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3年“非典”对水产影响旧闻,或许有借鉴意义.

关于2003年“非典”对水产影响旧闻,或许有借鉴意义.

今年(指2003年,下同)春夏暴发的全国性“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遭受冲击最大的有旅游交通、餐饮零售以及其他服务行业。与此相关联的,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直接的、间接的,以及滞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01

非典”对水产养殖业的直接影响

首先,冲击了水产品消费市场,特别是大多数高档水产品,随着旅游餐饮业的经营萎缩同样受到冲击而且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消除。同样,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尽量减少聚会和外出就餐所以有的地区对常规品种的消费也有所抑制。但这种影响将是暂时的。

其次休闲渔业受挫。例如今年1~5月去浙江舟山旅游的客人只有去年同期的1/5左右又如北京郊区的垂钓园区,今年1-5月份这些地区的休闲渔业收入比往年损失至少也有1.3亿元。

再次影响了水产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疫情严重期间,也正是鱼苗投放季节由于鱼苗的供销渠道不畅,有的鱼苗销售困难而需要放养的苗种又难以购进增加了水产养殖生产的难度。

02

间接影响

首先,人流、物流不畅带来的影响。为预防“非典”,人与人的接触与交流减少了,商贸洽谈减少了,合约和订单减少了。非典”疫情曾给四川的水产业一度投下阴影,由于未经检验检疫的水产品一律不能出省,影响了当时水产品的外销河南省生产的裔品鱼,因物流不畅销售困难,曾压塘严重。

其次,与水产养殖相关的饲料添加剂渔药渔机等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消费疲软导致成鱼压塘;养殖户无钱,只得拖欠饲料渔药货款;成鱼无法出塘苗种就无法下塘。由于物流人流不畅,运输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生产

再次,水产品价格出现波动由于不同品种在市场上受消费抑制的程度不同,其价格的波动也必然不同据调查,广东省1~4月份对虾、青蟹、鲍鱼等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在一些地区则可能导致供不应求出现价格上扬。

再其次由于抗击“非典”,国家需要增加相当的财力物力的投入,而与此同时疫情使一些行业受到重创急需扶持面减免税费。一增一减,财政负担加重。这种资金上的紧缺,对水产养殖特别是大型项目的投入将会带来何种影响,也值得探讨。

03

滞后影响

一是由于“非典”疫情属于“需求抑制型灾难”,打击者少而影响者众,涉及面广且不确定因素多这类灾难不仅在一段时间抑制人们的需求,而且可以给一部分人的精神以刺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今后的消费中将更加“挑剔”,从而对如何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及实现安全消费将产生滞后影响

二是由于抗击“非典”,对一些期货生意将产生滞后影响。如在调查中发现非典”对近期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不大。对此也不容官目乐观。这是因为近期的交易是以往合同的延续,而当前的贸易合同的减少,影响的是今后的水产品国际贸易。

04

思考与建议

针对“非典疫情的鱼面影响,至少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要求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特别要重视存塘成鱼的销售苗种不足池塘的补放密度过大池塘的防病等问题的及时解决。要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努力挽回疫情造成的经济损二是高度重视水产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的质量疫情期间,消费者表现出了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尽管有的产品滞销,但凡是无公害养殖基地生产的按规范标准生产的已打出品牌受到消费者信任和欢迎的水产品,依然在市场上畅销而且价格也好。

三是重视养殖品种的微调”由于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可能发生变化作为生产者,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养殖品种,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和自己的能力实力和基础进行实事求是地调整。

四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休闲渔业依然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已经形成一定基础的地方,在疫情期间虽然受到重大冲击但仍要树立信心,重振旗鼓打出品牌,扩大宣传迎接新的商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邮编:100039)


编者语:回顾2003年那场相似的疫情,或许对我们水产工作者有所帮助,今年无论是水产还是畜禽销售前期都将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高品质,健康肉制品将会是疫情过后的促销品。个体、企业必须打造优质健康食品,提高品牌意识,才能在困难中寻找出路。


关于2003年“非典”对水产影响旧闻,或许有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