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進入冬季後,隨著光照強度的減弱和光照時間的縮短,蔬菜植株的光合作用減弱,光合產物也隨之減少,同時,隨著外部氣溫下降,棚內地溫也開始快速降低。地溫低,會造成植株長勢衰弱,根系不夠發達,花芽分化不良,果實生長不良等,甚至導致出現畸形果、空洞果、尖嘴瓜、化瓜和落花落果等現象。出現這些問題怎麼辦呢?如何才能讓蔬菜在寒冷的季節長勢旺盛,產量和品質都可以得到保障?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一、控制好溫度

一般來說,30℃是大多數茄果類蔬菜和瓜類蔬菜最適宜生長的溫度上限,而在此基礎上再提高2-3℃,使棚溫達到32-33℃,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棚溫調控的主題。那麼,為什麼要如此調控溫度呢?通過菜農實際的生產操作來看,如此調控溫度才能將棚溫調控到最適宜蔬菜生長的範圍內。

首先,棚室內的溫度計多掛在植株上部,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氣溫度與所處高度基本成正相關,特別是植株繁茂與較高時,由於枝葉的遮蔭作用,由生長點向地面測量,其溫度下降梯度十分明顯。

一般地面溫度可比生長點處的溫度低3-7℃,若作物生長點處的溫度在34℃左右,那麼作物主體枝葉處的溫度恰在27-30℃之間,處於光合作用的最適宜溫度範圍內。

其次,棚室栽培,覆蓋地膜,土壤水分供應充足,從而加速了作物葉片的蒸騰作用,降低了葉片溫度,其葉片溫度,一般比空氣溫度低3-5℃,即使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光合適溫2-4℃時,其葉片溫度仍處在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範圍之內。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再次,提高棚內氣溫,利於地溫的提高。若地溫偏低不但不利於作物根系的生長髮育,導致生根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還會引起多種生理性病害的發生,甚至於爛根、死根,引起作物死亡。

一般來說,白天土壤5釐米深處溫度可比棚內氣溫低5-7℃,夜間土壤5釐米深處的地溫要比氣溫高3-5℃。據此可知,一天之中有多半時間棚內地溫低於20℃,比瓜類、果菜類作物根系生長髮育適宜的土壤溫度23-25℃低3-5℃。而提高棚內氣溫,可顯著提高地溫,較高的地溫,能促進根系發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進根系對水分和營養元素的吸收、轉化和利用。從而達到促進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長髮育、提高作物產量、品質的目的。所以,冬季棚溫應調控到適宜作物生長的上限再加2-3℃ 。

二、防病先降溼

高溼是多種病害發生的關鍵條件,而冬季陰雨雪天氣多、扣棚時間長,棚內極易形成高溼的環境,為多種病害的發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因而冬季棚菜防病要先降溼。

1、控制澆水。深冬期,為了減低棚內的溼度,要儘量減少澆水次數,但這裡所說的減少澆水次數並不是不澆水,有的菜農100天都不澆水的做法是錯誤的,起碼要保證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減少澆水量,以此來防止生長期過頻的澆水降低地溫、增加空氣溼度。生長期如需澆水,應澆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2、覆蓋無滴膜。棚室由於內外溫度的差異,棚膜結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結露分佈均勻面廣,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氣溼度嚴重。採用無滴膜後,表面雖然結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氣溼度不嚴重。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3、壟作覆蓋地膜。壟作覆蓋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減少蒸發,降低空氣溼度。灌溉時用膜下灌水法可降低空氣溼度。

4、合理密植。棚室內定植密度切勿過密,以利於通風透氣,降低空氣溼度。

5、加強中耕鬆土。在定植後覆蓋地膜前,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可減少蒸發,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空氣溼度。

6、合理通風。在保證溫度適宜的前提下,及時通風,排出溼氣,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內的空氣相對溼度。

7、掌握澆水時間。寒冷季節澆水,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立即密閉棚室,提高溫度,在中午和下午加大通風,排出溼氣。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三、提高地溫很重要

在冬季,如果地溫在很長一段時間低於12攝氏度,蔬菜根系吸收能力會大大減弱,根系基本停止生長,各種養分不能及時地輸送,從而也會造成各種缺素症的出現,影響蔬菜正常生長。而使用黑色地膜無疑會加重這種情況。因此,冬季大棚蔬菜栽培過程中,最好使用透明地膜。若當地大棚內雜草較多,想要兼具除草功效,則可選擇黑白條形膜或專用除草地膜。已經覆蓋黑色地膜的,建議菜農將地膜捲起,提高地面見光,有助於提高地溫。裸露地面,可用稻殼、碎秸稈等覆蓋,提高地溫,調節溼度,效果顯著。同時還要做好以下兩點:

1、加強整枝打杈,調整田間結構。

深冬季節,氣溫最低,光照最弱,蔬菜植株更要加強整枝摘葉,確保田間結構合理,讓底部也能光照良好,有助於提高地溫,減少病害。若蔬菜枝葉茂密,行間通風透光性降低,尤其是植株下部易形成鬱閉的小環境,會影響果實上色,還容易加重病害發生。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不同蔬菜的長勢、種植密度不同,適宜的整枝打杈也存在很大差異,菜農要根據棚內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管理策略,確保條件通風透光良好。如西紅柿種植密度較高,要注意將內膛葉等全部或部分疏除,避免植株間鬱閉,增強通風透光性,同時利於果實轉色。整枝摘葉造成的傷口,也是病害侵染的良機。菜農應注意,整枝摘葉操作應儘量放到上午露水乾後進行,可避免病菌隨水傳播,也給傷口癒合留出充足的時間,避免傷流出現。摘除的殘枝落葉,要立即清理出棚室,防止地表病原菌侵染後成為傳播源頭。

2、上下齊動手,提早補營養。

冬季環境條件惡劣,做好設施維護、保持溫溼度穩定、提前噴藥加強防護等,是抓好越冬蔬菜管理的基礎措施,這裡不再多說。冬季地溫低,根系活性弱,養分吸收少,營養不足較為普遍,要提前做好補肥準備。

地溫低,根系弱,追肥時就要特別注意,避免用肥過多,抓好肥料選擇,避免影響地溫。如瑞萊碧寶養根液,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氧氣含量,促進根系活性提升,提高根系功能。對於營養型肥料,則應著重補充鈣肥。目前,菜農使用的氮磷鉀肥料往往超標,但鈣肥缺乏較為普遍,且使用鈣肥後對提升蔬菜抗逆性,促進根系生長,效果顯著,可每月衝施瑞萊碧寶高鉀高鈣肥料1-2次。

低溫天蔬菜不長怎麼辦?想要冬季蔬菜長得好,就得這麼幹!


除了追肥,菜農還應特別注意葉面肥的補充。冬季地溫低,磷等吸收受到很大影響,即使土壤中很多,但根系吸收不上來,還是會出現缺素症狀,最為典型的就是低溫缺磷出現的莖葉變色問題。對於這類根系吸收難度大,或者蔬菜需求量較少的微量元素來說,葉面補充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措施。深冬季節,應每週噴灑一次葉面肥,直接補充葉面養分。


四、預防病害

隨著溫度的降低,溫室內通風的時間也變短,難免會使棚室內的空氣溼度增大,蔬菜在多種低溫、高溼環境下易發病害便可能發生,一旦防治不及時,不能對症用藥,就會造成大幅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