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是个怎样的人?

明媚402678


  晏婴,字平仲,尊称晏子。春秋(公元前722—481年)晚期齐国莱地夷维人。夷维就是今山东省高密市。晏婴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500年。根据有关资料推算出晏婴大概出生于公元前571年,享年约71岁。

  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群星灿烂。但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原因,我国古代许多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以及他们的著作,被后世冷落了。这种独尊一家的遗误,至今没有绝迹。例如晏婴,他是我国春秋时期诸子中,仅晚于管子百余年,早于孔子约25年,幷与管子齐名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得到了各个诸侯国的尊敬,有《晏子春秋》传世。晏子之学,是当时的显学,晏婴用他的“和而不同”的事君哲学,先后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共约56年,善始善终,使齐国中兴,齐景公时代的齐国,成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君纳谏如流,知错改错一生;晏婴犯颜直谏,纠君之过一生的诸侯国。这是我国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一项政治奇迹。

  司马迁《史记》中有《管晏列传第二》,称赞晏婴是:“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则衡命。以此三项显名于各诸侯。”意思是说:第一,晏婴是节俭力行,吃的是粗粮淡饭,穿的是粗布衣,妻子不穿丝帛。第二,晏婴上朝,有机会向国君进言时,就犯颜直谏,直言直说;没有机会进言时,就正直而行,不信邪,为百官表率,身教重于言教。第三,国君遵礼守法,正道而行,就拥护,就按国君的命令努力工作,国君如果无道,胡作非为,对国君的命令,就要权衡利弊,坚决抵制和反对了,绝不与国君同邪。司马迁还说:“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意思是说,晏婴当朝即能面君时,能犯颜直谏,直言直说,纠君之过;不当朝即不能面君时,也正直不阿,努力工作,弥补因国君过失所造成的损失。就是这样一位古代少见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司马迁说,假如晏婴还活在世上,他愿为晏子扬鞭赶车,也会感到欣然自得。但就是这位司马迁十分崇敬的晏子,却被后世冷落了。有的“国学”研究者,至今仍不能摆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束缚,把晏子等排除在了“诸子百家”之外,也就是把晏婴抛在了中国文化之外,把中国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不能不说这是发扬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历程中,出现的偏颇和缺失。

晏婴的思想意境深远,精辟常青,发聋振聩,足以惊世;读了足以催人奋进,用以治国,就是以民为本,可使国富兵强,政通人和;用于修身养性,就是大公无私,可使人一心为国为民,成为德高望重的君子,国家的栋梁。



枯野寻梦668


大家好,我是读史如品茶,欢迎大家听我解答《晏婴是个怎样的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去世,晏婴接替晏弱成为齐国的上大夫。总的来说,晏婴是一个正直、忠诚、勇敢、智商高、情商高、恪尽职守、敢于进谏、有远见、知足、不贪婪、守本分、事事替他人着想、一心为民,心系百姓的人。综合来说,是个完美的人。通过以下几个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晏婴的这些优秀品质。

齐庄公三年(公元前551年),晋国的官员栾盈投奔齐国。但是此前,齐国已经与晋国结盟,因此齐国把栾盈囚禁了起来。晏婴遂以“失信不立”之语劝说齐庄公,庄公不纳谏。事后,这个故事说明晏婴能够勇于劝谏君王,是个正直、恪尽职守的人。

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不听晏婴的劝谏,执意攻打晋国,结果齐军在撤退时被晋军追击,齐国的晏牦被晋军俘虏。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有远见的人。

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齐庄公为被崔杼杀害,晏婴听说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都城吊唁庄公。崔杼的手下准备杀掉晏婴,崔杼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我能得到民心。”紧接着,崔杼立齐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即齐景公。齐景公即位后,让崔杼当右相,庆封当左相。因为晏婴不愿意效忠他们,于是庆封想杀了晏婴,崔杼说:“他是忠臣,放过他。”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忠诚、勇敢的人。

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庆封的势力被从齐国清除出去,齐景公封给晏婴邶殿和它沿边上六十个城邑,晏子不接受。大家因此而十分佩服晏婴的品德。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知足、不贪婪的人。

齐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齐景公派晏婴向晋国请求嫁女去做继室,在晏子出使晋国之前,齐景公提出要翻新和扩建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绝了。等到晏子回国时,住宅已翻新完成了。晏子拜谢完齐景公以后,就拆毁了它,重新修建邻居的房屋,都像原来的一样,随即让原来的住户返回来住。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有本分、事事替他人着想的人。

齐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楚王感到惭愧,厚礼把晏子送回齐国。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智商、情商都极高的人。

