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越劇和黃梅戲哪個更受喜歡?為什麼?

用心之旅


我認為黃梅戲好聽好音演員太少特別男演員像玉少舫黃新德蔣建國陳小成這樣男演員有幾個人不但聲音好聽還要有各人特色派頭味道我喜歡黃新德動作配唱法有一種特別味道陳小成吳天壽一段下書有一種味道感覺所以演員是非常難唱好,人要美身材要正合式聲音要好聽不但文化好還要人物心裡表演出來,還要角色表顯一種作功味道另外吾性最難感知,難呀到如今還只此嚴鳳英一人深入角色中百看不厭,只於越劇也不錯各地系慣愛好不同,要想戲劇恢復昔日榮耀,必須虧本每日只收燈光費演岀,不帶廣告式群眾喜歡的劇目不厭其煩演,演到愛看為止,我想要財政大力支持才能達到,難呀


不老翁6901


這個好像不太好比,兩個劇種都同屬於中國五大劇種之一。有一年,我去安徽天柱山旅遊,帶團的小導遊在車上即興給我們唱了一段黃梅戲《打豬草》,而我們在旅遊景區,路過的各家小店也大都播放著黃梅戲的曲調。

越劇則起源於浙江嵊縣,我小時候總聽我奶奶稱之為紹興戲,在沒有網絡甚至還沒有電視的時代,我就從廣播裡聽著紹興戲長大。估計我奶奶年輕的時候在上海就是紹興戲的票友,否則的話,她大字不識一個,聽起戲來卻非常入迷,而且可以將那些戲曲故事講得很是完整。大概像《紅樓夢》和《梁祝》這樣的聽了上百遍都不止了。

每年央視春晚,越劇和黃梅戲都會以串唱的方式,與全國五大劇種的其他三種京劇、評劇和豫劇等一齊登上央視的舞臺,這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這兩大劇種的傳播量。

如果非要評出一個高下來,那麼越劇在其輝煌的年代曾經出現過許多大咖,在經袁雪芬、徐玉蘭、範瑞娟、傅全香等越劇十姐妹的共同努力,越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演出了很多的經典劇目。像《紅樓夢》、《梁祝》、《祥林嫂》、《西廂記》、《何文秀》等劇目,很多稍稍會一些越劇的人唱起都朗朗上口,而在跟他們同時代的黃梅戲演員中,只有嚴鳳英老師可以與之相媲美。所以,相對於越劇經典大咖來說,黃梅戲的大咖顯然是少了一點。

儘管地方劇種受著地域的影響,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喜歡戲曲的觀眾往往是既喜歡越劇又喜歡黃梅戲,反倒是那些不喜歡的人也就一樣都不喜歡了。

作為一個從小聽著戲曲長大的人,我個人是同時都非常喜歡這兩個劇種的。另外我還喜歡上海的滬劇和無錫的錫劇(又叫常州灘簧),同出於吳語地區,也都是軟糯動人曲調。


蘇小妮


這要看你是哪裡人,越劇和黃梅戲是二個地方的劇種。假如你是安徽人,我想你肯定是喜歡黃梅戲的。我是浙江嵊州人,是越劇的發源地,越劇在我們嵊州誕生,在上海發展,以致於走向全國,以及海內外,所以我是喜歡越劇的,因為它是我們的家鄉戲。今天下午我還看了口央視戲曲頻道的越劇三看御妹,是由紹興小百花劇團的吳鳳花和吳素英主演的,我的這張配圖是我們嵊州越劇團演出的漢文皇后,主演是黃美菊和裘巧芳!



周花5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無從論高低。

越劇、黃梅戲,一個誕生於浙江,一個發源於安徽。最近,滬、蘇、浙、皖四省、市巳同劃入長三角地區。

越劇,屬吳儂軟語;黃梅戲,偏北方風味。兩個劇種,都是包括京劇在內的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還有評劇、豫劇),其中越劇是全國第二戲曲劇種。我雖是吳語系人氏,但對這兩個劇種都很喜歡。

越劇名劇有巜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巜追魚》、巜孟麗君》、巜祥林嫂》、巜五女拜壽》、《何文秀》、《碧玉簪》、巜情探》等等;著名演員有袁雪芬、徐王蘭、王文娟、戚雅仙、畢春芳、趙志剛、範瑞娟、傅全香、尹桂芳等。黃梅戲名劇有巜天仙配》、巜女駙馬》、巜過界嶺》、巜打豬草》、巜徽州女人》等,著名演員有嚴鳳英、王少舫、韓再芬、馬蘭等。由於越劇、黃梅戲都有數部名劇拍成電影(或電視),在全國影響力較大。

越劇、黃梅戲,都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其中,越劇流傳面更廣一些。北京、福建、南京等地都曾有越劇團。而上海更是越劇的"福地",大腕名角雲集,對推動越劇的發展起極大作用。





玉堂行佛人


越劇和黃梅戲都在我國五大劇種之內,|各有其特色。黃梅戲由於曲調優美單一,唱詞白話易懂,人們普遍易於接受,因而喜歡的人較多。加上國家推出《天仙配》《女附馬》《牛郎織女》等戲曲節目,使黃梅戲幾乎家喻戶曉。OO越劇流派紛呈,以尹桂芳,範瑞娟,徐玉蘭,畢春芳,陸錦花,竺水招為代表的六大派負有盛名。曲目繁多。越劇多流行於江,浙,滬地區,由於方言味較重,難於推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越劇。就全國而言,因黃梅戲好聽通俗易懂,故喜歡的人較多。而越劇雖曲調優美,由於檔次高方言重,故喜歡的人較少。我個人是五大劇種都喜歡。


