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张文朗 郑宇驰

要点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数据显示,统计局口径下的小微企业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中。

疫情通过需求和供应对小微企业产生影响。从需求端来看,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的需求短期内受到影响,使得这些行业内的小微企业收入减少;从供给端来看,员工短期内无法回岗、交通运输受阻导致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无法及时运达,而工资、租金等支出相对刚性。

当年 “非典”(SARS)对中小企业影响不小:据北京海淀区饮食行业协会调查,小型餐饮行业停业率高达85%;洗涤业正常经营的不到2%,即使坚持开业的企业也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虽然受的影响要小于服务业,但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是要大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例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北京地区2003年1-5月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即使对于其他没有直接受“非典”疫情影响的地区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来说,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治“非典”也给部分企业带来商机,特别是消毒液在全国范围内极为走俏,一些化工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抗“非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年为了应对“非典”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政策做出了针对性安排。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针对性措施,如补贴因“非典”受损的中小企业。针对本轮新冠状病毒,政府多管齐下缓冲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中央和地方层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一方面给予这部分小微企业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政策。在官方措施的鼓励之下,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和租金减免等措施,帮助这些小微企业渡过疫情带来的临时性经营困难时期。

正文

1、“非典”对小微企业影响比较大

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渠道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从需求端来看,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的需求短期内受到较大影响,使得这些行业内的小微企业收入减少;从供给端来看,员工短期内无法回岗、交通运输受阻导致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无法及时运达,而工资、租金等支出相对刚性。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差,更需要政策的短期扶持。

2003年“非典”对中小企业有不小的影响。据北京海淀区饮食行业协会调查,小型餐饮行业停业率高达85%;洗涤业正常经营的不到2%,即使坚持开业的企业也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统计数据表明,上海65%、广州70%、北京80%的美容行业在4月20日左右已停业,经济效益以60%~80%的幅度下滑[1]。在北京,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餐饮业收入下降了60%;洗染业收入下降50%;经济型旅店收入下降70%;洗浴企业和家政服务公司停业率分别达到80%和90%[2]。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虽然受的影响要小于服务业,但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是要大于规模以上企业。例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北京地区2003年1-5月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比2002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企调总队[3]表示:“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据对大兴、丰台、通州、昌平四个区统计,停产、半停产企业249家,占四个区全部规模以下法人企业的比重为6.6%,初步测算,由于‘非典’影响,减少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亿元,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

即使对于其他“非典”发病人数较低地区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来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辽宁[4]有66户接受调查的企业表示,其整体生产经营水平受到“非典”的影响,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88%。从受影响的程度看,12家企业受“非典”影响程度大,占16%;30家企业受“非典”影响程度较大,占40%;24家企业受“非典”影响程度不大,占12%。与上一年4-5月份的生产经营水平比,42家企业呈下降趋势,占56%;19家企业与上年同期持平,占25%。据营口市企调队调查了解,大石桥某镇因受“非典”疫情影响,约有40余户企业被外地供销用户退回合同,企业因材料供应困难,产品积压、产量下降,直接减少工业总产值近千万元。其中出口企业,主要是棉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减少产值300余万元。影响因素包括订货减少、原材料价格攀升、开工不足等。

河北[5]2003年1-5月份,规模以下工业预计实现现价总产值增长速度4.6%,其中企业和个体增速分别为5.0%和4.4%。与上年同期相比,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企业开工不足、产品销售受阻、疫情重灾区受影响较大,例如石家庄、保定是规模以下工业大市,其增幅回落直接影响到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速度。受影响最大的是纺织业,为防止“非典”,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另外,由于交通受阻,内销市场低迷,产品无法推销,出口减少,销售下降。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较快。防治“非典”对消毒和防病毒用品及器具需求大增,给部分化工企业带来商机,特别是消毒液在全国范围内极为走俏,一些化工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抗“非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方面,虽然03年5月份产品销售受“非典”疫情影响,但从总体来看,影响程度不大,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如在疫情较重的唐山市,由于北京奥运项目建设对建材、水泥等产品需求旺盛,产品销售形势看好,在其强力拉动下,2003年1-5月份,唐山市规模以下工业仍保持了18%的增长速度。

