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鸿章丧权辱国其实是替昏庸的皇帝背锅,是这样的吗?

生命灯塔


要看李鸿章是不是卖国贼,就要真正了解当时的国情、世界形式和他所处的位置。他虽然位居高官,但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还有许多其他的大臣掣肘,他自己并不能决定国家大事。比如慈禧太后向11国开战,弄到最后八国联军直接打到北京,清军大败,而李鸿章和其他高官搞了个东南互保,保护了东南各省免遭生灵涂炭。慈禧太后战败后,派李鸿章谈判,弄个《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作为战败国的代表,你还能给别人讲条件?你只有签字的份,你不答应别人,别人立即出兵再打你一次,直接瓜分你的国家也未可知。所以,战败国只有任人宰割,找再厉害的谈判专家也没用。举个例子,二战后,日本直接退出了对满洲国和台湾的统治,为何?还不是日本战败了,中国胜利了,只有胜利者说的话才有用,失败者没有话语权,说的话跟放屁差不多。所以,李鸿章只是替满清背锅而已,历史教科书上的观点只是为政治服务,要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绝不能人云亦云,只有充分的了解历史,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黯淡的笑15


放屁,做为大清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是干什么吃的? 是妇孺吗?国家大事是儿戏吗?遗臭万年早已盖棺定论,翻什么案!


叛道68060960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镇压太平天国,训练淮军,洋务运动,建设北洋水师,代表大清国出使欧美各国,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代表大清国出使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进京,大清战败,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活跃在清朝后期,政治舞台上,30多年,作为一个汉臣,为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可谓鞠躬尽瘁,油尽灯枯,洋务运动,就要和洋人打交道,我引进的,引进的项目,几乎都是,李鸿章,李大人,拍板定的,矿山铁路工厂,其中最大的手笔,就是建设北洋水师,大清国的海军,大清国的陆军,所用的武器装备,都有李鸿章拍板定夺,自然李鸿章就成了,欧美列强拉拢和巴结的对象,那可是,那可是几个亿白花花的银子,放到今天,那是好几百个亿啊!当年李鸿章出使欧美各国,看在钱的份上,欧美各国给足了李鸿章面子,红地毯,礼炮,国王总统的接见,宴会酒会招待会,参观访问,李鸿章此行可谓风光无限。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你大清国的完败,而收场,打了败仗,就要赔银子,为了少赔些银子,慈禧太后想到了李鸿章,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在战场上打的好,打赢了,谈判桌上,才能取得有力的地位,大清河堕落到,靠卖李鸿章的脸,而在谈判桌上,减少些损失!最后,李鸿章,由于面部中枪,(日本激进分子大的)大清国,少掏了三千万两银子,敲定了中日马关条约,西方列强,眼红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利益,联手对日本施加压力,课时日本吐出了,中国的辽东半岛(也是大清国,以夷制夷,方针的实现现,打不过人家,靠列强狗咬狗,从中获利,可悲!〉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大清国被迫宣战,当初一个日本都搞不定,现在八个国家一起来,战败是迟早的事,国都被人家占了,皇上和太后都跑了,擦屁股的事儿,得有人干,大清国又想到了李鸿章,西方列强的淫威下,李鸿章再次代表大清国,签下了他的名字《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李鸿章成了,大清国第一罪人,没过多久,70多岁的李鸿章大人,抑郁而死,李鸿章到死也没弄明白,自己创办的洋务运动,花了无数银两,创办的北洋水师,新式陆军,怎么就挽救不了大清?被洋人,一次又一次的打败,客观的讲,李鸿章的悲剧,不是他个人造成的。是历史的必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律,本人不同意给李鸿章,扣上一个卖国贼的帽子,这样不公平,就到这里


张智颖244


李鸿章访问德国,与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会面,在会谈中他曾向俾斯麦抱怨道:“与妇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中名望仅次于曾国藩,并最有势力的一位汉臣,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其中就包括他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中法条约》

