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商业化令人吐槽,你怎么看这件事?

用户4474589971


【寺庙商业化不一定是和尚尼姑所为】

在中国,寺庙大面积的商业化主要是最近三四十年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很奇怪,也让人们很费猜想,到底出啥毛病了?怎么寺庙忽然间就如此凶猛地收费?

佛教传入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几千年来,佛教在中国也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衰落兴旺不断更替。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灭佛运动,但是佛教终究是没有被消灭,穿越了那些时代,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佛教的存在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一直都在。

最近几十年寺庙开始门票收费,开始卖高香,开始撞鬼弄神获取钱财,这让很多中国人不屑,以至于吐槽。

就这些现象,我采访过一些业内人士,说白了就是采访了一些和尚尼姑,他们的说辞和我们感觉不一样。

有和尚说,其实他们也不想卖门票收费,可是,有关部门根据指示又指示他们卖门票收费,这些收来的费用并不是都交给寺庙的,有分成比例,有关部门要拿大头……

看到这里,您也应该明白和尚尼姑们也是有苦衷的,原因在哪儿?这个您有兴趣可以自己深入探讨。

也有寺庙的住持抵制卖门票的,譬如庐山脚下的东林寺就一直坚持不卖门票,也不出售高香,不仅如此,住持大安法师每年还举办佛学夏令营,参加夏令营活动食宿寺庙都包了。

但是,大安法师因此会跟地方管理机构发生不一致的意见,这很令人头疼,所以更多的寺庙是顺从地方管理者利益实行商业化管理的。

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总之一句话,寺庙商业化一定是出家人所为,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呆呆熊沙龙


起出自已由于是个玩泥的,总和寺庙打交,一处方丈硬劝我皈依了,通过多年的体会,拜佛烧香就得要有钱,没钱拿什么买香,拿什么搭功德钱,你没钱去了寺庙神没拜好,倒落得尴尬‘,就农村更是让人心寒,庙会时,有信男信女给佛莲台上放块儿八角地,那些管事的见了就收起装进自已的包里,讲究一次庙会弄了多少钱,那些所谓的神脚子也不示弱,也讲究给人送病弄了多少钱,难怪有人说信佛奉神是聪明人哄笨人,也有这么一句,善人心,重半片,七两半,不行善,寺院也罢,小庙也罢,真的应验了,″神瘦庙主肥"这句成语。


泥人161


感觉不到一点点的寺庙或者道观应有的肃穆和庄重,16年儿子高考结束,带儿子回老家认祖,顺便去了趟青城山,一路上山一路所见尽是各种商铺,到了道场,可以说货架子都摆到了神像跟前了,用儿子的话说:这是道观还是纪念品商店?一点氛围都没有!我觉得儿子说的在理!


闲人看书


我是从小就接触那些进庙烧香拜佛的人,我奶奶是满90岁那年去的,差3个月几天就是奶奶90岁生日了,我爷爷今年94岁了,还健在!我从小受他们影响,一起去进庙烧香拜佛,爷爷奶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人要心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强求!现在有些人就是巧取豪夺,贪污诈骗,结果如何?因果报应,苍天饶过谁?福德配位才行!


无语的男人855


现在的景点寺庙,还有必要去吗?都是被承包的。寺庙附近或者寺庙买袋香去烧都是100起步。说什么既然信佛,心若诚还在乎这点钱嘛?一些寺庙附近还有大叔大妈的卡你算命,算命的都是套路,上次我一朋友就是,一大妈一路追着给她讲算命的事。她也不说话也不搭理那大妈就一直追着讲。后面她男朋友生气了吼那大妈,大妈说给你女朋友算命了,不给钱是不好的会倒霉的。。。


