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用戶105381250680


當然不對!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很有些良知的人,對老百姓的命運給予了最大的同情。但仔細想想,這話不但不對,甚至可以說,一點道理都沒有。

且不說新時代下,老百姓的小日子越過越滋潤。即便是古代,可以說每一個朝代的興起,老百姓都可以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當然,幾乎是每一個朝代的滅亡,老百姓的災難也就來了。翻開歷史,不難發現,作為新政權的建立者,為了獲得民心,為了鞏固統治,大都會施行一些對老百姓有益的政策。這是歷史事實,不容否認,也不必否認。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古代,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因為怕老百姓造反,對待老百姓的政策都很嚴厲。

老陳說的對吧?


禮泉老陳


這句話是至理名言,相當的有道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說的就是無論朝代怎麼更替,怎麼變化,世間最苦的人,就是最底層的百姓。

這個不是誰隨便說的一句話,而是經過了歷朝歷代的經驗總結出來的。

舉例來說

古代戰爭時期,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天下大亂,十不存一,任何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即便是有可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他們為了爭權奪利,為了自個能夠擁有更多的地盤和權力,無數的士兵死去,無數的百姓遭殃。

這樣的戰亂年代,百姓能有好生活?

即便是太平盛世,日子過得安穩了,百姓依然是過得很苦的,除了沒有戰亂,沒有顛沛流離以外。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顛沛流離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同樣就是發生在太平年間。

遠的我們不說,就來說說現在,幾千年來少有的太平盛世,所有人吃飽穿暖,沒事了還有很多娛樂活動。

但是底層的百姓生活不苦嗎?答案是一樣很苦的。

因為同樣他們面臨著很多的壓力,當然,不再是為吃的發愁了,這個苦已經轉換了。

轉換成了車子、房子、甚至是娶個媳婦。現在無數的農村人,看似日子紅火,其實都是驢糞蛋子表面光,內心其實壓力很大,日子過得也很艱苦。

為了一個房子,一家三代人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好不容易買了房子,欠了一屁股債,還有幾十年的房貸。

因為買了房子,家裡花的一乾二淨不說,又失去了村裡貧困戶的資格。反而很多沒有買房的人,手裡攥著大把的錢,卻還吃著國家的貧困戶的錢。

難道買房的人都有錢嗎?非也!很多時候是不買不行啊,為此欠了債不說,還半輩子房貸不說,還得讓村裡那些吃著國家貧困戶錢的人說著某某家有錢,城裡買房了。其實,真實的情況恰恰是相反的。



現在,看似日子好過了,其實很多人的日子都看不到頭,沒有什麼希望,一樣的非常之苦。

以前的人為了一口吃的活著,只要能夠吃飽飯其他的都不重要。

現在反而吃飽了,日子卻過得更加的緊張了。

百姓苦,亂世當兵打仗,拿命為頂層的人換來好生活。盛世捐錢納糧,地裡的收成大多被充了公糧,為頂層的人吃得更好,最後自已卻什麼保障也沒有。

不管世間怎麼變化,最苦的永遠是老百姓。


觀復一鑑


有道理,所以不要盲目地聽別人說如何如何全心全意地為你服務。聽聽就行,千萬別當真。


紅塵飄落的一片落葉


每次顛覆舊朝代都會畫一副(海市蜃樓)來忽悠老百姓心甘情願的去做炮灰來達到他們顛覆舊朝讓自己成為剝削階級的目的。


BSM清心


政客為的是改朝換代,受苦受難者自然是老百姓,老百姓就像他們腳下的螞蟻,誰會在乎你的生老病死?利用老百姓效力時會給一點甜頭,如果犧牲老百姓能維持皇權做為代價時,老百姓註定是萬劫不復。歷朝歷代都是如此!


觀與評


社會結構就是一個金字塔,每一個人處在金字塔的各個位置上。不管那個朝代,都是處在頂層的人掌握著更大的權利,更多的資源分配。處在底層的老百姓,是數量龐大的群體,他們是金字塔穩定的基石。只有國強民富,這個朝代才會久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上下一條心,老百姓雖然苦點,但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火神廟的強哥


有道理老百姓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奴立,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人吃人的社會!


地主大叔743


永遠是農民


太陽哥999608888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可能有的人會說“興,百姓苦!衰,百姓苦!”因此,不管朝代怎樣更替,最受苦受罪的永遠都是老百姓,而且任何時候都逃不出這種宿命!因為,歷史只為統治階級的歷史,歷史和百姓永遠不沾邊,是兩條永遠沒有交叉點的平行線。

但是,你可曾聽說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這句話又該如何解釋呢?我們不能被某些有害的“雞湯”灌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以;也不能只聽信別人的觀點;更不應該將認知、判斷停留在“夢”中。在紅旗下長大的我們,曾經高唱“東方紅,太陽昇”,如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還踐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座右銘,始終如一的將“為人民服務”放在心中,還要知道“天下是公”,懂得什麼是“大愛無疆”,不僅要學會滴水入海,還知道大道無疆的道理。

想當初,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又是為了什麼?毛主席領導我們建立了新中國不就是為了我們的勞苦大眾嗎?不就是為了老百姓謀幸福嗎?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活的更好嗎?我們怎麼可以如此認為呢?有什麼理由有這種消極的想法?又有什麼資格如此悲觀呢?

