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好的差生就应该被老师同学挖苦讽刺吗?

蓝月儿


当然不应该,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尊严,我极度反对挖苦嘲笑或者讽刺成绩差的学生。

每个人开悟时间不一样,每个人的特长也不同。学习,特别是学校里面的学习,只是能力的一个向度而已。如果仅仅以这个来作为评判标准,那么只能说是大家的短视和失败。毕竟,事实已经证明学习成绩好不等于未来就好。如果现在还用学习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来引导孩子,只能说是教育的失败。

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但是不是绝对公平的。现在用高考来选拔人才,本身对某些孩子就已经不公平,如果我们还对孩子们进行挖苦和讽刺,这难道不是更大的不公平吗?


我们尊重高考,接受高考,但是不代表我们就要打击压抑学习成绩差的人。我们都得承认,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得高分。但是这些无法考取高分的孩子就没有能力吗?现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十几年的学习,如果差生都被挖苦和打击,那么整个求学生涯都是差生的不堪回首的记忆,这是不公平的。


要我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实是高考选拔模式中的受益者。如果换一个选拔模式,那么排名肯定不尽相同。

多给孩子们一些关爱吧!即便是学习不好,孩子依然有其他可以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把孩子都当成普通人,接受教育目标都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为基础,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提过分的要求。我们如果把焦点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学会思考,而不是时刻不停的竞争性排名,那么孩子的内心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看到这个问题,晓晓有话说。因为我就有被老师挖苦过。挖苦我的是我的初中物理老师,一位姓黄的老师。这个老师讲课有个特点——就是读课本。对,没看错,讲物理课读课文。老师读课本的时候,会称你不注意的时候,丢上一两个字,让后把你叫起来,问你丢了哪个字?奇葩不!

为什么挖苦呢?且听晓晓道来。

记得那时大约是初二下学期,舅舅家的女儿——我的一个姐姐嫁到了我们镇上。那天我也去吃席,也不知谁得罪了厨师,厨师给喜宴的饭菜里边儿放了巴豆。然后人们那个难受呀。我自然也没有逃过,就因为这,上下午的第一节课,我迟到了。我是从来都是早到校的,之前没有一回迟到过,但这次因为巴豆,我迟到了。


迟到了,自己也觉得理亏,站在班级门口,我怯生生的喊了一句“报告”。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正在读课文。我的迟到打断了老师读课文的进度。老师自然是不高兴的,不情愿的说了一声,进来,坐到你的位置上。然后老师说了一些比较难听的话。具体说什么,现在记不得了。但那些难听的话,着实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没有信心。生怕同学们嘲笑我。

一、学生们嘲笑孩子,老师挖苦孩子,父母经常斥责孩子,这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自尊心就像一个人的脊梁,一个人没了脊梁会怎样?我想连站立都不可能吧。

  • 作为同学,去嘲笑其他学生,这种做法不对,但由于孩子们年龄还小,我们还尚可理解。
  • 老师去嘲笑学生,这个就不太能让人接受了。即使是老师想通过说反话的方式,去刺激学生,这也是不对的。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去奚落自己的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更多是痛苦。
  • 有很多家长总是对孩子这样说,你看看我怎么就生你这么个不成器的,学啥啥不会,做啥啥不对,你就没有遗传我一点好的?……

如果一个同学总是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挖苦,被父母斥责,那么这个同学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学习情况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心理状态会是什么样子?他的性格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对社会的认识又会是什么样子?

二、其实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

1.平日里,做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

父母们的口头禅,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学习多么多么的好.....

父母的这种做法好吗?如果你的上司总把你和单位最优秀的人比,总说你的不足,你会怎么想......你能高兴吗?你能获得自信吗?