齐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因为天空出现彗星而担忧,因此晏子趁机进谏让景公减轻税负徭役。这个故事说明晏婴是个一心为民,心系百姓的人。



读史如品茶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子!晏子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用“有趣”来形容这个人。晏子应该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又一个相当出名的宰相。只不过似乎管仲的名声比晏子大多了,但晏子是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三朝元老,他的功劳有目共睹。

晏子,字仲谥平,原名晏婴,由此可见晏子就是晏婴。他出生在山东的高密,是齐国的大夫,他当时的老板是齐灵公,晏子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手段出名,应该说是战国时期相当有名的一位外交家,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那么,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司马迁曾经说过要是他和晏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宁愿给他牵马,可见在司马迁的眼中晏子是个十分优秀的政治家,而孔子也曾说过:“善与人交。”说的大概就是晏子这种人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晏子一定有着出色的辩才,要不然他又是怎么成为优秀的外交家的呢?晏子是个很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晏子都会恭敬地对待,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是孔子相当佩服他的一点。而后人敬佩晏子的高尚的品格,还为他专门撰写了一部短篇言行集《晏子春秋》,这部书主要记录的就是晏子的言行,记录了有关晏子的生平事迹和故事,可以说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与他人打交道的书籍。由此,可见晏子的待人处事之道。

晏子的善辩还体现在他运用语言的智慧上面。他侍奉齐景公的时候,齐景公十分喜爱捕鸟玩,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鸟儿,很是喜欢就让烛邹替自己好好养起来,这个叫烛邹的在历史上并没有具体的介绍,应该是齐景公手下的一名侍从。烛邹小心饲养着,精心呵护,但是很不幸,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鸟儿就飞走了。齐景公很生气,就把烛邹给抓来,要治他得罪。这个时候,晏子站出来了,他对大王说:“大王要治他得罪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待我问罪之后,再交由大王定夺。”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问烛邹:“烛邹你犯了死罪你可知罪?第一个罪就是,因为你的粗心让大王喜爱的鸟儿飞走了;第二,因为你连大王的鸟儿都看不住,大王要为一只鸟而杀人;第三,如果这件事被其他国家的知道了,大家都会说大王是个昏君,竟为了一直鸟儿杀了一个人,从而就看不起我们齐国,这就是大王要杀你的原因。”说完后晏子请示齐景公要求动手,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话,便放了烛邹

晏子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在骂烛邹,实际上通过这三条罪状,暗中指责了齐景公为了一只鸟竟然牺牲掉一个人的性命的荒谬的举动。指桑骂槐,让人感叹他智慧的同时,又惊叹于他自如运用语言的魅力。


历史的影子


晏婴就是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非常重要,载入史册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老家在现在山东的莱州。但是他的机智和才干弥补了外貌都不足,所以我们作为现代人更是不能以貌取人。他能言善辩,辅佐齐灵公,对外坚持原则,捍卫齐国的国威。曾有记载,楚王曾经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的外貌,言语嘲弄,后面一次直指“齐国人如何如何没有出息”,这个时候,晏子正气凛然,机智灵活,使得楚王最后赔礼道歉。所以说晏子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一代伟人!


菜墩墩


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1],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2] 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婴去世。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


九寸尺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

  从司马迁所著《史记.晏子列传》不难看出,晏子身为楚国大夫,从出使齐国时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勇敢、善辩的人,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无不包含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因此,晏子被誉为爱国外交家也不为过。

  下面是他出使唤楚国舌战群雄的白话故事。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

  后来,晏子又与楚灵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话!



晏婴是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跪射俑


晏子使楚》众所周知,身为春秋战国后期齐国国相的他,因为聪敏过人,善于辞令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诸侯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屈指可数,巧言善辩的他赢得楚王的尊重……总结而言他是一个爱国主义的人具有和崇高奉献精神的人


游戏解说风痕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和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他的一声基本上都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他忠诚,聪慧过人,司马迁的《史记》还将他和齐国的另外一位宰相一起写入书中,并且对两个人有些不同的评价,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载入史册的人物,要么是名垂千史,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能流芳百世的人,要么是遗臭万年的人,很显然,晏婴是前者。

《晏子使楚》众所周知,身为春秋战国后期齐国国相的他,因为聪敏过人,善于辞令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诸侯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屈指可数,巧言善辩的他赢得楚王的尊重……





杂学库


《晏子使楚》,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有胆有识的人,他面对侮辱,不急不躁,以巧妙的方式和惊人的智慧给予其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里,前两次厨房针对燕子身上的缺陷,也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无理的挑衅和嘲弄,面对这种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义凌然机智反击第三次楚王直指其国晏子镇定自若巧妙类比,使楚王自取其辱。[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