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过年为什么必须要煎一条鱼,就算不吃也要煎一条?

祈福2028


做一条鱼的意思是,就是盼望来年,生活富余美好的愿望,希望年年有余,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小康社会定实现。





丁占爱


我先说我在深圳过年的情况。

我爱人老家是广西人,我是安徽人,但在深圳过年的话,每年都要买一条一斤左右一条鱼,除夕那天煎好。当然取“处处有鱼(余)”吉庆之意。这个规矩是从我爱人广西带来的,深圳的本地人好像也有这样的习俗。

因为深圳是移民城市,其他家庭若不是本地人,那就要看移民的人的老家风俗了。

比如我们老家安徽阜阳市的阜南,过年要卖一条大鱼,要切成一段一段的,用淀份和鸡蛋混在一起,加上配料,然后用油炸,过年的时候烩上一碗算是一道菜。

无论是煎也好,炸也好,都可以上供或者祭拜的。

在深圳,还有一个风俗,除夕那天要把连根的生菜、蒜苗、芹菜三者用一根红绳绑在一起,放到供桌上,表示新年生生猛猛,有朝气。


佛学漫话


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成了一个习俗,从我记事起,我们从过小年起,小年那天,接祖先回家过年时,祭品中必须要有一条完整的鱼,一是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三十吃年饭时也要一条完整的鱼,这个鱼直到团年甚至一直到正月十五,这其间必须保好完美。若要吃只能过了十五后再吃。当然这是以前的习俗,那时生活困苦,现在虽然吃年饭时,必须要有一条全鱼,但只要祭拜祖先后,就可以吃了,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富裕了,随时可以再去买一条鱼来祭祀或吃。这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梅1903


这个别习俗,我在山上开民宿餐厅,每到过年过节村民都会到我店里订酒席,酒席菜与我店里平时的菜品不太同。首先酒席有四个不变的菜:红烧肉,红烧鱼(与煎鱼一样),鸡汤,白豆腐,这三个菜只要是村民家办酒必须有的。为什么这三菜一汤必须有呢?我问过村民,村民说:红烧肉代表红红火火,鱼代表年年有余,香葱豆腐代表青青白白做人,鸡汤就没说什么意思?总之各地方我酒席习俗不同,没有为什么,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年青人已经不太了解自己家乡的酒席习俗了。


胡余膳坊


一些地方过年为什么必须要煎一条鱼,就算不吃也要煎一条鱼?

年前,煎烧一条鱼是取意:年年有鱼(余)。年年有鱼,即是“年年有余”的谐音。

煎的这条鱼,一般选择较大的一条鱼。这条鱼一般要在农历腊月最后1天的除夕,煎好烧好。

“讲究的人家”同猪肉、鸡合称三大件(肉类贡品)放在贡桌上祭祖。

一般人家都会在客厅(堂屋)餐桌上,放上一条红烧鱼。一家人围做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时,这条鱼始终是不吃的。因“鱼”谐音“余”,如果把“鱼”吃了,家里就没有鱼(余)了。这条鱼不但不吃,还会摆上几天。在没冰箱的年代,也下用担心鱼会摆坏了。毕竟过年时,天气较冷,只要是摆不坏,人家都会多摆几天。据说,有些地区风俗要摆过小年,才可食用。

鱼,在中国传统吉祥祈福中,最具代表性。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年画:画中湖塘中有莲花和莲藕,在塘边有个白胖胖小孩,怀中抱着一条大鱼。这条大鱼大的要超过小孩的身体。这幅画即取意为“莲连有鱼”。又代表着人们追求美好而富足生活,年年都是五谷顺成,五谷丰登,有多余的财富而大富大贵。

据相关书籍记载,唐宋以来,显贵达官,为显示自己富足,地位崇高,用黄金打造信符称“鱼符”,随身佩戴,以明贵贱。同时也在喻意自已在官场“如鱼得水”,呼风换雨。

“鱼”与“余”谐音,象征:因“余”而富有富足,因“余”而无限拓展人的想象寓意,约定俗成。

所以“鱼”通余,即有象征意,又有引伸意。用来表述和比喻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祈福和祝愿,并心想事成。





