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厂里面上班的很多本地人都是身价大几百上千万,为什么他们还要上班?

生活不堪


苏州的50岁开外的人我接触过很多人,他们说:就是一般的农民土地房屋被征用了都会得到很高补偿,多则上千万少则几百万,并且还有安置房,不要钱要房的又碰上商品房大涨价,所以说农民就发了,再加上外来打工者租房子,水电气没底的向租房人乱涨价,他们不发财才怪呢。但是苏州人不像外地人,外地人都是父母老了儿女养老,可苏州多数父母老了还给儿孙钱,你们常看到路边不管是冬夏阴雨雪天,路边栽花除草的都是7O岁左右的的老年人。那些一夜变成千万真土豪的富翁家子弟们不上班是不可能的。


农夫见绳疑似蛇


苏州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也想来回答一下。作为一个在苏州呆了好多年的打工妹,身边就认识一些这样的本地人。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妹就是原来老家是吴中尹山湖那里的,后来拆迁分了三套房,因为是独生女,基本也属于这辈子吃喝不愁了。之前她是在做健身卡销售的,后来拆迁后就辞职了。不过休息了没多久就找了一份物业公司的办公室的工作。我们都笑她这辈子都不用为钱发愁了,还上啥班啊。她就说她上班不是为了钱,就是打发时间,混个保险,每天开着个大众POLO上班,也不知道那3000的工资够加油不。其实说这么多感觉自己还是羡慕的,这个就是人各有命,我们这天天累死累活的也不敢想象在苏州买房。反正我接触的大多数上班都是感觉工资多少不在意,就是要求有保险,然后环境轻松。一般这样的拆二代都是为人比较大方的,平时性格也蛮大方人缘也不错,可能没有经济压力的生活会让人也会随和吧。最后在想我们农村老家啥时候也拆啊,不过我们苏北的,估计拆了也不挣钱,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大虾苏漂记


我身边就有题主所说的这种隐形土豪,不是在苏州,坐标某中部省会城市。

我刚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就见到了这哥们,我们是在同一个部门。刚看见到他的时候,他为人还算比较高调:脖子上挂着金链子、手上戴着名表、抽着名贵的香烟。身边人告诉我,他是部门的名人,人称地主李。据说,他家在本地有很多套房产,每天都在收房租,具体多少套没有人清楚。

他是退伍后安排到我们单位工作的,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在单位从事的是相对偏后勤管理的工作。平时工作也比较轻松,但是干活也算是很认真。下班就回家,基本不加班。问他,这么有钱,为何还要这么认真工作?他回答,闲着在家也是无聊,在单位还有这么多同事吹牛、聊天,很开心。

后来,他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开始戒烟酒,摘除了金链子、名表,潜心修佛(在家敲木鱼)。体检发现了高血压,就买了个血压计,在单位没事就在那里量血压。同时,开始跑步、游泳,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一跃成为部门的运动明星,还多次参加了全马比赛。

我们经常和他开玩笑,“你这么拼命锻炼,是不是怕死?到时候你的亿万家产就要旁落他人!娇妻改嫁、孩子随别人姓!”他笑着回答,“哪个不怕死?人到中年,为了老婆、孩子,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


花雨微风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瑕疵,我也在苏州待了近十年,本地人几百万上千万的确实多,那就不用工作了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且多数都是拆迁所得,分到的拆迁房都属于不动产,现金流的有多少?我认识本地人在工厂上班的也很多,拿个例来说,有一个朋友今年也就三十出头,两口子都在工厂上班,两个儿子,父母也都退休了,手底下三套房一部车,算总资产得有五百万左右,车子还在还月供,小孩念书卖了一套,又添钱买了一套学区房,实际手头上十万都拿不出来。还有说本地老人勤快的,其实全国各地都一样,只不过乡下生活节奏慢一点,老人不也都下地干点简单的活。我之前认识的一个本地老头,六十七了还在线路板厂上班,私人企业,干了近二十年了,在电镀线上挂板,厂里让退休都不退,跟新员工一样,一个月四千多块钱的工资,后来我们聊天说都这么大年龄了,还不退休歇着,他说他孙子都结婚有小孩了,儿子顾不上他,他自己老父亲还活着,身体一直有毛病,不上班连生活都维持不了,就是这么现实。


未来有多远LL


像这种身价几百万上千万的人还在上班拿着月薪几千工资的情况我见的也比较多,按找我们打工者的看法,这么有钱了,就算一辈子不工作钱也够花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工作呢。在这里,我想用一位我曾经的百万身家的同事的话来总结,那就是“人闲不住,不做点事,慌的很,而且感觉人生没啥意义;而有了工作,钱多钱少无所谓,关键是生活的更有意思。”我以前不理解,现在真的理解了。