2.平日里,做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和孩子进行过有效的情感沟通。

通常情况下,我们给予孩子最多的是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感受。也许是因为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让我梦忽略了情感沟通,但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有些晚了。


3.平日里,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句老话讲的好,穷养儿,富养女。大家可能一直没有正确理解这句话,以为对于儿子,就应该少给他花钱,对于女儿,则多多给与金钱方面的支持。

其实这里的“穷”字指的是挫折教育,“富”字指的是涵养教育

对于男孩子,我们要多对他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坚韧、顽强的性格。这样他才会遇事不怕事,才会有担当、有责任。

对于女孩子从小要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等他长大后不被外界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三、最能够帮助孩子的也是父母,遇到孩子被嘲笑,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

遇到问题,孩子没有相关的处理经验,这时候就是父母发力的时候了,怎么做呢?

1.最为基础的就是理解孩子的情绪。

被嘲笑、被讽刺、被挖苦,孩子的情绪自然不会好,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去安抚孩子。

轻轻的拥抱孩子,让孩子诉说内心的痛苦。而不是,一见孩子哭泣,就大声呵斥,不给孩子释放感情的机会。

2.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每个人的家庭出身不一样、相貌特点不一样、性格爱好不一样......

比如说,有的家庭有车,我们没有,亦或者别人有豪车,而我们没有。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也是人家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你想要,也需付出努力‘

相貌特点是女孩更为关注的,俊俏的容颜更容易获得自信、获得机会。但内在的气质却和俊俏的容颜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孩子天生对音律比较擅长,有的孩子对学习比较拿手,这个是人家的优点,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培养的。告诉孩子,自己喜欢什么,也可以好好努力开发,自己也不差,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3.要让孩子知道世界的不完美,然后去接受世界的不完美

。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也并非是完美的。

有的人就是三季人,你和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如夏虫不可语冰。告诉孩子要意识到有这种人的存在,遇到不友好的嘲笑,一笑而过即可。和三季人没有争论的必要。因为他们的不当言论去烦恼自己,是不明智的。

作为老师,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并不是知晓一切。要让孩子知道,再某一点上,老师的认识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学习,给老师一个成长的机会。

4.平日里,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总是批评孩子、数落孩子

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批评、数落孩子,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丧失学习的信息。我们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谁家的孩子,咋样咋样了。这句话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有关家庭教育反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反思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办法。


5.平日里,作为父母,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正向的评价。

就拿我家孩子画画这件事来收,5-6岁的孩子,画画能画出什么水准,我想这个大家大抵都是知道的。看到孩子画的一幅画,我会很认真的看着画,问问孩子,这个画的是啥?你是怎么想的?孩子会很高兴的给我讲解,我也很认真的听。听完之后,我会对具体的某一个点进行简单的点评。这人人鱼的尾巴画的很像,你是怎么做到?现在孩子学画一年了,除了平时课上画画,孩子在家没事干的时候也会自己画画,而且有时候一画画一个多小时。昨天领着孩子散步的时候,还和孩子说,“学画一年多了,马上上小学了,要不要继续学画了呢?”孩子说,“当然学,给我报20年的画画班。”

6.平日里,作为父母,多让孩子和孩子自己比。

这次语文考试80分,这个成绩不错,爸爸觉得你下次考试能考的更好,你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孩子下次考试考了85.85分比上次的80分多了5分,有进步!就这样找出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不断的和孩子自己比。孩子会越来越进步。

7

.让孩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人是社会化的人,我们是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的,是需要和这个社会发生联系的。于是我们需要一定的社会关系。学习期间,让孩子结交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可能第一时间替孩子解决问题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的朋友。有了而朋友的理解、支持、关心、安慰,孩子受伤的心,更容易愈合。当然这里的朋友需是正向的。

8.寻求老师的帮助。

有时候我们会误解其他人的意思,这和许多因素有关。

比如我加了一个小区的洗车群,有一次群主和群内一成员在群里聊天,群主说,你是我的P。其他字还没打完,群员就开始骂群主了。群主后面打出3个字母VIP.

