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慾強,如何讓父母學會放手?

玩去咯有我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孩子的血管裡流淌著的是父母的血液,用的是父親的姓氏並繼承延續家族的使命;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母親懷胎十月曆經臨產的陣痛才換回了一個小生命。所以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怎麼保護也不過分同時怎麼要求也不為過。

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兒童成長也有其階段性,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時應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扶養方式。記住一條: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會離開家庭獨自生活。

這就要求父母需要有針對孩子成長方面正確的認知,然後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特點和其行為表現逐步放手。

當然,也有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以愛子女的名義要求子女按他們的意志行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容易成為凡事聽媽的媽寶或對立違抗的哪吒。

作為子女,若希望不被父母控制,通常有幾種手段:

一是保持距離。父母不懂得邊界,做子女的可以在與他們談心時著重劃分邊界,不帶情緒地將邊界溝通清楚,溫馨提醒父母不要越界。

二是防禦方式。當父母再次越界,侵入子女的領地,請莫要不過腦地用情緒應對,這種兒時的防禦已經跟不上現實的需求。不帶攻擊性的幽默可以幫助你脫困,既讓父母意識到你被入侵也不至駁了他們的面子。

三是以情動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所以他們認為對子女的管束也是必然的。在這種大前提下,曉之以理是行不通的。在家裡能讓父母不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最佳的辦法是始終能與父母的意識形態產生共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的控制慾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希望在一朝一夕中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父母開始控制慾又開始爆棚時,請不斷重複上述手段,陪伴父母一起改變。

我是滕駿: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心理工作站站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首先要知道父母控制慾強的原因。


保護


學走路時,父母跟在後面,“慢點慢點,小心摔著”。


逛街時,父母總把你讓到裡側,“看著點路,別絆一跤”。


跟隔壁家孩子一起玩,父母會悄悄告誡你,“他不愛學習,別受他影響啊”。


你長大了,但父母這麼多年習慣於為你遮風擋雨,一下子沒調整過來,所以你會感覺他們控制慾強。


價值觀


父母出生、生活的年代與你所在的時代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咱們現在在路邊吃個烤串什麼的,感覺根本不是事兒。可是我媽當年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了,有一次在路邊吃了一碗涼粉,我姥爺回家就教訓了她一頓,說女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吃東西有傷大雅。


這就是價值觀的代溝。


我之前看了日本作家五百田達成和櫻場江利子合著的《完美母女關係的秘密》,裡面介紹的方法對擺脫控制很有用。別被書名騙了,其實這本書對改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都適用。看完書,我覺得想要擺脫父母控制的好辦法就是——賦予父母新的角色身份。


把父母當朋友——平等是交往的前提


平常跟朋友交往時,絲毫不用擔心對方給我們造成壓力。英國小說家喬叟說得好,“朋友交好,若要情誼持久,就必須彼此謙讓體貼。”我們先要在心裡把自己提升到和父母平等的地位,讓自己面對父母時輕鬆自然一點。


把父母當親戚——恰到好處的距離感


控制慾強的父母管得太寬,把他們當做親戚就能製造些距離感,不必事事聽父母的,不必事事向父母彙報,在他們問起時給出比較籠統的回答就好。


把父母當上司——運用職場智慧,創建和諧關係


想想我們平時與上司相處時的樣子吧,我們毫不介意上司委派給我們的任務,可以完成的任務就不折不扣地完成,存在困難的任務就要組織好語句,用謹慎的態度與上司溝通,尋求解決辦法。如果你用吊兒郎當的語言或者直接說“我做不了,你找別人做吧”,你這份工作可能就到頭了。如果領導正在氣頭上,你跑去說這項任務怎麼怎麼困難,那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慎重的態度,還要有察言觀色的本領,才能與上司相互配合,做好工作。


父母在生活中也會像上司一樣,要求我們做這做那,不如把父母當做上司,運用一些職場技巧,化解矛盾、交流情感、和諧相處。


人的年齡漸長,在某些方面就會變得頑固,題主說讓父母放手不太容易辦到,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對父母的角色認定,久而久之,父母也會隨之改變的。加油!


青楚的小世界


控制慾強的父母,若在孩子面前樹立了威嚴的形象,是很好的!以後對孩子十幾年的教育就會比較有效。就是父母有底線,說到做到,該獎勵的獎勵,該罰的,決不心軟!

父母也要和小孩一起成長! 別太焦慮!別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引導他往這個方向走是可以的。孩子長大後比父母上一個臺階是較實際的,可以追求的。世界冠軍,明星,功成名就,大富大貴一般別想太多!就象中彩票頭獎!三代人都往一個方向努力,實現偉大的目標的機率會大點。

對孩子的控制還是一個度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一項該控制?哪一項該放鬆?從這個孩子實際情況,全面考慮才好。

象孩子怎樣穿衣服才好看,才不冷不熱,這個真不該大罵孩子土不垃圾、寒狗不識熱天,管得太多!吃飯時小孩掉了飯粒在地上,該罵嗎?大人也會出現!

