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是多用途飛機,對地攻擊力怎樣?

軍武皮卡丘


殲15相當於殲11B+飛豹A,對地打擊能力出色,現階段在國內戰術飛機中僅次於殲16,但是現階段滑躍起飛限制了載荷航程性能。

作為我國首款艦載戰鬥機,殲15一直備受軍迷關注。作為一款從蘇27發展而來的雙發重型艦載機,殲15具備優秀的機動性能和載荷航程能力。自服役以來,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殲15的制空性能,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著墨不多。但是在去年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服役儀式上,殲15展示了其強悍的對空、對地攻擊潛能。

上圖由當時的新聞報道截屏而來,因此有點模糊,建議讀者找找當時的視頻。部署在山東艦甲板上的殲15掛載了4枚鷹擊-91反艦導彈+2枚KD88空地導彈+2枚PL12中距空空導彈+4枚PL8格鬥導彈,這是殲15服役以來公開的最兇悍掛載,展示了其均衡而強大的對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這還不是殲15最強掛載能力,據傳殲15具備掛載鷹擊-12空射超音速重型導彈的能力,但是在公開資料中從未見過相關圖片,只能傳一張CG圖以饗讀者。

當然,山東艦服役儀式上殲15的滿掛狀態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展示,在實際運用種很難做到。受限於滑躍起飛方式對艦載機起飛重量的約束以及必要的安全冗餘,殲15在實際運用中的載彈量一般不超過4噸。

上圖是遼寧艦在最大起飛重量實驗中殲15的掛載狀態,4枚500公斤級航空炸彈+2中2近空空導彈,或者是4枚鷹擊83+2中2近空空導彈。

雖然參考蘇33的原型機,但是殲15在航電系統上完全超越了蘇33,這也為殲15均衡的多用途性能打下了基礎,其航電系統在殲11B的基礎上增加了飛豹A的對面打擊模塊。簡單的說,殲15=蘇33的機體+殲11B的空戰能力+飛豹A的對地/海打擊能力。

在殲16之前,飛豹A是我國對地/海打擊能力最強的戰術飛機,而殲15在平臺性能上又遠好於飛豹A,因此不誇張的說,殲15的對地/海打擊能力僅次於殲16(殲20暫時不參加排名)。

未來戰爭對體系化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殲15也需要更好的幫手。在執行對地/海打擊任務時,殲15D電子戰機的伴隨掩護以及夥伴加油將大大提升殲15的作戰能力。

而在未來的我國電磁彈射型航母上,正在研製的彈射型殲15將在電磁彈射的加持下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油彈藥起飛,彌補現階段因滑躍起飛造成的載荷航程性能缺陷。而且彈射型殲15將使用更先進的航電系統(比如AESA雷達),能夠使用更多、更先進的國產空空、空地彈藥,制空、對地打擊能力將再上一個臺階。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5是一款艦載機,除了必要的制空作戰之外,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肯定是不弱的,否則就沒有成為艦載機的資格。

從作戰定位上來看,在航母誕生之初,艦載機早期的作戰運用都是以對海攻擊為主,制空作戰功能的拓展都是後話了。因此,艦載機首要功能就是具備對海攻擊能力,這是衡量、判斷一款艦載機的重要指標之一。

我們從殲-15的掛載能力設計上來分析一下,相對空優戰機,多用途戰機最大的設計特點就在於強大的掛載能力,首先要解決掛載對地、對海攻擊所需的大重量彈藥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一般戰機的最大作戰半徑是在空優狀態下,因為相同的掛點數量,空空導彈的重量要遠輕於對面攻擊武器,比如一枚中距彈的在三百多公斤,而對地攻擊的導彈大多在一噸以上,就算是精確制導彈藥也分250公斤、500公斤等多種量級。

由此可見,殲-15對地攻擊能力有多強,第一要素就是機身掛點。殲-15共有8個外掛點,單個掛點的載重達到了4噸左右;同時掛架數量的減少帶來的好處是掛架間距增大,間距達到40-60釐米,這意味著能夠掛載重量更大、尺寸更大的彈藥,這對於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作戰的戰機顯得尤為重要。