老师讽刺孩子,有可能是老师说话没说清楚,孩子理解力弱,错误的意会了老师本来的意思。这个情况也是很可能存在的。作为家长,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完全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是很乐意帮忙的。


9.学习不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出路,但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一项基本的能力。

不管干什么都需要相应的学习能力,而现在上学正式掌握学习知识、学会学习的关键时期。

当个小贩,有小学的知识就差不多了,当个保安,有初中的知识大抵也就差不多了。修个电脑,上完高中或许也可搞定,设计高楼,没有本科学历是不行的。对课题进行学术研究,这是研究生才能干的事情。

不同学历段的人,干的工作不一样,虽然不是绝对,但有大概率是这样的。让只有小学学历水平的人去搞科研,可能吗?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10.主动出击,处理好孩子和同学间的关系。

孩子间没有太多的私信杂念,或许有时会出言不逊,那也是无心之言,可能孩子还以为这样很好玩。

主动的处理好同学的关系,是我们把握主动权的一种方式,把握好主动权,通常结果不会差,

可以考虑用糖衣炮弹去攻下同学的内心。同学间相处好了,自然就会相互维护,没了讽刺、挖苦。

【写在最后】: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孩子能否成才,关键要看孩子的个性品质。教育孩子父母除了投书时间、精力、金钱外,更需要的是智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作为父母,更应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配合学校教育,一同培育孩子成才。当孩子有问题需要帮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正向引导。


晓晓笔记


关于“学习不好的差生就应该被老师同学挖苦讽刺吗”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虽然我也是一名老师,但是我觉得:无论学习成绩好还是学习成绩不好,既然走进了我的班级,就都是我的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的对待,不是你的学习成绩好,你就可以胡作非为,也不是你的学习成绩不好,别的同学就可以肆意的欺负你,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老师同学都不应该有意无意的挖苦讽刺学习不好的学生。

关于同学挖苦讽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还稍微能够理解一点,毕竟所有的同学都是小孩子,不懂得是非对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可能都不是故意的,心里也没有想要伤害别的同学,但是老师挖苦讽刺学习不好的同学,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了,我们的五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呢?何况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呢?再说了,如果所有的孩子知道的知识比你做老师的知道的知识都多,所有的学生每次考试都能考满分,还要你做他们的老师干嘛?

我很喜欢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们的国家政策大力推崇新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想要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开心舒适的学习,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挖苦讽刺学生,怎么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伟大的职业?怎么对得起各位家长的重托?怎么对得起自己肩头的责任?难道你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你也会挖苦讽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你希望看到他们的老师讽刺挖苦他们吗?

对于那些不称职的老师,我想说:孩子们去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如果你不能做到更好,就请你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请你不要伤害孩子们,你也会为人父母,你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那么就请你将心比心的想想家长们的心情。

专业致力于解决教育和学习问题,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


豫见杨老师


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通常不是叫"差生","差生"的称谓带有歧视这部分同学的意思,而是改口叫"学困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们都不应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挖苦与讽刺。

但在实际生活中,不排除有老师和同学挖苦讽刺学困生,虽然这是少数情况,但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当老师正在上课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摆龙门阵的情况,有的老师可能会在课堂上训斥这部分同学,难免会有挖苦讽刺之意。下课后,其他同学也会拿他们开涮一遍,让这部分"学困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期末考试后,由于要考核老师的业绩,班上考分低的同学自然成为了老师教育的对象,都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学习考出高分,但看到学生的分数,有的老师情不自禁的讽刺学生。记得我们读书时,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了,教过的学生都不计其数,你是我教过最差的学生,看你长得人模人样,脑袋里就是装的豆腐。老师的这种语言简直就是侮辱学生,但在那个年代,没有学生与老师计较,被骂了后,学习成绩反而好了。而现在这样说学生,老师只有吃不完兜着走。





其实,学困生也想学好,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学习成绩差,并不是他们天生就自学困生,他们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老师也要从自身找原因,用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自勉的一句话来说,不知道是否恰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应当对学生因材施教,靠挖苦讽刺学生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