現如今,我國正在掃黑除惡,反腐倡廉正在進行中,為了人民共同富裕,正走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路上,雖然任務還很重,道路也許還會又坎坷,但我們唯有加油、加油再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終極理想,而要真正實現這美好的願望,就必須要建設好我國科學的社會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造福百姓。如今“中國夢”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所以我們說,“中國夢,百姓的夢”,而這個夢也必將實現。

“興,百姓苦!衰,百姓苦!”這句話也許在封建社會還有一定道理,但是在現代社會,這就是一句沒頭沒腦,毫無道理的話。


大史官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譴責元朝6700萬殺戮為何能善終?

元朝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曾寫過一篇非常有名的詩詞《山坡羊潼關懷古》,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話便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古今爭論不休,可以確定一點是,元朝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讓張養浩吃官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王朝興旺都是百姓吃苦?

我們在語文課本上看到的解釋是"如果天下安定,統治階級定要大興建設,勞民傷財,百姓不好過,如果國家滅亡,災難四起。戰禍不斷,百姓也會受苦。"

這個解釋,看起來對,但恐怕沒有說到真正的根子上去。

張養浩這段話,是在四戰之地潼關寫的,自然要講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害。所以,所謂的戰爭,才是讓百姓苦的主要原因。

潼關以西,是秦朝和漢朝、隋朝和唐朝四個王朝的龍興之地。秦始皇從這裡出發,滅六國統一華夏,建立秦王朝;劉邦從這裡出發,滅項羽、絞殺異姓王,建立建立大漢王朝;北周和隋從這裡出發,完成300多年統一中國的夢想;唐朝也從這裡出發,削平十八路諸侯七十二路草寇。

潼關,是古代多個封建王朝的興起之路,代表了王朝興起階段的統一戰爭。這一場統一戰爭中,必然伴隨著經常性屠城、普遍性的戰亂饑荒和瘟疫。這,是中國王超興起過程中給人民帶來的可怕傷害。

潼關以東,恰恰也是一個王朝衰敗的縮影。

秦朝末年,崤山以東的軍民紛紛起義、六國紛紛建國,起來反抗秦朝,反秦軍先後三次西征,潼關所在的豫西走廊,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漢朝末年,黃巾軍36路起義軍、反對董卓的18路聯軍,都起來反抗東漢王朝。虎牢關戰役、洛陽兩次大火,老百姓沒有死於戰亂,也會死於軍閥的殘酷屠殺。

隋朝末年,潼關以西戰亂頻繁,李密的瓦崗軍、王世充的洛陽、竇建德的河北、宇文化及的東南,都在潼關之外打成一團,山東戶口減半,只有陝西關中一帶比較和平。

唐朝中後期,潼關以西更是成了百姓的噩夢之地,先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亂,後有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再後又有河北軍閥割據,長安四次陷落,朝廷九次逃亡。

王朝興起時的統一戰爭,或者王朝衰敗時的農民起義戰爭,都是老百姓的噩夢。這一點,在張養浩的元朝,更為明顯。

蒙古帝國的興起過程中,保守估計直接死於戰爭的有2億人,而中國戰場則有6700萬人。元朝或蒙古軍隊,每到一地必然要進行屠城,甚至很多蒙古貴族要求殺光漢人,把農耕區變成遊牧區。

據統計,金朝末年有人口4500萬,而元朝統一戰爭完成後,只剩下了不到700萬。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崖山戰役後,原南宋統治地區僅剩下930萬戶,以一戶5人計算,有2400萬人死於元宋戰爭。

張養浩寫這首詩時,正在元朝失去忽必烈這個主心骨,不停內訌的階段,處在從興起到衰落的轉折期。張養浩寫的這首詩,既表達了對元朝興起時6700萬的殺戮譴責,也表達了元朝衰落時將要造成更可怕的戰爭傷害。

可是,張養浩居然沒有遭遇文字獄,死後還得到了"文忠"的諡號。古代封建王朝中,文忠的諡號僅次於文正,可見張養浩在元朝統治者那裡,是一個大大的"忠臣"。

很多人說,這說明元王朝的統治者很"寬容",其實真相可能是,他們沒有讀懂,他們不知道怎樣調教這些知識分子。如清朝那樣用130多年大興文字獄,儒家知識分子被調教成只會跪舔的犬儒,饑荒不斷戰亂不斷的康雍乾三朝,居然成了盛世。這才是清朝統治中國268年的真正奧妙所在!

如果清朝如元朝那樣允許寬容知識分子,說不定中國近代化不會有那麼多淚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