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谈谈三岁幼儿都存在哪些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如何应对幼儿叛逆、打人、哭闹的行为?

高高妈聊育儿


我家宝宝马上就4岁了,这期间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一不如意就哭闹,叫她不回应,有时和大人对着干,受点挫折就哭等。

最近我在听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期科恩关于游戏力的讲座,深有感触。孩子的问题都可以通力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长脾气也见长。一味的说教和打骂批评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儿。如果在玩游戏中解决孩子的问题真是一举两得。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闹,应该怎么办呢?以前我的处理方法是冷处理。就是不理他。其实这种方法并没有效。就算孩子不哭啦,他也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情绪压抑起来。试想当我啊们有强烈的情绪,而不能被人有认同的时候是否也会心里感到很难过。有的孩子不理他,那他们就会以更大的哭泣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当孩子哭闹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抱住孩子表示你理解他愿意陪他哭同时关于他无理的要求,一定要温柔而坚定的说不可以。这种看似软弱的办法,其实,既表现家长与孩子共情。又对孩子进行原则概念的输入。我虽理解你,但还是不行这是原则.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玩角色扮演购物的游戏,让孩子选择做妈妈或爸爸,让孩子拒绝你。这个游戏可以在哈哈大笑中发泄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被拒绝产生的不好的情绪。

关于孩子打人。其实孩子打人是分不同情况的。

第一种打人是因为他愤怒。因为她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只能用武力来解决。针对这种孩子可以玩喷火龙的游戏,让孩子喷发,你假装,头发烧没了,鼻子烧没了......剧情要根据孩子表现发展。如果孩子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无疑是培养孩子想象力。最佳时刻。

第二种是模仿。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为一些事情打骂孩子.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孩子不打人,首先大人不要打孩子。

第三种打人也许仅仅是孩子打招呼的一种表现。这并不稀奇。我们小区就一个"万人嫌"的孩子。很多家长只要看到他出来都让孩子离他远远的。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并不坏。他只是语言表达似乎有点儿欠缺。通过碰一下,打一下来和其它小朋友打招呼罢了。针对这种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发现你和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有些特别,有的小孩子不喜欢这种方式,那咱们在家玩打招呼的游戏怎么样,然后家长教给小朋友友好的方式


我是虫妈,喜欢我关注我哦!


虫妈育儿


三岁幼儿都存在哪些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我家宝宝快三岁了,目前对我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睡午觉。宝宝的耐性比较强,越到睡觉的时间越亢奋,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也不睡。一两岁的时候还好应付,我到门外待一会,她自己在床上玩一会就睡着了。现在长大了,这个方法行不通了,一会看不到你,就开始大喊大叫,让你过来陪她玩。

如何应对婴儿的叛逆、打人、哭闹的行为?

孩子越大叛逆越强,当你不能满足她的时候,她只能通过打人、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一、以安抚为主。

当孩子哭闹时候,不能和她对着说或者直接不管,任由她在哪里哭闹,认为她哭累了就不哭了,这样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找出哭闹的原因所在,以安抚为主进行劝导。

二、以尽量满足为主。

孩子年龄越大,想法也越多,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家宝宝每天都要去小区超市逛一圈,然后还必须要买一件东西,不然不能高高兴兴的回家。要东西可以,只能选择一件,不能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买,从小就给她定了一个规矩,只能选择一个她最想要的。买过的东西她自己竟然都能记住,说这个买过了,那个也买过了。

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也只是这一个阶段,让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度过她的童年,我认为才是最主要的。




平凡的奶爸


我家孩子三岁半多一点,是女儿,但总的感觉还比较听话。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方,可能就是家里人,不论谁惹到她,都会说:“我不喜欢XX、XX了”。我和孩子爷爷还好,但是妈妈和奶奶听到这话,就更生气!

另外就是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动不动就哭、掀衣服露肚子、吃手等等,越纠正她越这么干。

还有就是很多选择要她自己做得才算,比如吃饭的饭菜,散步的路线等等。嗯,总的来说,都是小问题。

其实我们知道,三岁左右的孩子,在理解“我”这个概念,我的东西、我的主意、我的想法等等,然后就情不自禁的会叛逆,因为那是“你们”(家长)的想法,“我”不能按照“你们”的想法做。

只要行为不过激,我觉得不用太过于纠正(不要打骂),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着“选择”的机会。但打人、摔东西等等很过激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指出来这样不对。虽然当时得不到效果,甚至会反抗更激烈,但这在孩子心中是种下了一颗种子,下次孩子再忍不住发脾气时,会懂得收敛一点的。

另外就是奖励制度,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不怎么怎么样,就可以吃什么什么或者玩什么什么。规定的时间开始可以短,比如半天或者一天,逐渐延长,在你们的协议未完成之前,不能吃或者玩奖励物品。