沿流溯源


鱼谐音余,有鱼即有余。是一种心理暗示,图个好意头,寄于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还有地方,还在桌上摆上一盘雕刻的鱼,这条鱼不会没有也不会被吃掉,这样等于年年有鱼了。不过这种谐音也有例外,并不是各地通用的,因为有些地区鱼余并不同音。比如我老家方言是鱼牛同音的,连本地人也觉十分有趣。不过这不影响人们对美味鱼的喜好,清蒸、红烧样样皆可。



客语文字


地球有“三山六水一份田”一说,由于水域面积广大,生活在水中的鱼类特别多,所以鱼就上了人类的餐桌。宴请宾朋,无鱼不成席。清蒸、红烧、水煮、煎炸……吃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鱼这个古老的物种,起源早于人类,不然“渔猎”一词就无从谈起。姜子牙渭水直钩钓鱼,范仲淹“但爱鲈鱼美”,当代伟人毛泽东“又食武昌鱼”,都是人类食鱼的有名例证!

生日喜庆,逢年过节,肉嫩味鲜的鱼自然成了人类的美味佳肴。大年三十,红烧或油炸一条全鱼,这条在餐桌上从三十摆到正月十五的全鱼就叫做“烧纸鱼”。

烧纸鱼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把一条鱼洗净,除去闪脏,用盐腌上几个小时,待入味后,油煎油炸,熟了就行。装入盘中,无需任何佐料,摆到桌上就成了。

烧纸鱼的吃法大有讲究:平时只是招待客人的一种摆设,故每家每户准备一条就行。客人来了,喝酒吃饭,只吃其它的菜,这条鱼即使没有菜吃也不会动。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主人家才会配以佐料,把这条鱼下锅重新烹饪,端到桌上把它吃掉,烧纸鱼的历史使命才正式完成!

至于烧纸鱼的历史成因己无从考察,究竟缘何而起而约定俗成?大概是出于“年年有余(鱼)”这个词语罢!





清川流梦


一些地方过年为什么要煎一条鱼?可能不是一些地方,我估计在全国过年都会准备一条鱼,或煎,或炒,或蒸,或煮,热腾腾端上歺桌,先祭祖宗,图个吉利,预兆年年有余!

在我们那里,不但要准备一条鱼。而且这条鱼都有讲究——必须是有鳞片的鱼,象鳙鱼,鲢鱼之类没鳞的都不行,要草鱼,鲤鱼有鳞的才可以。这里面也是谐音‘有能(鳞)有志(翅)’。

我们一般平时都喜欢奉承,图个吉利。何况新年伊始?既是一盘好菜,又是美好祝愿。何乐而不为呢!


山中醉翁


过年吃鱼是图个吉利彩头,“年年有鱼(余)”嘛。据老辈人讲,过去秦晋陕甘西部地区过去有些人家因远离江河湖海无鱼,过年时弄个木头刻一条鱼油煎后祭祖摆供,代替‘三牲',未知真假?


老墨樵


鱼是“余”的谐音,取个好兆,图个吉利,年年有余的意思。

就像家家户户门上的红对联,有老人总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做生意的总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粮仓上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我们这里也有这个风俗。鱼是除夕就烧好的,告诉孩子暂时不要吃,过了大年初一才可开以动筷开碗。

但也一般是有点年纪才有这些讲究,或者乡下讲究反而多些。年轻人就没这么多忌讳了。而且现在春节三姑六舅请客,都事先预约在酒店里。鱼这道菜,肯定会有的,但不可能原封不动吧。

我估计这些习俗,就像舞狮子呀跳龙灯之类,很多传统节目一样,若干年后,只是书里的记载,现实里将杳无黄鹤,踪迹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