明有力,充分发挥了荷尔拜因的雕刻技术,最重要的是突出了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为作者赋予了死神鲜明的性格,对有钱人和权贵表示凶狠,而对下层劳动人民却是善良温柔,而这也是荷尔拜因的良知和伟大所在!


心有灵犀2019


小汉斯.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超现实画风,愤世嫉俗的表现手法,柔和细腻的写实风格,给人心灵以抚慰,如清风拂面,春暖花开,又能激起一丝不平之微波,感叹世事之无常,其反映人性之本质,人生之变化,现实之不公令人惊羡不已。


悟心长乐


他主要是向他的父亲老汉斯·荷尔拜因学习绘画,1514年前往瑞士巴塞尔,结识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受到新思想的熏陶,画艺也大有长进,两年后为新当选的巴塞尔市长迈尔夫妇画像,一举成名。在许多肖像画中最成功的是3幅《伊拉斯谟像》 (分别藏于巴塞尔和巴黎)。画中的这位学界泰斗,全神贯注,姿态表情与背景陈设皆饱含安详、冷静与文雅的气氛,画面构图繁而不乱,设色恰到好处,在德国、瑞士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西方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