注意一点:在严厉对待孩子之后,千万不要立刻去哄,谁也别去哄,等孩子自己安静后,慢慢找机会,以朋友的身份再去讲讲道理。


楠秋爸爸育儿经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一去幼儿园就哭闹,因为孩子身边都是不认识的小朋友,孩子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跟人互动,生活环境都是陌生的,我这朋友非常头疼。

在这里,晴天爸爸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帮助孩子面对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

比如入园前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的环境,试试坐坐小椅子,上个卫生间,还可以带上孩子喜欢的小毛毯,或者毛绒玩具,陪着孩子睡午觉,减少他对环境的陌生感。

父母可以跟老师聊天,营造友好亲切的氛围,孩子在旁边看到,会更加信任老师。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作为家长,可以时不时地问孩子在幼儿园一天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玩儿的,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他说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话,孩子在幼儿园如果遇到困难,就有能力向老师求助,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帮助孩子缓减分离焦虑

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要跟孩子正面告别,让孩子有心理预期,千万别玩消失,这样孩子会更担心。

最好还要鼓励孩子跟你说再见,因为这样让孩子有一种掌控感,觉得是自己跟父母说了再见,父母才走的,还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则更有勇气面对新环境。



第三,挑选幼儿园

在给孩子挑选幼儿园的时候,记得要观察一下真实的课堂情况,看看老师与孩子的互动状态,如果课堂氛围和弦老师足够关注孩子,那么,孩子入园时的压力就会很小,表现也会很积极的。

希望这些分享可以解决你家孩子入园时的问题,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的分享给周围孩子要上学幼儿园的朋友~


晴天爸爸育儿记


很多家长朋友问我“一叫孩子起床就哭,不给他看电视也哭,每天上幼儿园都哭,太让人头痛了!”

  不愿看见孩子哭,是许多父母内心真实的写照。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

  我们认为,孩子不哭闹,我们才更像成功的父母。一旦孩子大哭,我们会感到无措和失败。

  而在大庭广众面前,孩子哭闹,更会使我们感到非常难堪,怕别人觉得我们没管好教好。

越害怕,越不允许,我们的做法越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小朋友在公共场合撒娇耍赖,是对家长一个极大的考验。可能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很丢人,因为所有人全都在看着,然后我们就没有了耐心,可能就不停地去拽他。

其实你不要把它当成是你丢人的一件事情,只当作是小朋友在那一刻情绪的一种宣泄,当他觉得哭闹没有用的时候,他自然会站起来。

当他站起来时,他已经梳理了他的情绪,这个时候你们再去对话的话,我觉得会更有效。

  当孩子被父母拒绝时,无论哭闹多久,父母都无需吼叫打骂,也不必改变原则,只需要你态度温和而坚持的耐心等候耐心候,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时机。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如盖子打不开,东西卡住了,纸坏了等等,孩子受挫哭。

只是情绪自然地流露,并非需要父母帮忙。

父母听见孩子突然哭起来,却没有叫自己。不妨等一等,先在远处悄悄观察。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挫折,都需要有这样不断学习独自解决问题的时刻。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说:“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必产生挫败和焦虑感,也不要太过担心,想法设法急于制止。

  别让孩子的哭闹成为要挟父母的手段,也别让孩子失去简单的情绪发泄。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会真正乐观、快乐。

  允许孩子哭,孩子才能认识规则,拥有自制力与抗挫力,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更重要。


压抑情绪,情绪就越严重。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当情绪得到了接纳和允许的时候,它就会有一个健康的方式,去释放出来。

对孩子说:“你可以哭,哭不是错。我也会和你一样。”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早学会认识情绪和处理情绪。


家庭教育心法


头疼的事情那是数不胜数了。经常听到宝妈在一起讨论孩子如何如何淘气。

小丛家的宝宝雷雷,今年3岁零五个月,刚碰到小丛没开口,他便向我倒他那一肚子的苦水,说雷雷今天在幼儿园把小朋友咬了,刚拿着东西道歉回来,气的满脸通红。

像三岁多的孩子淘气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打人、不好好吃饭、公共场所大声嚎叫、去超市什么都想要等等,这些都让父母头疼不已。


为什么三岁的孩子会有这些让父母头疼的事

1.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分不出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知道想做和不想做,想做的就默认为是对的。

2.好奇心重,看到什么新鲜的东西都要碰一碰,玩一玩,经常会看到超市里躺在地上打滚的宝宝,真是难煞父母了。

3.想让3岁的孩子能做到30岁成年人做得事,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每个阶段就只能做到该阶段能做到的事情,要不就不会出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

既然这是孩子这个年龄段必须经历的,那么父母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将孩子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慢慢改掉。


父母可以这样做

第一,软硬兼施。教育孩子是一把双刃剑,教育的好,孩子慢慢就会改掉坏习惯,教育不好,便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孩子犯错误时要先对其讲道理,三岁的孩子是可以听明白很多话了,不听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压力,点到为止。

