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既然是叶问的高徒,为什么很少见他打传统的咏春拳?

月映星驰


那你就是没看到他老婆的采访,大概意思是传统功夫太局限性,还要摆动作,有一次跟别人比武,打了几分钟才打趴对方,从那以后李小龙就想着改革。李小龙这身本领除了自身灵敏,又肯没日没夜锻炼外,还有愿意学习他国的各种竞技技巧包括拳击


简单的才更幸福


其实不然,武术是经常练习的东西 ,久而久之就会留下习惯性的动作。李小龙练习最多的就是咏春,所以他习惯性的最多的动作还是咏春的影子。这个只有习武人知道。

一个动作天天练习,会留下永久的印记,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就像你吸烟的习惯可以从18岁延续到80岁。

李小龙不局限于练习某一种武术,他生活的年代和地方是文化的大熔炉,而且对于他追求的武术的最高境界,肯定不会局限于一种武术 。

正是因为李小龙的追求才使得他遍访各派高艺,学习各派高技。

武技不是单单会就可以制敌,而是要练到化。我也是习武人,我师傅常常说;要把拳打化,也就是要把拳打到肢体里面变成肢体语言,形成手感而不仅仅是脑感。

所以李小龙的动作里含有很多功夫派系的动作。其中之一的刺拳就是击剑技术的动作。





物我两相忘


李小龙的咏春拳练得并不好,甚至有没有入门都还两说。

了解李小龙的人都应该知道,李小龙是1955年才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但当时正好赶上叶问与众弟子因叶问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闹矛盾,叶问已经搬到一个上海女子家中居住了,而且教拳基本上就开始糊弄各弟子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凡是叶问亲自教出来的弟子,每个人练的咏春拳的样子千差万别,虽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但同一套拳法的风格偏差的几乎快成两种拳法了,甚至有些手法的要求也是完全相反的,想想也是挺恐怖的事情!反而从二代弟子往下各代弟子的风格都能保持大致的相同,随然也会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变化,但都能看得出是一脉相承的功夫。

说回到李小龙,李小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和叶问学的咏春拳,而且李小龙真正跟叶问学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跟着叶问的一个弟子号称是“讲手王”的黄醇梁学习的咏春拳,而黄醇梁当时正忙着在香港到处踢馆,要打出自己“讲手王”的称号,黄醇梁真正开始对咏春拳开始理论研究并潜心教学并创立“咏春拳学”至少都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而李小龙在1959年就去了美国了。

而李小龙学咏春拳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接触到咏春的功法训练,也就是木人桩。

之前说过,由于李小龙跟叶问学咏春拳的时候叶问已经搬到一个上海女子家中居住了,而这个地方太小,根本放不了木人桩,加上叶问当时也和弟子有些心结还没解开,于是根本就没再教桩法。李小龙至死都没有学到咏春拳的桩法,据说李小龙后来回香港找叶问,说要用一套房子和叶问交换咏春拳的木人桩法,但其傲慢无礼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叶问直接拒绝了,所以,李小龙的咏春拳是不完整的(随然黄醇梁回忆说,李小龙去美国之前已经将咏春三套拳法都学完了,但仅仅都是套路,每个招数具体该如何运用,李小龙在当时的年龄和阅历很难理解的有多么深刻),特别是缺少了咏春拳训练最核心的功力训练的木人桩法。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正因为李小龙缺少咏春拳的功力训练,他所学的咏春拳差不多就是花拳绣腿!

据黄醇梁回忆,李小龙在离开香港前往美国之前,还没有真正和人比过武,为了让李小龙有最起码的实战经验,黄醇梁还特地安排了一场在天台的比武,而且黄醇梁亲自做裁判让李小龙和另外一个武馆的拳师比武。但第一个回合就把李小龙打得信心全无,如果不是黄醇梁逼着李小龙必须打下去,而且反复帮他分析对方的缺点,告诉李小龙该用什么招数和战术安排来对付对方(作为执法裁判这样拉偏架其实对对方是很不公平的),李小龙是一定要认输的,而且估计以后也都不会再练习武术了。可以看出李小龙再去美国之前其功夫水平也是很平常的。

但李小龙跟着黄醇梁学拳最大的好处在于,一是黄醇梁实战经验丰富,对李小龙影响很大,所以李小龙去美国后经常写信给黄醇梁探讨有关武术的事情。另外就是,黄醇梁自身是学习拳击的,所以他的咏春拳里有很多拳击的特点,这对于李小龙后来在美国能够接受西方的搏击技术并将其与咏春拳结合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李小龙之所以很少用咏春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于咏春拳练得并不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咏春为基础结合西方搏击技术创立截拳道!



邹志斌律师


我这个答案,一定要看。

首先,我要否定这个问题,李小龙是频繁打咏春拳,而不是很少,不论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

大家可能觉得非要站成二字钳羊马就是咏春,这就错了,事实上李小龙的每一部电影当中都有咏春拳的频繁使用。请看动图:

这个图片里面李小龙用了耕拦手和托手,耕拦手挡开了罗礼士的左手攻击,托手直接将对手的胳膊肘破坏,将对手的右胳膊完全废了。

这个图片里面,李小龙右手掠过“四门”,将对手的进攻化为乌有,完全封锁对手进攻,这是“标指”里面的手法。

而这个则是典型的封手,让对手毫无还击之力。

这是咏春里面的双摊手,将日本馆长的双手卸力之后杀向脖颈。

这也是拍手攻击的一种,不好意思,图片不完整,但看过的都知道是哪一招。

拉手,李小龙的右手拉对方的左手进攻。

图片中击打胡翻译的第一招是咏春标指中的手法,不用看人,只需要判断大致方位便可一招制敌。

小编只是列举了李小龙众多电影中一小部分咏春手法,看了这么多你还觉得李小龙用的咏春拳少吗?如果有人觉得李小龙练得少,那只是他的咏春功夫还没镰刀家罢了,不是摆出问手的才叫咏春。


