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商鞅的“馭民五術”?

用戶91854301269


戰國時期的商鞅在《商君書》中提到了他的馭民五術,分別是:壹、弱、疲、辱、貧。



這五個字在文言文中全是動詞,因此馭民五術可以說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

一般來說,文言文都過於簡潔。單單從字面上來看,“弱”,“疲”,“辱”,“貧”都不是什麼好詞。

似乎將平民百姓作為權力者的對立面,並且對其進行壓制。雖然這樣說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有些不夠民主,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如此。

為了更好的評價商鞅的馭民五術,接下來我們將仔細理解這五術的具體意思。

第一,壹民。直譯即為使百姓統一,是有關權利的統一思想。

比如,都說現在的世界主題為和平與發展,要想能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社會穩定,世界和平。


同理,君主制下的社會就必須保證平民百姓的和諧統一。如若百姓內部出現矛盾,那完了,今天一部分人去打另外一部分人,明天,被打的這波人又回去報仇。

長此以往,說不定地也沒人種地了,雞牛羊也沒人養了,這樣的國家怎麼能發展起來。因此一統天下,穩定民心確實是重要的。

第二,弱民,目的是使國強民弱。眾所周知,古代王朝更迭大多是強者不滿繼而揭竿而起,經過諸多鬥爭,最後勝者為王。

而許多反抗者在翻身為主後通常最忌諱的就是身邊那些比他優秀的人,因此歷史上總會出現開國功臣被殺或者不受重用的例子。

再者,通常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君主才是這天下的老大,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

“受百姓愛戴”這個美譽可不是誰都能擔得起的,君王不是傻子,為了得到百姓的擁護,自然不會允許任何人有資格和他一樣受百姓喜歡。


國強民弱,為的就是讓百姓沒有武力與統治者抗衡,也沒有除了君王以外的其他能夠領導百姓的人存在。

第三,疲民。很簡單,“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在那個年代還是很吃香的,因此統治者必然會忌諱百姓拉幫結派,形成群體力量。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統治者會想出許多點子,“疲民”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讓他們沒有空去想這些抱團的事,上面會主動給老百姓找事做,讓他們疲於奔命,沒有心思想別的東西。或許換一個角度想,古代的徵兵和徭役在某些方面也有這種作用。

第四,辱民。這一點更加厲害,很明顯已經不滿足於外在的打擊,而是精神領域的全方位碾壓。

事實上這一點存在於古代有關地位等級的各項禮儀規範中。由於尊卑等級觀念的存在,地位卑下者遇見地位尊貴的人總是會百般貶低自己抬高對方,甚至認為自己的性命遠不如尊貴者一笑一怒重要。


因此古裝大戲中總會出現這樣一幕,主子在生氣,下人跪在地上磕頭,說:“要打要殺全憑主子決定,只希望您不要動怒傷了貴體”。

真真是全方位打壓奴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一來,無權無勢無地位的百姓自然只會毫無怨言地被使喚。

第五,貧民。這個方法可夠狠的,只確保百姓能夠滿足生活之必需,不被餓死就行了。人窮志短,如果連吃的住的都沒辦法解決還怎麼想其他的事情。

百姓貧窮,帝王富有,由於百姓被馴服得幾乎承認了自己低下的地位,因此這樣巨大的貧富差距更多的只會讓百姓對君主表露忠心,祈求賞賜。

君王得到了擁護,百姓得到了賞賜,雙方心安理得並努力保持這個狀態,除非有人打破這個平衡,否則這個情況必然會一直延續。

老早的時候孔子就說過,“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用水中的船來比作君主,載船的水比喻老百姓真的是再恰當不過了。船固然能夠凌駕於水面之上,藉著風力和水的浮力揚帆起航,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但是終究不能沒有水的浮力的支持。

商鞅的馭民五術十分準確的抓住了百姓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為了鞏固統治,君王勢必要牢牢抓住民心。百姓對於君王正如載舟之水,而君王自然也是成也“百姓”,敗也“百姓”。


史之策


商鞅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惡棍之一!商鞅編著的《商君書》,是天下第一禁書,只有歷代君王才能閱讀,並教授太子。其中的馭民五術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壹民:統一思想;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辱民:無自尊自信;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在恐懼中;

貧民: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餘財,人窮志短;

五者若都不靈,殺之!