第二,先改变局面,后教育。当孩子正在咬另一个小孩,你肯定不会去先跟他讲道理,这个时候就要先把这种错误的局面解决掉,等孩子冷静了在跟他讲道理,据我了解,孩子的脾气可以用牛脾气形容了。

第三,换其它亲人朋友教育。很多孩子往往不听父母的话,反而会听别人的话,这是因为父母天天在孩子面前说教,孩子已经产生抗体了,所以换个人对其说教也是个办法。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因为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乖最棒的那一个,只有在摸索中前进了。


初心育儿指南


看到你这个问题,两宝妈妈的我居然想不出我宝贝们在三岁的时候有哪些“不好”行为,好像过去的都不是事,反倒是现在小孩学龄阶段有些不好的习惯还在摸索方法。

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终身学习探讨的科学!

对于幼儿教育,我一向的观点:

1.多问小孩“为什么这样做”,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心声,一来尊重小孩的想法,二来,充分了解缘由,再有针对性引导。

2.少对小孩行为点评,多多角度分析事情的原因和大家的感受,总结道理所在。

3.多观察,给耐心,小孩理解和成长需要时间

4.尊重阶段性成长特征,针对叛逆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就缓冲处理,找到合适方法再引导。

5.尊重小孩意愿,提供安全监督,让小孩多玩,多释放。

6.鼓励小孩挑战和突破。

7.做错事情,客观批评,事后安慰并分析,借机会教育引导。

我在申请教育行业创作者,就差最后一条了,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谢谢🌹🌹


月是这月美


说到三岁幼儿存在哪些行为惹人头疼的,小逗认为打人这个行为最应该制止。对于孩子打人行为,还真有话说了。

邻居家的孩子三岁,一个小女生,别看长得很乖巧的,就是喜欢打人。有一次,她奶奶就叫她不要去玩水,就突然的冲过来要打她奶奶,小拳不知轻重的打。虽然看起来不像很疼,但奇怪的是家长并没有阻止意思,都在旁边陪着乐喝,奶奶也是宠爱,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只是说道:“你看,你又打奶奶了,整天就知道打奶奶,再打,就打「死」奶奶了”。不说还行,一说小女孩打得更来劲。刚好,我就在旁边看到这一幕,瞬间爆出很多想法:这孩子这么小,怎么就喜欢打人呢?还是打自己的奶奶,父母为什么不阻止?


「小孩在打人,父母陪着说笑」,这反映了家庭的教育问题,父母的教育不妥当导致小孩喜欢打人。过度宠爱,按理来说小孩在打人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及时出手阻止的,可是对于小孩打自己奶奶时完全不当回事,有点可笑。

那么在幼儿叛逆,打人时,作为父母的,应该怎样应对呢?小逗认为应该这样:

1.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可以退一步说话。其实不是的,当孩子做错时,也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一部分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犯错了。因此可以给孩子些规矩,奖罚机制等。

2.对待孩子叛逆打人的行为,父母摆正自己的态度(或者说是行为)。当然这里说的行为并不是指暴力教育。当你看到孩子反叛的行为时,不要生气也不要发火,平静地告诉孩子我不赞成你的做法。

3,保持父母的话语权威。虽说孩子是亲生的,自己要好好爱护。但又一点要记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话在孩子的面前失去权威。

逗逗龙机器人温馨提示:

幼儿叛逆打人时,父母一定要做出行为上的回应,不能一味的容忍

逗逗龙儿童机器人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感受更多的爱!


逗逗龙机器人


我家大宝3岁,经历了2岁叛逆期,这个阶段以引导为主,尽量不要对着干。

孩子哭闹时,可以给他冷处理,给他一个小空间,让他闹,因为这个时候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等他闹累了再来讲道理,安抚情绪。

平时制定一个奖惩机制,比如做得好,可以看手机10分钟,或者奖一个冰淇淋,反之,扣一天看手机的权益,或者没有糖果吃。有奖励孩子很高兴,遇到惩罚孩子就不遵守规则了,这个时候要坚持,让孩子知道规则是要遵守的。

慢慢地,孩子就知道闹是没用的。再大点就懂事了,过了叛逆期也好沟通了。




小番茄a田


最近,我的孩子也出现滚地撒泼,打人,咬人令人头疼的事情,我也反思自己教育做的不好的地方。

1、首先,打人是孩子可能需求得不到满足,模仿大人平时打他,做出的反抗。俗话说,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意思父母说话方式,行为方式,处理事情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进而,塑造出孩子说话方式,行为方式等。因此,当你遇到孩子打人,肯定你曾经打过他,或者有人这样对待过他,或者看过有人这样处理问题。要不他学不会打人。

2、当你找到孩子发怒原因,应对方法要么满足需求,要么转移注意力。一般梦满足尽量满足,并在此基础上订好规则,重复执行,慢慢他会懂得规矩。如果不想满足,以孩子喜欢的懂事事情专业注意力。

3、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为主。才能奖励来养成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