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的是写好行书,该不该先练楷书?


应该先练楷书,而后再练行书,这是必要的训练程序。我在教学过程中,专门的做过对比实验,两个零基础的初学者,一个直接练行书,另一个则是先练楷书再练行书,训练周期为一个月,在同样的时间内,采用专工一个行书帖的方式,和先好楷书再练行书的作法,结果,光练行书的,不如练习楷、行两体的效果好。这个例子说明,不同的练习套路所收到的效果不一样,所以,讲求训练方法科学性、合理性是前提条件。

注意,既然确定终极目标是行书,等于有了楷书→行书起止点的明确规划,那就不要练碑帖,尤其是不要练《九成宫》、《玄秘塔》这样的字体,笔性与行书不兼容,白费工夫。

建议练习从毛笔小楷入手,然后练中楷行书(比小楷稍大一点点)。小楷本身具有很好的书写性,行笔节奏与速度快慢可调,与行书是姊妹关系,彼此之间不存在手法转换难的问题。

最好选择王羲之、赵孟頫、文徵明的字帖,注意,所选择的楷书、行书的范本,最好是同一个人书写的,比如: 楷书是赵孟頫的,那么,行书也依然是赵孟頫的,这样,楷书→行书,笔法、字法融通兼容,能轻而易举的顺利过渡,可避免走弯路,水到渠成的事儿。如图:

△图为赵孟頫小楷《西铭》

△图为赵孟頫行书《崇福寺》

假如,楷书练的是《九成宫》,下一步想练行书《圣教序》,那就麻烦了,用欧楷的笔法动作写不了王羲之的行书……

我之所以举上述例子,是想提醒初学者,刚开始练楷书的时候,无论是选择谁的帖,当准备练习行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兼容性问题,首先要把笔性与手法调整好,千万不要硬性过渡。因为,有些楷书帖,单独练它的时候觉得挺好的,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其实,它隐藏着副作用和后遗症,这一点,初学者肯定是不知道了。

所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别人的建议一定要倾听,往往成功者的经验,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在不断的探索中用很多惨痛的教训换来的,别不以为然,有时候,采用了别人一个小小的验方和妙招,可提高效率几倍,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不相信,说明太固执,要是强烈反对,那就是有点儿不知好歹了。

楷书→行书的兼容性必需要考虑,而且这样的学习规划路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并不是楷书、行书各选一个帖就可以了,我这只是举例子,试图说明取法的目的很重要,想不断提高书写技艺水平,逐渐的增加创作能力,需要博学多帖积蓄能量。

古代经典字帖、碑帖是两大书法系统,各种不同风格的书体、字体不胜枚举,一帖一貌,独具特色,各有千秋。随着技法训练进程逐渐的向前延伸和拓展,需要不断的汲取技法元素补充艺术营养,于是,广泛涉猎书法相关的理论知识、多学诸帖的渴望,便成为一个自觉的源动力。多读帖、多临帖,重点精研书写技法,是必要的决择。

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仅供参考。诸多原因所致,仅举上述几个例子,无法在此详细讲解,请见谅!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学习行书之我见

一、先大楷

建议先学唐楷,比如欧阳询九成宫。把笔法、笔画、结构的规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学好大楷以后,不要直接学行书,直接学行书会非常生硬、别扭。

建议学小楷。然后大量抄经,抄经时,速度可以加快,用笔可以适当放松、放开、随意些。然后,你会发现,许多字不经意的就连了起来,活跃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写,而小楷又是通行字体,公务繁忙了以后,人们就会在以前非常严谨的小楷基础上,写的快起来了。

然后,就自然的过渡到行书了。

三、学行书

当大小楷已经掌握了以后,可以从圣教序入手,以后再学其他的。

没有这个过程,想学好行书,没门儿。


老跨斗


楷书自然就是开始阶段的必修课。一开始就练行书并非不可以,所谓外行看门道,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美感存在,写什么都能“好看”,但毕竟功力也在起很大作用,它会影响到每个字的结构、力度、布局等等方面。所以我的看法是,可以直接练行书,但也不可以忽视楷书的重要性。