法国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战败后,不仅在中欧以及南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遭到削弱,而且赔偿普鲁士50亿法郎,让法国经济遭受重创,而法国希望在远东继续扩大殖民地,来增强实力,而目标就是法国经营了很长时间的越南,而越南和朝鲜一样,是清朝所剩不多的藩属国,法国试图吞并越南,并威胁中国云南、广西一带,结果越南想宗主国清朝求救,中法矛盾激化,而后法国偷袭南洋水师,中法战争爆发。

战争中李鸿章主张和平解决,但是张之洞则主张与法国开战,结果南洋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澎湖,但是在基隆港北刘铭传击退,在越南北部与中国交界的镇南关被老将冯子材击退,而后李鸿章的主持下,与法国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 《中日马关条约》

1894年到1895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战争最开始在藩属国朝鲜开始,最后延伸到国内的辽宁、山东以及黄渤海,结果李鸿章耗费巨资和心血以旧时淮军为班底打造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装备着西式武器的淮军陆军也在朝鲜战场和辽东战场惨败。洋务运动在军事改革上的成果完全灰飞烟灭。让中国的依靠西方工业和科技的自强之路中断。而在日本的压力之下,李鸿章被迫到日本马关与日本进行和谈,最后达成割让辽东、台湾岛以及赔偿2亿两白银的《马关条约》,从此之后中日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直到50年后日本在二战中失败,才改变过来这种情况。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 《中俄密约》

1896年在李鸿章所倚重的淮军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失落的李鸿章成为了背锅侠,天下之人都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满清朝廷将其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务罢免,而后被清廷委派开始了对西方的访问,其第一站就是前往沙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礼。

访问沙俄的李鸿章

抵达圣彼得堡后,为了抵制日本对于东北的侵略渗透,李鸿章想要借助沙俄的势力“以夷制夷”,于是代表清廷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其中包括允许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也就是后来的中东铁路,然而李鸿章的“以夷制夷”变成了“引狼入室”,在《中俄密约》签订不的2年以后,沙俄就派兵强占了旅顺港,成为列强中第一个强租中国沿海地区的国家,随后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强占威海卫、法国强占广州湾,列强们牵起了瓜分中国的新一轮狂潮。

  • 《辛丑条约》

1900年慈禧向全国下诏,对世界上的11个列强宣战,几乎包括当初世界上的所有强国,而后八国联军先后攻占天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

慈禧宣战时,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他明确提出不接受慈禧的诏书“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联合东南各省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不参与清朝与列强的战争,但是慈禧逃到西安之后,立即让李鸿章背上给她收拾烂摊子,去为慈禧的无知行为擦屁股,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北上与在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进行谈判,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最终签订《辛丑条约》其中包括想列强支付4.5亿两白银,以及允许列强在山海关一线的驻兵权。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就死了,是带着千古骂名死的,由于李鸿章长期担任封疆大吏和北洋大臣,他成为晚清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大臣,他死后他的经济财产包括一系列官办的产业由盛宣怀继承,而政治军事遗产由袁世凯继承。

让李鸿章背上千古骂名的主要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但实际上这两个条约李鸿章都是背锅侠,特别是1895年3月,李鸿章赴日进行谈判之时,日军仍旧在发动进攻,并对清朝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停战条件,而就再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李鸿章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刺杀,被子弹击中脸部,而后日本才被迫停战,而《马关条约》签订后,法德俄又干涉日本不得占领辽东,李鸿章又与日本谈判,致使最终花费了3000万两白银保住了辽东。

而后在《辛丑条约》的签订上,此时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他完全有理由拒绝北上替慈禧进行谈判,而当时英国人还别有用心劝他不要北上,但是他还是毅然北上参与谈判,与列强进行唇枪舌战,最后以每名中国人掏一两银子的代价,签订了《辛丑条约》,当然4.5亿两白银的数量是巨大的,在都城被攻破的情况下之下,此次清朝没有割让一寸土地已经是难得了,要知道在此的30年以前,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不仅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普鲁士,还赔偿普鲁士也就是后来的德国50亿法郎,其赔款金额远大于庚子赔款的4.5亿两白银。