張永科38


黃梅者,戲也。唱詞樸實唱腔清新婉轉,聞之有泥土芬芳,一如山野來風,又恰似陌上花香,少時不解其中三味,人至中年閱歷漸豐回頭拜賞方領略箇中韻味一二。

黃梅源出鄂皖毗鄰之採茶調,興於皖省安慶,走卒販夫鄉野小民喜聞而樂見也,清末民初漸成氣候,多有藝人結班賣唱遊走於市井巷陌,舊時伶人低賤與乞丐無異,自本朝以往凡數千年娼優皆為賤籍,境遇遭際之慘莫可言說如野草榮枯,山花凋謝年復經年,時人嘆且惜也。

四九年毛締新國,盪滌往時邪氣,風習氣象為之一新。倡導文藝從業者美其名曰:文藝工作者。為政者頒雙百方針,一時神州大地劇目繁榮,黃梅借勢而發如山之春筍瞬息成林,安慶黃梅名聲大振,內有嚴鳳英,王少舫者藝名卓著風光無兩,助黃梅小戲脫卻田泥初登大雅之堂與京,評,豫,越並肩齊名。拍大戲《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享譽神州名播宇內……婦孺老少爭相傳唱,興盛情狀言辭難述其萬一!

在下巴陵人氏,偶聞嚴大師《小辭店》一曲成痴,遂窮索唱段,細究生平,常貓尿長流徹夜不得幹也,若論黃梅與越劇哪劇喜愛者眾?竊以為黃梅受眾可能多於越劇,吳儂軟語喜是喜歡奈何太過生澀影響傳播,一家之言仁者見仁也


永遠的花襯衣


我先說越劇它是浙江的地方劇種,善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之氣,越劇的舞臺藝術在注重內容美的同時,更加重形式的美感,美輪美奐的舞臺藝術真是美不勝收,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出了色彩各異的劇目,老藝術家徐玉蘭與王文娟聯袂演出的《紅樓夢》《追魚》拍成戲曲電影,經久不衰,尹派傳人趙志剛的《沙漠王子》範瑞娟與傅全香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家喻戶曉。

黃梅戲故鄉是安徽,用的也是安徽的語言,黃梅戲清爽易懂,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老藝術家嚴鳳英的《牛郎織女》《天仙配》膾炙人口,之後湧現出一大批中青年演員,馬蘭黃新德的《龍女情》韓再芬的《孟麗君》等都是讓人稱讚不絕,

要不越劇與黃梅戲作比較,本人更青睞於黃梅戲,它來於民間,雅俗共賞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越劇來於南方,語言的差異,劇中的唸白與劇情有些觀眾看不懂,有就對它失去了興趣。知道的有限不對之處見諒。


王潤璞


兩個劇種我都喜歡!二者共同點在於人物扮相清秀,唱腔優美。

黃梅戲誕生於中國中部湖北、安徽交界地帶,更偏向於南方一點,因此兼具北方的直爽明快,南方的委婉柔情。越劇誕生於南方浙江嵊州一代,完全具備了南方人委婉內斂的特徵。直觀講,黃梅戲因語言優勢,更易看懂,北方人更容易接受。但越劇的優勢在於南方語言婉轉,更有利於表現人物內心複雜的情感。優美的唱腔附之以悠揚的南方樂器伴奏,常常使人忍不住熱淚盈眶!

北方戲曲,京劇,秦腔,梆子等,過於高亢,音樂往往嘈雜,更適合與表現北方人的豪邁氣質,作為南方人,我更願意接受偏南方的劇種。至若要在黃梅戲與越劇中選擇,我偏向于越劇!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不喜勿噴!當然,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都來關注戲曲,它是一門高雅藝術,其中蘊含著更多的正能量的東西。眼下戲曲發展面臨著式微、衰弱的趨勢,令人痛心!


美芹三獻


無知之盤問,無聊之心態 —— 黃梅調,紹興戲,各領風騷不相及也!

滬浙曲兒皖江調,皆鄉土之灘簧蒼生心聲,皆都市之浸潤普及全國,沒有誰比誰更招喜歡,只有孤陋寡聞無事生非。

惟一相似之處,二者從衍生到成長,從莫名到顯赫,都與上海存在千絲萬縷關係。越劇源自嵊州,卻在上海獲得新生。黃梅戲始於安慶,嚴鳳英也因上海扶持而蔚成大觀。

除此以外焉有他哉?


聞魯生


黃梅戲語言與普通話接近一點,聽眾呢,相對廣泛。越劇呢,是浙江嵊州話,受眾的相對要小。黃梅戲可以在全國各地流行,越劇基本上限於華東地區。黃梅戲完勝越劇。

黃梅戲的流派比較單一,腔調旋律也相對單一。越劇流派斑斕,腔調旋律豐富。越劇完勝黃梅戲。

所以兩者不可比較。我是江蘇人,左邊是安徽,東邊是上海,感覺兩個戲都好,半斤對八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