无痕VIP


讲个自己的事,母亲在医院生病间带着小孩来到市场,想给孩子买点吃的,物价高的啥也买不起阿,一帮沙尼,和尚买的水果,糕点,饮料,买的不亦乐乎阿,这也没什么,就坐公车来到几站外的一座寺里,买了香祈福,捐了点钱,刚走到寺门口,一辆大奔也停了下来,下来的刚在市场买东西的那几个沙尼,和尚,后备箱打开,远远看了一下,吃的,喝的,用的,什么都有阿,塞的满满的,你猜我当时的心情什么样。


沧海笑明月15967718


我也是学佛之人,寺庙适当的收取一点门票,香火钱可以的。因为一个寺院的围修管理需要费用,人也是要吃饭的。

但如果过份的商业化,就失去它的根本宗旨。普度众生是教人们行善布施。但寺院自己到变成了捞钱加器,这样就可笑了。


代兴奎


宗教场所,自古就是传播信仰的地方。所谓信仰,我以为就是通过人们对某种图腾的崇拜和信奉,以此来达到教化人心、净化心灵、规范行为的一种精神约束。

佛、道两教,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虽说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揭露了寺、庙、庵、观中的种种邪恶,特别是《水浒传》、《三言二拍》、《施公案》、《彭公案》等一些小说里,几乎都写到了某些个变成了“匪巢淫窝”的寺庙。但我觉得似乎都不如今天的宗教场所更令人失望、令人叹息、令人唾弃!

如今,全国各地的寺庙有几家不卖门票?朝拜的场所均变成了旅游的景点不说,且都在你追我赶、绞尽脑汁、变本加厉的挣钱、骗钱。假和尚、天价香,再加上看相、算卦等等的各种套路,甚至于盖庙、修庙后出租、承包。寺庙如此了,进去的人还会有虔诚的信仰吗?怕是早就没了吧!平民百姓祈求平安,商人贩子祷告发财,大贪小贪们求的是什么?那还用问吗?无疑是求佛祖保佑他多贪多占,还不要被抓着呗!谁不信您就去查查看,看看各地的寺庙里可否有一个跪在那儿为自己祈求苦难、为他人祈祷幸福的?!管庙的人赚钱,进庙的人为私,也可谓是相辅相成、各有所得了。

您别看有的人大把大把的往庙里扔钱,但我敢打赌,他那绝不是发善心、做善事,这些个人不是大贪也是个黑心商人,贪钱或者骗钱太过,弄得自己心里不踏实了,到庙里撒钱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保佑自己别出事,二是给自己谋求一个心里平衡~~~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说在寺庙附近不能有商业氛围。为了方便游人,在寺庙附近建一些商业服务设施是合情合理的,这样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也可以给周围地区的人们带来一起收入。但不能把寺庙本身也当做赚钱、骗钱的机构吧!去年我去五台山,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也就罢了,一百多块钱一张的门票仅能去有限的那点儿地方,想进别的地方也行,但票单买。我怀疑各个单卖票的景点、卖的钱可能归自己部门所有。要不然黛螺顶那个收门票的和尚怎么会连喊带叫、连拉带拽,凶煞恶神般的那么“负责任”呢!

古人说的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宗教信仰作为生财之道,我认为太不应该了!虽说人应该有点信仰,但如果寺庙都这样子的,要我说:还是没有的好!






把盏常聊


在金钱至上的当下,从教师补习班到医生收红包,和尚寺庙卖门票,差不多全了。社会风气己到了金钱至上的高峰了,好转变了,全社会的有识之士己经为之呼喊。


123飞鱼321


资本进入寺庙,道观。是时代特征,商业化难免的。

修行人,难逃现实。寺庙己变成产业,历史文化资源为资本服务。

我见到城郊山顶又一庙,庙对面有一小卖部。开店女人,从嫁过来十五六年,每天扫庙门。这两年突然庙门被铁栏围住,有个铁门。门口挂了个旅游景点。这个村上的庙,整个村被划入公园,大部分人被忽悠进城,只有少部分人坚守着。这个女人只能望庙门口,而庙变成收费的了。旅游开发了。

这样的事例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