大东北的小豆包


“臣以一介书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屡奉三朝,累承重寄,内参枢密,外总师干,虽马革裹尸,亦复何恨!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这是晚清爱国将领左宗棠的临终遗言,左宗棠怎么死的,说到底其实是被某人气死的。



这段遗言的后半段提到“越事和战是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而最终的结局却让左宗棠死不瞑目,为何死不瞑目,还不是因为那个软骨头。所谓的“越事和战”是指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虽然现在很多人对这个战争已经不太了解了,但其实中法战争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清朝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迎来了20年的平稳发展期,也就是著名的洋务运动,完成了一定的近代化变革,军队装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中法战争正是对清朝过去20年洋务运动成果的一次检验,如果成功,不仅可以加快近代化进程,更可以重新树立清朝的国际地位,毕竟当时已经是19世纪80年代,隔壁的日本已经蠢蠢欲动蓄势待发,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而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过去20年前功尽弃,在帝国主义面前彻底失去话语权,这就是左宗棠如此重视中法之战的原因。

从战争进程看,虽然清朝海军失败,但陆军打的非常好,台湾的刘铭传成功击退了法国鬼子,冯子材也在越南战场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军主帅在战争中丧生,法国总理甚至因此下台。为了防止法国人在东南沿海登陆,左宗棠亲自率军坐镇福州,当时的福州百姓夹道欢迎,军民同仇敌忾,清军形势一片大好,这是一个绝佳的树立国际地位的机会,可就在此时,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居然跟法国人签了不平等条约,不仅主动把越南送到了法国人手里,自己的边境还得增设通商口岸,给法国人关税优惠,中法战争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坐镇福建的左宗棠仰天长叹一病不起,于是留下了开头所说的那几句话,那是令他死不瞑目的一个条约,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没有再次得到为国出战的机会。

当时兵部尚书彭玉麟接连给慈禧上疏强烈反对议和,陈述了"五可战五不可和"的道理,意思也是说这一仗我们必须赢,而且我们有能力赢,一旦输,则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和议的消息传来,据说身在前线的彭玉麟口吐鲜血,高呼"一旦休兵骄敌气,千秋误国恨庸臣!"这里的庸臣就是说的李鸿章。随后彭玉麟辞官回乡,没几年就去世了。



很多人都在说李鸿章就是个背锅的,他也很无奈,他也没办法,但是我想问,他有没有向慈禧提出反对意见?有没有强烈反对过议和?有没有像彭玉麟那样屡次辞官以示抗议?他没有,他为了自己的官位,为了自己的财产田产一直唯唯诺诺,这样的人不就是典型的投降派吗?和秦桧有什么区别?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李鸿章有《走向共和》为他洗白,而秦桧一直因为岳飞的事跪在岳王庙,其实从他俩做的事来看,没啥区别,秦桧是对金议和,李鸿章是对列强议和。

清朝晚期,左宗棠,张之洞,彭玉麟都是人中豪杰,让人钦佩,立场也都是强烈主战,可惜这几个人都不如一个李鸿章得慈禧信任,几个铮铮铁骨的汉子,被一个万贯家财爱官如命的李鸿章治的服服帖帖。


北宋书生耶律萧


关于李鸿章的功过,一直很多人争议不断,直到现在也是,很多人都还是把李鸿章看做一个卖国贼,因为他真的是签署了在中国历史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多数不平等条约。这小编是承认的,但是反观当时的破败无能的清政府,谁又能站出来去承担这个事?慈禧?还是皇帝?都不会,你以为李鸿章自己愿意签这些乱七八糟的条约吗?谁会愿意?实属是那时候的大清没人能揽的起来这个责任,或者是没人愿意背负这个千古骂名。

