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师用心教书,家长潜心育人”,这种提法对吗?

岳风轻云淡


“老师用心教书,家长潜心育人。”

前半句是错误的(×),教师的职业,一定是教书育人!

作为人,拥有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做人。教师作为孩子王,是最好影响孩子的人物之一,所以必须要担当教书育人的天职!

家长潜心育人是对的(✓)

当每个家长都把自己孩子带好带正了,这个社会才会和谐。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育人放在首位,孩子上小学之后,很多父母都变成了教导处主任。

父母最重要的是育人,在0~6岁把孩子养好,给他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的内心充满爱,充满安全感,孩子在上小学之后,就会少很多鸡飞狗跳的事情。

希望父母都回归父母育人的天职,而不是教导主任。



正能量慕珂


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正常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社会上的人,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因为很多人不守本分造成的。

比喻养育孩子这事,我就看到很多家长越位。不仅干了老师的活,还干了校长的活。

我儿子上了高中,数学不太好,我问他,要不要我帮他?儿子说,跟他的老师比,我数学未必差,但我懂未必会教,老师教了这么多年,起码比我专业,他觉得他还是依赖学校老师好一点。

去开家长会,老师也说,学习交给我,家长管后勤就行。

既然都这么说,我就退到管生活,管思想,学习的事情我就不插手了。

他们学校高三逢周一周测,周测完了,我儿子就那些周测的试题去问老师。一来二去,问成了习惯,变成每周二晚,我儿子会固定时间去找数学老师,就这样干了一年。到了高考,数学成绩比一模多了三十分,效果不错。

我呢,我管育人,周末他回家,就让他吃饱吃好,周末晚饭后,陪他散步。散步聊天,挺好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聊天,主要也是他说,如果主要是我说,这散步估计也散不下去了。我就是一个聆听者,偶尔插一句,给点意见。

我们家这孩子,品格还是不错的,乐于助人。有一天晚上,有个同学受伤,他见到了,帮忙忙前忙后的,知道那孩子的爸妈的车到宿舍楼下。

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实说,我不算很满意。但我觉得学习是他的事情,不要太差就行。怎么学,努力程度够不够,还是让老师去讲,我就不插手了。

我这个佛系的爸爸,跟班主任处的还是不错的。班主任提出来希望我做我们班年级家委,我也同意了。家委也没啥事情做,就是买书收一下钱之类。投诉学校,不是投诉饭堂排队时间长,就是投诉宿舍有老鼠,家委会也只是管生活,不插手学校的教学。

我们这社会,什么时候大家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分,我们这国家就能成世界第一大国了。


春暖花开003


教书育人,两个动宾词组组成一个联合短语。从逻辑上讲并列共存,互为凭借。从动作行为的发出角度说,不是教师就是家长。从职责划分的意义上来谈,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家长没有教书的职业要求,但是育人的管理又同时伴随孩子的左右,不教书但“陪读”,性质不同。

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双重;家长不教书但育人,协同家校。


避暑山庄来客


我认为是对的,家长潜心育人就是家庭教育,老师用心教书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家庭教育,虽然这看起来并不像教育,但是却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上小学之前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定型了,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长的言谈举止灌溉着孩子这棵幼苗,根能扎多深,枝叶能长多繁茂,这段时间至关重要。

孩子上学之后,学校老师肩负起了教书的重任,授业解惑,传播知识,帮助家长纠正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老师和家长的矛盾也大多来自于此,老师认为孩子的某些坏毛病需要纠正,家长却不认为是坏习惯,认为老师在刁难自己的孩子。

把教书和育人的任务都交给老师是不正确的,教书是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育人真的难为老师了,家长才是育人的主体。老师及时反映孩子问题,家长积极回应并采取行动,家校共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homework


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但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平台,是最基础育人环境,所以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甚至提出中国教育首先最需要的教育是家长,而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提出了家校合作育人的理念,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充分提现了这一点。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与课程也是育人功能的平台,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育什么样的人,无论国家课程也好校本课程也罢,都是育人的载体,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术道教育


我们先绕开题目本身,说点人话。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怎么进化的?教育学习进化的。谁教育?老的教小的,小的学强的。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只是不自觉而已。这个人话告诉我们,人一生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各种不同的东西。用现代教育理论解释,就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在育人。育人既包括各种知识技能,也包括如何做人。通俗点讲,就是人人都在育人,人人也都在被人育。育的什么内容另当别论。但是,其他都是业余队,老师是专业队。别人育人是义务的,老师育人是挣钱育人。这就是区别。


雨轩品茗2


"老师用心教书,家长潜心育人″,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的一生,我认为离不开四个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身教育。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基础教育根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身教育是教育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基础教育,重于泰山。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小孩的道德思想品质和言行举止的养成,家庭教育功不可没。家长潜心育人,这家的孩子长大后一般对国家对社会都有贡献。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识之士,也都说过,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在中小学的讲台上铸造的。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心教书”,其实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也离不开老师的用心教书(传道授业解惑,即包含了教书育人)!



菩提梦呓


这话听着有那么些道理,可是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又似乎不完全对了。因为,过去小孩子一般都是六七岁才开始上学。即便是后来有了学前班,也都是六岁才开始,有些孩子七岁才开始上学前班。所以在孩子的初期阶段的成长当中基本上都是和家人待在一起。所以,家人对于孩子的影响和育人是起到了完全的作用。

一般六七岁的孩子相对来说也算大一点了。再加上以前孩子整个小学,甚至初中阶段课外作业都很少,几乎没有。所以,家人对孩子育人的作用也会占据相当一部分。当然,从孩子开始上学基本上学校对于孩子的教书,以及育人的比重就开始增加了。因为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更长了。而且小孩子的成长直接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所以,学校不单单只是答疑解惑这么简单的事情。育人,也是其必然责任。因为孩子还小,各方面发育不完全,特别是心智。通过知识给予其正向的引导和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看看现在,小孩子从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在学校里待着,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前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孩子几乎每天都在和学业打交道。父母又因为生计问题,哪里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对于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又如何能够获得家人良好的影响?

如果你深思,你就会知道如今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可怕了。对于教育,育人这种事,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甚至以金钱为动力的教育,未来会是灾难性的。


风魂001


不完全正确,

首先,要明白老师教书的目的是什么?

是立德树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师教书和孩子读书的目标应该是一样的,就是让孩子这个崭新的生命明白生命的价值,获得生命前进的动力,老师有责任做到。因为几千年来中国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这也是育的重要含义。

其次,要明白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育,不仅是我们现在认为养育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解释育:教子使作善也。这里说明,家长不仅是养孩子长大的,还有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孩子向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本,三者缺一不可,相互支持!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教、育孩子,家校配合孩子会更优秀。





净心老师


这个提法是不对的。理由,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无论是教师和家长,都管教书书育人这个根本,家长是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更要负起责任。家长和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都有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的责任。教师与家长,教长与教师,必须会作好,不能有大的矛盾,必须保持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策略,统一管理,互相合作,绝不能推卸责任,怪罪对方,指责对方。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孩子学习不好,都怪老师,孩子逃课怪老师,一切都怪老师。是谁在推卸责任?这些东西都要不得。培育下一代,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任何一方都不能推卸责任。我强调,必须统一,才会把孩子教育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