赵孟頫《前赤壁赋》视频示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81908216778195469, "media_id": 1566260417866754, "vname": "18.mp4\

专业书画定制


练行书之前不一定要先练楷书,把楷书当做入门当然可以。楼主的想法很正确:练一下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后就开始练行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楷书并不是行书的基础,这点必须要清楚。书法的演变史是篆隶草,草后面行和楷基本是并列产生并发展的,从此点可以看出楷书不是行书的基础,所以练行书之前不一定要先练楷书。把楷书当做入门可以,但有一点,不能一种楷体练得太久。入门可以以楷行为主,期间适当地杂着练下行收或别的字体,以免让先入为主的东东禁锢你的手脚,所以不要餐餐吃鲍鱼鱼翅,同时也要吃白菜萝卜,这样营养才能均衡。其实就如楼主所说,适当练下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后就可开始练行书。楷书要练没错,如还想学其它书体,千万别很长一段时间单独只练楷书。


五美轩十三红


练习楷书能让学书者较快掌握毛笔书写的用笔运笔技巧,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苏轼“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形象得说出了练书法的过程和楷书的基础作用。


有了楷书基砂能让行书的成就更高。行书的点画是以楷书为基础的,进而用连笔,应带,简省等多种手法进行,没有楷书的基本点画,结体的练习基础,写出的行书点画不规,笔力不刚,疏密不匀,结构不稳。唐孙过庭“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可见草书大家对楷书的重视不同一般。和我们身边人交流中,一些人行书写到一定程度,总感觉提不高了,找其原因明白楷书练的不多,但习惯已成,后悔没练好楷书。纵观历代,行书成就高的大家王羲之,智永,颜真卿,赵孟頫,苏轼,文徵明等等,他们的楷书成就一样无人超越。



楷书是最有法度最受大众接受,最有实用性的最美书体,作为书法爱好者,不但可作为入门,而能把它当成终身的书法目标,楷书的魅力和行草书一样无穷。


水石7616


这是个在书法专业圈早就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成了社会上初学书法者困惑纠结的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那就是‘’楷书‘’是基础,练什么书体都要先练楷书。理由是古人是这么说的;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楷书是行书的快写;楷书是最难写的字体等等。

凡事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总不会出错谬。

楷书是基础,那先于楷书成熟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按理说这些书体都没楷书基础,那这些古代书法遗存算不算书法?如果算,基础是从那里来的?如果楷书是基础的话,中国到目前应该不会有文字。从历史看,楷书成熟最晚,那么泛义的说,其它书体都没基础。没有基础怎么会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呢。

苏轼说过‘’真如立,行如行,草如奔‘’,但从语意上理解,是说真书(古代对篆隶楷书的统称),行书,草书的基本表现形态,而不是指导人们学习书法的顺序。但这句话就是人们误解的始作俑者,也是一些对书法入道不深的人的理论依据。对古人的论言不加分析判断,不看事实看说教,“晋信书”是自古以来的通病。

把楷书作为入门字体之一而不是唯一,比刚性强调楷书为学习书法的基础,更为科学,合理。

唐代楷书兴盛,唐以后历代写毛笔字的人,累算应该数无以计数,楷书名家为什么集体失踪?就当小人物都被埋没,皇帝,高官,贵族,应该不会吧,但被历史公认的楷书大家,却只有赵孟頫一人,还是行楷不是唐楷。这个现象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纵观历史,篆书,隶书,行草书大家并不一定都擅长楷书。

