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几条大脉络

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两河文明,两河流域)、古埃及(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与恒河流域)、中国(华夏文明、黄河流域)。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中世纪两河文明伊斯兰化。

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灭亡,公元7世纪埃及文明伊斯兰化。

公元前175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消失;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灭亡,之后外族不断入侵(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英属印度等),印度文明恒河流域停滞不前。

此外,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等。

那么中华文明为何有如此强的延续性呢?

1.地理特点。

在世界古文明中,只有中国与其他文明的隔绝的隔绝程度是最高的,这种地理上的隔绝在一定程度上就阻止了其他文明的入侵。

虽然中国文明并不是最古老的,两河文明形成于约公元前5500年,埃及文明形成于约公元前5250年,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分别形成于约公元前2500年与公元前1000年,华夏文明则形成于约公元前3000年。

但中国文化是独立起源的,黄河中下游非常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因此中华文明有后发的优势,一度比其他文明发展的快,很早就达到了成熟状态。

2.中华文明内在的超强稳固性和同化性

地理上的隔绝使得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的,而这种独立产生了中华文化内在的超强稳固性,也可以说是自闭性。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想入主中原就必须要接受中原文化。

二、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社会很早就出现了“现代化”的面貌,农业文明在黄河中下游出现后,发展得特别快。在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基础上,中国的政治文明也迅速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早早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可以说,在秦朝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的基本格局就已经确定。

随后的各个朝代,自秦朝到晚清,基本上就没有跳出这个框架。因此在历史上,就体现为治乱兴衰的不断循环。

三、中华文明两头变化剧烈,中间不断循环

中国地理环境的优越带来了中国文明的稳定性和早熟性,但中国文明依然有过重大变化。

一个是周秦之变,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

政治制度产生了绝对的变化:分封制变成了帝制(郡县制),国家直接控制个人,权力高度集中

另一个是卷入全球化之变,也就是鸦片战争。

这次变化 ,致使中国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周秦时本已稳定的基本格局受到剧烈的冲击,中国社会各方面不得不接受改变。

四、中国政治和社会一方面不停地循环,另一方面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演进

在两次突变中间的这两千年中,中国始终处于不断循环的王朝兴替。但不管是怎样循环,中国的政治社会始终向着中央皇帝高度集权方向发展,从皇帝和丞相的关系问题中可以看出皇权不断加重,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完全取消。

五、边疆与中央的关系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新兴政权,大多都起自边疆地区。边缘民族入主中原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边缘和中央的关系也处于一种进退的关系问题,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当中原政权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边疆政权自然会入主中原,而在边疆政权弱势的情况下自然会被中原政权所掌控。


中国历史的几条大脉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