武力封神榜


1.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中,前手直拳衍化自咏春拳的“日字冲拳”、勾漏手衍化自咏春拳的“黏手”。

2.李小龙初学咏春拳时,也觉得咏春拳枯燥无味,不能实战,便不想继续学了,但在一次与流氓的街斗中,他下意识的用起咏春拳中的日字冲拳将流氓打倒在地,这时他才真正认识到咏春拳的实战性!

3.李小龙在美国赢得过空手道比赛的冠军,虽然他是按照空手道的规则比赛,但用的却是咏春拳的打法。


1762878083


我以为,李小龙自香港到美国后,因其性格原因,一直就在着手调整自己所掌握的武术体系包括咏春拳,从西雅图时期杰西·格洛弗等柔道与拳击手的加入,以及周裕明、李鸿新等,特别是奥克兰时期的严镜海,这些精通身体训练的学生加入了他的武馆,李小龙对于武术的视界思维也就开的更阔一些,再后来,李俊九、冯天伦等人,对他也是有影响的。

而黄泽民的挑战,恰好成就了李小龙顿悟的一个契机。

李小龙认识到咏春拳已不能够让他在武术上有更高的成就。

慢慢的,他开始融击剑、西洋拳击等武术,同时以禅道思想为指引,创建了一套远离咏春拳的功夫体系,1967年,李小龙把这套新体系命名为截拳道。

李小龙的随身弟子黄锦铭在论截拳道的起源一文中,说到:李小龙一直设法改进技击的条件并有两种教学方式,振藩国术馆的公开教学与后院私教。李小龙并不是简单的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术、方法和结果。而是使技术变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哲理。

黄锦铭同时回忆到,在后来的李小龙单独教学中仍有少量的咏春动作,但已不是他技术的核心。黄锦铭认为李小龙一旦开始脱离咏春之时,就开始超越咏春了。

这也就是我们很少看见李小龙演示咏春拳的原因,但,早期的李小龙,还是留有很多咏春拳演示的图片及视频。





截拳道舒拥军


虽然,李小龙学过咏春,但从练习时间来看,并不算长。然而李小龙拍电影之前是在美国开武馆,他教授咏春拳时,又自创了截拳道这个理论武学,截拳道在国外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因此,李小龙在电影里才不用咏春拳,但咏春里的寸拳这个经典招式,也经常出现的。此外,如果使用咏春拳来拍电影,夸大了咏春拳术,肯定会引起香港武林的不满,从而导致李小龙成为众矢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排队挑战他。

有一部电视剧叫《李小龙传奇》是由陈国坤主演的,其实这部剧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李小龙主张把传统武术和国外的散打、柔道等等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你看不到他用咏春拳与人战斗的原因,而且他的功夫里有咏春拳的影子,因为他真正的做到了把传统武术和国际接轨,结合起来,强化传统武术的招式与不足


616放映室


搏击赛事黑武术的水军固执的认为咏春不能实战,也认为鹰爪功,铁砂掌,擒拿手,武警士兵砍砖这些都不能实战,为何?因为MMA认为让咏春戴上拳套,咏春无法伤人,铁砂掌也无用了。于是这群二傻大叫:武术上擂台都是王八拳,擂台能实战么?



紫气东来1368167199731


李小龙的武术阶段大致分为四个,一是咏春拳阶段,在香港武术界有叶式咏春黄淳梁打法一说,黄淳梁将咏春重新诠释了并提出更直接有效的打法,就是以甩手直冲主动进攻,李小龙拜师后就随黄学拳,这倒并非叶问偷懒反倒是有意提携,因为咏春拳没有复杂的套路,要有大部分时间用在对打训练,以当时叶问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是力不从心,李小龙学的是黄淳梁的打法并以此赢得了校季拳击赛,而后在美国更是用这种打法打赢了挑战者,但李小龙却认为黄淳梁打法虽是实用但却容易和对方拼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在国外洋人普遍身体优势很大,所以之前的打法效果不好,所以要改革,在胜利后还能冷静反思,所以说李小龙的成功不是神话。此时李小龙还是练咏春他早期的学生也都学过咏春,有李小龙出版的书籍和照片为证。这是李小龙武学的改革阶段,此时叫做振藩拳法。第三阶段就是创立截拳道,这时李小龙已经不练咏春套路,但仍然保留了黐手,木人桩。而后李小龙进一步发展,将黐手剔除,进入自由踢拳阶段,这也标志李小龙武学真正的独立,用李小龙的话说走出了咏春的藩篱。李小龙曾经和他弟子有过一次长时间的越洋电话,李小龙说明了他的武学发展状况并剖析了当时一些比赛的弊端,其实李小龙是要自己开辟一种比赛形式,只是天不假年未能实现,在叶氏咏春教学大致分为两部分,徒手和兵器,并在最后传授木人桩套路,李小龙是只学了上半部分,所以李小龙会打咏春拳但不会八斩刀。


手机用户53419716627


咏春拳只是近身防预的一种拳术,它不是万能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健身价值。它只是南方一个小拳种,如果没有李小龙谁能认识它,这种小拳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