參照網絡可靠數據,我國主流的鷹擊-12K空射反艦導彈戰鬥全重也不過2噸左右,殲-15單掛點承重達到4噸,意外著基本上可以攜帶大部分空對面武器。就算是攜帶精確制導彈藥,也可以通過增加複合掛架的方式來實現,一個掛點的承重4噸,那麼一個複合掛架只要可以攜帶4枚左右500公斤的彈藥,這對於實施多目標攻擊有很大的助益,較大的間距也為使用複合掛架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至於雷達這一塊,機載雷達達不到要求,一般的解決方法都是以搭載相匹配的吊艙進行彌補。比如殲-15掛載激光制導的彈藥,在任務掛載組合方案中增加一個相匹配的激光吊艙即可實現。這也是國際上戰機對地攻擊比較常見的方案,殲-15理論上也具備相關的能力。

目前受制於國產航母主要以滑躍起飛的方式為主,這極大的限制了重型機大體量、大長腿的優勢。以遼寧艦為例,該艦共有三個起飛點,其中左舷中部位置的起飛點為為重載起飛點。目前殲-15正常起飛重量為29噸,最大起飛重量在32噸左右,就算是在重載起飛點起飛,留給殲-15的掛載能力也不過5噸左右。

儘管殲-15拓展出了夥伴加油機型號,初步解決了航程和載重之間的矛盾問題,在使用夥伴加油機的情況下,殲-15可以採用大載重少內油的方式實現起飛,而後在空中進行空中加油,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戰機能夠飛得更遠,攻擊的臂長也觸及到更遠的地方。

這都只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未來國產彈射系統成熟併成功上艦後,殲-15在電磁彈射器的支持下,實現滿載滿油起飛,無論是掛載重型空射彈藥還是更換小型的精確制導導彈進行對面打擊能力,都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鷹鴿分析


殲15是重型戰鬥機,掛載能力強,對地打擊自然不差,但是作為艦載機,目前滑躍起飛的殲15無法滿載燃油和彈藥,而且殲15是由殲11改進而來,主要任務還是爭取制空權。

據悉,在正常滑跑起飛的情況下,殲15最大載彈量超過8噸,作戰半徑可達1500千米,它有12個外掛架,其中有8個是重載掛點,靠近翼根和機腹的掛架可以掛載2-4噸的重型彈藥,也就是說,殲15理論上擁有接近蘇30系列的對地打擊能力。



既然殲15是艦載機,我們就討論一下,現階段它從我們的航母上起飛所具備的打擊能力。 殲15要掛載重型彈藥,就得從重載起飛位起飛,要想保證較高的起飛重量,還得在航母高速逆風航行,創造理想甲板風速的情況下,據說這樣可以達到5噸載彈量,對比山東艦服役時的照片,當時甲板上的殲15掛載重量大概就在4.5-5噸左右。



那麼這樣的掛載可以保證怎樣的打擊能力呢?殲15首先要確保自己的自衛能力,要掛載2-4枚空空導彈,剩下大約4噸留給對地武器。目前殲15可攜帶的對地武器主要包括KD-88導彈,鷹擊91反輻射導彈,還有不同重量的制導炸彈,鷹擊91重600公斤,KD-88重約800公斤,殲15可以單獨或混合掛載4-6枚。 這兩種導彈射程都在150千米左右,具備較強的防區外打擊能力,12架殲15就可在防區外發射48-72枚對地導彈,可以有效摧毀對手多個重要目標。



殲15要想完全發揮自身掛載優勢,關鍵還在於彈射起飛型航母,其次,第五代艦載機到位之後,殲15就可將制空重任轉交,轉而尋求更強、更全面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止水興波


殲15是一款相當先進的航母艦載戰鬥機,空優性能優先,兼顧攻擊能力。殲15相當於美國的F18E。

美國還有一款F18F,那才是真正的多用途,更強調的是對海對地攻擊能力。中國也有類似的戰鬥機,就是殲15S。

他在美國空軍中對應的是F15E,在中國空軍中對應的是殲16,對俄羅斯空天軍中對應的是蘇30SM,這就是重型戰鬥攻擊機的代表。

所以殲15是相當先進的戰鬥機!