当年万国运动会的时候,各国国旗都是伴随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一首歌国歌都没有,只有一条黄龙旗,能不引来西洋人的嘲笑吗?被嘲笑的头都抬不起来,这时,有一位年过70的老人,神态毅然的走到黄龙旗下,唱起了一首他的家乡小调《茉莉花》,一曲唱完,雷鸣般的掌声顿时而起,这一位神态毅然捍卫国家的尊严的人叫做李鸿章。

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签下了马关条约,后人说它卖国求荣,历史书中从没写道为什么赔偿白银是2亿两还不是真实的3万两,书里没写他用自己的身体当了日本人的一枪,日本人说要赔偿医药费,但是李鸿章却说从赔偿款里减吧,这才变成了2亿两白银,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签完马关条约,口吐鲜血,悲痛欲绝,李鸿章一生背负了太多的骂名,试问,这位老人差点死在异国他乡,回到清朝还要背负举国骂名,弱国无外交,可是国弱,也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责任,签了条约对李鸿章有什么好处吗?是给他钱了?还是给他权了?都没有,这位老人又是为谁辛苦为谁背锅?

1900年,慈禧向列强宣战,说完就后悔了,我又打不过人家,捅了马蜂窝了,这不,又想起了专门替清朝背锅的李鸿章,要知道那一年,他已经78岁,但是实在大清无人可用,他不去谁去?从1900年10月11日到达北京,直到1901年9月7日才开始签条约,足足让这位78岁的老人来来回回跑了了一年,在签订这条之前,李鸿章就开始吐血了,签订后,却很很多朝廷大臣大骂李鸿章:“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让谁听了谁能不心寒?能不吐吗?我一心为国,你们却这样?10月31日,老头咯血病危,11月17日,李鸿章撒手西去。太后和皇上听到李鸿章去世,大声痛苦,不哭?不哭能中么?李鸿章死了以后谁来给你们擦屁股背黑锅?


老罗说世界


不是。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有多面性的。尤其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历史名臣,参与了很多时代大事,为晚清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并不能因此说,他是替皇帝或者慈禧,甚至是时代背黑锅,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时代造就者之一。

1,贪污腐败。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的贪婪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手握大权,很多官方企业都掌握在他手中,使得招商局成为了他中饱私囊的地方。清末有个说法:“清代中兴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仅就地产而言,近年有学者翻阅李氏地产目录,得出结论说:“就地产来说,半个安徽是李家的”,“上海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由此可知合肥李氏财富之巨。

2,主张放弃新疆。

清末时期的新疆叛乱,左宗棠和李鸿章完全有相反的主张,左宗棠力主平叛收复新疆,李鸿章则主张弃新疆给大清止血。不得不说,在这种关于国家主权利益的主张上,李鸿章实在是短视了,放弃新疆,意味着西北边陲被俄国吞噬,百万平方公里蕴含的资源,战略价值,人口全数放弃,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3,甲午战争的妥协。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清朝“中兴之梦”的破灭,拉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1894年1月,日本向朝鲜大量增兵,中日战争一触即发,而手握重兵和外交大权的李鸿章还在幻想利用外国势力来玩弄平衡,贻误了战机。而在日军攻占了大连和旅顺后,李鸿章竟然将家眷和私产从天津运回合肥,导致京津一代人心惶惶。在战争时期,作为主帅作出这样的行为,是很致命的,霍乱军心。

4,向俄国索贿,卖国行为。

1896年,李鸿章出使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期间,沙俄政府以国家财政,向李鸿章行贿,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获取了中东铁路的建设权,这条铁路不仅每年为沙俄政府提供了几千万卢布的利润,而且极大方便了俄国控制中国东北三省。

李鸿章在清晚期的历史上,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在他死后,就连慈禧都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这样一个人,如果说清朝的丧权辱国和他没有关系,他是给当权者背黑锅的话,那真的是很可笑的!