Lance课堂


按说是不应该的,可是,这种事情太常见。

今天学习不好被嘲笑,明天工作业绩不好被挖苦,后天穷困潦倒被讽刺。

现实的社会很残酷,笑贫不笑娼。

你早点明白现实,才会更努力。

所以,直面嘲笑,努力让自己成绩好起来,给所有人证明,给自己长脸。

——

每个人都有尊严的,即使你以后工作业绩不好,生活条件不好,穷困潦倒等,都不应该被挖苦嘲笑。

但这都是安慰话。

就像人生而平等一样也是安慰话。

实际上呢,人是会被分为三六九等的。

所以我们才考试,来区分我们知识技能的差别。

所以我们才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度,有些人就是高高在上,有些人就是被踩在了泥土里。

这是现实。

可教育不能这么现实。

需要掩饰。

需要尽力做到公正。

但你自己要明白,总是很差,别人都自然对你说好话,就真的好么?

都说,成绩差就差,没关系的。

成绩不重要,不用在乎。

不用太为难自己。

不用那么努力。

多和谐,可有一天就会发现,你已经越来越差,根本追不上了,那就只能被淘汰。

——

如果你不能打破规则,那就遵循。

别人的挖苦或许让你更清醒,所以,不用来寻求安慰,要想着,这些挖苦你的人,反而更真实。

反而对你的成长是有利的鞭策。

加油吧!

直面它!






小虫和大鹏


可以肯定,成绩差的孩子不应该受到讽刺挖苦!可这仅仅是理论,只要与外面的人接触,与同学交往,就难免会被他人嘲笑讽刺。

想起来一个故事,明代张居正与艾自修同时考中进士,艾自修是最后一名,自然名字在皇榜的最下面。意气风发的张居正也不认识他,随口调侃了一句:艾自修,艾自修,自羞不自羞?白面书生背虎榜。人家艾自修虽是全国进士的最后一名,可在自己家乡,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级的人物,他都受到挖苦,更不提其他落榜之人。

即使是现代,家长们也都读过书,都在学校待过,学校里,几乎任何一个人,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难以避免被同学讽刺嘲笑。

同学们的嘲笑,大多是善意的疯闹玩笑,只要少数属于恶意语言侮辱攻击。

如果家长和孩子为此耿耿于怀,因为有同学讽刺自己的孩子而承受不了,恐怕只有让孩子在真空中生活了。同学,都是口没遮拦,家长也不可能今天去指责张同学注意言语,明天去批评李同学没有口德。

如不是孩子违反纪律,或其他表现不尽人意,老师也不会突然故意嘲讽贬低某一个学生。

孩子在家是心肝宝贝,是公主少爷,出门了恐怕没几人会把自己的宝贝当宝贝、没有人真心实意善始善终地处处哄自己的宝贝开心。

如果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任何行业都有勾心斗角,就更加没有人一天到晚说好听的哄自家宝贝高兴。

与其一味指责别人缺乏“语言美”,不如丢弃自己的玻璃心、教育孩子的承受能力才是上策!

谁也没有能力搬起石头,砸破自己日复一日面对的老款式的天空!


碧水青山0


学习不好的差生,就应该被老师同学挖苦讽刺吗?当然不是。

实际上,根本就不应该有差生这个称呼。

我认为差生,这个称呼本身就构成了歧视。只能是分数,或成绩暂时落后,什么叫差?哪里差了?这个称谓就不应该出现。



如果只是同学讽刺挖苦的话,多少还能理解。毕竟小孩子,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都以玩笑为主。那些小孩个子矮了,或者胖了,都会成为嘲笑的对象,相对还比较正常,据说小学生90%都有过被嘲笑的经历。当然不是说这样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老师挖苦讽刺应该在20年前比较常见,那时候的教师都奉行”打击教育”,希望通过打击学生来激起学生奋发向上。老师越批评谁,证明他越想要谁进步。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按说经过这么多年这种现象应该少很多才对。