大志遠思想空間


首先從殲15自身的定位來說,其並沒有完全照搬原型殲11的制空作戰,而是定位於多用途艦載機,所以光是從這個定位來說,殲15自身是擁有制空/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而且殲15本身就是重型雙發戰機,這就賦予了殲15戰機相比其他戰機更遠的作戰半徑和更大的載彈量,而這兩大優勢也賦予了殲15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但是自殲15艦載機服役以來,我們看到很多的新聞畫面中,殲15艦載機在武器配置上通常都是是霹靂8近程格鬥彈和霹靂12中程彈這樣的制空搭配組合,對海攻擊見到最多的也就是鷹擊83K空射反艦導彈和同平臺衍生而來的KD-88電視制導導彈了。所以一直以來大家都誤認為現階段的殲15艦載機可能因為自身某些原因限制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畢竟在為數不多的新聞中偶爾看到殲15艦載機在對地攻擊武器掛載上,只掛載了無制導火箭彈或者無制導炸彈這樣的乞丐版武器,像我們大家希望看到的對地精確制導導彈這些高端武器目前還沒有見過。

不過在國慶70週年閱兵慶典前,新聞中曾經播放過關於首次亮相國慶閱兵的殲15艦載機地面飛行訓練的畫面,在這個畫面中我們看到了殲15已經具備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這樣的高端武器配置,而且隨著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服役,首次亮相山東艦上的殲15艦載機停駐甲板時,其兩側重載掛架是掛有鷹擊91A反艦導彈和空地88這類對地/對海攻擊導彈的,所以這也代表了殲15艦載機在對地攻擊能力上也是一直在前進著。

當然相比美國超級大黃蟲的武器掛載來說,殲15現階段的武器掛載的確還有很大不足之處,其實對於這個也是有原因的:

一/我國現階段對於殲15艦載機的定位主要還是以制空和對海攻擊為主,這也是顧慮到目前我國航母艦載機編隊在飛行訓練和組成規模擴編上經驗還不足的問題,所以現階段的殲15艦載機在對地武器掛載上並沒有那麼傾重,而是將重心放在制空和對海攻擊上,畢竟自艦載機誕生以來,艦載機的核心主要還是負責整個艦隊的遠程制空和對海攻擊任務,對地攻擊並非是艦載機的首選。

不過殲15作為一款雙發重型戰機,在武器掛載配置上相比其他艦載機是有很大優勢的,特別是對於對地武器掛載特需的重載掛架而言,殲15艦載機12個掛點中有8個武器掛點是重載掛點,所以未來為其擴展對地攻擊能力只是時間的問題。

二/對於殲15而言,現階段傾向於制空和對海攻擊也是無可奈何的問題,畢竟想要擴展殲15的對地攻擊能力的話,除了要在導彈掛載和火控系統的軟硬件自身上改進外,更為重要的是搭載殲15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都屬於滑躍起飛型航母,而這類起飛方式對於艦載機的離艦重量是有嚴格限制的,所以這也就註定殲15在武器掛載上主要還是以質量更輕的制空導彈為主。

而且從我國現役的各種對地攻擊武器來說,不管是雷石-6這種精確制導炸彈或者其他新興對地導彈在重量上都不會低於500千克,那麼算上導彈掛架重量的話,光是雷石6這樣的精確制導炸彈總重量就不會低於620千克。那麼這樣計算的話,以殲15對地武器掛載必不可少的兩枚以上制空導彈來說,其掛載了兩枚霹靂8和霹靂12制空彈後。留下的可掛載武器重量並不大,可能最多隻能掛載2枚雷石6這樣的精確制導炸彈吧,畢竟受限於艦載機起飛方式的原因,殲15就算從一開始具備強大的對地武器掛載能力,也是空有一身功夫而無法發揮出來啊。

不過隨著早前已經公開的殲15電彈版本的出現後,這也就寓意著具備彈射能力的國產航母亮相於公眾面前不遠了,那麼這就代表了殲15此前因為起飛離艦重量不足而影響的武器掛載缺點也將成為過去,到那個時候殲15本身就很有優勢的戰鬥力再配備各種新型導彈的輔助,到那個時候殲15在對地/制空/對海這樣的多用途作戰上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魑魅涅槃


通常啥都行就啥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