大陸大陸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商鞅的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壹民:統一民眾思想,換句話說,奴役民眾的思想,讓民眾心甘情願為皇帝驅使。

弱民:好理解,強大了不好控制,弱化你的力量,不僅能更好的控制你,還能讓你離不開我,主動依附我。

疲民:讓你天天腳不沾地,忙活完自己的事就去忙我的事,讓你沒工夫想其它事。

辱民:徹底打掉你的自尊心,沒了自尊,就沒有反抗的心思,讓你終日被恐懼籠罩,提心吊膽,打壓你的膽氣,你就更不敢反抗我了。

貧民:中國古代歷來造反起事的都是吃飽了沒事幹,比如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明朝靖難之役,都屬於諸侯王吃飽了沒事幹瞎琢磨搞的事,又比如秦末農民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軍,唐末黃巢,元末紅巾軍,明末李自成。都是屬於老百姓被逼的活不下去了,吃口飯都成奢望了。



所以不能讓你太富,有錢瞭解決了吃穿,就容易動歪心思。也不能讓你一口飯吃不上。就得讓你每天為吃喝忙碌有活下去的希望,但僅僅是活下去。

商君的馭民五術,基本貫徹了整個封建時期,是整個封建時期的馭民寶典。但是為什麼封建時期頻繁爆發農民起義,恰恰也是因為這馭民五術。忍無可忍就無緒再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當被壓迫到一無所有的時候,剩下的唯一一跳路就是拼命了。


守仁讀仁


商鞅馭民五術。是穩定獨裁政權的有利工具。但與現代世界文明,追求民主,自由,人權,是背道而馳的。


毛孑4


商殃的馭民五術,與蠕狗們的三六九等,都是歷朝君王的左右手!是民主,法制,平等的阻力。是伸向華夏人民的黑手。在世界人權,民主極度廣泛的世界裡,還有那些妖孽在暗中操控,鼓吹,實在是華夏民眾實實在在的悲劇!強國只有富民,藏富於民,把整個國家的財富,只藏在極少數者手裡,是何等的諷刺?


古醫探秘


商鞅的弱民術就是要將民眾改造成貧窮、懦弱、愚昧和毫無尊嚴的奴隸,他要從政治、經濟、教育和人格上全面剝奪民眾的自由和權利。

首先來看他的壹民術,商鞅通過政策手段將所有人改造成耕戰之民,將所有人的思想統一為流氓模式,人為地將社會改造為叢林世界。

再來看愚民術,商鞅認為只要不讓民眾讀書,他們就不會講仁義道德,更不會有信仰,當然也不會理解老子的無為而治了,讓他們只相信暴力和拳頭才能解決問題。

再來看貧民術,商鞅認為只有國家壟斷一切社會資源,民眾才會聽話,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有飯吃,所以國家要用苛捐雜稅將民眾掠奪一空,最好連隔宿之糧都沒有,這樣他們就不得不做奴才了。

再來看疲民術,商鞅不讓任何人有安全感,他通過各種運動將富人變窮,讓窮人變富,反覆折騰,讓所有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如此,民眾就不得不仰權力的鼻息了。

最後來看辱民術,商鞅認為民辱,則貴爵,他設計各種肉刑,讓犯法者帶有明顯的特徵,其目的不是為了懲罰犯罪者,而是要製造恐怖氣芬,讓所有人都畏懼權力,如此,民眾就會越來越懦弱。

商鞅的思想一直是專制者統治民眾的利器,這就是清末的民眾為什麼既愚昧,軟弱,貧窮,又毫無尊嚴的原因。阿Q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專制者改造而成的。


沉醉的文人


其實就是法西斯專制,咱中國傳統的知識份子很奇葩,他們以能夠輔佐一個君王成就一番霸業為夢寐以求的理想,他們不惜自己身披枷鎖屈膝跪地,不惜對天下萬民敲骨吸髓荼毒生靈,可悲的是中國曆來都不缺這樣甘為君王犬奴作法自斃的人才!


高高不可沉默


商鞅最後被車裂而亡,商鞅馭民五術,說白了就是把老百姓當傻瓜和奴隸!愚弄老百姓,越是把商鞅五術發揮好朝代,統治者就越是心虛的!在過去信息不對稱,商鞅五術可能有用,把百姓所有東西都掠奪了,讓其做順民和奴隸!但是百姓就落了一條命的時候,就只能拼命,縱觀歷史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太平天國等等!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說,衣食不飽的民眾無法教化!過去統治者嚴厲酷刑,甚至誅滅十族都沒有擋住歷史的進程!失去民心的統治者覆滅是早晚的事!縱觀世界越是民主的國家地區,其科學經濟越發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鯉小龍


奴民五術一直在用,所以不斷的亡國,百姓對前朝只有痛恨,所以從古到今從沒有一個亡國後還能翻身的!


淨世尊者


《商君書》中記載,馭民五術

①統一思想

②國強民弱,弱民

③疲民

④辱民

⑤貧民

若5條都沒效果,就是殺民。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治國精英運用智慧手段,引導國民思想,增加治國凝聚力,向心力國家才能強大。商鞅變法也是處於歷史轉折期,群雄逐鹿,受六國思想教化,國民沒有統一思想,一盤散沙,商鞅從大局出發統一思想是政治智慧,無論什麼時代都需要統一國民思想,國家才能強大。

致於說疲民,貧民把財富聚集到國家手中,從宏觀上統一分配,現在來看似乎手段強暴些,當時秦國並不強大,國庫空虛,國家如何征戰?從大局來講是對的。事實上商鞅變法後讓秦國強大了,他的變法是對的,國家不強大,處於戰亂中的百姓在鐵蹄下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任何時代,國家都需要有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促進社會的發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治者智慧越來越民主,越來越先進,才能適合時代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