福建[6]“非典”对规模以下工业的影响从二季度开始显现,据对441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跟踪监测,认为“非典”已对本企业造成影响的企业占78.4%,认为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占38.9%。主要问题包括:订货减少,产量下降;流通不畅,成本提高;国际贸易受阻,出口下降;货款回收困难,资金链断裂;用工量减少,职工收入下降。“非典”造成各生产要素流通不畅,企业成本费用提高,47.6%的企业反映“非典”对本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造成影响。

河南[7]多数行业受影响:与山西、河北等重点疫区交界的地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三门峡的家具制造,产品有供销合同,由于运输不畅,影响了正常生产。河南2003年1-6月规模以下工业中纺织业下降33.3%。与三产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受到影响。如:主要国道、省道的汽车修理业等。河南2003年1-6月规模以下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仅增长0.8%。

部分行业受益:2003年1-6月河南省规模以下工业中医药制造业增速达221.1%。为大工业生产提供配套零配件及原材料的外地企业,产品运不过来,反而促进了本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发展;如:许昌档发为按时完成出口合同,在外省原材料运输受阻的情况下,增加了对当地原材料的需求。2003年1-6月河南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增长42.2%。

甘肃[8]2003年4月份随着“非典”疫情的出现,各地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如严控人员出入,加强本地出入路口车辆的检查和消毒等,对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单位的产品订货和销售、产品运输、原材料供应等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应对“非典”对中小企业[9]的影响,政策做出了针对性安排。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以外,北京、深圳等地也推出了针对性措施补贴因“非典”受损的中小企业(表1)。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2、小微企业很重要

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图1)。统计局口径[10]下的小微企业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2013年的数据显示,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也是集中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业(35%)、制造业(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等行业中。而在小微企业中,私营企业[11]数量占比为69%,大中型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比仅为7%。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小微企业本身具有抗风险能力偏弱的特点,对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敏感程度普遍较高。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小微企业的成立年限要低于大中型企业。一个原因是因为其具有生命周期短、数量众多的“创造性毁灭”的特征,2013年处于停业、关闭、破产的小微企业占比为8.5%。另一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微企业也能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经营波动性也要高于大中型企业:统计样本更偏向于小微企业的BCI和财新PMI,波动性明显高于统计样本更偏向于大中型企业的统计局PMI;统计局PMI中,小型企业PMI的标准差(1.6)要高于大型企业PMI的标准差(1.0)。

光大宏观 | 当年“非典”对小企业影响多大?

3、多管齐下

本次疫情和延迟开工政策对于防止疫情传播非常必要,虽然短期对经济有影响。中央和地方层面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一方面给予这部分小微企业延长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补贴措施,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财政补贴政策。在官方措施的鼓励之下,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也纷纷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和租金减免等措施,帮助这些小微企业渡过疫情带来的临时性经营困难时期。

2020年1月3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应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2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已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财政部门继续给予贴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减半收取再担保费。对于确无还款能力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及时履行代偿义务,视疫情影响情况适当延长追偿时限,符合核销条件的,按规定核销代偿损失。1月30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对于防疫物资生产、流通、运输等中小微企业,和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遇到困难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类企业,鼓励包括各地方金融组织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适当下调利率和相关费率,给企业更多融资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因疫情受困企业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加强优惠融资支持;典当行扩大受困企业当物范围,加快相关民品、动产、不动产变现。

2月2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分为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三方面内容,比较突出的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按规定经批准后,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最长6个月;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注释:

[1]曾艳, 向海清, 吴迎新. SARS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3(04):12-15.

[2]《中小企业非典之困引人注目》科技日报2003年06月19日

[3]《前5月北京市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6/t20030630_31313.html

[4]《2003年“非典”对规模以下工业的影响情况》,《辽宁企业年鉴2003》。

[5]《1-5月河北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6/t20030630_31312.html

[6]《上半年福建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7/t20030714_31338.html

[7]《上半年河南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情况分析》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dfxx/200307/t20030714_31341.html

[8]《上半年甘肃规模以下工业运行监测报告》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fxbg/200309/t20030928_14328.html

[9]2003年时尚未有明确定义的小微企业的概念,一般笼统地称为中小企业。

[10]《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例如对于餐饮业来说,从业人员少于100人且营业收入少于3亿或从业人员少于300人且营业收入少于2000万的属于小微企业。详见2019年1月15日报告《扶持小微企业还需财政发力——光大宏观十日谈20190115》。

[11]登记类型为“私营企业”的企业,数据来自《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13》。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