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縣:村幹部當起了“配送員”

“蔣書記,我要一個長白菜、兩斤山藥、半斤香菇、五斤土豆、一把面,謝謝了!”2月4日一大早,河邊鎮紅巖嘴村三社的王家秀就向該村黨總支副書記蔣靜打去了電話,為一家七口一天的生活下了訂單。上午11點左右,蔣靜就從鎮上把王家秀的菜品採購齊整並送到了她的家裡。當天,蔣靜和村上的工作人員一共為該村35戶人家按照訂單採購並配送了生活物資。這樣的工作,蔣靜他們從1月29日就開始進行。

自防疫戰爭打響以來,河邊鎮老百姓積極響應大英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指揮部發出的通告,自覺居家隔離,為阻斷傳染源、切斷傳播鏈、築牢防控線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但讓群眾足不出戶,依然“衣食無憂”卻成了棘手的問題。

1月29日,由河邊鎮黨委統一印製的“愛心服務卡”正式亮相。“愛心服務卡”旨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愛心服務代辦活動,由各村自行分配,為群眾代購配送生活必需品、代辦事務等相關事宜。原則上每個社不超過兩張,保證每社同時外出人員不超過兩人。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切實減少人員聚集,防止二次傳播,同時保障好了疫情期間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河邊鎮人大主席昝波介紹。

“關鍵時刻,我們肯定當仁不讓。”蔣靜說,“愛心服務卡”推出後,自己就利用“職務之便”把名字印在了上面。從此,蔣靜每天會不時接到村民的代買電話,收代買短信、微信。早上八點半,蔣靜就和同事一起彙總、統計、核對,製成代買清單,然後趕往鎮上的農貿市場。

在河邊鎮農貿市場,記者看到,市場門口的工作人員對每一名進入市場的人員都要進行體溫檢測;市場內物資充足、品種齊全、擺放有序;所有人員都戴著口罩。前來購物的除了鎮上的居民,基本都是和蔣靜一樣的配送員。

很少買菜的蔣靜在這幾天學會了精挑細選、斤兩必爭。肉肥了的不要,位置不好的不要,豬腳要砍小砣一點……每買一樣東西,都要仔細核對,然後記錄、打鉤銷號。他說,既然幫忙代購了,就要認真,不然村民覺得買得不新鮮了或者買貴了就不好了。

“老百姓買的東西,五花八門,有時一家的東西除了菜市場,還要跑超市,一次採購至少兩個小時,還要負責送到老百姓的家裡,確實繁瑣。但為村民服務,是黨員的宗旨,也是村幹部的職責所在。”蔣靜覺得這樣的工作,非常有意義。

“我已經五、六天沒出門了,有啥子需要的給蔣書記他們打電話就行了。”王家秀說,肉自家還有,但蔬菜一類的每天都得買,幸虧有蔣書記幫忙。說完,她把當天的菜錢如數遞給了蔣靜。

據統計,截至目前,“愛心服務卡”共為河邊鎮28個村(社區)代購6萬餘元物資,代辦事務120餘件。

和河邊鎮一樣,回馬、隆盛等鎮分別推出了“黨員先鋒隊”、“志願配送隊”等工作隊伍,為居家隔離村民全力配送生活所需。

看似無情卻有情,細末之處見溫馨。在防疫戰爭中,大英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有力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的同時,因地制宜創新出一個個充滿溫情的工作方法,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讓民生穩、民心安、民心齊。

(李雙全 楊紅梅 羅小東 曾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