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靠十畝地的收入,去哪裡旅遊合適?

農村裡的逍遙


土地是活命的本錢。有了它,你餓不著,不用去打短工長工賺資本家的錢活命。

其次,想富起來,你就得四處掏錢去,無論你是農閒打工,還是自己做個小的生意,總之,你去哪裡旅行得看你賺錢的套路有多深。

無論工人農民都一樣,而工人卻連土地都沒有,他們還正做著為別人理想而奮鬥的無產者呢。


麥熟天


這問題,我有靠譜的回答。前兩天,我與一位65歲的老農,敘了兩小時家常。他說:為什麼人們都不願種地?就拿我家來說,我種地10畝,稻穀收購價1.10元/斤,1000斤/畝,這樣,總收入萬多元。開支得一半,尿素250元/100斤,僅肥料得付出3000元,機械費、農藥,近2000元。僅稻穀淨落近5000元。二季,油菜、黃豆等,除去人工費,淨落2000元。總收入7000來元。送禮、治病,2000元。這樣算下來,打算春節與老伴去武漢玩三天(我市離省會武漢只60公里)。我實話實說了。


關益


我是農村的娃,我瞭解農村的生活,我覺得各地農村除了地域不同、飲食不同、語言不通外,剩下農民身上的善良質譜確都是一樣滴。

先說說我家那的農村吧,我是地道的冰城哈爾濱人,哈爾濱最著名的就是冰雪大世界了,但作為本地人的我雖然引以為豪,實際上冰雪的日子就是伴隨我長大的,時間久了,也就不覺得新鮮了,就說我家的土地吧(地方不一樣,分的地也不一樣,大概跟地方政策有關係),我家裡每口人五畝半土地,我只知道包租出去一畝地是500塊錢,因為家裡的地都是平的地,也就是說地好,不好的土地就是溝溝坑坑的地,也就是不平坦的地,包租出去不到五百,估計四百吧,如果按照十畝地都種玉米算,收成好的話最多一萬多點,爸爸媽媽已經多少年不種地了,這個算法我是從姐姐的地算得,因為姐姐家裡有24畝地,每年種玉米收成好就賣兩萬多塊錢,但絕對超不過25000,所以如果自己種十畝地真的沒多少錢收入,如果不出去打工,想出門旅遊,我覺得挺難的,咱總不能騎車旅遊吧,這樣的話行程太慢,如果冬天出發,弄不好春天都回不來,種地都得晚了,但如果打工在種地,那就不一樣了,家裡種點地的收入夠家裡開銷了,打工掙得錢可以拿出來點去旅遊,可以跟旅遊團走,每年跟團走一次,也用不了多少錢的,所以農民如果出去旅遊,主要看自己的收入如何吧,如果不打工,就指著種地點的收入,我的建議是在自己的家鄉轉悠旅遊吧,畢竟用不了多少錢。



寶寶jiao


農民靠著十畝地的收入可以去旅遊的地方多了去了,遠的到鄰居家的田裡看看人家的莊稼長啥樣,近一點可以圍著鍋臺轉幾圈。不是嗎?樓主你知道十畝地一年能收入多少錢嗎?淨拿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開涮,拿農民的痛苦賺流量。


老趙49113


首先,我不歧視任何人。作為農民,依靠土地的收入來維持生活,這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習慣。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大家都知道,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民單純依靠農業收入,已經不能滿足於日常的生活開銷,尤其是在中國,現有的人多地少的情況下。如果家裡僅有十畝地來維持家庭的收入和開銷的話,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去哪兒旅遊都有一定的困難物價在上漲,消費水平在提高,而產品的利潤被壓榨的越來越少,原本我也是一位農村人,為了擺脫農村的生活現狀,才通過升學的方式進入城市。所以我深知農民的疾苦!想出去旅遊,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這樣的願望是要靠比較強大的物質和經濟基礎來支撐的。因此我想說,如果真的想出去看一看,走一走,首先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在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實現自己的願望也不遲希望你能勤勞刻苦,努力追求,早日實現自己的旅遊夢。


911東北人


現在的十畝地的收入能保本就不錯了,種菜或許有些收入,如果在山裡種包穀,別想有收入,因為有野豬野雞的幫助,能不哭出聲來已屬萬幸了![流淚][流淚]至於拿上種地的收入去旅遊,那是扯犢子,別再給自己臉上帖金了,那是要害苦山裡的大部分莊稼漢的[流淚][流淚][流淚]


WANSHENG156980314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別小看十畝地,人家說十畝地的收入,也沒有說種莊稼,根據你種植或者養殖的情況,收入也可能非常少,如果你搞經濟作物或者養殖,那收入非常可觀。農民也有旅遊的權利。現在的大學生村官隨處可見。根據收入的情況決定去哪裡旅遊。如果收入少,可以近郊遊,或者去一些免費門票的地方旅遊。如果收入高,那就去遠一點的自己喜歡的景點旅遊。走多遠的路,看多少的風景,看你的收入能支撐你去多遠的地方。


果果愛旅行


十畝地建樓房出售後可到新馬泰旅遊,一十畝地下有礦開採可到比上廣深旅遊,十畝地種名貴藥材收穫後可到全國旅遊景點逛一下,十畝地種糧食只能到灶門口旅遊!


一介農夫828224395745


只議題,靠種十畝地去旅遊,這得看你種什麼了,如果在南方種荔枝又或者高價值的靈芝,石斛什麼的,收成好的話可以去很多地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