我见过陕北的煤老板,他们钱多得用麻袋装,没什么事做就专门做贷款生意,做厌烦了钱赚够了就找个普通得办公室工作干,一个月领着3000块的工资,就得非常有意思。

我也见过鄂尔多斯的普通农民,每天早上开着奔驰去扫大街,问他这么有钱为啥还扫街,人家说,“一天到晚闲的慌,不做点事浑身不自在,就每天开车扫街,别的事也做不了,就只能做这个。”

所以,你说苏州很多本地人都是身价大几百万上千万的,他们为什么还要在工厂里面上班,我想跟北方的那些有钱人大概是相通的,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上班比玩更有意义。如果不上班,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啥、想做啥。一旦自己有钱了,没有了任何经济压力,上班就是一种生活和享受,人生很长,时间一久不做事的话就觉得生活特别的枯燥无味,所以闲的憋不住了就会找事情做,而去工厂上班最为简单,也是最理想的。

总之,对于苏州当地的有钱人来说,人家上班纯粹就是一种体验生活,工资多少根本不在乎的。因为有钱人如果不上班的话,就几乎没有事做,是闲不住的,而如果自己创业的话,事情又多又繁杂,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上班就是最好的选择,简单又快乐。


Sir聊HR


我两个同事和我一起上六休二,每两天就要倒一个班,夜班晚上十二点到早上8点不能睡觉的,累的一笔!一个姓蒋,都叫他蒋千万,前年食堂搬走了,去吃饭开车5分钟的路程,都没车,蒋千万说他去买一辆吧,正好家里只有一辆,年初给儿子了,结果一个礼拜过后,我们都坐着奔驰V260L吃饭了!另一个同事叫阿大,我问蒋千万:是你有钱,还是阿大有钱?蒋千万:阿大有多少钱,你看他车牌就知道了,我一看6556W!我问阿大你上什么班?他问我在家干嘛?上班食堂吃饭还不要钱!


嘴嘴叔叔


【答案前置:只有穷人才觉得有钱了就不用上班,追求享受】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有一哥们儿北京人,他们家在北京有30套房往外出租,这哥们儿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他那辆老款帕萨特,挨家挨户收房租。

但是奇怪的是,这家伙每天只收一套套房子的租金,而且必须亲自上门去收,收完就拿着钱撸串唱歌花干净才回家,一个月三十天,天天如此,连周末都没有。

别人有点不理解就问他:现在这微信支付宝这么方便,你干嘛非跑那一趟,多麻烦呢!

这哥们儿放下手里的撸了一半的肉串,狠狠地吸了口烟说:这个人呐,不能闲着,太闲了就废了!

这个小故事暂且不管是不是真事,这个哥们儿最后那句话虽然放在他身上听着有点搞笑的意味,但是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你一定见过很多开着豪车在夜市或者路边摆地摊的吧,排除掉一部分博人眼球的,确实有一些有钱人比大部分穷人都更懂得如何变得富有、更加富有。

我想这也是题主所讲,身价几百上千万,却还在工厂里上班的人都有的想法吧。

需求层次的提升,有钱只是满足基本需要,还有更多价值值得追求

在我们的思维里,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以后,就得及时享乐,彻底摆脱苦逼的上班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拥有的财富。

其实这是妥妥的穷人思维,而且有这种思维的人大多很难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人的追求可以划分为由下至上的五个层次,这就是著名的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

这五个层次分别是处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个层次代表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人群存在的不用需求。

我们平时所认同的,认为有钱就应该享乐,正是出于最底层需求的过度追捧,也反证了这一需求事实上是欠缺的。

而题主所描述的情况以及小故事中讲的北京爷们儿,他们都是拥有财富,底层生理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甚至整个上层大部分需求都已经满足,只剩下对于顶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了。

不让自己闲下来,或者去厂子上班,虽然听上去并没有多大价值,但是相较于每天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来说,也是积极向上的行为。

有钱的生活其实并不尽如我们想象的一样,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也许你确实在刚开始的享受中得到满足,如果日复一日长期以往下去,反而越来越空虚。

因为你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可是人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财富和享受带给你的趣味越来越少,你反而又开始怀念没钱时丰富多彩的生活。

像极了《围城》中讲得那种状态: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城。

生活习惯的延续,有钱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但是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除了奔波在收房租路上的北京爷们和江浙奋斗在工厂一线的千万富豪,还有一个特殊的富豪群体,在近几年频繁刷爆我们的眼球。

那就是拆迁户。

鄂尔多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第一个在拆迁中富起来的城市,这座中国拉斯维加斯式的城市终究在喧嚣和繁华之后落幕。

