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寫作,你有怎樣的認識?

七秩老松樹


隨時隨地見縫插針地閱讀和寫作,不失為學習。不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是忙碌的人群忙裡偷閒地調節生活的,對於有時間的人群來說,還是不可取的。

學習要系統,閱讀和寫作也是同理,零打碎敲的不是一丁點作用也沒有。作用有但效果不好。就好比突然要請一桌人吃飯,沒準備食材,人真就聚齊了,東家借個桌子,西家借個椅子,南家借棵白菜,最後飯是吃飽了,忙忙碌碌卻不知其味,唯有飽矣!是請吃飯了,恐自己心裡慌慌,食者心裡也不甚滿意。

尋找一位心儀的作家,細細品咂其作品的深意,與主人公共同沉溺是為閱讀。針對某一事件,有根有據有條有理是為基礎寫作,觸及社會深處從歷史人文地理人性,進一步挖掘是為寫作。

從無到有,從碎片化開始,再通行系統理性,開始就不晚,開卷就有益。



素顏寫美文


對碎片化的閱讀和碎片化的寫作,早有耳聞,恐怕是後現代主義的提法。先談碎片化的閱讀,從字義的表象分析,似乎說的是一個人的閱讀時間的問題。大家忙於處理事情,加緊工作,頻繁社交,網絡經營,完成各項已不可開交也,那裡有長時間安下身子去閱讀呢?能夠忙裡偷閒,零打碎敲地去讀一些短訊小編也覺得蠻不錯啦!一般說來,這樣的認為是對的。特別在商業化時代,人們的追求目標不同了啊!但是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是一位文化領域的工作者,你想寫一點小說或散文詩歌之類的精神產品。你也是滿足於鋪天蓋地的各類訊息,去讀五花八門的小道消息,去接受網絡上傳發的有關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各類報道,那就成問題了,弄得不好你把假的都當成真的了,而且把它當作寫東西的材料依據,那寫出來的篇章,肯定毫無價值!網絡也好,社會傳送也罷,僅僅是一個不可靠的參考,你缺乏對社會的洞察力,跟著雜亂的“碎片"走,你不提升自已的系統的學養,缺少一定的社會價值觀,也不知各亇社會現象後的深層處問題,提不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你能寫什麼?只能是雜亂無章的應付應付罷了。

至於"碎片"化寫作,本人也實在不敢恭維,東零西碎的雜品樣板,眼下也實在多多是也,上篇不傳下篇,牛頭不對馬嘴的無聊的調侃,家長裡短的油鹽醬醋,無謂的爭吵糾紛,好象婆婆媽媽的嘮叨還不夠是的。當然一切創作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社會。但關健在於寫作者對生活的態度,作者必須有世界觀,有理想性,必須對來自生活的原始材料進行深加工,提煉出生話中的本質性來,用豐富的形象化語言表達出來,這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你只是跟著平常瑣碎的雜事走,那還有人需要嗎,你是在創造嗎?有什麼認識價值?

“碎片化“創作,聽起來很時髦,難道作品不是一滴一點地寫麼?可它必須服從一條主線,一項重要的前提規定,即作品究竟要表達一種什麼觀點?要取得那一種藝術效果,它所追求的價值是什麼?按照某位大作家的觀點:“作家手中必須掌握一根思想的絲線,然後採擷生活中的“珍珠"穿結成一條令人傾慕的“項鍊“。閃耀奪目。這是創作之高見,也是作品力量之所在吧!

以上意見,供各位參考!


浙江湖州羅林


我這會正在路上,也算是個碎片式回答吧(笑)。

現今社會,信息化爆炸時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很難停下腳步。

方方面面的應籌也多,如果想讓人們安心讀書,安心寫作實屬不易。

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寫作,雖然是無奈之舉,實踐證明,只要堅持,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寫總比不寫強,否則,長久的不提筆,你會不知從何下筆。

讀總比不讀強,只有不斷的積累,到你寫時,你的庫存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下筆如泉湧,收不住筆的感覺會讓你興高采烈。

一旦有點時間,就用手機或電腦或書本看點東西吧。

一旦有靈感,快快用手機的語音功能記錄下來,靈感這東西來的快,跑的也快,一不留神會無影無蹤。

現在的條件太快捷了,充分利用好這些武器,會讓你收穫滿滿。


詩佩細雨



昂首高歌散淡人


在看到這個問題前,沒看懂碎片化閱讀和寫作是指什麼,剛查了一下,瞭解了,只能說科技改變生活,閱讀和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移動端便利的今天,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能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這點對我們來說很值得肯定,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曠世之作,這需要積累和沉澱太多東西,潛心鑽研,只針對一些文化領域的佼佼者,每個人做到自己的本分,譜寫出自己獨特風格和見解就很好…



清塵的破曉


我不會釆用這種方式的。


user2967448950190


也很好啊!

功底好能體現!


行走在人間的曼陀羅花


理論是個大寶庫,三百六十度,每度都有內容。眾人集起眾人用,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出自已認為有用的理論來,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對於沒有統一的(總是一分為二的)理論,每一種都可以視為碎片,我們都是在碎片中尋找至寶,而每一個碎片都各俱它本身的陰陽屬性或某個極端。


戲說無字真經


讀書有個特點,開始時,讀越厚的書,說明知識越多,書是越讀越厚的,到了一定程度後,就不再讀厚書了,知識越豐富的人,讀的書就越薄,書是越讀越薄,最後達到一點就通的地步了,碎片化知識,我認為對於沒達到一點通地步的人來說,是沒有益處的,對於一點通的人來說,是有益處的。


龍一歐


生活節奏太快,或者是自己的一種方式,造成碎片化閱讀和碎片化寫作,我覺得沒什麼,開心就好,每種風格都有他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