题主可以看老师行为的轻重,如果比较重,甚至构成羞辱,可以向学校和教育部门反映,为孩子争取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把自己变强。

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于哪个环境。都会有不公平的情况出现,都会有人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但很多时候,你选择怎么做至关重要。

如果你只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那么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得到改变,换一个学校换一个环境,还是一样的。

这个世界,永远是推崇强者的,把自己变得更强,是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最好办法。看看阿甘,不论遭遇多少嘲笑,多少歧视,他永远都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最后他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以前嘲笑他的人。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把孩子成绩提高,如果自己没钱,那就去挣钱。对欺负你的人拌可怜是没用的,虽然他们做法不对,但是你无法改变他们,只能改变自己。


超人爸爸说教育


任何的学生都不应该受到老师同学和其他人挖苦和讽刺,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又的的确确存在着。所以我们必须弄清问题的本源,才能更好的处理此类问题。

首先教师必须弄透所谓“差生”的成因,不能简单的把差生理解为学习差,这是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差,学生思想出现问题,家庭原因,与同学或老师关系处理不当等,都有可能引起学生厌学,导致此类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热心,深入学生内心,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又针对性的制定转化措施。

其次要充分调动差生周围积极力量形成合力,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了,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多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日常,同时及时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家长,两方面共同努力,做到无缝衔接。学生间的交流是最容易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心里话更愿意与同学分享,教师可以发动班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促动孩子自身主动的提高进步。

还有教师要有耐心,不放弃不抛弃,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差生一旦形成的确是不容易改变和转化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孩子又比较敏感,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等,避免二次伤害到他们。

总之吧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有被需要和关爱权力,挖苦讽刺只会更加伤害他们,心灵的创伤需要爱抚而不是撒盐。为了孩子健康的未来,请送上一丝关爱的暖阳,总有一天那颗爱的种子会结出善良的果实。

个人意见,谢谢指导,辛苦,辛苦!


田园闲语


简单回答该还是不该,那么稍微有头脑的都会回答不该。关键是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以及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

所谓的“差生”被讽刺挖苦打击,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在学校“差生”受歧视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学习不好的孩子的确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们不懂事,简单以成绩论优劣,但是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学校,家长没有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学生观,如果老师就带头对学习不好,稍微调皮的学生讽刺挖苦打击,那么其他学生只会有样学样。还有想一想,多少家长都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和谁谁谁玩,不要跟谁谁谁学坏。

那些学习不那么好的,有这样那样毛病的,未必就是什么都不行的“差生”,有的成绩不好的同学真的可能天生在学习某一门功课当面有缺陷,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其他特长,如果就因为成绩不好受老师同学嘲讽排挤,可能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

学校里的“差生”,毕竟是学生,不会“坏”到哪里,如果老师能一视同仁甚至多一点关怀,就会引领同学们改变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才会令他们进步,改变。





涛涛爱教育


我的观点:有教无类,不以成败论英雄

学习不好的差生,凭什么就应该被老师同学挖苦讽刺呢?不以成败论英雄,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一无是处,所以要学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仅仅因为成绩差就一昧的打击讽刺,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总认为自己没有用,所以影响可想而知。

没有差学生,只有没耐心的老师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所以他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上学期间,我们只关注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坏。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差学生,不一定就是真的智商不行,或许只是因为调皮,导致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其实这样的孩子,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也能够走上正轨,成绩提升也不在话下,只不过大多数老师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更关注好学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时候无意间的一句话,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谨言慎行。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会对他人带来伤害,有时候讽刺性话听多了,也会让人产生厌世和极端情绪,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做个善良对他人无害的人吧,你的善良应该有锋芒,但不能太过锋芒毕露。

总结:

没有谁有资格轻易讽刺一个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是我们的父母,都不应该成为伤害和讽刺你对象,成绩好坏只是一时的提现,人生的路还很长,永远也不会因为你某个阶段取得了一些耀眼成就,从而觉得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不可能的事,因为路还很长,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说不定那个差生就是你今后的老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