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非典”對小企業影響多大?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張文朗 鄭宇馳

要點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數據顯示,統計局口徑下的小微企業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小微企業的行業分佈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中。

疫情通過需求和供應對小微企業產生影響。從需求端來看,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的需求短期內受到影響,使得這些行業內的小微企業收入減少;從供給端來看,員工短期內無法回崗、交通運輸受阻導致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無法及時運達,而工資、租金等支出相對剛性。

當年 “非典”(SARS)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小:據北京海淀區飲食行業協會調查,小型餐飲行業停業率高達85%;洗滌業正常經營的不到2%,即使堅持開業的企業也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對於工業企業來說,雖然受的影響要小於服務業,但是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受到的影響還是要大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例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北京地區2003年1-5月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即使對於其他沒有直接受“非典”疫情影響的地區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來說,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防治“非典”也給部分企業帶來商機,特別是消毒液在全國範圍內極為走俏,一些化工企業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抗“非典”產品,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當年為了應對“非典”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政策做出了針對性安排。除了中央層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針對性措施,如補貼因“非典”受損的中小企業。針對本輪新冠狀病毒,政府多管齊下緩衝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層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措施,一方面給予這部分小微企業延長還貸期限、降低貸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補貼措施,另一方面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貸款貼息等財政補貼政策。在官方措施的鼓勵之下,商業銀行和房地產企業也紛紛推出降低貸款利率和租金減免等措施,幫助這些小微企業渡過疫情帶來的臨時性經營困難時期。

正文

1、“非典”對小微企業影響比較大

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渠道包括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從需求端來看,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的需求短期內受到較大影響,使得這些行業內的小微企業收入減少;從供給端來看,員工短期內無法回崗、交通運輸受阻導致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等無法及時運達,而工資、租金等支出相對剛性。小微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差,更需要政策的短期扶持。

2003年“非典”對中小企業有不小的影響。據北京海淀區飲食行業協會調查,小型餐飲行業停業率高達85%;洗滌業正常經營的不到2%,即使堅持開業的企業也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統計數據表明,上海65%、廣州70%、北京80%的美容行業在4月20日左右已停業,經濟效益以60%~80%的幅度下滑[1]。在北京,與上一年同期相比,餐飲業收入下降了60%;洗染業收入下降50%;經濟型旅店收入下降70%;洗浴企業和家政服務公司停業率分別達到80%和90%[2]。

對於工業企業來說,雖然受的影響要小於服務業,但是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受到的影響還是要大於規模以上企業。例如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北京地區2003年1-5月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企調總隊[3]表示:“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低於大中型企業,據對大興、豐臺、通州、昌平四個區統計,停產、半停產企業249家,佔四個區全部規模以下法人企業的比重為6.6%,初步測算,由於‘非典’影響,減少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2億元,影響工業總產值增速2.7個百分點。”

即使對於其他“非典”發病人數較低地區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來說,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遼寧[4]有66戶接受調查的企業表示,其整體生產經營水平受到“非典”的影響,佔全部被調查企業的88%。從受影響的程度看,12家企業受“非典”影響程度大,佔16%;30家企業受“非典”影響程度較大,佔40%;24家企業受“非典”影響程度不大,佔12%。與上一年4-5月份的生產經營水平比,42家企業呈下降趨勢,佔56%;19家企業與上年同期持平,佔25%。據營口市企調隊調查瞭解,大石橋某鎮因受“非典”疫情影響,約有40餘戶企業被外地供銷用戶退回合同,企業因材料供應困難,產品積壓、產量下降,直接減少工業總產值近千萬元。其中出口企業,主要是棉紡織和服裝生產企業,減少產值300餘萬元。影響因素包括訂貨減少、原材料價格攀升、開工不足等。

河北[5]2003年1-5月份,規模以下工業預計實現現價總產值增長速度4.6%,其中企業和個體增速分別為5.0%和4.4%。與上年同期相比,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增幅回落1.7個百分點。企業開工不足、產品銷售受阻、疫情重災區受影響較大,例如石家莊、保定是規模以下工業大市,其增幅回落直接影響到全省規模以下工業的增長速度。受影響最大的是紡織業,為防止“非典”,一些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另外,由於交通受阻,內銷市場低迷,產品無法推銷,出口減少,銷售下降。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較快。防治“非典”對消毒和防病毒用品及器具需求大增,給部分化工企業帶來商機,特別是消毒液在全國範圍內極為走俏,一些化工企業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抗“非典”產品,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方面,雖然03年5月份產品銷售受“非典”疫情影響,但從總體來看,影響程度不大,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如在疫情較重的唐山市,由於北京奧運項目建設對建材、水泥等產品需求旺盛,產品銷售形勢看好,在其強力拉動下,2003年1-5月份,唐山市規模以下工業仍保持了18%的增長速度。

福建[6]“非典”對規模以下工業的影響從二季度開始顯現,據對441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單位跟蹤監測,認為“非典”已對本企業造成影響的企業佔78.4%,認為影響比較大的企業佔38.9%。主要問題包括:訂貨減少,產量下降;流通不暢,成本提高;國際貿易受阻,出口下降;貨款回收困難,資金鍊斷裂;用工量減少,職工收入下降。“非典”造成各生產要素流通不暢,企業成本費用提高,47.6%的企業反映“非典”對本企業原材料的採購和運輸造成影響。