从学习的顺序来看,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都可入门。

从实践来看,各种书体的技法各不相同。楷书熟练,并不能兼通其它书体。

从行书入门,再学楷书,往往写的比较活泛;而从楷书入门,反而只会写楷书,长期写楷书形成的习惯和思维惯性,改写其它字体,往往会放不开。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留言。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行书作为最便捷、实用的一种字体,深受从事字料工作的人们的喜爱。很多人学习书法,并不是想专门地从事艺术创作,而是希望能够在日常书写中,展示一手好字。所以,不少朋友“最终目的是写好行书”的初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书法学习,尤其是学习软笔书法,要想最终写好行书,还是需要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的。

事实上,行草书是先于楷书出现的。所以,严格而言,说“楷书是行书的草写体”的表达是不准确的。但是行书和楷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联系行书和楷书的桥梁——行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软笔书法中,就单字而言,讲究用笔,讲究结构布局。在临习楷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笔性,掌握常见的用笔方法,比如中锋、踆锋、衄锋等笔法。这些笔法在各种书体当中都有运用。而因为楷书的书写相对较慢,所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详尽地了解这些笔法的来龙去脉。而如果笔法不周到,笔画就会有较明显的缺陷,这样是无法写好楷书的。所以从笔画和笔法方面而言,学好楷书,可以为书写其他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楷书的结构严谨,有不少结构规律。学习楷书,学习这些结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打下结构基础。行书的结构虽然多变,但是仍然是有章可循的。而这些“章”,往往和楷书的结构规律是相通的。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把楷书练得很好了,再开始练习行书。我们可以在有一定的楷书修养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行书,这样楷书的笔画往往可以做到变化,行书的结构也不会显得杂乱,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想说明的一点是。很多书家倡导从篆、隶、魏碑等入手,是具有其合理性的。从书法字体的发展过程来看,确实是从篆书发源的(甲骨文、金文我们先不论)。而篆书甚至是比楷书更加严谨的一种字体。书写篆书时用到的笔法和结构规则,在其他字体当中也大有运用。隶书和魏碑也是如此,都有丰富的笔法变化,鲜明的结构特点。而且书写速度也相对较慢,更有助于我们去扎实地掌握其间的变化和结构规律。但是,因为篆、隶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相对较少,所以,选择从运用范围更广的楷书入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以上是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书法谈


余不通翰墨,对文字到书法的演进略知皮毛,针对友的疑问简答如左:①古人不是先楷体后别体的,这跟文字的隶变不无关糸。今人认字从印刷体始,因为不满足它的美感才学书法。但须明白书法是点划的艺术,这就要求间架结构有一个过硬的基本功。你认为自己的基本功很好了,就不必练习写楷书了。②起步太高并非好事,因为“三门″是从钟.王化来得,晋味尤浓。建议你参学结构大师欧阳的诸帖,先把间架这一关过了。赵楷略备行意,于你偏好亦近.可摹可追。③学书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要能静下心来.甘于寂寞。若在细读慢悟的基础上临帖,定会寻得趣味。④今人学行多临《兰亭》.《祭侄》之法不可取,一无右军之兴.复无真卿之悲,韵何以出矣?但可体悟其笔意之敛放.映带.顾盼,亦可认真品读其文.了解其所书翰墨之背景,此功夫在书外之意也!⑤少看今人书言,多读古人书论。今人多探索(指专于书者,并拼凑文字者),古人多总结(无名利心,只为立言耳),高下可去自鉴。⑥法帖之繁,应以适性为根本。自己喜欢哪本帖子,为什么喜欢?尤如找对象,合适了就好!⑥头条上我看过好多关于书法的东西,推存你到《宇航》和《肆工斋》的头条里学习。他们做得很实在,我就从中得益不少。最后强调一点,想得再多.问得再勤,都不如自己去动手做。


李巍-


这个问题跟前面回答的一个问题相似,但不尽相同。若只想把字写“好看”,可移步看前边回答。这里回答想系统学习书法者。

先亮明观点:系统学习书法,得从楷书开始起步。(这里的观点,只是征对大众化,有天赋异禀的高手请绕道勿喷!)如果从行书起步,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初始阶段,手上的力度控制不好,笔划出现剧齿状的原因就在此,第二,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出现左轻右重、上轻下重……等等问题,第三,即便以上两个问题都基本解决,但更深层的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你的字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本之草,犹如浮萍显得很“飘”。而要克服这一弊病,还得回到楷书上来。