回头观历史


弱国无外交,这是历史定律,李鸿章在清朝位极人臣,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如果从这点说李鸿章无能,这是不公平的,李鸿章一生都在为清朝背锅,没办法,李恨天无力。

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号称清朝中兴四大名臣,可见李鸿章的能力,李鸿章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家,后来创办了很多近代企业,也组建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海军—北洋舰队,然而甲午战争中,清朝一败涂地,北洋舰队也灰飞烟灭,自此,李鸿章名誉扫地,成为人人辱骂的罪人。但平心而论,甲午战争的失败也不能全乖在李鸿章头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整体的落后才是真正原因,李只是背了一个大锅。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指定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当是李鸿章已经病入膏肓,拖着病体与八国谈判,最后呕血而死。可敬可怜可叹。

李鸿章的一生是生不逢时的一生,处在满清腐败的政府世代,纵有天大的能力也回天无力,李是为落后的清朝背了大大的锅。



小女子聊历史故事


李鸿章:都说我是卖国贼,不错,我是签订了卖国条约,但我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李鸿章被不少人称为是卖国贼,因为晚晴的很多不平等条约都是经李鸿章的手的,这些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但是,签订这些条约,李鸿章心里是开心的吗?他愿意背着“卖国贼”千古骂名签字吗?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李鸿章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不平等条约不是李鸿章自己做主、想签就签的,他是上报了朝廷,经过皇帝和太后同意后才签字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李鸿章只是一个代笔人,他替皇上和太后背了黑锅,即便李鸿章不去签字,还会有另外的人代替皇帝签字。

李鸿章:我苦啊!列强们都喜欢找我聊聊,我已经老了,这骂名还是我来背吧!

有意思的是,列强们往往很喜欢让李鸿章出面代表中国谈判,这一点让李鸿章很是无奈。

甲午战争满清战败后,清廷就派人向日本求和,日本当时就直接指明要恭亲王奕忻或者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

为什么列强喜欢让李鸿章来和他们谈判呢?难道是因为李鸿章比较好欺负吗?不是的。

那列强们“偏爱”李鸿章的原因在哪呢?

  • 一.列强们熟悉李鸿章。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他经常跟外国人接触,因此,李鸿章对外国的情况比很清楚。同样的,西方列强经常见到李鸿章,比较熟悉李鸿章的处事方式,挑一个熟悉的人来和自己谈判肯定对自己更有利。

  • 二.有羞辱李鸿章的意味在里面。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洋务运动让清朝引进了西方的军事装备,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经过了洋务运动,清朝的国力有所增强,虽然实力上仍然无法和列强们硬碰硬,但也不再像原先鸦片战争一样一打就碎。让李鸿章出来谈判,可以羞辱李鸿章:你带领的洋务运动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我们给打败了?

因此,李鸿章深受列强们的“欢迎”,再加上当时放眼整个朝廷,李鸿章的外交才能最为出众,李鸿章去签订条约,也就不奇怪了。

李鸿章:我也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一签下去,必将是千古骂名,可我也无能为力。

谁都知道,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旦签订,在上面签名的人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李鸿章自然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

可他即使知道了又能如何?难道是抗旨不从吗?皇帝和太后要求李鸿章签字,李鸿章能拒绝吗?

即便是李鸿章真的拒绝了,清廷同样会派其他人来签字,同样有人会替皇帝和太后背过,只不过替皇帝和太后背锅的人换了一个而已。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本该是由清朝总代表庆亲王奕劻签字,但奕劻面对这不平等条约时,内心极其不安,手不停在抖。这时,李鸿章发话了,说了句令人感动的话:

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啊!王爷,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让我来吧。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而是背锅者。


简单平凡123123


不竟然,虽说丧权辱国不是一个人原因,但是绝对和这个人有关系,李鸿章位高权重,军事实业一手抓但是对内对外都不行,对日,连李鸿章自己都被日本间谍渗透了遍,克扣军饷,限制军事行动,这样怎么能打赢战争,如果李的军事上有作为,对外还能签这么多不平等条约吗,李做官多年,中国越来越衰败,但李家肥了几百年,现在李的海外后人一心想给祖先洗白,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功过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