對於安全的問題,還是抓緊點好!千萬別自己去水庫、江河游泳。路上車輛猛於虎!

但對於路上交通安全,防拐騙,也要父母在路上多實踐教育,三四年級後,要有機會放手鍛鍊,不然,孩子真長不大!家長陪不了孩子一生!

嚴師出高徒!適當的高標準高要求是好的。但有些孩子很難達到的高要求,往往會讓孩子氣餒,失去動力,只能應付。嚴師淘汰了很多徒弟,才帶出高徒!你願意淘汰你的孩子嗎?

和諧、溫暖、包容和留戀,我覺得是家庭的主旋律!偶爾打罵、懲罰,是要有的,太多了真不好! 親情、身體健康比100分重要!


接送幫


控制慾強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孩子做的事情必須符合父母的標準,他們忽略了,小孩不是自己的附屬品,他有自己的想法,說白了,就是父母缺少包容度,必須好好修煉自己。

1.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不聽自己的話,按他的來做是有什麼原因?這原因合理嗎?只要是合理就可以被認可。就像到點吃飯了,他沒來吃,他說不餓,你可以根據上一餐吃的時間與吃的量來判斷是否先不吃。



2.控制慾強的父母還有一個特點是容易火爆,這個與身體也有關係,多點保養肝,疏理肝氣。



3.多學點智慧父母的知識,用智慧來管理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來服從,不然這樣子教出來的孩子的性格會偏激,要麼內向,要麼暴烈。


Polly070228


看了這個問題,我明白你可能有著控制慾比較強的父母,他們把你當小孩子,打著愛的旗號過度關心你, 甚至會入侵你的邊界干涉你。你希望能讓他們改變,不再這樣對你。過度的干預和控制是令人非常窒息的,而且確實不利於個體獨立的成長。那該如何是好?我們要先看到一個問題:父母是很難被改變的。我們拼命讓父母去改變,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但我們換一個思路,不妨問問自己,我們怎麼調整,會引起父母行為的改變呢?

我們先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小林是一個公務員,他在體制內工作了很久,他最近決定要辭職了。辭職去做什麼,他都已經想好了,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小林的父母在老家,眼光受到侷限,就認為在體制內工作才是最穩妥的,不支持小林的決定。小林因此非常苦惱,為什麼父母不能支持?為什麼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控制他?好了,故事就到這裡,小林的態度我們能夠看到:他在等待父母的許可,他才要去做他想做的事。這其實是一個不獨立的態度,因為他在等待父母允許。那為什麼一定要等父母允許才可以呢?如果只是把父母的意見、父母的管制當做一個參考,最終做決定的人是你,會怎樣呢?表面上是父母的控制,使你不能自由的去做你想做的事,但究其根本還是孩子在授權父母,給父母權利去管著自己。獨立不是父母送給你的,不是管父母要來的,那是小孩子的態度,成年人的態度是:無論你支不支持我,是不是能允許我做,跟我要做的這件事關係不大。要想讓父母放手,首先的你的態度要轉變:無論父母允不允許,你要做什麼還是照常做,就只是來通知父母一聲。當父母看到你獨立的態度,他們的管理已經不再奏效,他們的行為也會出現相應的改變。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想這個問題一定是某個被父母在控制在壓迫的孩子提出來的。對於大部分的父母來說都會想要去控制自己的孩子,這種控制是愛的一種表現,更是對孩子不放心的一種表現。不管孩子的年齡有多大父母的這種愛都會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一種牽絆或是溫暖。

想要讓父母主動的自覺、心甘情願、自覺的放棄的一個孩子的管教和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父母放心。

如果你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那麼把你的學習成績搞好搞到父母所期望的成績的高度,父母就會減少對你的控制。

如果你是因為愛玩遊戲或者一些其他的讓父母不放心的因素,那麼改掉這些父母認為的陋習或者惡習父母就會減少對你的控制。

積極的嘗試和父母去溝通,瞭解他們對你期望的高度,努力去做好自己可以達到他們所期望的高度這樣父母就會放心,一個放心的父母才會真正的放手自己孩子的成長才會減少的自己孩子的控制。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長大以後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我們會發現父母的這種控制是愛是關心,是年少輕狂的我們無法理解的溫暖。

做好自己讓父母感覺到驕傲和欣慰,讓父母感覺到放心,讓父母感覺到你讓他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到那個時候父母才會真正的放手,減少對你的控制!

有一天當你長大,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也會去想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天下的父母都一樣的吧!