河南[7]多數行業受影響:與山西、河北等重點疫區交界的地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三門峽的傢俱製造,產品有供銷合同,由於運輸不暢,影響了正常生產。河南2003年1-6月規模以下工業中紡織業下降33.3%。與三產行業關聯度較高的行業受到影響。如:主要國道、省道的汽車修理業等。河南2003年1-6月規模以下工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僅增長0.8%。

部分行業受益:2003年1-6月河南省規模以下工業中醫藥製造業增速達221.1%。為大工業生產提供配套零配件及原材料的外地企業,產品運不過來,反而促進了本地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及個體工業發展;如:許昌檔發為按時完成出口合同,在外省原材料運輸受阻的情況下,增加了對當地原材料的需求。2003年1-6月河南省工藝美術品製造業增長42.2%。

甘肅[8]2003年4月份隨著“非典”疫情的出現,各地紛紛採取各種措施防治。如嚴控人員出入,加強本地出入路口車輛的檢查和消毒等,對規模以下工業生產單位的產品訂貨和銷售、產品運輸、原材料供應等經營活動造成了一定影響。

為了應對“非典”對中小企業[9]的影響,政策做出了針對性安排。除了中央層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針對性措施補貼因“非典”受損的中小企業(表1)。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2、小微企業很重要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圖1)。統計局口徑[10]下的小微企業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2013年的數據顯示,小微企業的行業分佈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和零售業(35%)、製造業(2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0%)等行業中。而在小微企業中,私營企業[11]數量佔比為69%,大中型企業中私營企業數量佔比僅為7%。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小微企業本身具有抗風險能力偏弱的特點,對外部經濟、政策環境的敏感程度普遍較高。從統計意義上來說,小微企業的成立年限要低於大中型企業。一個原因是因為其具有生命週期短、數量眾多的“創造性毀滅”的特徵,2013年處於停業、關閉、破產的小微企業佔比為8.5%。另一原因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微企業也能成長為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的經營波動性也要高於大中型企業:統計樣本更偏向於小微企業的BCI和財新PMI,波動性明顯高於統計樣本更偏向於大中型企業的統計局PMI;統計局PMI中,小型企業PMI的標準差(1.6)要高於大型企業PMI的標準差(1.0)。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3、多管齊下

本次疫情和延遲開工政策對於防止疫情傳播非常必要,雖然短期對經濟有影響。中央和地方層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措施,一方面給予這部分小微企業延長還貸期限、降低貸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補貼措施,另一方面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貸款貼息等財政補貼政策。在官方措施的鼓勵之下,商業銀行和房地產企業也紛紛推出降低貸款利率和租金減免等措施,幫助這些小微企業渡過疫情帶來的臨時性經營困難時期。

2020年1月3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金融機構要圍繞內部資源配置、激勵考核安排等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要保持貸款增速,切實落實綜合融資成本壓降要求;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應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減半收取再擔保費。

2月1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已發放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可向貸款銀行申請展期還款,展期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財政部門繼續給予貼息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方面在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時優先給予支持;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減半收取再擔保費。對於確無還款能力的小微企業,為其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及時履行代償義務,視疫情影響情況適當延長追償時限,符合核銷條件的,按規定核銷代償損失。1月30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情況下金融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對於防疫物資生產、流通、運輸等中小微企業,和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暫時遇到困難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類企業,鼓勵包括各地方金融組織在內的各金融機構適當下調利率和相關費率,給企業更多融資支持;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因疫情受困企業的不良資產收購業務,加強優惠融資支持;典當行擴大受困企業當物範圍,加快相關民品、動產、不動產變現。

2月2日,蘇州市政府發佈了《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分為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三方面內容,比較突出的措施包括: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企業,按規定經批准後,可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緩繳期最長6個月;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1個月房租免收、2個月房租減半;因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發生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對確有特殊困難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註釋:

[1]曾豔, 向海清, 吳迎新. SARS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J].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03(04):12-15.

[2]《中小企業非典之困引人注目》科技日報2003年06月19日

[3]《前5月北京市規模以下工業運行情況》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6/t20030630_31313.html

[4]《2003年“非典”對規模以下工業的影響情況》,《遼寧企業年鑑2003》。

[5]《1-5月河北規模以下工業運行情況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6/t20030630_31312.html

[6]《上半年福建規模以下工業運行情況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7/t20030714_31338.html

[7]《上半年河南規模以下工業發展情況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7/t20030714_31341.html

[8]《上半年甘肅規模以下工業運行監測報告》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fxbg/200309/t20030928_14328.html

[9]2003年時尚未有明確定義的小微企業的概念,一般籠統地稱為中小企業。

[10]《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例如對於餐飲業來說,從業人員少於100人且營業收入少於3億或從業人員少於300人且營業收入少於2000萬的屬於小微企業。詳見2019年1月15日報告《扶持小微企業還需財政發力——光大宏觀十日談20190115》。

[11]登記類型為“私營企業”的企業,數據來自《中國經濟普查年鑑2013》。

張文朗 首席宏觀分析師 13811233375

黃文靜 宏觀經濟和市場研究 18611288099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