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鹤达人"白居易,斥巨资买豪宅,只为给鹤一个安逸的环境

最近小编闲暇时间都在追一部热门剧《鹤唳华亭》,其实这部剧和鹤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词在古文里是感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的意思,出自南宋刘庆义的《世说新语·尤悔》:

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大致的意思是想要再听到华亭之上白鹤的鸣叫,却怎么能再有机会呢?陆机为人所馋,临行前说下这句,便淡然赴死。

从古至今,鹤一直是一种神兽般的存在,仅次于凤凰的鸟类,可谓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常被文人墨客所描写,在文人笔下,鹤既是抒发情感的载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那么,是从何时起,鹤文化开始兴起呢?

中国古代鹤文化

中国历史上对于鹤最早的记载是在《诗经·小雅·鹤鸣》里有记载:"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古代有远大抱负的能人志士都会用鹤来形容自己的格局,于是就有"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又因为鹤喜好栖息于深山老林,而且不爱群居,又和古代君子的隐逸心态十分符合,所以鹤也用来象征着无瑕清高的君子精神。

后来《左传·花镜》里有记载:"畜鹤之地,须近竹木池沼,方能存久"。这是为了适应它野生时栖息沼泽间的习性。绘画中也常以修竹为背景,既与鹤的修长姿态相调和,也反映了鹤的生活环境,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饲养鹤。

"养鹤达人"——白居易

说起白居易,大家一定不陌生,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词作品也是脍炙人口,《长歌行》、《长相思》、《长恨歌》、《琵琶行》等等,同时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写的诗词大部分都是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社会腐败。如果说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诗圣",那么,白居易则被称为"诗魔",一定是对于一项技艺,沉溺到了极点,对它的掌握也到达了极点,钟爱于此以至于疯魔,才能称之为魔吧。谁能想到这样的白居易会为了养鹤而斥巨资买豪宅呢?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担任过翰林学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在杭州担任刺史期限已满,这个时候的白居易已经53岁了,被朝廷调回并派往洛阳,在洛阳城东买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宅子,这个宅子有一个很大的后花园,从假山、水潭、亭子、石子路到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和软装都是白居易用心打造,只为了在园子里饲养华亭鹤,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的时候,是朋友所赠,白居易将这两只鹤视为珍宝。后来就算白居易生病了也不忘把俸禄分出来给鹤买精细的食粮喂养,这两只鹤从杭州到苏州,再到洛阳,一直陪伴着白居易。白居易在《履道里第宅记》中这样描述:"

园中花忻最茂,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广酒池。池上有桥,池东有粟廪,池北有书库,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二峰,岸有华亭鹤两只。"

白居易在重金买下这个宅子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园子里的那一滩清池,非常适合养鹤。可见白居易对鹤的喜爱非常疯狂,有人做过统计,白居易留下的诗歌中,仅咏鹤诗就有26首之多,为唐代咏鹤诗之冠。可以看出,文人墨客对于鹤的喜爱之情,鹤对于君子来说是一种灵魂的象征。

而现在,中国的鹤分为9大类,皆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鹤、赤颈鹤、白头鹤、黑颈鹤、丹顶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沙丘鹤、蓑羽鹤、灰鹤。

《鹤唳华亭》有一句话:"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翩翩君子纵然可以是搏鹰的猛禽,可是君子也有外界的束缚,喧嚣与困惑,只是君子总是能够在嘈杂和匆忙中平静地前行。鹤立于世,有其洁白的羽毛,朱红的鹤顶,挺立的身姿。而真正的君子也有如鹤一般坚韧高雅的君子之心、君子之姿、君子之风。人立正身,保持洁净虽有其代价,但正是难得,才显得可贵。而但愿我们,都能用心用力,大胆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