雖然控制讓我們不爽,但是如果我們把這控制理解為愛的一種表現,內心就會平和很多,不是嗎?


九鬥學生心理


.很多父母的控制慾強,喜歡干預孩子的判斷和目標追求,大致是秉承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的心態,覺得子女在思想深度,執行能力,對大局的把控意識等等方面都不如他們自己。因此,加強對孩子的控制是為了他們今後少走彎路。

所以,要想讓父母學會放手,首先應當證明自己有能力讓他們放手

1.幹一件讓他們驕傲的事

當然,這件事是在你自己做的決定下完成的,父母對過程並不知情,而結果卻是出乎意料,讓他們喜出望外的,這樣的事情帶給父母的驚喜值會比你在他們的要求下成功完成的事情帶來的驚喜值高得多。

這時候,父母會對你的能力大小有一個全新的評估,久而久之,他們不再會覺得你是那個時刻需要他們照料的小鳥,而是可以獨自翱翔藍天的雄鷹。

大多數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控制根源在於父母希望以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孩子所處的環境,從而給出指令性的意見,希望讓孩子過得更舒坦一些,其出發點是好的。

當他們發現孩子自己做決定也能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會覺得孩子是長大了,應當給他更自由的發展空間。

2.與父母經常溝通

心理學研究表明,“控制”總是企圖消除一種衝突,所謂衝突,就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間意見不同的地方。

很多時候,父母希望通過對孩子強有力的控制來消除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殊不知這樣強硬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厭惡。

因此,作為子女,我們應當主動選擇與父母溝通,把我們內心的想法和執行計劃告訴他們,並在這樣的交流中找到平衡點,將矛盾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樣一來,父母便會了解我們的思想,如果合理,便會同意我們;如果有偏差,也會在雙方的想法中找到兩者都比較滿意的方案。

3.感恩父母,同時做好自己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是理所應當地事情。然而他們不太明白的是,自己雖然給了他們生命,但是孩子註定是要過自己的人生的。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感激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感受美好與歡樂,但是我們同樣應該告訴他們,自己的路終究是要自己走。

如果早期父母對孩子的決定和做法干涉過多,那麼孩子就會缺少對事物判斷的能力,等到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手足無措,沒有辦法與這個世界抗衡。

而這種對世界萬物深入思考的能力,是在孩子自己一次次的探索中培養和鍛鍊起來的,是在父母的一次次放手中歷練和成長起來的。


羹先生


1.現狀:中國父母的確是以愛為名,喜歡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的確是有這樣的錯誤想法,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頗有點我生你養你,你就必須聽我的心理。“聽話”成了好孩子的標配,卻忽略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

2.還有一種狀況是孩子到了獨立思考階段,會覺得自己所想的才是對的,但父母會以過來人的經驗給孩子糾錯。

很多時候,很多選擇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的。這時候也不妨聽一聽父母的意見和建議。看看有什麼合理的地方,是不是自己也有些地方也是可以聽一下父母的建議。

3.對抗從來不是解決的最佳方案

有句話說,如果山不過來,那麼你就過去吧。如果你的父母因為自身的特點無法做到改變,那麼自己不妨用方法改善父母與自己的關係。

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其他社會關係,對抗性是無法達成任何事情的,只會造成雙輸。這時候不妨自己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與父母形成良好溝通。


jason媽咪有辦法


這位朋友或許把這個答案轉給父母看,裝作不經意地和他們分享交流,看完這篇文章,父母或許就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了。有時候,和父母溝通也要講究主動,如果你不喜歡被父母控制,但又不主動提出來,那麼父母是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的。
01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會有出息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如果父母缺位的話,孩子就會野蠻生長。而父母不肯放手,孩子所有的事都要插一腳,會更可怕。看看這世上越來越多的媽寶娃、啃老族就知道了。

電視劇《歡樂頌》裡就有這樣的兩對父母。

關雎爾(關關)的媽媽,就是個捨不得放手的媽媽。

關關畢業,媽媽在老家給她找好工作,結果關關沒去,自己在上海租了房找了工作;媽媽放假專程到上海,給關關洗床單、打掃衛生;

怕關關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媽媽又發動一切資源為她找對象、相親……

雖然這世上沒有不希望子女好的父母,可父母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歡的“好”。太多的父母不捨得放手,退出孩子的生活,以為孩子好的名義控制孩子,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剝奪了屬於孩子自己的人生。

想一想,如果你不放手,孩子永遠就學不會走路。放手了,即使他摔跤,也是正常的,只有這樣他才知道怎麼掌握平衡,怎麼避免再摔跤,這也是他人生路上必須經歷的成長。

還有一位媽媽,是趙醫生的媽媽。

雖然趙媽媽只出場一次,可從小小的細節裡就看出她給兒子空間,懂得放手。難怪趙醫生這麼優秀,年紀輕輕就是留洋博士,醫院骨幹,主治醫生。有出息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對捨得放手的父母。