虽然鄂尔多斯现在已经没有巅峰时的繁华,但是繁华造就的一大批拆迁富豪,依旧平静的生活在这个日渐萧瑟的城市中。

鄂尔多斯最不缺的就是豪车了,公司普通职员开百万豪车,街头小贩开百万豪车,甚至连保洁环卫工人都开着百万豪车。

你从街上随便拖一个送快递的或者外卖小哥,他的身价可能都是你这辈子无法企及的。

除了很少一部分靠拆迁获得巨额财富的人,挥霍赌博享受无度,在这里你看到的更多是人们在获得财富之后,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原本的生活,不过这种生活已经脱离了对基本生存的追求,只是单纯的让自己沉浸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中,从事的工作也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在没有生活的紧迫感之后,多了很多乐趣。

总结

我相信,提出这个问题的你,应该 也是绝大多数为了生活还在努力奋斗的人,工作对于你来说是不得不,如果有一天你有幸获得成功,不需要再为房贷车贷孩子奶粉钱发愁的时候,你就能真正理解,作为一个有钱人其实除了生活质量的改变以外,生活方式还在延续,你也有了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我是 ,【关注】我,每日分享最有温度的职场干货!有好的建议和不同意见,请在下方情况或点赞。

青痕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身价数千万,开车不错的车,天天在工厂做苦工。在外人来看,这些人太奇怪了,但你真的走入他们,发现一点都不奇怪!

一夜暴富的人都怎么了?

我的那位朋友,家里遭遇拆迁,赔偿了不少套房子,起初也和题主想的那样,不上班,自己做点生意,开家公司。

然而,折腾了几年,由于个人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达不到,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拆迁得来的钱花掉了近一半。

后来没办法,被家里人,逼着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干!

孔子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一夜暴富,固然能解决暂时的贫困。但没有与之匹配的德行和能力,顶多生活比以前富足。

如果想要踏踏实实生活,不至于折腾一空,在原本的地方上班,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工作除了钱,还能给予更大的意义

上海这边不少老阿姨,名下好几套房子,身价数千万,但依旧干着保洁。

我常常与她们聊天,无一例外的回答都是:没有点事情干,生活太无聊了!
一直上班会感觉枯燥,一直不上班也会感觉枯燥。

俗话说的好,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生活和工作都要做好微妙的平衡,这样才会有幸福感。

完全不上班,很快就会陷入空虚,好比我们玩游戏,偶尔玩玩觉得很开心,但你做职业玩家和代理,持续一段时间,绝对会吐。

没有精神寄托,再多的享乐,也不过是行尸走肉!

贫穷或者富有,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

很多时候,你有了足够的钱,但没有与之驾驭的能力,反倒是一场灾难!

生活不像《西虹市首富》演的那样,如果能力不足以驾驭财富,大概率很快会败光。

偶尔天降横财,冷静对待,踏实工作,合理支配财富,让自己的眼界慢慢能够匹配金钱,这才是财富保值之路。


总结:

  • 上班这件事不仅是为了收入,让自己不至于空虚,有满足感也包含其中。

  • 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财富,不足以让一个人坐山吃空,仍旧要上班,持续努力!

  • 不要奇怪别人为什么还上班,倘若是你,突然获得了1000万,你有什么投资途经、或者合理的财富管理办法让其更多,而非挥霍一空呢?如果没有,踏实工作,采用最保守的方式支配财富,才是可持续成长之路!

作者:鹏君,一个逆袭的草根,毕业8年从小职员做到COO,摸爬滚打,走过弯路,也跳过坑。从江湖小虾米,到职场精英,只为把最好的经验给你。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少走弯路,共同成长!

歪理直说


没开放前,苏州城里人呢,一般都有点小钱,够吃用,不会觉得生活紧吧吧,当然也有不少隐性富人,苏州城里人不炫富,有钱也会装的很一般,农村地区的人生活条件要差不少,但农村人饿不死,他们有地,可种粮菜,自给自足,但没多余钱消费,改革开放后,随着乡村工业发展,后又城市规划需要,农民变得非常富有了,农民富有后很炫富,这时苏州城里人很眼红,还是农民好啊,有地有房有钱。总结一下吧,以前苏州城里人看不起苏州农民,叫他们香瓜,现在是农民看不起城里人,说城里人是穷乱。现在外地人看苏州人有钱,主要说的是以前的乡下人,现在都没乡下和城里之分了,乡下都没田了,户口也变城市户口了。


兜里有松子


其实,一个人工作并不完全是为了收入,对于没钱的人来说,你可能每月盼望的是一份承载日常生活的薪水,但对于大多数人,工作是一种积极的参与社会的劳动,是不被社会淘汰的一种积极活动,不能因为有钱了就不工作了!

在新西兰有一个超级富豪叫包恩,但他每月总要安排一周的时间回到他出生的地方——一个农庄,在这里安静的做7天农民。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么有钱了,还回来种田干嘛?他呵呵笑着说,我是农民出身,虽然现在富有了,但我感觉到,只有回到田野做一个农民,我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活着,因为他认为,只有农民的工作才真正称得上是劳动。

不是因为钱多了就去创业瞎折腾,有足够的存款,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人的幸福!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努力贡献更多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