简单谈谈楷书的临习。(这里仅就最终研习行书而言)因人而异,性格内向者,可以从柳楷入手,


柳公权《金刚经》碑

循《金刚经》,《玄秘塔》,《神策军》的路线渐进而行。柳公权被誉为书界的“建筑大师”,他的字由《金刚经》始,笔法变化相对较少,而结体却相当精妙,掌握好肘腕力度,用“米字格”临习会见效较快,但始终如一的坚持“中锋运笔”(重复三遍)是不二法门。但掌握“中锋运笔”的窍门却又在小篆,在楷书临习进入瓶颈期,习柳者可掺入吴昌硕或吴熙载(让之)的小篆临习揣摩,小篆对笔法要求相当高(几乎要始终保持笔、纸垂直走笔,这样对中锋运笔的掌握会很快见效),但习小篆在圆转处会用拇食中三指“转笔”,不想在小篆上下苦功者,此点可以不必太重视。掌握了运笔技巧,再回头习柳,你会发现笔下“实”了很多。



吴昌硕、吴熙载小篆

承前,性格外向者,个人建议习楷由魏碑入手。因为魏碑的书写行笔相对较慢,而且笔笔到底,这对磨炼书写者的性格极其有用。选帖方面由于魏碑全是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所以先习哪种后习哪种无定论,可从《始平公造像》、《张黑女墓志》、《张猛龙》入手,


始平公造像

想寻捷径者亦可临北京著名书法家薛夫彬的魏碑,最终回归《龙门二十品》。与前面所言一样,瓶颈期习小篆建议选择赵之谦(两条路线都不建议临习杨沂孙,尽管杨的小篆笔法更快,但与所习楷书衔接不紧密)。

薛夫彬魏碑书法


赵之谦小篆

有了这样的楷书基础,便可以向行书学习迈进了。楷习柳者,行书的学习顺序可以以文征明,兰亭序,赵孟頫一路走。这也是朝启功先生行书方向发展。


兰亭序

楷书习魏碑者则从颜鲁公的《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入手,而最终朝着欧阳中石的书法方向走。



颜鲁公《争座位》和《祭侄文稿》

当然,习书之路无定法。有几点需特别引起重视,第一,习书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选择,而且还得每天临习,现在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第二,坚持书写是一回事,能不能练成还得另说,重在边练边悟。第三,字外功夫一点不比坚持练习次要,一个理论(不止是书法理论)、一个实践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第四,学书到了一定的境地的人他会不屑于出名、显摆,遇到好的作品欣赏之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遇到差的一笑置之,那些动辄要书家写幅楷书来看看者,多为外行,因为楷书是基础,没有这一阶段不可能成名成家。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评论留言请文明用语!


压力山大67402951


把楷书作为入门,是极其正确的做法。

以赵体《三门记》做入门帖,也完全可以,毕竟赵体位列四大楷书字体之一,是书法史检验过的经典。

人不可能一辈子只练楷书,就如同人不可能只走路不跑步,能静能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才是健康的人生。

书法也是一样,楷书是基础入门,行书使用更广泛,偶尔也许还要秀秀草书。

因此,楷书写腻了,或者感觉没有进步了,练练行书是正确的选择。而且,楷书高手的楷书都会有一些行书的意味,这就是楷书行书同时练的收货。练好楷书是写好行书的基础,而写写行书反过来可以解决楷书僵硬、死板的问题。

因为楷书选的是赵体,行书选择赵体也没问题,一脉相承嘛。但是要注意,如果只写赵孟頫,可能会犯笔画单调、柔弱的毛病,如果发现此种弊病,可以接触一下王羲之,从集王圣教序找点营养补补钙,相信坚持练习,会有收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