第一次見兒子的女朋友小曲時,趙媽媽不像別的媽媽,對兒子女友特別關注、問東問西。她很自然很隨意,像以往一樣和兒子玩起了猜字遊戲。

當趙醫生髮現自己的手機處於連線狀態,原來是小曲在偷聽他和媽媽的談話,趙醫生很生氣,可趙媽媽沒有過多的干預,只是示意他要冷靜。

趙媽媽從小就培養兒子獨立的思想和品格,給兒子空間,信任他,從不過多幹涉他的事情。兒子的交友、婚姻大事,自己做主好了,父母也不會給他設定條條框框。

放手的父母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做主,這樣的孩子才有出息,也更幸福。

02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曾經我就是個不捨得放手的媽媽。

女兒小的時候,我經常對她這麼說:

“乖,聽話!”

“這個你不會,還是我來吧!”

“我都說過了,你為什麼不聽?”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

“跟著我,別亂跑!”

“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其他事你就別操心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總是擔心她。天冷擔心她穿少了,下雨擔心她沒傘,吃飯怕她沒吃飽,跑步怕她摔跤……即使出差,我也會“母行千里擔憂兒”。

更何況現在社會複雜,騙子、人販子、垃圾人越來越多,加上外界環境越來越惡劣,我不得不把孩子“攥在手心裡”。

女兒上學的路上要穿過一條車流滾滾的馬路,不放心她自己過馬路,所以她姥爺每天接送她。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姥爺每天按時到校門口等著,一天四趟,一接送就是三年。

到了四年級,姥爺要外出一段時間,沒人接送了。女兒說,“不用接,我會過馬路。”開始還有點擔心,後來看她自己上下學沒什麼問題,才徹底放心。

學校組織拓展訓練,女兒要離家五天過集體生活。我們又糾結半天,因為女兒從未離開過我們,加上平時對她比較溺愛,擔心她不習慣住集體宿舍,不會自己照顧自己。

女兒說:“我們學過一篇《桃花心木》的文章,如果種樹人定時定量給桃花心木澆水,樹苗就養成依賴的心,一旦停止澆水或遇到狂風暴雨,它就活不成了。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所以我要學會努力成長,你們就放心吧。”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雷電。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請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長大。

03 努力,做放手的父母,讓孩子飛得更高

獵豹媽媽在小獵豹長大後,自己會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另找一塊地方生活;狐狸媽媽在小狐狸長大後,把它趕出巢穴,強迫它開始獨立生活。鷹媽媽在小鷹剛會爬行的時候,把它推下懸崖,逼它學會飛翔;獅媽媽在小獅子成年後,殘忍地把它驅逐出領地,讓它長成真正的雄獅。

在某些時候,父母狠心,才是對孩子特別的愛。動物尚且如此,人類更是這樣。放手,讓孩子可以獨立生存、適應社會,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可很多父母並不明白。

他們不肯放手,不捨得分離,甚至仗著“我是你爸(媽)”,繼續幹預著孩子的生活。他們打著愛的名義試圖控制孩子的思想,最終雙方碰得頭破血流。

世界的路有千萬條,你為孩子選的路,未必是他要的。就讓他自己去思考、去選擇。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生的酸甜苦辣,要自己品嚐,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去愛他,而不要用你認為對的方式。

父母的的視野是有侷限性的。試問有多少父母真正認識這個時代,瞭解“共享經濟”,順應“互聯網+”?只有放手,讓孩子脫離“父母”這個舒適區,他才能見識更廣闊的天空,才會有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

否則,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高度。孩子的人生,不應該是重複父母的人生。

04 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跟其它的愛不一樣,不是為了聚合,而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每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踏上了不斷與父母分離的旅程-----第一次離開媽媽的懷抱爬行、第一次離家去幼兒園、第一次和同學去旅行、第一次離家去上大學……直到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所有這一切,都在不停地分離。

龍應臺曾經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是的,孩子大了,父母縱使萬般不捨,最終也要放手。

真正的好父母,他們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若要孩子獨立,父母必須適時退出。努力學會放手,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請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願天下父母都能:無私地付出、適時地退出,而且在放手之後繼續深愛著孩子。即使在漆黑的夜寒冷的天,也留著一盞燈,為他照亮回家的路。

專注孩子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和家庭親子關係處理,關注頭條號【愛飛親子】,100萬家庭的共同選擇。


愛物志


把事情看淡一點,沒必要抓的這麼緊,這樣很累的。可以考慮一下一件事情的閾值。比如說某件事情你把它的最壞打算先考慮好,如果它沒有超過你緊張的範圍就沒必要抓那麼緊,事情慢慢放。這樣會比較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